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化学反应与电能 专项练
2025年高考化学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共15题)
1.下列我国科技创新的产品设备在工作时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
A.长征5号火箭使用的液氧煤油发动机 B.北斗导航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 C.位于江苏的海上风力电动机 D.由橙子制成的简易电池
A.A B.B C.C D.D
2.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A.只有甲 B.只有乙
C.只有丙 D.除乙均可以
3.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用化学电源使LED灯发光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变成蓝色
B.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换
C.如果将硫酸换成硫酸铜,导线中不会有电子流动
D.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电路中的电流方向改变
4.a、b、c、d四种金属电极有关的反应装置及部分反应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装置
部分实验现象 b极质量减小,a极质量增加 溶液中的向b极移动 c极溶解,d极有气体产生 外电路电流从d极流出
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 B. C. D.
5.将过量的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同时向a中加少量CuSO4溶液,图中产生H2的体积V(L)与时间t(min)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6.某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选项 正极 负极 电解质溶液
A Cu Fe FeCl3溶液
B C Fe Fe(NO3)3溶液
C Fe Zn Fe2(SO4)3溶液
D Ag Fe Fe2(SO4)3溶液
A.A B.B C.C D.D
7.关于化学电源:①银锌纽扣电池;②氢氧燃料电池;③锌锰干电池;④铅蓄电池,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②和③都属于绿色电池 B.①和③都属于一次电池
C.①和④都属于二次电池 D.②可将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锰电池和碱性锌锰电池的正极材料均是锌
B.锌锰电池中电解质主要是NH4Cl,而碱性锌锰电池中的电解质主要是KOH
C.碱性锌锰电池不如锌锰电池的寿命长
D.干电池放电之后还可再充电
9.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铅酸蓄电池,其结构如图所示。放电时的电池反应:PbO2 + Pb + 2H2SO4 = 2PbSO4 + 2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Pb作电池的负极
B.PbO2作电池的负极
C.PbO2得电子,被氧化
D.电池放电时,溶液酸性增强
10.新能源公交车所用的氢氧燃料电池工作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极a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电极b表面反应为
C.电池工作过程中向正极迁移
D.电池工作时,电子由电极a流出,移向电极b
1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1所示装置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图2可表示晶体与晶体反应的能量变化
C.图3所示的锌锰干电池中发生还原反应
D.图4所示装置可验证金属活动性:M12.某原电池的示意图如图,M、N为两种不同的常见金属,X溶液为酸溶液或碱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M电极为Mg,N电极为Al,则M一定为负极
B.若M电极为Fe,N电极为Cu,则M一定为负极
C.若M电极质量减轻,N电极质量一定增加
D.若M电极质量显著减少,则M一定为负极
13.金属a、b的活动性均比氢强,a还可以从b的硝酸盐中置换出b。将a、b用导线相连放入稀H2SO4溶液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导线上有电流,电子由a通过导线流向b
B.a极质量不变
C.b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D.b极发生还原反应
14.一种NO-空气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O-3e-+2H2O=NO+4H+
B.H+通过质子交换膜向左侧多孔石墨棒移动
C.若产生lmolHNO3,则通入O2的体积应大于16.8L
D.电子的流动方向:负极→电解质溶液→正极
15.用柠檬汁及电极材料组装的水果电池可观察到灯泡发亮,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铝片是正极 B.柠檬汁是电解质溶液
C.电子从铝电极流出经柠檬汁到铜电极 D.H+在铜电极上失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2
二、非选择题(共2题)
16.能源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化学反应在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过程中充当重要的角色。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最近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使海水分解。太阳光分解海水时,水分解断裂的化学键是 (填“离子键”或“共价键”)。
(2)下列化学反应在理论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3)如图为某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电极材料为疏松多孔的石墨棒。回答下列问题:
若该燃料电池为氢氧燃料电池。
①a极通入的物质为 (填物质名称),电解质溶液中的OH-移向 (“负”或“正”)。
②写出此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总反应方程式: 。
17.图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两个烧杯里的溶液为同浓度的稀硫酸,乙中G为电流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中锌片是负极,乙中铜片是正极
B.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有气泡产生
C.两烧杯中溶液的均增大
D.乙中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
E.乙溶液中向锌片方向移动
(2)变化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形式主要是:甲为 (填写选项字母);乙为 (同前)。
A.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B.将电能转化成为化学能 C.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3)若反应过程中有电子发生转移,则生成的氢气在标况下的体积为 ;溶液质量增加 g。
(4)下列反应可以作为原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的是:_________。
A.
