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分层作业
考向1.了解照相、电影、《申报》、商务印书馆等的出现;知道大众传媒对中国近代生活的影响,属于重要,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
考向2.掌握八股文、科举制的废除;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开端的主要史实;理解晚清政府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重要考向,考查以选择题为主。
考向3.知道近代文学艺术主要成就,理解文学艺术作品的背景、意义;重要考向,考查以选择题为主。
1.被人们喻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的报纸是( )
A.《民报》 B.《晨报》 C.《京报》 D.《申报》
2.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②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制度
③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④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
A.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南开大学 D.清华大学
4.如图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涌现的优秀作品的代表。其强大的生命力源于( )
A.符合娱乐风向 B.因循传统文化 C.反映时代需求 D.注重媒体宣传
5.抗日战争爆发后,民众歌咏会、抗日救亡业余合唱团、歌曲作者协会等一系列组织性协会迅速成立,且“有人烟处,即有抗战歌曲”,歌曲成为响彻神州大地的“冲锋号”。这一现象有利于( )
A.打击北洋军阀的统治 B.激发民族抗战的意志
C.促进土地政策的实施 D.推动国共合作的实现
6.央视《历史的回声》大型歌曲音乐会的节目单上有《松花江上》《救亡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等歌曲,可见这次音乐会旨在颂扬( )
A.红船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长征精神 D.抗战精神
7.某同学通过云展览搜集了以下三幅图片。可以判断他正在学习的内容是( )
《申报》创刊号 《大公报》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科书
A.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B.广播影视的兴起
C.艺术创作的繁荣 D.通信事业的发展
8.《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下列历史现象可以作为《申报》新闻报道内容的有( )
①天京陷落 ②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③中山装的出现 ④商务印书馆的发展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1911年山东某师范学堂一位毕业生的考试成绩表(部分)
学科修身 考试分数六十五分 学科英文 考试分数五十九分
经学习字 七十分五十分 理化体操 七十六分八十九分
上表反映了当时( )
A.文艺创作的空前繁荣 B.社会性质的根本转变
C.新旧交织的教育状况 D.自由平等的社会风尚
10.益阳清溪村被誉为"山乡巨变第一村",是中国文化名人、现代著名作家周立波先生的家乡。除《山乡巨变》外,他的代表作还有( )
A.《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B.《暴风骤雨》 C.《边城》 D.《四季歌》
11.曾经沸腾了法兰西人民的《马赛曲》,在20世纪30年代经重新填词和配词,在中国大地广为传唱。受其启发,聂耳等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等一系列爱国歌曲,成为那个时代呼唤爱国主义精神的战歌。“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是( )
A.抗日救亡 B.民主科学 C.实业救国 D.科教兴国
12.创办于上海的《万国公报》对近代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由此推断( )
1880—1889年 1890—1899年 1900—1907年
禁止缠足(篇) 3 11 17
兴女学(篇) 5 6 17
绍外国妇女(篇) 2 29 22
A.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妇女地位
B.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日趋重视
C.晚清政府允许知识分子言论自由
D.在知识界的猛烈抨击下,清政府被迫革除封建陋习
13.著名作家冰心曾谈道:“我启蒙的第一本书,就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线装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我的第一本小说集《超人》(一九二〇年)和第一本诗集《繁星》(一九二三年)也都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这段话说明商务印书馆( )
A.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B.推动了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C.传播了西方先进文化 D.使平等观念逐渐取代了传统等级观念
14.1901年,清政府诏办经济特科,废除八股,复办京师大学堂;1903年,张之洞等奏请递减科举;1905年,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同时,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这反映了( )
A.教育体制的系统化 B.中国教育逐步走向近代化
C.大众教育的普及化 D.科举制严重阻碍社会进步
15.20世纪初以后,我国的文学艺术创作空前繁荣,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家、作曲家和画家。下列作者与作品不相匹配的是
A.曹禺—《雷雨》 B.赵树理—《骆驼祥子》
C.鲁迅—《阿Q正传》 D.徐悲鸿—《田横五百士》
16.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曲在抗战时期广为传唱的有( )
①“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②“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③“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④“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17.国人办报是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开始的,他们办报不得不用政论形式广泛议论时政,以唤起人们的觉醒。阅读材料,答题。
