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 专项练 2025年高考化学复习备考

文档属性

名称 糖类 专项练 2025年高考化学复习备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1-11 16:0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糖类 专项练 2025年高考化学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共15题)
1.下列有关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都符合通式Cn(H2O)m
B.糖类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六大类营养素之一
C.糖类物质都有甜味
D.符合通式Cn(H2O)m的都是糖类
2.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纤维素、麦芽糖、蔗糖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B.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C.葡萄糖与蔗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D.葡萄糖是单糖,蔗糖是二糖
3.果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3COCH2OH,下列关于果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发生银镜反应
B.能发生酯化反应
C.能与烧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D.能发生水解反应
4.下列关于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而其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的实验方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验证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的操作顺序:④③
B.验证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的操作顺序:③⑤
C.验证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的操作顺序:①④⑤
D.验证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的操作顺序:①②④⑤
5.用来证明棉花和淀粉都是多糖的实验方法是
A.放入氧气中燃烧,检验燃烧产物都是CO2和H2O
B.放入银氨溶液中微热,都不发生银镜反应
C.加入浓硫酸后微热,都脱水而变黑
D.分别放入稀酸后煮沸几分钟,用NaOH溶液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都生成红色沉淀
6.淀粉水解及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其水解产物,进行的主要操作是①加热;②滴入稀硫酸;③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④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以上各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①③④① B.②①④③①
C.②③①④ D.③④②①
7.关于基本营养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纤维素在人体内最终水解为葡萄糖
B.我国居民传统膳食结构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糖类
C.人体血糖含量指的是血液中含葡萄糖的多少
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可以用来制取肥皂
8.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功能紊乱,其血液和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会超出正常范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0O5
B.可用银氨溶液来检测糖尿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
C.食物中的淀粉在人体内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D.控制高热量食品的摄入和增加体育活动,可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相同,是同分异构体
B.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能水解
C.某些油脂兼有酯和烯烃的一些化学性质
D.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误服“钡餐”会引起中毒
10.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碳循环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和CO2是同素异形体
B.1molCO2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22NA
C.11.2LCO2被还原生成0.5molCO
D.葡萄糖属于糖类,但淀粉不属于糖类
11.人体摄入的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可以发生逐步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属于二糖
B.淀粉的分子式为
C.淀粉与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D.葡萄糖既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也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12.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探究方案或操作 探究目的
A 将溶液与5滴溶液混合后,再加入10%葡萄糖溶液,煮沸。 探究葡萄糖的还原性
B 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观察紫色褪去 具有还原性
C 向溶有的溶液中通入气体X,出现白色沉淀 X具有强氧化性
D 向淀粉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冷却后,向水解液中加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未出现银镜。 淀粉未水解
A.A B.B C.C D.D
