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化学平衡 专项练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共15题)
1.在一定条件下,某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时刻,反应正向进行 B.时刻,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C.时刻,达到反应进行的限度 D.时刻,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2.下列标志可表明对应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选项 反应条件 可逆反应 标志
A 恒温恒容 2SO2(g)+O2(g)2SO3(g)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 恒温恒容 2NO(g)+O2(g)2NO2(g) 混合气体颜色不变
C 恒温恒压 NH2COONH4(s)2NH3(g)+CO2(g) NH3在混合气体中的百分含量不变
D 恒温恒压 2NO2(g)N2O4(g) c(NO2)=2c(N2O4)
A.A B.B C.C D.D
3.下列反应中,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①,
②,
③,
④,
A.只有①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4.在一个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已知M的状态未知,则下列描述一定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①当物质N、P、Q的体积分数比为2∶1∶1时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
③体系的温度不变时
④反应速率时
⑤体系的压强不变时
⑥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5.一定条件下,将CO与以体积比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的同时消耗
6.已知: ΔH<0,向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和发生反应,时达到平衡状态Ⅰ,在时改变某一条件,时重新达到平衡状态Ⅱ,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在任意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
B.时改变的条件:向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
C.相同时间内有3 mol的H—H键断裂,有6 mol N—H键形成,则反应达到平衡
D.平衡常数K:K(Ⅱ)7.在一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0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到平衡时,A的浓度为0.30mol/L。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B.平衡常数增大
C.物质B的转化率降低 D.物质Z的体积分数增大
8.反应X=2Z经历两步,X、Y、Z三种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第一步反应的方程式为: B.t1时,
C.t2时,Y的消耗速率大于生成速率 D.t3后,
9.无水常用于检验样品中的微量水。一水硫酸铜失水的反应为 。不同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一水硫酸铜粉末,发生上述反应。测得蒸气压与温度、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蒸气压/kPa 温度/℃ 0 5 10 15 20 25
0 4 7 9 10 10
0 5 9 12 12 12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B.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0~10min内用的分压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D.当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10.NH3与O2作用分别生成N2、NO、N2O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工业尾气中NH3可通过催化氧化为N2除去。将一定比例NH3、O2和N2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装有催化剂的反应管,NH3的转化率、N2的选择性[]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0℃,1mol NH3完全被催化氧化转移n(e-)3mol
B.催化氧化除去尾气中的NH3应选择反应温度约250℃
C.高效除去尾气中的NH3,需研发高温下NH3转化率高和N2选择性高的催化剂
D.其他条件不变,在175~300℃范围,随着温度的升高,出口处N2、NO2的量均不断增大
11.溶液与溶液发生反应:,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苯,振荡,平衡正向移动
B.经苯2次萃取分离后,在水溶液中加入,溶液呈血红色,表明该化学反应存在限度
C.加入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12.在一定温度下,在某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碳后,浓度增加
B.改变外界条件可能提高反应限度
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D.恒容条件下通入He,反应速率加快
13.已知反应,将和按一定比例通入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相同时间后,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正反应方向: B.曲线上的点均代表平衡时刻的点
C.正反应速率: D.b点时
14.一定温度下,向体积分别为2L和1L的恒容密闭容器a、b中均充入1mol和1mol ,发生反应: 。两容器中C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所用时间:容器a=容器b
B.0~2min内,容器a中
C.达到平衡时容器b中H2的体积分数为60%
D.若在绝热条件下发生该反应,则两容器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均减小
15.已知: △H=-14.9 kJ·mol-1。某温度下在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反应物,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甲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c(H2)=0.008 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起始浓度 c(H2)/(mol·L-1) c(I2)/(mol·L-1) c(HI)/(mol·L-1)
甲 0.01 0.01 0
乙 0.02 0.02 0
A.平衡时,乙中H2的转化率与甲中的相等
B.平衡时,甲中混合物的颜色比乙中深
C.平衡时,甲、乙中热量的变化值相等
D.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4
二、非选择题(共2题)
16.某可逆反应在体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0~3min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A、B、C均为气体):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开始至2min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标号)。
a.v(A)=2v(B)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2v逆(A)=v正(B)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e.c(A)∶c(B)∶c(C)=2∶1∶2
f.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4)在密闭容器里,通入a molA(g)、b molB(g)、c molC(g),发生上述反应,当改变下列条件时,反应速率会减小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降低温度 B.加入催化剂
