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近代化
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A层 基础过关
1.(2024·湖南中考)19世纪40年代,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商业生产的作用。出现这一后果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2024·青岛模拟)“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
A.英军攻陷浙江定海
B.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3.(2024·青岛模拟)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载,“他们于1855年4月第三次攻取武汉,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整个长江流域都落入了革命军之手,命运真是太照顾他们了。但就在他们胜利的巅峰,沉重的打击从其内部出现,革命运动被削弱到无可复原的地步”。这场运动( )
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B.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D.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4.下图是小史同学制作的示意图,适合作为这幅图标题的是( )
A.假维新中的真改革 B.君主立宪的迷梦
C.内忧外患的清政府 D.农民阶级的反抗
5.(2024·济南模拟)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 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李鸿章的话反映了洋务运动( )
A.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对外国资本起到了一定抵制作用
C.维护和巩固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D.最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6.(2024·福建中考)如图体现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2024·河南中考)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曾呼吁:“今日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这表达了维新派( )
A.政治革命的诉求 B.组建新军的愿望
C.教育救国的主张 D.发展实业的决心
8.(2024·广元中考)某校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专题做了如下梳理。对该专题主线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
A.中国人民的抗争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C.救亡图存的探索
D.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层 能力提升
9.(2024·无锡模拟)从《南京条约》开始,西方列强“揭开了对华事务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与欧洲‘掠夺成性的蛮夷’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法律、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开端”。材料反映了( )
A.列强以条约的形式确立殖民秩序
B.中西方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关系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加深
D.中国主动接受近代外交条约体制
10.(2024·广州模拟)如表所示是清政府筹措军费的一系列措施。据此可知,清政府意在( )
时间 筹措军费的措施
1868年 清廷批准东南各省每年添拨厘金300万两移作西征军饷
1874年 清廷借洋款300万两用于西征军饷
1875年 左宗棠奏请各省上交拖欠的西征军饷2600余万两,并希望清廷借洋款1000万两
A.抵抗日本侵略台湾 B.组建福建水师
C.防备法国入侵西南 D.筹划收复新疆
11.如图是《观念史研究》一书中统计的1890—1898年间,各大媒体宣传“维新”一词的数量统计示意图,对此你可以解读出( )
A.“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B.“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开始出现
C.“三民主义”思想启发诱导
D.“变法、图强”思想传播日益广泛
12.《辛丑条约》载明:“清廷允许张贴严禁仇外之上谕于各府厅州县,其设立或加入仇外之会党者,即行正法。布告惩办仇外之官吏,停止害虐外人城镇之考试。”这反映列强企图( )
A.划分势力范围
B.增设通商口岸
C.废除科举制度
D.进行心理征服
13.经济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之间的半个世纪里,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积久渐多,其趋向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这些埠口,在中国封闭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通过这些窟窿,中国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城乡社会的演变由此缓缓发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部分)(单位:万两)
时间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年 3 281 77 969 23
1885年 3 071 44 3 923 56
材料三 1895年7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确定了“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的基本经济政策。1896年2月,总理衙门奏请准各省设立商务局,以显示“恤商之诚”“行护商之政”。1898年,清政府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又设农工商总局。1899年,清政府令在沿海省份设立保商局,保护回国侨商。
——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1840-1894(上册)》
(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趋向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财政收入结构发生的变化,并指出与这一变化有关的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政府经济政策调整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回答,推动中国近代经济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C层 素养挑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变”或“变计”,是洋务派最初提出的命题。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指出,中国正处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之际,“识时务者当知变计耳”。“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时势变了,“祖宗成法”不能不变,“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奕?、左宗棠、沈葆桢、丁日昌、郭嵩焘、曾纪泽等人都强调“变局论”,均为“变计”奔走呼号。郑观应、薛福成、王韬、冯桂芬等还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来,成为早期维新派。
——摘编自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
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
材料二 变法是对洋务运动的汲取、扬弃和超越,是更高层次、更深层次的“变计”。洋务运动要“靖内寇,御外侮”,“修补破屋,不使倾倒”,维新变法则要“大变”“全变”“骤变”,要“变体”“变道”,要全面效法“西学”“西政”采用对中西文化兼收并蓄的立场,把儒学中的“仁爱”“天下大公”“小康大同”与西学中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结合起来,建立“宪政”国家。
——摘编自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
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洋务运动“变计”与戊戌变法运动“变计”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运动的关系。第七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近代化
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A层 基础过关
1.(2024·湖南中考)19世纪40年代,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商业生产的作用。出现这一后果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A)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2024·青岛模拟)“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C)
A.英军攻陷浙江定海
