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1 20:3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疫情看中西的基层治理
疫情期间中国的大部分社区实现封闭管理
vs
中西方面对疫情的应对措施差异极大。
同样是社区管理,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美国反对戴口罩示威游行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
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实行情况
课程标准
1.古希腊时期的基层治理
处理与村社有关的事务,包括登记公民、抽签选举议事会议员等。
组织:
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村社实行自治。
职责:
最高权力机关:
全体成年男性出席的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材料: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在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当他们登记之时,村社大会的成员对他们宣誓投票,作出决定……如果投票结果认为他没有自由民身份,他得向陪审法庭申诉……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村社是基层政治实体,也是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城 市
庄 园
教 会
基层组织:庄园
管理者:庄园主或管家
管理职责:组织生产,征收地租,并主持庄园法庭审判,裁决纠纷。
背景: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城市经过与国王、领主的斗争(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的自治权。
基层组织:行会与商会
管理者:行会与商会的上层分子
管理职责: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
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
①基督教伦理教化;
②教区制度(地区教会);
③主持婚丧嫁娶等生活仪式;
④兴办慈善机构及医院;
⑤兴办学校,保存文化。
2.中世纪欧洲的基层治理
特点:
①分权和自治成为中古时期西欧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庄园治理的主要特点;
②基层自治并不是基层居民平等参与,封建主、庄园主或城市上层人士是基层自治的主导者。
3.近代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
背景:
概况:
建立
职能 权利
1835年颁布法律
①选举政府和议会;
②地方征税所得自主开支。
③接受选民监督;
④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
北美独立后建立
①选举产生政府和议会。
②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大革命后形成
①普选市长和市议会。
②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
历史:地方自治传统。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政治:近代民族国家产生,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建立。
思想:启蒙思想影响。
英国自治市
美国乡镇自治
法国市镇自治
特点:
①基层治理纳入政府管理范围(国家出台以法律法规规范);
②自治传统浓厚;
③中央集权影响大。
(1)自治市镇
材料1:工业革命造成数目庞大的农村人口离开了原先的社会网络,流入城镇,形成社会底层的无产阶级,陷入贫困、愚昧、脏乱、疾病、失业以及各种堕落、犯罪的生活状态,已经不是昔日的教会、慈善事业或者济贫法所能因应。
——钱永祥《自由主义如何看见“底层”》
材料2:社区服务最早是为了解决西方工业化过程中的贫困问题而产生的。1869年,在索里牧师的倡导下,英国伦敦成立了第一个以济贫为主要功能的社区服务组织——慈善组织会社。它将伦敦全区划分为若干区,每区建立一个分支机构和志愿委员会,主持本区的救济分配工作。继慈善组织会社活动之后,在英美又兴起了睦邻组织运动。……后来这类组织发展成了各具特色的社区服务中心,进一步促进了社区服务的发展。
——李容芳《社会保障学》
原因:
措施:
(2)社区的形成:
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使传统的社会救济方式遭遇瓶颈,各国不得不探索社会救济的新方法。
①各国政府的重视与治理方式变革;
②联合国对社区建设的推动;
③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原因:
表现:
作用:
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4.现代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
二战后:社区自治的发展
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①自我管理:社区在政府不同程度的管理和组织下,实行居民自我管理,提供生活各项服务。
②参与决策:参与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决策。
疫情看中西的基层治理
疫情期间中国的大部分社区实现封闭管理
vs
中西方面对疫情的应对措施差异极大。
同样是社区管理,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美国反对戴口罩示威游行
20世纪80年代以后基层治理:
表现:
基层治理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也越来越多地提供公共服务。
“学思之窗”:
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和运用最佳方式来达到这些标准,并将提供服务和战略责任加以区分。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
——英国《竞争求质量》白皮书(1991年)
“历史纵横”:
联合国对社区建设的推动1955年,联合国颁布了《通过社区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报告》,倡导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共同参与社区事务,以自身的努力和政府联合一致,合理利用社区内外资源,共同为改善社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而努力。
根据教材学思之窗和历史纵横,指出八九十年代来社区管理的新变化?你怎么看待这种基层治理方式?