C.增大容器体积 D.恒容下,充入He
17.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Fe(s)+CO2(g)FeO(s)+CO(g)达到平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温度/℃ 500 700 900
K 1.00 1.47 2.40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 。
(2)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若升高温度,CO2转化率的变化是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4)若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密度 。
(5)500℃下,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填字母)。
a.CO2和CO的体积相同 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体系的压强保持不变 d.CO2和CO物质的量之和保持不变
参考答案:
1.C
A.由图可知t1时刻,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所以反应正向进行,故A正确;
B.由图可知t2时刻,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B正确;
C.由图可知t3时刻,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正向进行,反应没有达到最大限度,故C错误;
D.由图可知t4时刻,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故D正确;
2.B
A.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总体积不变,混合气的密度始终不变,所以密度不变时,反应不一定达平衡状态,A不符合题意;
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则c(NO2)不变,恒温恒压时,反应达平衡状态,B符合题意;
C.NH2COONH4分解所得NH3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定值,NH3的百分含量始终不变,所以NH3的百分含量不变时,反应不一定达平衡状态,C不符合题意;
D.c(NO2)=2c(N2O4),只提供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关系,无法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所以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3.A
可逆反应是指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由反应条件可知,只有①符合可逆反应的定义,故A正确;
4.B
①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当物质N、P、Q的体积分数比为2∶1∶1时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②当M为气态时,建立平衡的过程中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始终不变,在恒容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③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在恒容绝热容器建立平衡的过程中体系的温度是变量,故体系的温度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④反应速率时同一物质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
⑤当M呈气态时,建立平衡的过程中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是变量、同时温度是变量,体系的压强是变量,体系的压强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M为非气态时,建立平衡的过程中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但温度是变量,体系的压强是变量,体系的压强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⑥当M呈气态时,建立平衡的过程中混合气体总质量始终不变、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是变量,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变量,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M呈非气态时,建立平衡的过程中混合气体总质量是变量、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变量,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一定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③⑤⑥,答案选B。
5.B
A.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和不变,固体系压强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A不合题意;
B.反应体系中只有NO2呈红棕色,其余均为无色,故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B符合题意;
C.由反应可知,在整个反应过程中CO2和NO的体积比始终保持不变,故不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C不合题意;
D.消耗CO2表示逆反应速率,消耗NO则表示逆反应速率,不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D不合题意;
6.B
A.由时可自发进行,该反应,,则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故A错误;
B.若时升高温度,则改变条件瞬间,正反应速率增大,速率曲线与原平衡点应没有连接点,则改变的不是温度,若向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逆反应速率瞬间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速率也逐渐增大,故B正确;
C.相同时间内有3 mol的H—H键断裂,有6 mol N—H键形成,都是指正反应,并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C错误;
D.平衡常数之和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则K(Ⅱ)=K(Ⅰ),故D错误;
7.C
A.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则x+y>z,A错误;
B.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B错误;
C.平衡逆向移动,B的转化率降低,C正确;
D.平衡逆向移动,Z的体积分数减小,D错误;
8.A
A.由分析可知,一开始X的浓度在减小,Y的浓度先增大,而后出现Z的浓度增大,但无法确定X、Y的系数,故无法确定第一步反应的方程式,A错误;
B.在纵坐标为浓度的图中看出,在t1时刻,三条线相交于一点,则c(X)=c(Y)=c(Z),B正确;
C.t2时,由曲线Y的浓度逐渐减小,说明Y的消耗速率大于生成速率,C正确;
D.根据反应 ,由图可知,t3后c(X)=0,则c0=c(Y)+,则c(Z)=2c0-2c(Y),D正确;
9.C
A.由图可知,℃时反应先达到平衡,且蒸气压大于℃,则反应温度大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为吸热反应,A错误;
B.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错误;
C.由图可知,条件下,10min时蒸气压为9 kPa,0则~10min内用的分压表示的反应速率为=,C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只有水蒸气是气体,反应中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则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10.C
