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2024秋统编八上历史精简课堂(简明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2024秋统编八上历史精简课堂(简明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1 21:2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人教八上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南泥湾》贺敬之作词,马可谱曲。是1943年延安文艺界劳军团和鲁艺秧歌队赴边区南泥湾慰问时所创。
歌词简洁质朴,欢快积极。歌唱了南泥湾由荒凉变成“江南”,歌颂了开荒生产的八路军战士 ,反映了抗战时期大后方军民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是如何建设根据地的?
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又对抗日战争有何作用?
新课导入
一、平型关大捷
1.背景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太原会战
(1937年9月—11月)
2.概况: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结果
意义
1937年9月
山西太原平型关
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歼敌1000多人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
1.背景
全国抗战初期,国民党内流行着“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论调。前者片面强调中国武器和技术不如日本,鼓吹“再战必亡”;后者幻想依靠英美的力量,迅速战胜日本。
2.抗日为什么是持久战
①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
②日本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 ;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
③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 ;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
④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⑤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3.影响: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三、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建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主要根据地:晋察冀(第一个,也是最大)、晋绥、晋冀豫、山东、冀鲁豫、豫皖苏、苏北、苏南等
中枢: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作用: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
麻雀战:三五成群,目标小速度快
破袭战:破坏交通线、补给线
地雷战:利用地形灵活地选择埋雷地点
地道战:形成内外联防
2.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方法
3.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精兵简政,减轻负担
政治
经济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民主选举
减租减息
大生产运动
团结各阶层抗日,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
调动积极性,团结抗日,促进根据地经济发展
问题思考: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敌后战场的作用。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抗日战争的整体。
整个中国战场上,六年来的作战,实际上是被划分为正面与敌后两大战场,这两大战场的作用,是互相援助的,缺少ー个,在目前就不能制止法西斯野兽的奔窜,在将来就不能驱逐这个野兽出中国,因此必须增强这两个战场互相援助的作用。
——中共中央为纪念抗战六周年宣言
四、百团大战
1.背景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
囚笼政策
时 间
地 点
目 的
指挥者:
目标:
影响:
华北地区
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彭德怀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①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②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③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940年8月至次年1月
2.概况
陕甘宁·延安
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敌后战场的抗战
平型关大捷
抗日根据地
百团大战
时间:1937年9月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建立民主政权
领导人:林彪
意义: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时间:1940年8月至次年1月
领导人:彭德怀
意义: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