13.土豆丝放入水中浸泡,水变浑浊并产生白色沉淀,其主要成分是有机物A,A遇碘会变蓝。以A为原料获得有机物E的转化关系如下图,已知E是有香味的无色油状液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仅用Na2CO3溶液无法鉴别有机物C、D和E
B.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6H10O5
C.有机物B不属于糖
D.工业上可以利用乙烯与水的加成反应制取有机物C
14.下列关于①乙烷、②乙醇、③乙酸、④葡萄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可以用新制的Cu(OH)2鉴别③与④ B.只有③能与金属钠反应
C.一定条件下,①②③均能发生取代反应 D.一定条件下,④可以转化为②
15.有广告称某品牌的八宝粥(含糯米、红豆、桂圆)不含糖,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你认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广告有可能误导消费者,不能盲从广告的宣传
B.糖尿病患者应少吃含糖的食品,该八宝粥未加糖,可以放心食用
C.不含糖不等于没有糖类物质,糖尿病患者食用时需谨慎考虑
D.医院常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查是否患有糖尿病
二、非选择题(共2题)
16.葡萄糖
①葡萄糖的结构
葡萄糖是一种有甜味的无色晶体, 溶于水,其分子式为 ,葡萄糖的结构简式: 。
在葡萄糖分子中含有两种决定葡萄糖化学性质的原子团,它们分别是 和 (—CHO醛基)。
②主要化学性质
a.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葡萄糖具有 性,能被弱氧化剂如 氧化,生成砖红色的 沉淀。
b.在试管中加入1mL2%AgNO3溶液,然后一边振荡试管,一边逐滴加入2%稀氨水,到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得到银氨溶液,再加入1mL10%葡萄糖溶液,振荡,然后放在水浴中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在试管内壁形成 。
实验结论:葡萄糖具有 性,能被弱氧化剂如 氧化,生成光亮的银镜。
17.葡萄糖[CH2OH(CHOH)4CHO]和核糖(CH2OH—CHOH—CHOH—CHOH—CHO)都是人类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根据两者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葡萄糖和核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都属于单糖
B.两者都能溶于水
C.两者互为同系物
D.两者都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E.两者都可以和银氨溶液反应形成银镜
F.两者都是还原性糖,都可以被催化氧化
G.等物质的量的葡萄糖和核糖分别和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4
(2)1mol核糖最多能与 mol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检验某糖尿病人的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的试剂为 。
参考答案:
1.B
A.不符合Cn(H2O)m这一通式的物质也可能属于糖类,如脱氧核糖C5H10O4、鼠李糖C6H12O5,故A项错误;
B.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糖类是人类维持生命的营养素之一,故B项正确;
C.糖不一定有甜味,如多糖:淀粉、纤维素等,故C项错误;
D.糖类俗称碳水化合物,大都可用Cn(H2O)m来表示,但符合这一通式的不一定都是糖,如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HCOOCH3[C2(H2O)2]等,故D项错误;
2.C
A.纤维素为多糖、麦芽糖和蔗糖为二糖,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选项A正确;
B..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式都是C6H12O6,二者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选项B正确;
C.葡萄糖分子式是C6H12O6,蔗糖分子式是C12H22O11,两者分子式不同,它们不可能互为同分异构体,选项C错误;
D.葡萄糖不能水解,是单糖,蔗糖能够水解得到两分子单糖,为二糖,选项D正确;
3.B
A.根据其结构简式可知果糖不含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故A错误;
B.果糖含有羟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故B正确;
C.果糖不含羧基,不能和烧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故C错误;
D.果糖为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D错误;
4.D
A.证明蔗糖为非还原性糖,即证明蔗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应为④⑤的操作顺序,A不符合题意;
B.根据A选项可知应为④⑤的操作顺序,B不符合题意;
C.证明蔗糖的水解产物应先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再加入NaOH中和H2SO4至溶液呈碱性,再用银氨溶液检验,故操作顺序应为①②④⑤,C不符合题意;
D.根据C选项可知操作顺序应为①②④⑤,D符合题意;
5.D
A.棉花和淀粉放入氧气中燃烧,检验燃烧产物都是CO2和H2O,不能证明棉花和淀粉都是多糖,故A错误;
B.棉花和淀粉中没有醛基,放入银氨溶液中微热,都不发生银镜反应,不能证明棉花和淀粉都是多糖,故B错误;
C.棉花和淀粉加入浓硫酸后微热,都脱水而变黑,不能证明棉花和淀粉都是多糖,故C错误;
D.多糖在H2SO4存在下水解生成单糖(葡萄糖),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时生成Cu2O沉淀,该操作可以证明棉花和淀粉都是多糖,故D正确;
6.B
淀粉水解及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其水解产物时,需先让其水解,然后检验水解产物。淀粉发生水解时,应先加稀硫酸、然后加热;检验水解产物葡萄糖时,应先加NaOH溶液中和硫酸,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最后加热促进反应的进行。因此,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为②①④③①,故选B。
7.A
A.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但能增加肠胃蠕动,且消化,故A错误;
B.人类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糖类,故B正确;
C.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故C正确;
