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大 概 念 大 主 题
第一、二单元
中华民族被侵略史与抗争、探索史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三、四单元
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948.9至1949年初 三大战役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9.4 渡江战役
1927: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49:南京国民政府瓦解
知识整合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45.8
1945.10.10
1947.3
1948.11
1949.4.23
1946.6
1947年夏
1949.1
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重点进攻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
解放南京
和谈
内战全面爆发
战略防御
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
胜利
战略态势发生变化
人民解放战争
知识整合
走向对立,内战
战略进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中
国
历
史
教材第24课整合
1、得民心--解放区土地改革
2、扭战局--千里跃进大别山
3、定乾坤--三大战役的胜利
4、换新天--蒋家王朝的覆灭
人民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
第七单元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01
素养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拓展延伸
05
课堂总结
06
课堂练习
07
作业布置
素养目标:
1.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关情况,认识到土地改革的意义和作用;理解土地改革与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关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重点、难点)
2.知道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的标志、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有关情况及意义。(历史解释、史料实证)(重点)
3.通过对解放军取得胜利的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得人心者得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难点)
2022年课程标准: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史事;通过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素养目标
曾经实力强大的蒋家王朝曾扬言三到六个月消灭共产党,可短短的三年解放战争,国民党就完败。南京国民政府仅统治22年就土崩瓦解。
新知导入
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22年
国民党因何而败?共产党为何能胜?
发动内战的蒋介石,“一切可能之条件,皆操之在我,我欲如何,即可如何。”
1.背景
学习任务(一):得民心--解放区土地改革
新知讲解
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 127万
武器装备 全部日、美装备 小米加步枪
拥有人口、地区 3亿多、大城市 1亿多、小城镇、乡村
国共实力对比悬殊,共产党如何去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 —1936年毛泽东
争取农民的支持
新知讲解
A、有很多地,主要靠出钱请人耕种
B、地少,闲时在地主那打工挣钱,占多数
C、有地,自己耕种不打工挣钱
D、有地,自己耕种一部分,也出钱请人耕种
E、 无地,租地耕种 全靠打工养家,占多数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农
雇农
土地占有不均衡
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抗战胜利后农村阶层划分情况
Q1.抗战胜利后中国土地制度存在什么问题?农民的生活状况如何?怎么解决?
解决土地问题,改革土地制度
1.背景:
抗战胜利后农村土地占有情况
贫雇农在农村中占绝大多数,争取贫雇农的支持,尤其重要!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已经过时了!
调整土地政策:
『 减租减息 』
『 耕者有其田 』
点击播放视频
农民分到了土地
图说历史
新知讲解
2.概况:
时间:
内容:
总路线:
结果:
1947年7月,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分到土地后喜悦的农民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
新知讲解
3.意义: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最后一碗米用作军粮,最后一尺布来缝军装,最后亲骨肉送到战场上。
—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歌
1937年,这里的贫雇农平均土地占有只有0.93亩,到1947年,他们的人均土地上升到了2.9亩,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地主、雇农和长工都不存在了 ……
——《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Q2.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胜利起到什么作用?
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国统区
解放区
经济
政治
趁接收日伪财产之机掠夺人民财产
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孤立无援
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
为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
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心向背!!!
国统区VS解放区
解放军的实力逐渐增强,逐渐扭转了在战场上的不利局面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在“参军保田”的口号下,大批青壮年农民潮水般涌入人民军队。各地农民不仅将粮食、被服等送上前线,而且组成运输队、担架队、破路队等随军组织,担负战地勤务。他们还广泛建立与加强民兵组织,配合解放军作战。三年中,晋冀鲁豫解放区参军农民累计达148万人;山东解放区先后有59万青年参军,还有700万民工随军征战。人民解放战争获得了取之不尽的人力、物力的支援。
军民鱼水情
图说历史
知识整合
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打倒地主
拉拢地主
消灭地主
依据所学知识回忆中共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
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1、战略进攻的背景
时间轴构建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脉络
材料: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内线作战,共歼敌112万人,其中正规军97个半旅78万人,平均每月歼敌八个旅。国民党总兵力从430万下降至373万人,机动兵力只剩下40个旅左右。人民解放军则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总兵力增加到195万人,并积累了大兵团作战的经验。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947年夏,战略进攻的条件成熟了
学习任务(二):扭战局--千里跃进大别山
【小小军事家】面对下列情况,你有何作战计划?
