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物态变化 2025年中考物理人教版一轮专题训练(山东)(学生版+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讲 物态变化 2025年中考物理人教版一轮专题训练(山东)(学生版+答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1-12 07:39:06

文档简介

第四讲 物态变化
A层·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
1.(2024·连云港中考)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下面四幅图中,操作正确的是(C)
2.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固态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
B.固态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过程
C.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
D.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过程
3.(2024·菏泽一模)如图所示是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该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
B.该物质在第4 min时是固态
C.在第12 min时不吸热不放热
D.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 ℃
4.《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A)
A.升高湿纸的温度
B.增大湿纸的表面积
C.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D.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5.(2024·济南三模)如图所示,司机正向汽车发动机中加入防冻液。汽车防冻液具有冬天防冻、夏天防沸、全年防水垢、防腐蚀等优良性能。下列关于防冻液的说法正确的是(D)
A.防冻液的沸点和凝固点都比水高
B.防冻液的沸点和凝固点都比水低
C.防冻液的沸点比水低,凝固点比水高
D.防冻液的凝固点比水低,沸点比水高
6.(2024·青岛一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
A.汽车冬天开暖气时,车窗玻璃内侧起雾,这是液化现象造成的
B.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保存,是通过降低温度来减慢蒸发的
C.夏天,在海鲜运输车里放些干冰降温,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
D.加油站要求“熄火加油”,是因为在常温下燃油发生汽化,容易引发火灾
二、填空题
7.(2024·济南二模)2024年2月,一场罕见的霰雪天气袭击了山东多个地市。霰(xiàn ),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形成的白色小冰粒。它是《诗经·小雅·颊弁》中“如彼雨雪,先集维霰”的霰,是《春江花月夜》中“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的霰,古人视为吉祥的象征。霰在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凝华 ,此过程中,需要 放出 热量。
8.小明发现夏天汽车从阴凉的地下车库开出后,车窗玻璃常会上雾,可以擦车窗玻璃的 外侧 (选填“内侧”或“外侧”)除雾,雾是由水蒸气 液化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此过程要 放出 (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三、实验探究题
9.某实验小组用两套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研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
(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石蜡在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36 ℃。
(2)海波熔化过程中不断 吸收 (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当两者全部熔化后,该实验小组继续研究海波和石蜡的凝固过程。将两支试管从烧杯中取出,静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每隔2min同时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记录数据在同一个图像中画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填标号)。
A.石蜡的凝固点为48 ℃
B.实验室内环境温度为20 ℃
C.0~15 min内的任一时刻,石蜡和海波的温度都不可能相同
10.(2024·临沂一模)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用小纸锅烧水,如图甲所示。为什么水能烧开而纸锅不会燃烧呢 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开始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如图乙,在安装实验器材时,老师提醒大家固定夹A和B的高度都要适当,固定夹A高度适当的标准是保证能够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那么固定夹B高度“适当”的标准是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水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需要计时,记录温度并观察现象。加热时当观察到水中的气泡情况如图丙所示,则温度计的示数将 不变 。
(3)图丁中是两名同学根据各自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他们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则图像不同的原因是 水的初温不同 。
(4)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为了验证这一结论,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熄灭酒精灯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5)交流评估环节中,同学们提出了如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有 B、C (填字母)。
A.纸板上的小孔加快了水的散热,因此小孔是多余的
B.用初温较高的水做实验,可以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节约能源
C.纸锅烧水实验中,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B层·能力提升
11.(2023·淄博中考)商周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熟练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工匠将青铜原料加热化为青铜液体,然后将液体倒入模具中冷却成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固态青铜原料加热化为液体的过程是液化
B.青铜液体倒入模具中冷却成青铜器的过程是凝华
C.青铜液体冷却成青铜器的过程放出热量
D.模具中的青铜液体冷却成青铜器后质量变大
12.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 增加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C层·素养挑战
