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分子
温度升高雪花会消失;用水银温度计量体温时,汞柱会上升;冰糖溶于水,糖就有了甜味。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什么性质呢
【基础堂清】
1(物质的构成)下列有关物质构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
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C.金刚石由金刚石原子构成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2(微粒的性质)“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菊花入茶可使人闻到醉人的芳香。下列有关该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构成花香的微粒间有间隙
B.菊花茶是纯净物
C.构成花香的微粒在不断地运动
D.构成酒和茶的微粒不同
3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
A.铜 B.氯化钠
C.二氧化碳 D.氦气
4“树树槐花沁韵翔,芬芳四溢满城香。”从微粒的观点分析,其中包含的化学原理为 ( )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的质量很小
D.分子在不断运动
5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时,干冰升华吸热,该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 )
A.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
B.二氧化碳分子的间隔
C.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
D.二氧化碳分子的结构
6 2024年7月5日,搭载“天绘五号02组”卫星的“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提供动力。构成液氧的微观粒子是( )
A.氧元素
B.氧原子
C.氧分子
D.氧离子
7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不同的茶叶经过热水浸泡后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并散发浓郁或淡雅的香味。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
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B.分子受热,分子间间隔增大
C.分子受热后体积增大
D.分子破裂重新组合,产生了新分子
8 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中国“天宫”空间站的建设与运营中,化学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实验舱制造。新型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在航天领域中有着重要应用。碳化硅的构成与金刚石相似,碳化硅由 构成。
(2)空间站组装。运载火箭常使用液氢(H2)、煤油两种物质作燃料。从分子的角度看,氢气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液氢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
(3)航天员进驻。合理膳食离不开食盐(主要成分为氯化钠),食盐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航天员身穿装有活性炭装置的航天服,可处理呼吸产生的废气。活性炭具有
性;呼吸产生的废气中含有 (写一种物质),该物质可用于 。
【素养日清】
9(中考真题)向液化石油气中添加具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一旦液化石油气泄漏,就能闻到这种气味,以便及时采取安全措施。闻到特殊气味是因为 (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的质量很小
D.分子的体积很小
10(中考真题)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挤瘪后把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来,如图所示。鼓起的过程中,塑料袋中酒精分子的 ( )
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种类增多
D.数目增多
11为探究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的性质,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会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小颗粒)。
【实验方法】按上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二中先滴入浓氨水,一段时间后,再滴入浓盐酸。
【实验现象】实验一中的现象是 。实验二中滴入浓盐酸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纱布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实验原理】产生白烟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实验结论】微观上,说明微粒具有的性质是 。宏观上,从物质的性质或变化的角度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 。
【交流与反思】实验二避免了实验一的不足,改进后的优点有 。
【参考答案】
基础堂清
1.C 2.C 3.C 4.D 5.B 6.C 7.A
8.(1)原子
(2)氢分子间的间隔 氢气+氧气水
(3)混合物
(4)吸附 二氧化碳(或氮气、氧气、水蒸气等) 制汽水(与上一空对应,合理即可)
素养日清
9.A 10.A
11.【实验现象】烧杯B中的酚酞溶液变红
集气瓶中从下至上出现白烟
【实验原理】氨气+氯化氢氯化铵
【实验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合理即可)
【交流与反思】对空气无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