新知讲解
武汉
南京
2、概况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4万人,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
时间:
领导人:
军队:
1947年夏
刘伯承、邓小平
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点击播放视频
新知讲解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经过连续作战,人民解放军共消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被动防御作战。
3、意义
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中原)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毛泽东
Q.千里跃进大别山有何意义?
战略:由敌人进攻我方防御变为我方战略进攻;
战场:由解放区转入国统区。
人民解放军为什么选择向大别山挺进?
挺进大别山威胁国民党首都南京和军事重镇武汉,打乱国民党的军事布局
1947年8月,刘邓大军穿过人烟稀少、遍地积水的黄泛区。
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
刘伯承登上大别山三角峰
图说历史
学习任务(三):定乾坤--三大战役的胜利
新知讲解
国共兵力变化图
人民解放军同国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解放区军民一家亲
反饥饿反内战
后方巩固
后方危机
人民解放军经过连续作战,歼灭国民党军队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
1、三大战役的背景
Q.阅读教材,自主梳理三大战役的史实?
2、三大战役
战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9—11月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指挥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等 聂荣臻、林彪、罗荣桓
参战部队 东北野战军 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 东北野战军、
华北人民解放军
歼敌人数 47万余人 55万余人 52万余人
意义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名称 东北 华北 华东 中原 西北
解放军 70万 20万 42万 20万 7万
国民党 55万 55万 60万 75万 30万
Q1.三大战役为什么首先从东北打响?
1、当时东北战场的形势对人民解放军最为有利。
2、一旦夺取东北,就可以使东北解放军腾出手来转入关内作战;还可以利用东北的工业来支援全国解放战争。
兵力对比
解放军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
敌军态势
孤立分散,补给困难,是撤是守犹豫不决。
我军态势
后方巩固,人力、物力充足。
战局延伸
提供稳固的后方,推进华北战局进程。
①、辽沈战役
长春
沈阳
锦州
辽宁
吉林
热河
辽沈战役
(1948.9-11)
东北
关门打狗
林彪、罗荣桓
率领东北解放军
歼灭国军47万人,解放东北全境
①、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超过国民党。
点击播放视频
辽沈战役指挥者林彪(中)、罗荣桓(右)等在作战前线
沈阳市民欢庆东北全境解放
图说历史
徐州
陈官庄
碾庄
双堆集
山 东
河
南
安 徽
华东
淮海
战役
(1948.9-1949.1)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
以北的广大地区
歼灭了敌人55万
中原、
华东解放军
②、淮海战役
歼敌改编敌人数最多
民工 543万人
担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牲畜 76.7万头
船只 8500只
筹粮 9.6亿斤
挑子 20.6万副
人民群众的支持对淮海战役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民支前统计表》
淮海战役支前民工
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②、淮海战役
新知讲解
③.平津战役:
三大战役之平津战役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经过
结果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东北人民解放军与华北人民解放军
北平、天津、张家口
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平津战役形势图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傅作义
新知讲解
①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②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不受破坏;
Q2.平津战役中,中共为什么采取和平解放北平?
傅作义
北平人民庆祝解放
解放军进驻北平
解放军在街头休息
③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③.平津战役:
新知讲解
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三大战役胜利结束,警卫员李银桥发现毛泽东长了一根白发,毛泽东看着警卫员拔下来的白发,风趣地说:“白了一根头发,胜了三大战役,值得!”
3.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发表重要讲话。
目标: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为新中国的建立做了各方面准备
内容:
①党的工作目标调整:由乡村转向城市,恢复发展生产。
②明确奋斗目标: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强调“两个务必”作风方针。
④制定党在政治、经济及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会议)
七届二中全会: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知识拓展
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表示:“只要共党一有和平的诚意,能作确切的表示,政府必开诚相见,愿与商讨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具体方法……”
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时局的声明》,明确表示:人民渴望和平……中国共产党同意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毛泽东在会见国民党代表时不仅在口头上多次表示出和谈的诚意,而且电令处于长江沿线的人民解放军缓期渡江……
蒋介石此时为何求和?
国民党:主力被歼,缓兵之计
共产党在稳操胜券情况下,为何要和谈?
共产党:为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
【问题探究】美国的划江而治与蒋介石求和是何居心?
