2.4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巩固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历史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4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巩固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历史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1 15:5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巩固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历史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中国人认真地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作出反应,并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体现这种“社会思潮”的主张是( )
A.“师夷长技以自强” 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C.“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江南制造局从美国购置了“制器之器”,设备完整,机械化程度较高。到19世纪90年代,该局已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东亚机器设备最齐全、工艺制造技术最先进的兵工企业。材料可以印证洋务运动( )
A.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 B.巩固了清政府统治
C.开始意识到“求富”的重要性 D.实现了中国富强
3.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官僚一方面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练出3支强军,另一方面也认识到了洋枪洋炮的厉害,深感引进西方先进机器、自行设厂制造新式枪炮船舰的紧迫性。为此,他们兴办了( )
A.军事工业 B.民用工业 C.新式学堂 D.新式海军
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他们的改革体现了传统社会的自我复兴和振兴,然而复兴并不能打破旧有的循环。”“他们”是( )
A.资产阶级维新派 B.资产阶级革命派
C.地主阶级洋务派 D.地主阶级顽固派
5.19世纪60年代,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兵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19世纪70年代,俄国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1874年,日本派军队进攻中国台湾。1883年年底,法国攻击驻守越南的清军,中法战争爆发。这些史实说明这一时期( )
A.中国边疆危机十分严重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列强已就侵华达成一致 D.清朝沦为“洋人的朝廷”
6.下列属于洋务派将“必先求富而后能强”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
A.开设江南制造总局 B.成立轮船招商局
C.创建福州船政局 D.修筑京张铁路
7.要开始洋务运动、兴办洋务就必须要有精通洋务的人才,但是中国传统的科举制教育却远远无法满足洋务运动对人才的需要。因此,清政府开始( )
A.兴办民用企业,筹资办工业 B.创办报纸杂志,宣传新思想
C.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D.宣传民主共和,建立共和国
8.下图为近代中国某次著名运动的重要成果。这一运动( )
A.提出了政治变革的主张
B.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
C.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D.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9.有一位学者说:“他们兴办洋务只是为了‘补天’!……而绝不是为了‘改天’!”“补天”是指( )
A.开设各种新式学堂 B.学习西方先进思想
C.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D.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10.19世纪80年代,洋务派为了“自强”而建立了多支新式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支海军是( )
A.南洋海军 B.福建海军
C.广东海军 D.北洋舰队
11.某同学在学习中了解到,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都进行了场向西方学习的近代化运动,但最终的结局却不尽相同。中国这一运动的领导阶级是( )
A.地主阶级 B.农民阶级 C.工人阶级 D.资产阶级
12.《同治六年三月初二日总理各国事务奕祈等折》中记述:“自定约以来,八载于兹,中外交涉事务,万分棘手……是以臣等筹思长久之策,如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制造机器各法,教练洋枪队伍,派赴周游各国访其风土人情,并于京畿一带设立六军,藉资拱卫:凡此苦心孤诣,无非欲图自强。”以上材料表明洋务运动最终目的是( )
A.改变外交困境 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求强以自救 D.革新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13.史学界认为,他们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他们的“尝试”包括( )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领导和组织公车上书 D.建立和发展兴中会
14.自强运动最大的动作是设置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是祖制所无,但也是在英法联军兵临城下的紧急形势下被逼出来的。此外的所有改革都是在原有的皇朝体制和结构之中采取的修补性措施,最具有明显的保守性。材料旨在说明洋务运动( )
A.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 B.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
C.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D.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15.李鸿章在筹办洋务的时候提出,“(西方)兵船将弁,必由水师学堂,陆营将弁,必由武备书院造就而出。”他们的文韬武略都是学习和训练的结果。材料反映出,李鸿章旨在( )
A.谋划强兵之道 B.探索富国之本
C.主张中体西用 D.倡导实业救国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
——摘自《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李鸿章办了多年洋务之后,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抑实不如日本。”后来,曾为洋务运动旗帜的江南制造总局,被日军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
——摘自《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化角度简要评价李鸿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从清政府自身的角度看,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自救运动……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洋务运动则是一次较低层次的近代化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尝试,它深刻动摇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结构……这也意味着长期适应于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努力适应刚刚起步不久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的要求。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等
材料二
李鸿章(1823-1901) 这场自救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在究其原因时,有人总结洋务运动是“一场穿新鞋走老路的运动”,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洋务运动的目的和性质是什么。
(2)简述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自救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
1.A
根据材料“中国人认真地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作出反应,并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后,中国开始对西方的冲击做出积极的回应,有了一种向西方学习的倾向,地主阶级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发起了洋务运动,A项正确;“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时提出的,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民族危机加重,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主张变法图强,排除C项;“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提出的口号,排除D项。
2.A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进行了洋务运动,A项正确;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并未起到维护清朝统治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强调学习西方创办军事工业,属于“自强”,不属于“求富”,排除C项;洋务运动失败,并未实现中国富强,排除D项。
3.A
根据“练出3支强军,另一方面也认识到了洋枪洋炮的厉害,深感引进西方先进机器、自行设厂制造新式枪炮船舰的紧迫性。”可得出洋务运动中兴办了大量重用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A项正确;材料中所涉及的“强军”与军用工业有关,不是民用工业,排除B项;新式学堂与教育有关,而材料体现的是军事,排除C项;根据“自行设厂制造新式枪炮船舰的紧迫性”可得出其强调制造业,而不是海军力量,排除D项。
4.C
据材料“传统社会的自我复兴和振兴,然而复兴并不能打破旧有的循环”可知,近代中国的某项改革是对传统社会的复兴,且效果有限,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属于在传统社会的基础上修修补补,且最终失败,并未挽救中国,C项正确;维新变法并非对传统社会的复兴,排除A项;辛亥革命主张推翻清政府,排除B项;顽固派并未“自我复兴”,排除D项。故选C项。