B.
C.
D.
(5)乙中负极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
参考答案:
1.D
A.液氧煤油发动机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而没有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故A错误;
B.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而没有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故B错误;
C.风力发电机厂将风能转化为电能,而没有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故C错误;
D.由橙子制成的简易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正确;
2.C
甲.没有用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错误;
乙.两电极材料相同,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错误;
丙.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且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该装置能构成原电池,正确;
丁.乙醇是非电解质,且电极和乙醇不能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错误;
3.B
A.该装置组成锌铜原电池,锌作负极失去电子变成锌离子,铜作正极,铜本身不参与反应,溶液不会变成蓝色,A项错误;
B.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产生的电能在电路中转化为LED灯的光能,所以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换,B项正确;
C.如果将硫酸换成硫酸铜,仍能形成原电池,导线中会有电子流动,C项错误;
D.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铁比铜活泼,铁仍旧作负极,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不改变,D项错误;
4.D
b极质量减小,a极质量增加,则表明b极金属失电子作负极,溶液中的Cu2+在a极得电子生成Cu附着在a极,金属活动性b>a;
原电池中H+向b极移动,则b为正极,c为负极,c比b活泼,金属活动性c>b;
c极溶解,d极有气体产生,则c极为负极,d极为正极,金属活动性c>d;
导线中电流从d极流出,则a极为负极,d极为正极,金属活动性a>d;
综合以上分析,金属活动性c>b>a>d,D满足题意。
5.B
足量的锌和相同量的稀硫酸反应,a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会置换出金属铜,形成锌、铜、稀硫酸原电池,加速金属铁和硫酸反应的速率,所以反应速率:a>b,速率越大,锌完全反应时所用的时间越短,所以a所用的时间小于b所用的时间;产生氢气的量取决于稀硫酸的物质的量,而a、b中金属锌均过量,和相同量的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量相等,所以氢气的体积:a=b,综上所述,故选B。
6.C
根据2Fe3++Fe=3Fe2+知,铁易失电子而作负极,不如铁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铁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电解质溶液为可溶性的铁盐:
A.铜作正极,铁作负极,电解质为可溶性的氯化铁,则符合题意,故A不选;
B.铁作负极,碳作正极,电解质为Fe(NO3)3溶液,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符合题意,故B不选;
C.Zn的金属活泼性比Fe强,则Zn作负极,Fe作正极,电解质为可溶性的硫酸铁,所以不能构成该条件下的原电池,则不符合题意,故C选;
D.Fe作负极,银作正极,电解质为Fe2(SO4)3溶液,发生反应为2Fe3++Fe═3Fe2+,符合题意,故D不选;
7.B
A.锌锰干电池含有重金属元素,不是绿色电池,A错误;
B.①银锌纽扣电池和③锌锰干电池完全放电后均不能再使用,属于一次电池,B正确;
C.①银锌纽扣电池完全放电后不能再使用,属于一次电池,C错误;
D.燃料电池放电过程中会有一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错误;
8.B
A.Zn失电子作负极,所以锌锰电池和碱性锌锰电池的负极材料均是锌,故A错误;
B.锌锰电池中电解质主要是NH4Cl,碱性锌锰电池中的电解质是用强碱代替了氯化铵,一般碱性锌锰电池中的电解质主要是KOH,故B正确;
C.锌锰电池的负极为锌筒,NH4Cl溶液水解显酸性,所以锌易被NH4Cl溶液腐蚀,因此碱性锌锰电池比锌锰电池的寿命长,故C错误;
D.干电池属于一次电池,一次电池不能反复充放电,故D错误 ;
9.A
A.根据总反应方程式,Pb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因此Pb作电池的负极,故A正确;
B.PbO2中Pb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因此PbO2作电池的正极,故B错误;
C.PbO2得电子,被还原,故C错误;
D.根据总反应方程式分析,电池放电时,硫酸不断消耗,浓度不断减弱,则溶液酸性减弱,故D错误。
10.C
A.由分析可知,电极a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正确;
B.电极b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B正确;
C.电池工作过程中为阴离子,移向电池的负极,C错误;
D.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流出,向正极流入,即由电极a流出,移向电极b,D正确;
11.C
A.图1没有形成闭合电路,需要盐桥,所示装置不能构成原电池,不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错误;
B.图2所示,为放热反应,Ba(OH)2 8H2O晶体与NH4Cl反应为吸热反应,故B错误;
