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基础复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基础复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9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1-12 07:5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章基础复习
知识点 1 牛顿第一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而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1.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B.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C.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D.一切物体在受到外力时,一定不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2. 假如教室里悬挂的灯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了,它将 ( )
A.加速下落 B.匀速下落 C.保持静止 D.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
3.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 B.物体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C.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D.物体受力或不受力时都具有惯性
4. 火车沿平直轨道匀速行驶,面向行驶方向坐在车厢里的乘客竖直向上抛出一个苹果,则苹果下落时必然会落到乘客的 ( )
A.后面 B.前面 C.侧面 D.手中
5. 轿车除了安全带以外,还有一种如图中所示的安全装置——头枕,对人起保护作用.能减轻下列哪种情况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 )
A.紧急刹车 B.左右转弯
C.前方碰撞 D.后方追尾
6.被誉为“经典力学奠基人”的物理学家 总结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为纪念他对物理学的贡献,物理学中用他的名字作为 (填物理量名称)的单位.
7. 歼-20是中国第五代隐身重型歼击机,其最大飞行速度为2.8马赫,即15℃空气中声速的2.8倍(15℃空气中声速为340 m/s).歼击机以最大飞行速度飞行100 s运动的路程为 m.通常,进入战斗状态前歼击机丢掉副油箱以减小惯性,使运动状态 (选填“容易”或“不容易”)改变.
8. 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
(1)需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以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相同.
(2)让小车先后在铺有锦布、木板和玻璃板的水平面上滑行,最后所停的位置分别如图中的小旗1、2、3所示.由此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 ;我们可以通过小车所受阻力减小时其运动路程变化的趋势,推理出阻力减小到零时,运动的小车将 .
知识点 2 二力平衡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一对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但力的性质一致.
1. 下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
A.匀速转弯的汽车 B.空中自由下落的苹果
C.绕太阳不停旋转的地球 D.在竖直方向上,匀速上升的电梯
2. 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给正在运动的物体施加一个力,物体一定比原来运动得更快
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3. 如图所示,物体只受到F 和F 两个方向相反的力作用,能使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
4. 如图是小杨同学参加西宁市学考体育测试投掷实心球的场景.下列情况中实心球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 )
A.实心球在空中上升 B.实心球从空中下落
C.实心球在地上越滚越慢 D.实心球停在地面上
5. 一辆在水平道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它受到的平衡力有 ( )
A.一对 B.两对 C.三对 D.四对
6. 疫情期间,智能配送机器人实现了无接触配送,如图所示,智能配送机器人在平直道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机器人所受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B.机器人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机器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机器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机器人所受重力和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7. 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一内壁光滑的竖直圆筒,筒底固定一根弹簧,将一小球放置在弹簧上,静止时位于A点(如图乙).现将小球下压至B点,并用此处的装置锁定(如图丙),解锁后,小球向上弹出筒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图乙中圆筒对桌面的压力小于图丙中的压力
②图乙中圆筒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图丙中的压力
③图丙中小球开始运动到脱离弹簧的过程中速度一直变大
④图丙中小球开始运动到脱离弹簧的过程中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8. 网传“2月11 日这天地球引力最小,可以将扫把静立于地面”,如图所示,或许你也“成功”尝试过.其实只要细心操作,在任何时候你都能成功,扫把能静立于水平地面主要是利用了 原理,之所以细心操作是为了满足原理中 的这一条件,这与地球引力大小并无关系.
9. 跳伞运动员和伞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已知人和伞的总重为750N,则人和伞受到的阻力大小为 N,方向是 .
10. 如图所示,足球静止在水平草地上,请画出足球受力的示意图.
11. 如图甲是小华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上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并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是为了探究 .
(3)另一同学若使用两个倾斜着的滑轮(如图乙),使纸片静止,此装置 (选填“能”或“不能”)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知识点 3 摩擦力
1.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方向无关.
2.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面积无关.
1. 下列几个过程中,不存在滑动摩擦的是 ( )
A.擦黑板时,黑板擦和黑板间的摩擦 B.传送皮带打滑时,皮带与皮带轮间的摩擦
C.用卷笔刀削铅笔时,铅笔与转孔之间的摩擦 D.正常骑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
2. 爬杆是体育运动的一个项目,如图是小明沿竖直的杆匀速向上爬时的情景,他所受到的摩擦力为f ,当他匀速滑下时,所受到的摩擦力为f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f 方向为竖直向上 B. f 方向为竖直向下
3. 如果没有摩擦,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静止在水平公路上的汽车无法启动
B.我们无法系上鞋带
C.我们将无法写字,因为笔会从我们的手中掉下来
D.在水平公路上运动的汽车很容易刹车
4. 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
5. (多选)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 F的作用下,木块随小车一起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B.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F
C.小车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小车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F
6. “我劳动,我快乐”.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常用的搓衣板,它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 来增大摩擦;洗刷衣服时,刷子与衣服之间的摩擦为 (选填“滑动”或“滚动”)摩擦.
7. 如图所示,一个木箱在各处粗糙程度均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对木箱施加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为 15 N的拉力,使木箱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过程中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 N,方向水平向 (选填“左”或“右”).
8. 连接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M 两端的轻质细绳分别绕过定滑轮与A、B相连,细绳恰好水平,如图所示.当A重3N,B重5N时,M恰好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若滑轮摩擦不计,此时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方向是 .当B刚触地时,若A、M都不会与滑轮相碰,M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 .
9. 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紧靠着平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在12 N的水平推力F 作用下,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A、B叠放到该桌面上,用水平力 拉着B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如图乙所示),则拉力 ;此时木块A所受的摩擦力为 N.
10. 为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和器材进行实验.
(1)将木块平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 方向拉动,使其做 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在木块上加放砝码,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的关系;在长木板上铺上棉布或毛巾,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 的关系.
(3)实验中,大家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很难稳定,于是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来进行实验,水平传送带的速度可以调节,定滑轮摩擦忽略不计.
①启动传送带,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后,木块相对于地面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沿水平向 .
②某次实验中,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后,改变传送带的速度大小,大家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改变,说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传送带的速度大小 .
第八章基础复习
知识点1
1. B 2. C 3. D 4. D 5. D
6. 牛顿 力 7. 95200 容易
8. (1)速度 (2)越远 做匀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2
1. D 2. D 3. C 4. D 5. B 6. D
7. D 【解析】图乙中圆筒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图丙中的压力,都等于装置的重力加上小球的重力,①错误、②正确;图丙中小球开始运动到脱离弹簧的过程中,速度先变大,当弹簧恢复到A点位置后,速度开始变小,最后停下来,速度为0,③错误、④正确.故选 D.
8. 二力平衡 在同一直线上 9. 750 N 竖直向上
10. 如图所示
11. (1)相反 钩码数目
(2)不能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二力是否平衡
(3)能
知识点3
1. D 2. A 3. D 4. C 5. CD
6. 粗糙程度 滑动 7. 15 左
8. 2 水平向左 水平向左 9. 12 0
10. (1)水平 匀速直线 (2)压力 粗糙程度
(3)①静止 左 ②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