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春夏秋冬
【课前解析】
关注文章结构:整个识字课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一组与四季相关联的词语以及由这些词扩展的短语组成,表现了四季最有代表性的季节特点。第二部分借鉴了传统文学的一些表达方式,呈现的是两行意义相关联的词和短语,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美好画面。
关注插图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本课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插图以扇形图画呈现,文字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图文对照,便于诵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词义、识记字形,感受汉语言文化之美。
【教学目标】
1.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个偏旁,会写“春、风”等7个字和横斜钩1个笔画。
2.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教学重点】
借助形声字特点以及熟字比较的方法识记8个生字;借助插图和动作演示理解词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霜、吹”等8个生字,学写“春、冬、雪”3个字。
2.借助插图、想象画面等方法,了解词语和短语的意思,感受四季不同的特征。
3.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语言的音韵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学写“春、冬”
1.导入新课:我们以前学过一篇课文《四季》,你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吗?(师生交流关于《四季》这篇课文的内容)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四季的内容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春夏秋冬》。
2.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春夏秋冬,学生齐读课题。
3.教师相机指导书写“春”“冬”。
春,先写三横,左低右高,间距均等,中间一横最短,三横的最后一横稍长。再写一个“人”字,撇、捺要舒展,宽度超过最长横,使整个字保持平衡。下半部分的“日”,宽度与第二横差不多。
冬,折文要上小下大,横撇和捺要舒展,交叉在中心点上,上点小,下点大,对齐写在中线上。
(播放生字视频,演示笔顺、组词)
4.学生练写,读写“春风、春天、冬雪、冬天”。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导入新知,让学生的知识内容进行延续,并且通过已学的课文能够让学生对新内容有一定了解和期待。要求书写的字根据生字的分布情况,分散进行。课题中就有两个要求会写的汉字,在导入课题时就进行书写指导,时机恰当。)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圈出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难读的字。
(3)教师组织交流:哪些字难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了解课文的内容。)
2.学习字词
(1)出示生字:霜 吹 落 降 飘 游 池 入
教师指名读生字,引导:“霜、降”都带有“ang”音,“吹、池”都是翘舌音,声母都是“ch”,“落”的声母是“l”,“入”的声母是“r”。
对比读,指导学生读准“落”“入”“霜”“降”“池”“吹”的读音。
三、借助插图,认读词语
1.出示要求:看一看课本第一部分的插图,说一说它们分别代表哪个季节。
预设:学生说出春夏秋冬。
(1)观察“春”图。
引导: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预设:柳条绿了,桃花红了。
教师引导:跟老师一起读——春风。(板书:春风)
(2)观察“夏”图。
春风过后,气温越来越高,夏天就到了,让我们一起欣赏一幅图。你看到了什么美景?
预设:荷叶绿了,荷花开了,雨点落了。
教师引导:跟老师读——夏雨。(板书:夏雨)
齐读——夏雨。
(3)观察“秋”图。
引导:夏天过去了,天气越来越凉了,对,秋天来了!我们一起齐读——秋霜。(板书:秋霜)
学生跟读:秋霜。
教师引导:来看图片,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预设:叶子红了。
教师相机讲解“霜”字。
霜:“霜”是一个形声字,上面的“雨字头”表意,下面的“相”表音,可以组词为“秋霜、霜雪”。有雨字头的字多和天气有关,比如“雷”“雪”。
教师相机讲解秋霜的形成,加深学生对秋霜的认识。
(4)观察“冬”图。
引导:秋天过后,寒冷的冬天就来了,观察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
预设:雪花落了、雪人笑了。
教师引导:跟老师读——冬雪。(板书:冬雪)
教师相机讲解雪的形成,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神奇、美丽。
2.出示要求:请你观察“春风、夏雨、秋霜、冬雪”这些词语,说说你的发现。
预设:这些词语的第一个字为四季的名称,第二个字是这个季节的景物。
总结:这些词语的结构都是季节+景物。
3.朗读“春风、夏雨、秋霜、冬雪”这四个词语:先开火车读,再男女生合作读,看谁读得准。
四、动作演示,认读短语,识记生字
1.认读短语:出示“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板书),学生先自由读,再齐读。
2.引导:请大家看这些短语,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预设:前面两个字都是季节+景物,第三个字是动作。
引导:是和什么有关的动作呢?
预设生回答:“吹、落、降、飘”都是四季事物来到人间的方式。
3.联系生活,说一说相同结构的短语。
出示填空,指名学生填一填,说一说:( )吹、( )落、( )飘。
引导:还有哪些短语是这样的结构呢?