材料一、19世纪末,甲午战败与《马关条约》的签订,举国震惊,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维新变法与革命运动相继开展,政论报刊勃兴。1904年《时报》首先将这种尖锐犀利的评论形式文体移植于日报,配合当天重大新闻,发表短论,分版设置,抢其时效,深受读者欢迎。梁启超的《时务报》上运用新文体,以半文半白、平易畅达和饱含感情为特点,传播新思想,冲击着国人的思想和视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材料二、
一、近代报刊的诞生
为国外国专教专播需要而在中国诞生,直至1890s中期、中国报业市场与类论阵地为外报所垄断。
二、第一次力报高潮
宣传新派主力的政治性报刊,办报而大为拓展
三、第二次力报高潮
①新闻立法,言论、出版自由。
②民办报干吉束外了外报的长期断和口主宰局面。
3 商业性报纸发展为报业的主流。力报点布。行业依靠市场生存发展;报干工作耳只业业化
四. 1912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辟帝制
1商性报干地位上,文性干小日益要。
2商性报干,实行企业化方针
——黄瑚《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
(1)概括《时报》到《时务报》的形式发生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新闻报纸发展阶段的特点?
(3)根据所学知识,简述《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的关系?
18.读报刊,析近代社会转型。
材料一 报刊,作为思想文化和社会信息的传播工具,在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某校初二年级同学通过梳理教材,搜集到以下六份近代报刊书影。
材料二 此次革命事业,数十年间屡仆屡起,而卒观成於今日者,实报纸(注:指《民报》等报刊)鼓吹之力。报纸所以能居鼓吹之地位者,因能以一种之理想普及于人人之心中……
——孙中山(1912年4月)
(1)1897年《国闻报》创刊于天津,其除了“刊登国内各省要闻”之外,还连载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国闻报》创刊的时代背景有( )(双选)
A.洋务运动兴起 B.维新变法进行
C. 甲午战争失败 D.八国联军侵华
(2)该同学在分析《劳动界》的历史作用时,认为:《劳动界》不仅见证了早期先进的知识分子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其刊载的系列文章,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根据示例,请分析《新青年》杂志的历史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孙中山认为,对于辛亥革命的最终成功,报纸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你如何认识报刊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关系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B C B D A A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B B B B B
1.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纸。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被誉为“近代中国的百科全书”,D项正确;《民报》1905年6月创刊后,成为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排除A项;《晨报》是以梁启超、林长民为主导的政治派系的官方报刊之一,排除B项;民国初年影响巨大的《京报》是由绍飘萍创刊于1918年10月,排除C项。故选D项。
2.A
【详解】根据题干“近代中国教育、文化的成就”和所学知识可知,①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正确;②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历经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正确;③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正确;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京师同文馆,不是京师大学堂,④错误。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②③正确,④错误,排除B项;①③正确,④错误,排除C项;①②正确,④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据题干“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是公认的中国的最高学府,B项正确;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建的一所外国语学校,排除A项;南开大学建立于1904年,排除C项;清华大学建立于1911年,前身是清华学堂,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根据题干“如图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涌现的优秀作品的代表”结合所学可知,图片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作品,它批判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表达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的封建文化的反抗。图片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用愚公移山来比喻中华民族坚持不懈,艰苦抗战的精神。图片黄河大合唱也是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以黄河为背景,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这些作品强大的生命力源于都反映了时代需求,C项正确;符合娱乐风向,因循传统文化,注重媒体宣传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项。
5.B