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硬脂酸钠可以用来制取肥皂,故D正确;
8.A
A.葡萄糖是多羟基的醛,其分子式是C6H12O6,故A错误;
B.葡萄糖是多羟基的醛,醛基能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所以能用银氨溶液来检测糖尿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故B正确;
C.淀粉属于多糖,在人体内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故C正确;
D. 控制高热量食品的摄入和增加体育活动,可促进糖代谢,从而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故D正确;
9.C
A.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都是(C6H10O5)n,它们n值不同,因此它们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
B.糖类中单糖不能水解,故B错误;
C.油脂中含有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其分子中含有酯基和碳碳双键,这样的油脂具有酯和烯烃的一些化学性质,故C正确;
D.重金属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钡餐”是BaSO4,BaSO4难溶于水和盐酸,因此误食“钡餐”不会引起中毒,故D错误;
10.B
A.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一元素组成,因排列方式不同,而具有不同性质的单质。CO和CO2是化合物,CO和CO2不是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
B.一个CO2分子含有22个电子,则1molCO2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22NA,故B正确
C.未指明气体处于标况下,不能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故C错误;
D.葡萄糖属于糖类且为单糖,淀粉也属于糖类为多糖,故D错误;
11.D
A.淀粉属于多糖,A错误;
B.淀粉的分子式为,B错误;
C.淀粉与纤维素分子式都为,但n值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C错误;
D.葡萄糖为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也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正确;
12.B
A.将溶液与5滴溶液混合后,氢氧化钠少量,溶液不呈碱性,探究葡萄糖的还原性需要在碱性环境中,故A错误;
B.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观察紫色褪去,高锰酸钾溶液体现强氧化性,说明双氧水具有还原性,故B正确;
C.向溶有的溶液中通入气体X,出现白色沉淀,X可能为氯气或氨气都能产生沉淀,因此X可能具有强氧化性,也可能没有强氧化性,故C错误;
D.向水解液中先加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碱性,再加银氨溶液,水浴加热,猜能出现银镜,故D错误。
13.D
A.C为乙醇,D为乙酸,E为乙酸乙酯,乙醇溶于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乙酸与溶液生成气体,产生气泡,乙酸乙酯不溶于溶液,溶液分层,所以可以用溶液鉴别三者,A错误;
B.A为淀粉,分子式为:,B错误;
C.B为葡萄糖,属于糖类中的单糖,C错误;
D.C为乙醇,工业上可以利用乙烯与水的加成反应制取,D正确;
14.B
A.乙酸能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溶液变澄清;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现象不同,可以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鉴别三者,A正确;
B.乙醇、葡萄糖中含有羟基,均能与金属钠反应,B错误;
C.乙烷上的氢原子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如与氯气反应;乙醇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C正确;
D.葡萄糖发生分解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所以一定条件下,④可以转化为②,D正确;
15.B
A.不加糖不等于没有糖,其成分糯米、红豆、桂圆富含淀粉,属于糖类,所以这个广告有误导喜爱甜食消费者的嫌疑,A正确;
B.糖尿病人血糖和尿糖的含量都较高,应少吃含糖的食品,该八宝粥未加糖,但是其本身含有糖的,不可以多吃,B错误;
C.不加糖不等于没有糖,糖尿病人食用需慎重,C正确;
D.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葡萄糖,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可以检查是否患有糖尿病,D正确;
16. 能 C6H12O6 CH2OH(CHOH)4CHO OH(羟基) 试管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还原 新制Cu(OH)2悬浊液 Cu2O 光亮的银镜 还原 银氨溶液
①葡萄糖是一种有甜味的无色晶体,能溶于水,其分子式为C6H12O6,含有五个羟基和一个醛基,醛基在最边上,则葡萄糖的结构简式:CH2OH(CHOH)4CHO;在葡萄糖分子中含有两种决定葡萄糖化学性质的原子团,它们分别是 OH(羟基)和(—CHO醛基);故答案为:能;C6H12O6;CH2OH(CHOH)4CHO; OH(羟基)。
②a.葡萄糖溶液与新制Cu(OH)2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亚铜砖红色沉淀,其实验现象:试管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铜化合价降低,氢氧化铜具有氧化性,则说明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被弱氧化剂如新制Cu(OH)2悬浊液氧化,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故答案为:试管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还原;新制Cu(OH)2悬浊液;Cu2O。
b.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在水浴中加热反应生成银单质,其实验现象是在试管内壁形成光亮的银镜;银氨溶液中银化合价降低,说明银氨溶液具有氧化性,则说明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被弱氧化剂如银氨溶液氧化,生成光亮的银镜;故答案为:光亮的银镜;还原;银氨溶液。
17.(1)ABEFG
(2) 4 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