预设:冰雪化,燕子飞,荷花开。
4.引导学生交流识记“吹、落、降、飘”四个生字。
(1)结合动作识字。
引导:刚才我们讲到“吹、落、降、飘”都是四季事物来到人间的方式,都是动作,那么我们可以怎么来记住这些字呢?对了,我们可以通过做动作来认识它们。
①识记“吹”字:大家注意看,“吹”字是什么偏旁 口字旁。对,这个字和口有关系。我们做一做“吹”的动作,向自己的手掌吹一口气,来,再吹一大口气。跟老师一起读——春风吹。吹一吹,你一定感受到了风吧。我们还可以用“吹”说什么词语呢?对,有吹牛、吹风机……
②识记“落”字:从高处掉下来就是“落”。你看到什么从高处落下来了?是的,我们看到夏雨从天上掉下来。
③识记“降”字:再看“降”,“降”的偏旁是双耳旁,“降”字和“落”字意思相近,所以它们可以放在一起变成一个词——降落。我们一起来做一做降落的动作吧!
④识记“飘”字:我们来看“飘”字,“飘”是左右结构,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我们一起来做“雪花飘”的动作吧!雪花轻轻柔柔,一会儿飘到东,一会儿飘到西,这都是“风”的功劳。
2.字理识字。
引导:除了结合动作理解字的意思,我们还可以通过字理识字。“降”字的甲骨文中,左边是一座土山,沿着山势向下走留下一串脚印,意思是从高处向低处走,现在指降低、落下。“降”字左边的偏旁叫做“双耳旁”,还有哪些字包含“双耳旁”呢?
预设:队、阳、阴。
3.短语游戏。
引导:认识了生字,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吧,先来看看这些字你都认识了吗?
预设学生能够认读完整,然后完成游戏。
(设计意图:课文虽然简短,但是生字比较多,字形比较复杂,识记难度大,所以侧重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帮助加深记忆。)
朗读、背诵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课文朗读,读好停顿。
教师引导:老师教给大家一个小游戏,叫“拍手歌”,我来问,你来答。下面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
师:什么吹? 生:春风吹。
师:什么落? 生:夏雨落。
师:什么降? 生:秋霜降。
师:什么飘? 生:冬雪飘。
2.回顾全文,伴着音乐,男女生合作读。
3.结合图片,填一填,背一背。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一问一答、配乐等多种朗读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巩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写会写字
讲解:请仔细观察,“雪”字是上下结构,由两个部件组成,写的时候大家要注意:雨字头横钩的横要写得长一些,第四笔的竖要稍长,下半部分位于雨字头中间。
我们可以组什么词呢?
预设:冬雪、雪人、下雪。
教师范写:雪。学生书空并进行练写。
七、课堂演练
这节课学习了新的生字和词语,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效果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游、池”等3个生字;会写“花、飞、入”等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教师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四季图画,学习了一些生字词,咱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
教师引导:老师这里有四把折扇,折扇是中国特有的传统事物,上面分别画了春夏秋冬的景色,现在还缺少好看的扇坠做装饰,你能来帮我给折扇加上合适的扇坠吗?
预设:春天的折扇——春风——吹
夏天的折扇——夏雨——落
秋天的折扇——秋霜——降
冬天的折扇——冬雪——飘
(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进入情境,为本节课探索新知作铺垫。)
二、互动课堂,学习词语
1.大自然中有很多美好的景物,请你仔细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景物。
预设:小鱼,高山,小鸟。
教师引导:岸边长满了嫩嫩的青草。远处有一座青山,山坡上开满了红色的花朵。清澈的池水中,有的鱼儿游来游去,有的鱼儿跃出了水面。鸟儿正快活地飞入林中。
相机板书:青草 红花 游鱼 飞鸟
自由练读,读准字音: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结合动作讲解“游”字。请学生做一做“游”的动作,并练习组词:游玩、春游。
2.一问一答,理解词意。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读的四个词语你都记住了吗?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提问,你来回答。
教师:青青的小草叫什么? 生回答:青草
红红的小花叫什么? 生回答:红花
游动的鱼儿叫什么? 生回答:游鱼
飞翔的小鸟叫什么? 生回答:飞鸟
3.词语归类,齐声朗读。
教师引导:请你开动脑筋,把刚才的四个词语分分类。
预设:青草、红花是植物;游鱼、飞鸟是动物。
教师引导:请你来观察,老师用红色圆圈圈出来的“青”“红”和什么有关?
预设:这两个字都和颜色有关。
教师引导:那“草”和“花”又指什么呢?
预设:这两个字都是植物的名称。
教师引导:对了,所以“青草”“红花”这两个词都是前面是颜色,后面是事物的名称。谁还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
预设:白雪、蓝天、绿水。
教师引导:请你再来观察,老师用红色圆圈圈出来的“游”“飞”和什么有关?
预设:这两个字都和动作有关。
教师引导:那“鱼”和“鸟”又指什么呢?