5.A
根据题干“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兵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19世纪70年代,俄国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1874年,日本派军队进攻中国台湾。1883年年底,法国攻击驻守越南的清军,中法战争爆发。”和所学知识可知,新疆、伊犁地区和台湾均属于中国边疆地区,而越南则属于中国邻国,反映了中国面临着十分严重的边疆危机,A项正确;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的边疆危机,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朝成为“洋人朝廷”,排除D项。
6.B
只有先富庶起来,才能变得强大,强调了“求富”的重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开办了一些近代民用企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B项正确;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排除A项;福州船政局也是洋务派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排除C项;修筑京张铁路的是詹天佑,与“洋务派”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7.C
据题干“要开始洋务运动、兴办洋务就必须要有精通洋务的人才,但是中国传统的科举制教育却远远无法满足洋务运动对人才的需要”和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C项正确;兴办民用企业,筹资办工业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洋务运动发展教育的措施,排除A项;创办报纸杂志,宣传新思想反映的是戊戌变法,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宣传民主共和,建立共和国的是辛亥革命,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C
据题干“近代中国某次著名运动”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是江南制造总局的炮厂的图片,从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从 19 世纪 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C项正确;提出了政治变革的主张是维新派的主张,与戊戌变法有关,排除A项;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与图片信息不符,图片信息反映的是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排除B项;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说法错误,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没有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排除D项。
9.C
根据材料“他们兴办洋务只是为了‘补天’”分析可知“补天”是是洋务运动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C项正确;开设各种新式学堂是洋务运动的措施,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排除D项。
10.D
洋务运动时期为了“自强”而积极筹划海防,建立了南洋、北洋、福建等多支近代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支海军是北洋舰队,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A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地主阶级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其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领导阶级是地主阶级,A项正确;19世纪中叶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与近代化运动不符合,排除B项;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是五四运动,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1898年资产阶级掀起戊戌变法运动,学习西方君主立宪体制,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
12.C
据题干“《同治六年三月初二日总理各国事务奕祈等折》中记述:‘自定约以来,八载于兹,中外交涉事务,万分棘手……是以臣等筹思长久之策,如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制造机器各法,教练洋枪队伍,派赴周游各国访其风土人情,并于京畿一带设立六军,藉资拱卫:凡此苦心孤诣,无非欲图自强。’”可知,洋务运动最终目的是求强以自救,C项正确;改变外交困境说法错误,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富国强兵以维护清朝的统治,排除A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洋务运动的目的但是不是最终目的,排除B项;革新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与题意无关,题干未涉及生活方式和风俗问题,反映的是学习西方技术自强自救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根据题干材料“他们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地主阶级洋务派的这些活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排除A项;康有为等维新派领导和组织公车上书,排除C项;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和发展兴中会,排除D项。
14.B
依据材料“此外的所有改革都是在原有的皇朝体制和结构之中采取的修补性措施”,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但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B项正确;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排除A项;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洋务运动的表象,与“此外的所有改革都是在原有的皇朝体制和结构之中采取的修补性措施”这一本质不符,排除C项;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主要体现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工业,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据题干“兵船”“陆营”可知,李鸿章关注西方的军事训练,旨在谋划强兵之道,A项正确;洋务运动目标除了“自强”,还有“求富”,但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即不改变中国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体现中体西用,但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后,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排除D项。故选A项。
16.(1)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在战争中的作用(或“见识了西洋火器的威力”等意思相近的表述也可)。
(2)原因:中国封建制度落后(答“惟中国政体落后”、“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等意思相近的表述也可);日本等列强的侵略(答“日军侵占”“外国侵略”也可)。
(3)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步伐”“近代学习西方技术的先驱”“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等意思相近的表述也可)。
(1)根据材料“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可知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见识到西方火器在战争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抑实不如日本”,可知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有封建的社会制度,官民之间存在矛盾,日军的侵略。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最早见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最早在中国提及学习西方技术,在中国新建最早的近代工业,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
17.(1)目的: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性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也是一次较低层次的近代化运动。
(2)影响:动摇了经济基础和结构,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促进了中国军事近代化;抵御了外国的经济侵略等。
(3)原因:它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1)目的:依据材料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性质:根据材料一“从清政府自身的角度看,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自救运动”可知性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根据材料一“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洋务运动则是一次较低层次的近代化运动”可知性质是一次较低层次的近代化运动。
(2)影响:根据材料一“作为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尝试,它深刻动摇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结构”和所学可知,动摇了经济基础和结构,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根据所学可知是促进了中国军事近代化,抵御了外国的经济侵略等。
(3)原因:根据材料二“有人总结洋务运动是‘一场穿新鞋走老路的运动’,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和所学可知,它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