【详解】根据材料“抗日战争爆发后,民众歌咏会、抗日救亡业余合唱团、歌曲作者协会等一系列组织性协会迅速成立,且“有人烟处,即有抗战歌曲”,歌曲成为响彻神州大地的“冲锋号”。这一现象有利于”结合材料可分析为,抗日战争爆发后,民众歌咏会、抗日救亡业余合唱团、歌曲作者协会等一系列组织性协会迅速成立,这一现象有利于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抗战意志,B项正确;抗日战争爆发后,北洋军阀统治已经结束,排除A项;促进土地政策的实施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国共合作1937年9月正式实现,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歌曲《松花江上》是1935年张寒晖在陕西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救亡进行曲》创作于1936年初,由周钢鸣作词、孙慎作曲,与1935年诞生的《义勇军进行曲》同为抗战歌曲的姊妹篇,激荡抗日救亡的洪流。因此这三首歌曲宣扬的是抗战精神,D项正确;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后称“红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红船中诞生这一伟大革命实践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就是红船精神,排除A项;井冈山精神,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民共同创立和践行的伟大精神,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长征精神源于红军长征,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公报》《申报》都是我国近代有名的报纸,上海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故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A项正确;电视、电影等属于广播影视,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艺术创作体现在文学作品方面,材料中涉及的是报刊,排除C项;电话,电报等属于通信事业,与报刊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8.A
【详解】根据题干“可以作为《申报》新闻报道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申报》创办于1872年,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①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②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清政府创办了京师大学堂;③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山装成为人们喜爱的服饰;④1897年在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依据时间顺序,②③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BCD项包含1864年的天京陷落,早于《申报》的创办,排除BCD项。故选A项。
9.C
【详解】根据题干“1911年山东某师范学堂一位毕业生的考试成绩表(部分)”可知在课程设计上既有传统的儒家教育又掺杂了新式教学的内容,如英文和理化,说明该时期的教育处于新旧交织的教育状况,C项正确;通过该生的成绩和课程内容,不能得出文艺创作的情况,排除A项;1911年中国的社会性质未发生变化,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且从课程和成绩也无法看出社会性质是否发生变化,排除B项;从学生的成绩和课程设置无法得出社会风尚是否自由、平等,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据题干“现代著名作家周立波”“《山乡巨变》”代表作”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编译家,其代表作有《暴风骤雨》、《山乡巨变》、《湘江一夜》等,《暴风骤雨》是一部反映中国土地改革运动的长篇小说,它以其生动的叙事和对农村社会的深刻描绘,成为了周立波的一部重要作品,B项正确;《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创作的长篇小说,它描写了中国土地改革运动中的斗争场景,排除A项;《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描述了湘西边陲小镇的生活和人们的情感纠葛,与周立波无关,排除C项;《四季歌》是荒木丰尚创作的日本歌曲,与周立波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义勇军进行曲》、战歌”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前夕和初期,全国上下都沉浸在抗日救亡的浪潮中。这些爱国歌曲正是这一时代精神的体现,呼吁人们团结起来,抵抗外敌,保卫国家,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与题目描述的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背景不符,排除B项;实业救国主要反映了清末民初一些知识分子和企业家希望通过发展实业来拯救国家的思想,与题目描述的时期和主题不符,排除C项;科教兴国是现代中国的发展战略,强调通过科技和教育来推动国家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根据材料“禁止缠足”“兴女学”“绍外国妇女”等信息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近代知识分子关注妇女禁止缠足、发展女学及介绍外国妇女等方面的信息,说明随着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万国公报》中近代知识分子关注妇女问题,没有涉及民国政府提高妇女地位的措施,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知识界对妇女问题的关注,但无法得出晚清政府是否允许知识分子言论自由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知识界对妇女问题的关注,但没有强调知识界对妇女问题关注后产生的影响,无法得出清政府被迫革除封建陋习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根据材料“我启蒙的第一本书,就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线装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我的第一本小说集《超人》(一九二〇年)和第一本诗集《繁星》(一九二三年)也都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可知,商务印书馆推动了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商务印书馆传播先进文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商务印书馆使平等观念逐渐取代 传统等级观念,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根据材料“1901年,清政府诏办经济特科,废除八股,复办京师大学堂;1903年,张之洞等奏请递减科举;1905年,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同时,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近代我国教育的发展,体现了我国教育逐步走向近代化,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教育体制系统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大众教育的普及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严重阻碍社会进步,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根据所学之知识,《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不是赵树理的,作者和作品不相匹配,B符合题意;曹禺的代表作《雷雨》,作者和作品相匹配,A不符合题意;鲁迅的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作者和作品相匹配,C不符合题意;徐悲鸿的代表作《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作者和作品相匹配,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是国民革命时期的一首歌谣,反映的是北伐战争,与抗日战争不符,不符合题意,可排除。