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在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副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此馆纪念的是( )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关天培 D.左宗棠
2.“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中国人)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中第一次战争后同英国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尼布楚条约》
3.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黄埔条约》 D.《北京条约》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地最多的是( )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
C.中俄《北京条约》 D.中日《马关条约》
5.历史图片浓缩了丰富的史实,下列对右图的解读,错误的是( )
A.缺乏条件没有实施 B.由洪仁玕制定的建国方案
C.探索中国独立道路 D.规定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6.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7.1851年,他率众在广西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他是( )
A.林则徐 B.陈玉成 C.洪秀全 D.曾国藩
8.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其中“内乱毁梦”是因为( )
A.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B.曾国藩率军镇压
C.发生了天京事变 D.清政府“借师助剿”
9.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 )
A.太平军内讧 B.安庆失守 C.洪秀全病逝 D.天京陷落
10.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11.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 太平天国运动中,反映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愿望的纲领性文件是( )
A. 《海国图志》 B. 《天朝田亩制度》 C. 《资政新篇》 D. 《申报》
13. 洋务运动的口号是( )
A. 自强、求富 B. 民主、科学 C. 变法图强 D. 三民主义
14.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 平壤战役 B. 黄海海战 C. 辽东战役 D. 威海卫战役
15. 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孙中山
16、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是指( )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尊孔复古时代 D.民主科学时代
17、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 )
A.救亡图存 B.巩固清朝统治 c.向西方学习 D.发展资本主义
18、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清政府镇压的力度不同 B.农民阶级的麻木不仁
c.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不同 D.后者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9、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上海的这次会议:“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鲁迅咏赞的会议( )
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推动了二次革命的成功
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0、以下口号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搭配正确的有( )
A.①③④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①②⑤
二 、非选择题(4小题 ,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A条约。这次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次年,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日B条约。该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材料三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次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C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四 1894年是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为了给她过万寿节,从1892年开始,朝廷就开始组成以辅政王大臣为首的60庆典组委会,全方位操办万寿大典。庆典费用主要来源:从军费中提用一百万两,从铁路经费中挪用二百万两。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前方战事吃紧,而慈禧却为自己的生日庆典大肆挥霍。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中的A、B、C三处分别是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2)举出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两例。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中国遭受深重苦难的原因有哪些
2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格(甲午中日黄海海战双方舰队力量对比)
国别/项目 参战舰数 装甲情况 总排水量(吨) 平均航速 (海里/时) 鱼雷发射管数 火炮总数 鱼雷艇数
中国 12 12 34466 15.34 27 195 2
日本 12 12 40840 16.33 36 268 0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舰队在哪些方面与日本舰队存在差距?
材料二 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本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摘自《中国历史》
(2)黄海海战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谁?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哪一条约?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内部原因。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1)材料一的口号出自哪一运动?这一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的内容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
(3)这一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24、“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中体西用】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主张?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成功的,有人认为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立宪之梦】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制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2)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共和之路】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鞋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依照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其胜利果实被谁篡夺?
【思想风暴】
(4)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哪两大口号?
【规律揭示】
(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答案
1-5BADBD 6-10DCCDB 11-15ABADD 16-20DACDD
21、 (1)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
(2)黄海大战、平壤战役、威海卫战役等。(任举其中两例即可)
(3)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
22.(1)差距:总排水量、平均航速、鱼雷发射管数、火炮总数。
(2)管带:邓世昌;《马关条约》。
(3)内部原因:中国舰队整体实力不如日本;李鸿章避战保船,妥协退让。
23.(1)答案:材料一的口号出自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答案:材料二的内容反映了中国人民坚决捍卫国家主权、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爱国精神。
(3)答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24.(1)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或引进西方军事技术或学习外国利器)。成功说:引进了西方的机器工业;培养了近代的科技人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启动了中国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对华经济侵略;为民族自强做了努力。失败说: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洋务企业衙门式管理,腐败严重,效率低下;创办的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辩证说:一分为二的既肯定洋务运动的作用又指出其局限性。
(2)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3)1912年。袁世凯。
(4)民主、科学。
(5)由学习技术(或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文化(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