A.NH3与O2作用分别生成N2、NO、N2O,若NH3完全转化为NO时,1molNH3转移5mol电子,此时转移电子最多,则1molNH3完全被催化氧化转移n(e-)≤5mol,A错误;
B.根据图像,温度高于250℃时N2的选择率降低,且氨气的转化率变化并不大,浪费能源,根据图像,温度应略小于225℃,此时氨气的转化率、氮气的选择率较大,B错误;
C.根据图像可知,NH3的转化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但温度高了N2的选择性却更小了,故高效除去尾气中的NH3,需研发高温下NH3转化率高和N2选择性高的催化剂,C正确;
D.其他条件不变,在175~225℃范围,随温度的升高,N2的选择率降低,NH3的转化率增大,由N2的选择性公式可知,无法判断出口处氮气的物质的量变化,D错误;
11.D
A.加入苯振荡,苯将I2萃取到苯层,水溶液中c(I2)减小,平衡正向移动,A正确;
B.将5mL0.1mol/LKI溶液与1mL0.1mol/LFeCl3溶液混合,参与反应的Fe3+与I-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反应后I-一定过量,经苯2次萃取分离后,在水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呈血红色,说明水溶液中仍含有Fe3+,即Fe3+没有完全消耗,表明该化学反应存在限度,B正确;
C.加入FeSO4固体溶于水电离出Fe2+,c(Fe2+)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正确;
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D错误;
12.B
A.C为固体,加入少量碳,平衡不移动,不影响CO浓度,故A错误;
B.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改变外界条件如升高温度可能提高反应限度,故B正确;
C.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故C错误;
D.恒容条件下通入He,参与反应的各物质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故D错误;
13.A
A.由图可知,c点以后为平衡的移动过程,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故A正确;
B.根据分析,c点前反应温度低、速率慢,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则d点正反应速率大于c点,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b点反应未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D错误;
14.D
A.容器a、b的体积分别为2L和1L,容器b的体积小,则浓度大,反应速率快,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短,则达到平衡所用时间:容器a>容器b;故A错误;
B.0~2min内,容器a中,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故B错误;
C.容器b在3min时,CO的浓度保持不变,则3min时达到平衡状态,根据,则H2的体积分数为,故C错误;
D.若在绝热条件下发生该反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体系温度降低,平衡逆向移动,则两容器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均减小,故D正确;
15.A
A.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乙中的浓度为甲中的2倍,乙中压强为甲中2倍,但压强不影响该反应平衡移动,二者建立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转化率相同,故A正确;
B.二者建立等效平衡,平衡时乙中c(I2)是甲中的2倍,则平衡时乙中颜色更深,故B错误;
C.二者建立等效平衡,反应物转化率相同,乙中参加反应的I2是甲中的2倍,则乙中的热量变化是甲中的2倍,故C错误;
D.该温度下,甲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c(H2)=0.008mol·L-1,建立三段式:
则反应的平衡常数,故D错误;
16.(1)2A(g)+B(g) 2C(g)
(2)0.1mol·L-1·min-1
(3)bf
(4)AC
(1)由图可知,A和B生成C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达到平衡时,A、B、C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为(5-3)mol∶(2-1)mol∶(4-2)mol=2∶1∶2,由物质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B(g) 2C(g);
(2)由图可知,反应开始至2min时,B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2-1)mol=1mol,则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1·min-1;
(3)a.v(A)=2v(B)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a错误;
b.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反应中容器内压强减小,则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到平衡,故b正确;
c.2v逆(A)=v正(B) ,不符合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说明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反应未达到平衡,故c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相等,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d错误;
e.c(A)∶c(B)∶c(C)=2∶1∶2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e错误;
f.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相等,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反应的总物质的量减小,反应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故f正确;
(4)A.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故符合题意;
B.加入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反应速率增大,故不符合题意;
C.增大容器体积,容器中气体的压强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符合题意;
D.恒容下充入氦气,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17.(1)K=
(2)吸热
(3)增大
(4)增大
(5)ab
(1)由反应可知平衡常数表达式为:,故答案为:。
(2)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升高,K增大,可知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因此正反应方向为吸热反应,故答案为:吸热。
(3)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O2转化率增大,故答案为:增大。
(4)若降低温度,反应为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气体由CO生成CO2,气体的质量在增加,反应是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根据可知混合气体的密度在增大,故答案为:增大。
(5)a.500℃下,K=1,CO2和CO的体积相同,说明Q=K,说明达到平衡状态,a符合题意;
b.,气体由CO2生成CO,气体的质量在变化,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变量,当不变的时候说明达到平衡状态,b符合题意;
c.反应前后气体的计量数均为1,因此体系的压强是定值,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c不符合题意;
d.根据碳原子数守恒可知,CO2和CO物质的量之和一直保持不变,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