②“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是抗战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内容;③“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是抗战时期的《大刀进行曲》;④“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出自抗战时期的《黄河大合唱》。②③④歌曲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广为传唱的,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1)从尖锐犀利的评论形式文体到半文半白、平易畅达和饱含感情为特点。
(2)①诞生阶段的特点:受外国传教士传播;为外报所垄断。
②第一次办报高潮阶段的特点:政治性报刊,办报点大为拓展。
③第二次办报高潮的特点:新闻立法,言论、出版自由;结束外报的长期垄断和主宰局面;商业性报纸发展为报业的主流。办报点遍布全国;报刊市场化、职业化。
④民国时期的特点:商业性报刊成为重心,文教性报刊日益重要;商业性报刊实行企业化方针。
(3)《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加剧了人民负担。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开始资本输出的侵略。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信息“1904年《时报》首先将这种尖锐犀利的评论形式文体移植于日报,配合当天重大新闻,发表短论,分版设置,抢其时效,深受读者欢迎”可知,《时报》注重时效性,采用短论和分版设置的形式,配合当天重大新闻,评论尖锐犀利;依据材料信息“《时务报》上运用新文体,以半文半白、平易畅达和饱含感情为特点,传播新思想,冲击着国人的思想和视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可知,《时务报》则采用新文体,半文半白,平易畅达,饱含感情,传播新思想,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2)特点:材料信息涉及近代新闻报纸发展四个阶段的信息,考生应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进行分析;在诞生阶段,依据材料信息“国外国专教专播需要而在中国诞生,直至1890s中期、中国报业市场与类论阵地为外报所垄断”可知近代新闻报纸是为外国传教和传播需要而诞生,被外国报纸垄断;第一次办报高潮阶段的特点:维新派推动革命发展形成第一次报刊高潮,这时期政治性报刊兴起;第二次办报高潮的特点: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时期,受思想解放的影响,新闻立法,言论、出版自由,结束外报的长期垄断和主宰局面;商业参与新闻业的现象增加,商业性报纸发展为报业的主流,报刊逐渐市场化、职业化;民国时期的特点:受民主革命的影响,该时期商业性报刊成为重心、采取企业化方针运行,同时报刊内容更加丰富,文教性报刊日益重要。
(3)关系:根据所学知识,《马关条约》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加重人民负担;列强争相贷款,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开始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8.(1)BC
(2)作用:《新青年》杂志不仅见证了早期先进的知识分子研究和宣传民主与科学的历史,其刊载的系列文章,也猛烈抨击了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有力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3)作用:革命报纸,如《民报》等,大力宣传革命思想和革命派的政治纲领,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4)认识:近代这些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它们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推动着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
【详解】(1)选择: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发生的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此时维新变法运动正在进行,B项正确;根据材料“1897年《国闻报》”可知,《国闻报》创刊时,甲午中日战争已经结束,清政府战败,C项正确;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且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排除A项;八国联军侵华发生于1900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C项。
(2)作用:参照《劳动界》的作用的写法进行论述即可,结合所学《新青年》杂志的知识可知,《新青年》杂志不仅见证了早期先进的知识分子研究和宣传民主与科学的历史,其刊载的系列文章,也猛烈抨击了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有力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3)作用:根据材料“报纸所以能居鼓吹之地位者,因能以一种之理想普及于人人之心中”并结合所学辛亥革命的知识可知,革命报纸,如《民报》等,大力宣传革命思想和革命派的政治纲领,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4)认识:从近代新闻出版的发展的意义展开叙述即可,如结合所学近代新闻出版发展的知识可知,近代这些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它们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推动着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