B.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3.(2024·青岛模拟)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载,“他们于1855年4月第三次攻取武汉,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整个长江流域都落入了革命军之手,命运真是太照顾他们了。但就在他们胜利的巅峰,沉重的打击从其内部出现,革命运动被削弱到无可复原的地步”。这场运动(C)
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B.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D.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4.下图是小史同学制作的示意图,适合作为这幅图标题的是(C)
A.假维新中的真改革 B.君主立宪的迷梦
C.内忧外患的清政府 D.农民阶级的反抗
5.(2024·济南模拟)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 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李鸿章的话反映了洋务运动(D)
A.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对外国资本起到了一定抵制作用
C.维护和巩固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D.最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6.(2024·福建中考)如图体现的是(C)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2024·河南中考)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曾呼吁:“今日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这表达了维新派(C)
A.政治革命的诉求 B.组建新军的愿望
C.教育救国的主张 D.发展实业的决心
8.(2024·广元中考)某校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专题做了如下梳理。对该专题主线概括最为准确的是(D)
A.中国人民的抗争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C.救亡图存的探索
D.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层 能力提升
9.(2024·无锡模拟)从《南京条约》开始,西方列强“揭开了对华事务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与欧洲‘掠夺成性的蛮夷’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法律、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开端”。材料反映了(A)
A.列强以条约的形式确立殖民秩序
B.中西方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关系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加深
D.中国主动接受近代外交条约体制
10.(2024·广州模拟)如表所示是清政府筹措军费的一系列措施。据此可知,清政府意在(D)
时间 筹措军费的措施
1868年 清廷批准东南各省每年添拨厘金300万两移作西征军饷
1874年 清廷借洋款300万两用于西征军饷
1875年 左宗棠奏请各省上交拖欠的西征军饷2600余万两,并希望清廷借洋款1000万两
A.抵抗日本侵略台湾 B.组建福建水师
C.防备法国入侵西南 D.筹划收复新疆
11.如图是《观念史研究》一书中统计的1890—1898年间,各大媒体宣传“维新”一词的数量统计示意图,对此你可以解读出(D)
A.“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B.“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开始出现
C.“三民主义”思想启发诱导
D.“变法、图强”思想传播日益广泛
12.《辛丑条约》载明:“清廷允许张贴严禁仇外之上谕于各府厅州县,其设立或加入仇外之会党者,即行正法。布告惩办仇外之官吏,停止害虐外人城镇之考试。”这反映列强企图(D)
A.划分势力范围
B.增设通商口岸
C.废除科举制度
D.进行心理征服
13.经济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之间的半个世纪里,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积久渐多,其趋向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这些埠口,在中国封闭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通过这些窟窿,中国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城乡社会的演变由此缓缓发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部分)(单位:万两)
时间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年 3 281 77 969 23
1885年 3 071 44 3 923 56
材料三 1895年7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确定了“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的基本经济政策。1896年2月,总理衙门奏请准各省设立商务局,以显示“恤商之诚”“行护商之政”。1898年,清政府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又设农工商总局。1899年,清政府令在沿海省份设立保商局,保护回国侨商。
——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1840-1894(上册)》
(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趋向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答:举例说明:《南京条约》开放沿海的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开放位于长江沿岸的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所开商埠在地理位置上呈现由沿海到内陆的趋势。
影响:使中国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逐渐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财政收入结构发生的变化,并指出与这一变化有关的历史事件。
答:变化:农业税收入减少,工商杂税收入增加;工商杂税收入所占比重超过农业税收入。
事件:洋务运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政府经济政策调整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答:历史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巨额战争赔款加剧财政危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剧,清政府为维护经济利益,调整经济政策;变法维新运动的兴起。
影响:有利于调动民间投资的热情,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促进了社会近代化;有利于挽回利权,抵御列强的经济侵略。
(4)综合上述材料回答,推动中国近代经济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答:列强入侵;政府推动;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C层 素养挑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变”或“变计”,是洋务派最初提出的命题。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指出,中国正处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之际,“识时务者当知变计耳”。“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时势变了,“祖宗成法”不能不变,“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奕?、左宗棠、沈葆桢、丁日昌、郭嵩焘、曾纪泽等人都强调“变局论”,均为“变计”奔走呼号。郑观应、薛福成、王韬、冯桂芬等还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来,成为早期维新派。
——摘编自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
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
材料二 变法是对洋务运动的汲取、扬弃和超越,是更高层次、更深层次的“变计”。洋务运动要“靖内寇,御外侮”,“修补破屋,不使倾倒”,维新变法则要“大变”“全变”“骤变”,要“变体”“变道”,要全面效法“西学”“西政”采用对中西文化兼收并蓄的立场,把儒学中的“仁爱”“天下大公”“小康大同”与西学中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结合起来,建立“宪政”国家。
——摘编自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
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洋务运动“变计”与戊戌变法运动“变计”的不同之处。
答:不同之处:洋务派:主要学习西方的器物,追求富国强兵,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维新派: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走资本主义道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运动的关系。
答:关系:洋务运动客观上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物质条件、社会环境与思想准备;维新变法运动既是对洋务运动的继承与发展,又是对洋务运动的扬弃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