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的性质及用途 专项练 2025年高考化学复习备考

文档属性

名称 乙烯的性质及用途 专项练 2025年高考化学复习备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1-11 16:0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乙烯的性质及用途 专项练
2025年高考化学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共15题)
1.下列表示乙烯的表示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电子式: B.球棍模型:
C.结构式: D.结构简式:CH2=CH2
2.下列分子中的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A. B. C. D.
3.下列有关乙烯燃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烯燃烧时的现象与氢气燃烧时的现象完全一致
B.乙烯燃烧时的现象与甲烷燃烧时的现象完全一致
C.乙烯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可作为燃料
D.乙烯燃烧时产生等质量的水和二氧化碳
4.一运输队长途贩运香蕉、椰子、柑橘等水果,装完水果后,又在水果篓上方放置一包浸泡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然后再封装水果覆盖。这么做的目的是利用高锰酸钾溶液
A.杀死水果周围的细菌,防止水果霉变 B.吸收水果周围的氧气,防止水果腐烂
C.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防止水果早熟 D.发挥强氧化性,催熟水果
5.下列物质中,不能通过乙烯的加成反应一步制得的是
A. B. C. D.
6.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重要标志。聚乙烯是以乙烯为原料合成的一种人们常用的高分子材料。下列有关聚乙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乙烯合成聚乙烯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乙烯合成聚乙烯的化学方程式是
C.聚乙烯在自然界中很难降解,容易导致“白色污染”
D.聚乙烯是高分子化合物,故属于纯净物
7.将乙烯分别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二者都褪色且原理相同 B.二者都能证明乙烯中有不饱和键
C.乙烯均发生了加成反应 D.二者都不可用于鉴别乙烷和乙烯
8.苏轼的《格物粗谈》有这样的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按照现代科技观点,该文中的“气”是指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乙烯
9.下列关于乙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
B.乙烯燃烧时火焰明亮,同时冒出黑烟
C.乙烯可作为香蕉等果实的催熟剂
D.乙烯制塑料、作灭火剂、制有机溶剂、作果实催熟剂
10.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 化学性质 实际应用
A 乙烯能与溶液反应 用浸泡过溶液的硅土保存水果
B HF能与反应 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
C 铁常温下遇浓硫酸发生钝化 用铁桶装浓硫酸
D 铵盐受热易发生分解反应 实验室中利用分解反应制备氨
A.A B.B C.C D.D
11.下列关于乙烯的性质及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将乙烯通入水中即可转化为乙醇
B.1mol乙烯与氯气完全加成,然后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一共需要3mol氯气
C.乙烯能被酸性溶液氧化,说明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D.乙烯容易与溴水发生反应,1mol乙烯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消耗1mol溴单质,说明乙烯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
12.环氧乙烷( )有杀菌作用,对金属无腐蚀性,无残留气味,因此可用作材料的气体杀菌剂,利用乙烯可一步合成:2CH2=CH2+O2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C.乙烯可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 D.环氧乙烷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13.下列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实验甲:除去乙烯中的气体
B.实验乙:制取气体
C.实验丙:探究、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D.实验丁:实验室制取氨气
14.除去混在乙烷中的少量乙烯的方法是
A.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溴水的洗气瓶 B.将混合气体与KMnO4溶液中
C.将混合气与H2加成 D.将混合气体与氯气混合光照
1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向两只试管中各加入5mL5%H2O2溶液向其中一只试管中加入1mL饱和FeCl3溶液,观察现象 验证FeCl3能催化H2O2分解
B.将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洗气瓶 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气体
C.向某未知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加热,生成气体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 检验溶液中铵根离子
D.向5mL0.1KI溶液中滴入0.1FeCl3溶液5~6滴,加2mLCCl4振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观察现象 验证Fe3+与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共2题)
16.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世界上已将乙烯产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如图是有关乙烯的一些变化,根据乙烯的转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乙烯的电子式 。
(2)①③的反应类型为 、 。
(3)丙的结构简式为 ,丁中的官能团为 。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写出用丁及其它物质反应生成乙醛的化学方程式 。
17.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乙烯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根据如图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为 。
(2)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注明条件): 。反应类型为 。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注明条件): 。
(4)物质C的沸点为12.27℃,常用于局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物质C可通过反应④和反应⑥制得,其中最好的方法是反应 (填”④”或”⑥”),理由为 。
参考答案:
1.A
A.乙烯中碳碳键是碳碳双键,其电子式:,故A错误;
B.乙烯含有碳碳双键,氢原子半径小于碳原子半径,因此其球棍模型 ,故B正确;
C.乙烯含有碳碳双键,碳氢的单键,其结构式: ,故C正确;
D.乙烯结构简式:CH2=CH2,故D正确;
2.A
A. 乙烯具有平面结构,氯乙烯可看作是一个氯原子取代乙烯中的一个氢原子,则所有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故A正确;
B. 可以看作3个Cl原子取代了甲烷中3个H形成的,由于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则为四面体结构,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B错误;
C. 丙烯分子中也含有 CH3,故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故C错误;
D. 含有2个甲基,则乙烷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D错误;
3.C
A. 乙烯燃烧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氢气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故A错误;