C.锌锰干电池中,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锌筒作负极,MnO2做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C正确;
D.图4所示装置为原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产物为H2,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金属活动性强,活动性 M>N,D错误;
12.D
A.若M电极为Mg,N电极为Al,X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则Al为负极,负极上Al失去电子,Mg为正极,得电子,故A错误;
B.若M电极为Fe,N电极为Cu,X溶液为浓硝酸,Cu能和浓硝酸反应,Cu被氧化,作负极,Al在浓硝酸中钝化,硝酸根在正极铝上得电子被还原为二氧化氮,故B错误;
C.若M电极质量减轻,N电极质量不一定增加,如Mg-Al-氢氧化钠溶液,铝为负极,镁为正极,负极生成Na[Al(OH)4],正极生成氢气,正极质量不增加,故C错误;
D.一般来说,原电池中相对活泼的一极失去电子,为原电池的负极,若M电极质量显著减少,表示M失去电子,则M一定为负极,故D正确。
13.B
A.a、b用导线相连放入稀硫酸中构成原电池,a为负极,b为正极,电子从a经过导线流向b,A正确;
B.a电极为负极,反应过程中不断被消耗,a极质量减小,B错误;
C.b电极为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C正确;
D.b电极为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D正确;
14.A
A.燃料电池中,通燃料一极为负极,即通入NO的一极为负极,根据装置图可知,负极电极反应式为NO+2H2O-3e-=NO+4H+,故A正确;
B.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H+从负极经质子交换膜向正极移动,即移向右侧多孔石墨,故B错误;
C.题中没有指明是否是标准状况,因此无法判断通入氧气的体积,故C错误;
D.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可知,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故D错误;
15.B
A.Al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则铝片是负极,A不正确;
B.柠檬汁里含有机酸,是电解质溶液,B正确;
C.电子不能经过溶液,电子从铝电极流出,经灯泡流到铜电极,C不正确;
D.H+在铜电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从而生成H2,D不正确;
16.(1)共价键
(2)A
(3) 氢气 负
(1)水是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只存在共价键,则水分解时断裂的化学键是共价键;
(2)根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可知,必须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才可能从理论上将其设计为原电池;
A.Fe+2FeCl3=3FeCl2是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为原电池,A符合题意;
B.是一个自发进行的非氧化还原反应,不可以设计成原电池,B错误;
C.是一个非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不可以设计为原电池,C错误;
D.是一个自发进行的非氧化还原反应,不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D错误;
(3)①由电子流向可知,a极为负极,通入的物质为氢气,氢气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迁移,故电解质溶液中的OH-移向负极。
②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总反应方程式:。
17.(1)CE
(2) A C
(3) 63
(4)AD
(5)
(1)A.甲中锌铜没有形成闭合电路,没有构成原电池,故A错误;
B.甲中锌铜没有形成闭合电路,甲中铜片表面没有气泡产生,故B错误;
C.两烧杯中均发生反应Zn+H2SO4=ZnSO4+H2,氢离子浓度降低,溶液的均增大,故C正确;
D.乙构成原电池,锌是负极、铜是正极,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故D错误;
E.乙构成原电池,锌是负极、铜是正极,乙溶液中向锌片方向移动,故E正确;
选CE。
(2)甲没有构成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选A;乙为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选C。
(3)根据Zn+H2SO4=ZnSO4+H2,Zn元素化合价由0升高为+2,氢元素化合价由+1降低为0,若反应过程中有电子发生转移,反应消耗1molZn、生成1mol氢气,则生成的氢气在标况下的体积为22.4L;溶液质量增加65g-2g=63g。
(4)A. 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可以作为原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故选A;
B. 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不能可以作为原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故不选B;
C. 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不能可以作为原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故不选C;
D. 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可以作为原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故选D;
(5)锌的活泼性大于铜,乙中锌为负极,负极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