预设:这两个字都是动物的名称。
教师引导:对了,所以“游鱼”“飞鸟”这两个词都是前面是动作,后面是动物的名称。
4.朗读指导。
教师引导:现在让我们一起想象大自然中的美好景象,拍着手,读一读这几个词语。
老师打拍子,学生齐读,男女生对读,小组接龙读。
5.认识短语。
(1)教师引导:刚才我们认识了青草、红花、游鱼、飞鸟,那么请你观察图片说一说,这些植物和动物都生活在哪里呢?
预设:青草生长在池水边,红花生长在山间,游鱼生活在池水里,飞鸟生活在大森林里。
板书:池草青 山花红 鱼出水 鸟入林
教师引导:对了,跟我一起念一念这四个短语。“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学生跟读。
(2)识记“池、入”。
学习“池”,教师引导:我们来看“池塘”的“池”。左边三点水,与水有关。右边是个“也”。可以组什么词呢?(水池、池塘。)我们还知道有两个跟它长得很像的双胞胎兄弟——“他、地”。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不同含义来区分,“他”和人有关系,所以是单人旁;“地”和土地有关系,所以是提土旁。
学习“入”,教师引导:“入”这个字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人”字很像,“人”是撇高捺低,“入”是撇低捺高。“入”可以组词为“飞入”“进入”。
(3)结合图片,读短语说意思。
教师引导:“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这些短语是什么意思呢?咱们现在看一看“池草青”,“池”指池塘,“草”指小草,“青”指的是青青的颜色,现在请你结合图片来想一想,说一说这个短语的意思。
预设:池塘边的小草青青的。
教师引导:那“山花红”呢?
预设:山花红——山上的花朵红红的。
教师引导:“鱼出水”的“鱼”指鱼儿,“出”是游出,“水”是水面。谁来根据图片说说鱼出水的意思?
预设:鱼出水——鱼儿游出了水面。
教师引导:那么“鸟入林”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鸟入林——鸟儿飞入了树林。
三、朗读指导,读出节奏与韵律
1.一问一答,读好停顿。
师生配合,读一读,教师引导读出节奏:什么青?“池草青”。什么红?“山花红”。谁出水?“鱼出水”。谁入林?“鸟入林。”
2.回顾全文,伴着音乐,男女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朗读韵文,可以使学生体会到韵律美、节奏美,充实词汇积累,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师生配合,男女生合作,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完成朗读训练。)
3.教师指导背诵,结合图片,填一填,背一背。
四、学写生字
1.学写“风”,教师讲解:“风”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先外边再里边。横斜钩横要平斜要缓,滑到下面往上勾。里面先斜撇,再写点,交叉在中心线上。可以组词:微风、刮风、风雨。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并进行练写。
2.学写“飞”,教师讲解:独体字,第一笔是主笔,横斜钩要圆润倾斜,撇、点两笔像长在小鸟背上的翅膀要相接,但要防止连笔写。可以组词:飞鸟、飞行、飞机。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并进行练写。
3.学写“花”,教师讲解:上下结构,上边是草字头写得扁一些,两个竖写短,略向里斜。下面是个“化”字,右下竖弯钩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可以组词:花朵、鲜花、花草。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并进行练写。
4.学写“入”,教师讲解:“入”在书写时要注意,撇、捺要舒展,撇低捺高,捺的起笔要微微往下压,与撇在较高的位置相碰。收笔要在一条水平线上。可以组词:飞入、进入、出入。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并进行练写。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书写,加上教师适时的鼓励,让书写变得有趣,学习更有动力。一年级的写字基础要打好,所以要重视生字的书写规则及书写习惯的培养。)
五、拓展延伸,课堂演练
1.拓展延伸。
展示有关四季的美景及短语,让学生继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课堂演练。
(设计意图:设计有趣的练习模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为看图识字,是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本学期的第一课。课文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插图以扇形图画呈现,文字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本课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组与四季相关联的词语以及由这些词扩展的短语组成,表现了四季最有代表性的季节特点。第二部分借鉴了传统文学的一些表达方式,呈现的是两行意义相关联的词和短语,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美好画面。图文对照,便于诵读,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词义,识记字形。
在课文导入环节,我通过让孩子们回忆上学期的课文——《四季》,引入了今天的新课——《春夏秋冬》,读好课题的同时,教孩子们学写了“春”和“冬”这两个生字。这样的开端形式,让整堂课的识字写字任务更加顺畅。
在认读生字的环节,学习“吹、落、降、飘”这些表示动作的字时,我除了让学生借助肢体动作理解字义,还利用汉字的字理让学生理解记忆汉字。如“降”的本义是从高向低走,其甲骨文就是左边一座山,沿着山是一串向下走的脚印。左边的山慢慢演变成了双耳旁。这种汉字由来的知识融入,增强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另外,结合课文中折扇这一中国元素,我设计了“给折扇挂吊坠”的小游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堂活跃性,也展现了中国元素的美。
在今后的识字课教学中,我不仅要继续提升学生的识字兴趣,还应在识字教学中挖掘、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识字教学不再是机械地认字,注重赋予其文化价值,使学生多方面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