问
题
探
究
北平谈判
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司徒雷登大使曾说:划江而治,搞一个国共两党“南北朝”.....美国人的一厢情愿,构成了李宗仁全部言和活动的精神支柱。
——《解放战争全记录》
1949.4
美国:分裂中国、控制中国
学习任务(四):换新天--蒋家王朝的覆灭
1、背景
共产党为和平所做的最后的努力也失败了
上海
江阴
湖口
南京
浙 江
安
徽
江 苏
江
西
百万雄师过大江
渡江战役示意图
2、渡江战役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解放军下达的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点击播放视频
上海
江阴
湖口
南京
浙 江
安
徽
江 苏
江 西
渡江战役示意图
百万雄师过大江
①时间:1949年4月20日 ;
②经过: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
③结果:4月23日占领南京 ;
④意义: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2、渡江战役
大势已去的国民党仓皇退据台湾,从此,宝岛台湾与祖国大陆隔绝开来。
新知讲解
Q.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材料1:1947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机关及解放军总部撤离延安。毛泽东说:“人有失地,地终可得。有地失人,必将人地皆失。”此后,毛泽东指示人民解放军采用灵活机动的“蘑菇”战术,将敌人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
——华师大版 八上历史
材料2: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陈毅
材料3:1948年5月,为配合即将开始的辽沈战役和华北战场杨罗耿兵团东进,董存瑞所在的第十一纵队奉命攻打隆化。董存瑞带领爆破组的战友们一鼓作气炸掉了敌人的四个炮楼和个碉堡,顺利地完成了扫除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材料4: 解放战争时期……(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财富骤然增至200亿美元之多,达到发展顶峰,垄断金融、工矿业等;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从人民那里掠夺了无数的财富。
——王桧林《中国近代史》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作战方针正确。
(4)国民党官僚资本主义集团经济腐败,失民心。
(2)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大力支持。
(3)解放军作战勇敢。
板书设计
(人力、物力保障)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解放南京,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得民心--解放区土地改革
扭战局--千里跃进大别山
定乾坤--三大战役的胜利
换新天--蒋家王朝的覆灭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1924~1927年
1927~1937年
1937~1945年
1946~1949年
第一次合作
分裂
第二次合作
分裂
成果
成果
危害
危害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内战爆发,祖国至今未能统一
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国家内战,给日本进一步侵华以可乘之机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如今国共两党更须以民族利益为己任,再次携手合作,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学史崇德
1895年日本割占台湾,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
台湾与大陆的分离: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前两次分离是外来侵略所致。第三次分离是中国内战所致,属于中国内政问题,所以与前两次有着本质区别。
第三次分离有何不同?
祖国统一,不可阻挡!
1949年蒋败退台湾,海峡两岸分离至今。
学史崇德
美国国防部2024年10月25日宣布对台军售19.88亿美元,这是拜登政府任内第17次对台军事。
中国人民解放军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强意志、决心与能力。
1.(2024·四川巴中·中考真题)“我军这一战略行动,恰似一把利剑插进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心脏,……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扭转了整个战争形势。”此次军事行动是( )
A.渡江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挺进大别山
2.(2024·广东广州·中考真题)1947年,邓颖超同志参加了在西柏坡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会后,她深入河北农村搞土改蹲点,开展调查研究。下列与邓颖超同志开展调研工作直接相关的文件是(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3.(2024·江西·中考真题)基于各主要的解放区相继连成一片,为了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人民解放军就必须攻击敌人坚固设防的大城市,必须同敌人的强大机动兵团作战。于是发起
A.湘江战役 B.淞沪会战 C.百团大战 D.三大战役
4.(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我市某校组织八年级学生参观达州市博物馆,如果你是该博物馆的讲解员,下列篇章你将按照怎样的顺序为学生讲解
①“抗日烽火” ②“苏区壮歌” ③“辛亥革命” ④“黎明前夜” ⑤“星星之火”
A.③①⑤④② B.③⑤②①④ C.②⑤①④③ D.②①④③⑤
D
A
D
B
课堂练习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作业布置
Q.毛泽东为什么强调“宜将剩勇追穷寇”(P119材料研读)
毛泽东强调“宜将剩勇追穷寇”主要是基于当时解放战争的战略形势和革命的彻底性要求。
从战略形势看,三大战役胜利后,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基本消灭,但仍妄图划江而治,维持其统治的半壁江山。如果此时解放军停止进攻,就会给国民党留下喘息机会,使其有可能卷土重来,也会导致中国出现南北分裂的局面。
从革命的彻底性来讲,这体现了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念。只有彻底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统一,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这一理念避免了革命半途而废,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
国
历
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