13.(实践拓展题)某兴趣小组用相同的小烧杯甲、乙盛等量的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用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加热足够长时间后,测得甲杯外的水温为100 ℃,乙杯外的油温为300 ℃,甲、乙两杯中的水能沸腾的是 乙 (选填“甲”或“乙”),最终两杯水的温度t甲 = (选填“>”“<”或“=”)t乙。 第四讲 物态变化
A层·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
1.(2024·连云港中考)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下面四幅图中,操作正确的是( )
2.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态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
B.固态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过程
C.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
D.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过程
3.(2024·菏泽一模)如图所示是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
B.该物质在第4 min时是固态
C.在第12 min时不吸热不放热
D.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 ℃
4.《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A.升高湿纸的温度
B.增大湿纸的表面积
C.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D.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5.(2024·济南三模)如图所示,司机正向汽车发动机中加入防冻液。汽车防冻液具有冬天防冻、夏天防沸、全年防水垢、防腐蚀等优良性能。下列关于防冻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防冻液的沸点和凝固点都比水高
B.防冻液的沸点和凝固点都比水低
C.防冻液的沸点比水低,凝固点比水高
D.防冻液的凝固点比水低,沸点比水高
6.(2024·青岛一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汽车冬天开暖气时,车窗玻璃内侧起雾,这是液化现象造成的
B.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保存,是通过降低温度来减慢蒸发的
C.夏天,在海鲜运输车里放些干冰降温,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
D.加油站要求“熄火加油”,是因为在常温下燃油发生汽化,容易引发火灾
二、填空题
7.(2024·济南二模)2024年2月,一场罕见的霰雪天气袭击了山东多个地市。霰(xiàn ),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形成的白色小冰粒。它是《诗经·小雅·颊弁》中“如彼雨雪,先集维霰”的霰,是《春江花月夜》中“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的霰,古人视为吉祥的象征。霰在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此过程中,需要 热量。
8.小明发现夏天汽车从阴凉的地下车库开出后,车窗玻璃常会上雾,可以擦车窗玻璃的 (选填“内侧”或“外侧”)除雾,雾是由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此过程要 (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三、实验探究题
9.某实验小组用两套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研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
(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石蜡在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2)海波熔化过程中不断 (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当两者全部熔化后,该实验小组继续研究海波和石蜡的凝固过程。将两支试管从烧杯中取出,静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每隔2min同时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记录数据在同一个图像中画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石蜡的凝固点为48 ℃
B.实验室内环境温度为20 ℃
C.0~15 min内的任一时刻,石蜡和海波的温度都不可能相同
10.(2024·临沂一模)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用小纸锅烧水,如图甲所示。为什么水能烧开而纸锅不会燃烧呢 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开始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如图乙,在安装实验器材时,老师提醒大家固定夹A和B的高度都要适当,固定夹A高度适当的标准是保证能够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那么固定夹B高度“适当”的标准是 。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需要计时,记录温度并观察现象。加热时当观察到水中的气泡情况如图丙所示,则温度计的示数将 。
(3)图丁中是两名同学根据各自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他们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则图像不同的原因是 。
(4)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为了验证这一结论,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5)交流评估环节中,同学们提出了如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有 (填字母)。
A.纸板上的小孔加快了水的散热,因此小孔是多余的
B.用初温较高的水做实验,可以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节约能源
C.纸锅烧水实验中,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B层·能力提升
11.(2023·淄博中考)商周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熟练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工匠将青铜原料加热化为青铜液体,然后将液体倒入模具中冷却成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态青铜原料加热化为液体的过程是液化
B.青铜液体倒入模具中冷却成青铜器的过程是凝华
C.青铜液体冷却成青铜器的过程放出热量
D.模具中的青铜液体冷却成青铜器后质量变大
12.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C层·素养挑战
13.(实践拓展题)某兴趣小组用相同的小烧杯甲、乙盛等量的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用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加热足够长时间后,测得甲杯外的水温为100 ℃,乙杯外的油温为300 ℃,甲、乙两杯中的水能沸腾的是 (选填“甲”或“乙”),最终两杯水的温度t甲 (选填“>”“<”或“=”)t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