B. 甲烷含碳量低,燃烧时没有黑烟,乙烯燃烧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故B错误;
C. 乙烯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可作为燃料,故C正确;
D. 乙烯分子中碳与氢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燃烧时产生等物质的量的水和二氧化碳,故D错误。
4.C
乙烯具有催熟作用,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把水果产生的乙烯气体氧化为二氧化碳,从而降低了水果篓中乙烯的浓度,可防止水果早熟而腐烂,故选C。
5.A
A.乙烯先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乙醇再氧化可生成,A符合题意;
B.乙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可生成,B不符合题意;
C.乙烯与HCl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可生成,C不符合题意;
D.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可生成,D不符合题意;
6.C
A.乙烯合成聚乙烯的反应是加聚反应,反应物只有一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
B.根据加聚反应的特点,双键变单键,断开的单键相连接形成高分子化合物,故化学方程式为,故B错误;
C.各种塑料在自然界能够长期存在,很难降解,会造成白色污染,故C正确;
D.聚乙烯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所含的链节数目并不相同,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7.B
A.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溶液褪色;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会被高锰酸钾氧化变为CO2,高锰酸钾被还原为无色的Mn2+,因此褪色原理不相同,A错误;
B.不饱和的烯烃、炔烃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能证明乙烯分子中含有不饱和键,B正确;
C.乙烯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会被高锰酸钾氧化变为CO2,发生氧化反应,C错误;
D.乙烷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都不能发生反应,而乙烯可以使两种溶液都褪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D错误;
8.D
说明该气体具有催熟效力,而乙烯具有催熟效力,可以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9.D
A.乙烯含有碳碳双键,易断裂,性质比乙烷活泼,易发生加成、氧化等反应,A正确;
B.乙烯含碳量较高,燃烧时火焰明亮,同时产生黑烟,B正确;
C.乙烯具有催熟作用,可用作水果的催熟剂,C正确;
D.乙烯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灭火剂,D错误;
10.D
A.乙烯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能与KMnO4溶液反应,故用浸泡过KMnO4溶液的硅土吸收乙烯,可保存水果,A正确;
B.HF能与SiO2反应,故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B正确;
C.常温下铁与浓硫酸发生钝化,可阻止铁继续与浓硫酸发生反应,因此可用铁制容器存放浓硫酸,C正确;
D.虽然NH4Cl受热分解可以产生氨气,但在试管中加热时生成的氨气和HCl气体又会在试管口处反应生成氯化铵,无法制备氨气,故D错误;
11.D
A.乙烯在催化剂、加热等条件下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可转化为乙醇,A错误;
B.1mol乙烯与1mol氯气完全加成生成,然后再与4mol氯气发生完全取代,一共需要5mol氯气,B错误;
C.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等官能团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烯能被酸性溶液氧化,只能说明乙烯分子中可能含有碳碳双键,C错误;
D.1mol乙烯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消耗1mol溴单质,说明乙烯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D正确;
12.D
A.加氧去氢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A正确;
B.由2CH2=CH2+O2 可知,生成物只有一种,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B正确;
C.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C正确;
D.环氧乙烷分子中C均为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D错误;
13.D
A.乙烯、二氧化硫均使高锰酸钾褪色,不能除杂,应选NaOH、洗气,故A错误;
B.浓硝酸与Cu反应生成硝酸铜和NO2,故B错误;
C.过氧化氢的浓度不同,应控制浓度相同,探究Fe3+、Cu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故C错误;
D.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生成氨气,故D正确;
14.A
A.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从而可以除去乙烷中的少量乙烯,故A正确;
B.乙烯会被KMnO4溶液氧化为CO2,会使乙烷中混有新的杂质气体CO2,故B错误;
C.将混合气体与H2加成,无法控制H2的量,H2的过量或不足都会有杂质存在,操作也复杂,故C错误;
D.将混合气体与氯气混合光照,引入多种杂质,故D错误;
15.D
A.两只试管中各加入5mL5%的双氧水溶液,其中一只试管中加入1mL饱和氯化铁溶液,另一只试管中不加,另一个试管中应该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否则无法起到对照作用,A错误;
B.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除去乙烯的同时混入了新的杂质气体,B错误;
C.检验氨气应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而不是蓝色石蕊试纸,C错误;
D.5mL0.1mol/L的KI溶液中滴入0.1mol/L的FeCl35-6滴,氯化铁不足,两者反应后加入CCl4振荡,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说明溶液中存在铁离子,即可证明铁离子与碘离子的反应存在限度,D正确;
16.(1)
(2) 加成反应 加成反应
(3)
(4)
(5)
(1)
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乙烯的电子式为;
(2)①是乙烯和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Cl;③是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3)
丙是1,2-二溴乙烷,结构简式为,丁是CH3CH2OH,官能团为羟基;
(4)反应②是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 分馏 CH2=CH2 CH2=CH2+H2OCH3CH2OH 加成反应 CH3CH3+Cl2CH3CH2Cl+HCl ④ 乙烯与HCl的加成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乙烷与氯气反应将得到多种氯代物的混合物,产物不纯
(1)石油经过分馏可生产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操作①的名称为分馏;
(2)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结构简式为;
(3)反应③为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反应⑥为乙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乙烷,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4)氯乙烷可通过乙烯与HCl发生加成反应或乙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制得,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加成反应(④)制得,因为乙烯与HCl的加成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乙烷与氯气反应将得到多种氯代物的混合物,产物不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