变化:
政府减少对基层治理的干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空间扩大。
评价:
①地方政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引入市场化手段,体现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
②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调动社区和居民积极性,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③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越来越多地提供公共服务,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归纳综合: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及作用
时期 基层治理表现 主要特点
古希腊 村社是基层单位,村社大会是基层最高权力机关 村社自治
封建社会 庄园主/管家;行会、商会(上层);基督教会 分权自治,自上而下管理
近代西欧 自治市镇(英、美、法);社区开始形成 政府强化对基层治理管理
二战后 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居民自治,自下而上管理
20C80年代 政府与非政府共同作用; 颁布法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高效、低成本
特点:
①基层治理与历史文化传统有关,体现不同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
②各国人民、政府和联合国(国际组织)在实现基层治理方面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③基层自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④基层治理以自治为主,自主权逐渐扩大;
⑤各国基层治理的方式有所不同,社区逐渐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⑥基层治理向规范化、法治化、市场化等方向发展。
作用:
①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②保障人民权益,巩固民主政治。
③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人民生活。④提高治理效率,降低治理成本。
材料1:据统计,宗教改革前至少有110座养育院和2000多家施物所归教会所有,在这些场所接受救济的贫民有近9万人……
——彭迪先《世界经济史纲》
材料2:林里吉斯圣三一行会规定:当会员陷于贫困时,有权利从行会的收益中获取生活救济。
——金志霖《英国行会史》
材料3:中世纪的庄园对贫困佃农的救济,包括为寡妇和幼子谋生,对孤儿提供监护和救助。
——《中世纪欧洲贵族的生活》
教会救助
行会救助
封建庄园救助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①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各国社会治理能力及范围扩大;
②圈地运动带来农民流入城市,增加不稳定因素;
③缓和矛盾,维护稳定统治需要。
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世界上最早社会保障法),随后欧洲各国建立济贫制度。
背景:
材料:圈地运动的发展,大量农民被逐出土地,丧失生计,农民在丧失土地的同时也丧失了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大量农民流入城市,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在1601年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根据济贫法规定:治安法官有权以教区为单位管理济贫事宜、征收济贫税及核发济贫费。救济办法因人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的,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作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
英国的社会保障
德国的社会保险
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涉及疾病、工伤和养老等方面。
材料:1883年德国颁布的《疾病保险法》规定工人生病时,医疗费用有雇主和工人承担,比列为三分之一与三分之二;它用社会保险立法的形式,建立起强制性的由国家为劳动者提供生活风险保障的制度,并为其他国家起了示范作用,后颁布《意外伤害保险》、《伤残老年保险法》等。
背景:
①德国统一,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
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及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③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美国的社会保障
材料:1929年经济大危机席卷全球,罗斯福总统上台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1935年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实行老年保险和失业保险。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背景: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发生,经济危机涉及范围广,破环性强的特点使单纯依靠社会和个人的社会保障制度难以持续。
二战后,福利国家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此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目的:
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材料: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
——摘编自李琮《西欧社会保障制度》
A.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D.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竞争和借鉴;
E.凯恩斯主义。
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①有立法与制度保障。
②福利种类多。
③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材料1:“福利国家”在消除社会不公,保障居民基本生存条件、促进社会民主与公正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影响与作用。同时,它也产生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政治安定、巩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2:(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材料3: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了重重困境。……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编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一个理论研究视角》
积极:
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局限:
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财政支出的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导致造成整个社会缺乏工作动力、效率低下。
1.苏联的社会保障制度:
(1)建立:
根据1977年苏联颁布的宪法,苏联实行全民社会保险制度。
(2)特点:
国家支付社会保险金;个人受保情况与其贡献和地位相关联;苏联公民免费享受社保。
(3)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大致继承了苏联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①初形成,第一部社会保险法。
1951年2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保险法。
②渐成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日趋成熟,在满足人民的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住房需求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③全覆盖,让亿万人享有基本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目前,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超过13亿人,全民医保基本实现。
④更公平,突破城乡分割的藩篱。
建立起了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原因:
①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等国的有益经验;
②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党和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完善。
自治型
混合型
政府 主导型
利:政府干预较少,财政投入较低,社区民众参与度高。
弊:面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无法快速有效解决。
利:多方参与,共建共享,共担责任。
弊:共识的达成较为缓慢,费时费力。
利:政府直接管理社区。
弊:政府干预较多,社区治理对国家财政的依赖性较强。
根据社区自治和政府管理程度的差别,社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自治型,如美国、加拿大和德国,小政府、大社会,政府基本不干预社区自治;混合型,如日本和澳大利亚,政府拨款并对社区进行指导和监督,社区组织和居民参与,共管共建;政府主导型,如新加坡,大政府、小社会,政府直接对社区进行管理。
分析西方社区自治三种模式的利弊。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高福利未必完全等于社会和谐,寻求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是关键。社会福利制度既要兼顾公平,又要注重经济发展的效率。
福利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要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1.(2022·湖南选考)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了“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定。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待业保险”正式更名为“失业保险”。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 D.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2.(2022·海南卷)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复苏的标志之一是“修建城墙”。一“墙”之隔区分了墙内外居民的法律身份:墙内居民因特许权解除了在采邑制和庄园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并可自由选择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这一历史现象(  )
A.表明了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 B.概括了西欧封建庄园的特征
C.呈现了王权逐步加强的趋势 D.说明了城市自治产生的前提
D
D
高考真题演练:
3.(2023·浙江卷6月)阅读下图,据此可知,
这一时期的美国
A.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B.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受到触动
C.政府建立起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贫困问题
D.社会福利开支增加的同时贫困状况并没有缓解
【解析】据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福利开支大幅度上升,而社会贫困状况中,贫困人口比例和贫困线以下人数却逐渐上升,这说明当时社会福利制度并没有发挥有效作用,社会福利开支增加的同时贫困状况并没有缓解,故选D项;材料中没有社会财富各阶层占有的数据,得不出“不断扩大”的结论,排除A项;福利制度没能触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到了美国政府福利开支,不涉及“自下而上的机制”,且二战后,西方各国的基层自治进一步发展,各国政府都认识到,要提高生活品质,改善人民生活,不能单靠政府,需要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排除C项。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