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单元 古代亚非欧文明 2025年中考历史部编版一轮专题复习(山东)(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七单元 古代亚非欧文明 2025年中考历史部编版一轮专题复习(山东)(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17 17:30:42

文档简介

第十七单元 古代亚非欧文明
A层 基础过关
1.说到世界古文明的象征,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来的到底是什么呢 木乃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还是那沐浴在夕阳之下奔腾不息的尼罗河的无限光景 与这些相关的古代文明国家应该是( )
A.古代埃及 B.古代希腊
C.古代印度 D.中国
2.(2024·湖南中考)属于如图所示文明古国的文明成果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
3.(2024·济南二模)玄奘游历天竺后,在《大唐西域记》中记录道:“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内外宗枝,姻媾不杂。”文中描述的是( )
A.印度种姓制度 B.雅典民主制度
C.封君封臣制度 D.日本武士制度
4.(2024·青岛二模)某同学搜索“西方文明的源头”“雅典奴隶制城邦”“伯里克利”等关键词。据此推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罗马文明
5.(2024·临沂中考)“2022年‘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期间,在中国举办了多场意大利古代文化展览,为中国民众近距离接触古罗马文明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摘自《光明日报》,2023年2月9日)该“文明”( )
A.在法制上的成就是《汉谟拉比法典》
B.在鼎盛时期建立了森严的种姓制度 
C.在雕塑艺术中的杰作有《掷铁饼者》
D.经历了从共和国到帝国的发展变化
6.如图是被称为古代希腊的建筑象征,最初起源于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艺术。据此可知( )
A.基督教在古代希腊广泛传播
B.古代两河流域孕育了西方文明
C.古代希腊成为世界文明中心
D.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与交融
B层 能力提升
7.阅读下面表格内容,这说明,古代文明( )
埃及谚语:尼罗河上午干涸,埃及下午死亡 两河流域苏美尔人诗歌:猖狂的洪水啊,没人能和它对抗……庄稼成熟了,猖狂的洪水来将它淹没
A.发源于埃及和西亚   B.受自然环境影响
C.毁坏于洪水泛滥   D.具有多元特征
8.(2024·湖北中考)据记载,古巴比伦开办了专门用于借贷的机构(类似于今天的银行),出借实物或金银货币,借贷人可以用分期付款等方式偿还。这反映了古巴比伦( )
A.法学系统日臻完整   B.君主权力衰落
C.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D.国内矛盾激化
9.(2024·重庆中考)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们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并建有希腊式剧场和体育场,这些城市定期巡回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
B.希腊的城邦制度影响深远
C.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D.亚历山大东征的客观作用
10.(2024·聊城三模)《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十二铜表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这两部法典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成文法典 B.均产生于欧洲
C.使用相同文字 D.刻在相同材质上
11.“此前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解,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A.结束了罗马贵族的司法专断
B.使贵族和平民享有平等的权利
C.全面反映了雅典社会的民主政治
D.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罗马平民利益
12.(2024·贵阳中考)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应该思想高尚,尽力遵循理性而生活”。从中可得出二者的共同点是( )
A.扩大城邦公民权利
B.展现古罗马的哲学成就
C.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D.关注对人本身的研究
13.(2024·淄博二模)人类文明是多样的,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文明的融合与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早的文明产生于西亚两河流域(约公元前3500年)和埃及尼罗河流域(约公元前3500年)。此后,南亚印度河流域(约公元前2500年)、中国黄河流域(约公元前2100年)和爱琴海克里特等地区(约公元前2000年),也出现各自文明,产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批国家。在人类历史上,国家的形成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表明人类财富积累已达到相当水平,内部的阶级分化也发展到一定程度。
——摘编自朱寰《世界古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非远古“文明”的相同之处。(至少两点)
材料二
(2)从史料来源的角度而言,材料二中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有哪些 (写出图片编号即可)请任选一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其史料价值。
材料三 公元前4世纪……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丝绸和养蚕技术、铁器、造纸术等都陆续西传,中亚的特产如胡桃、石榴、芝麻、胡豆等也先后传到中国。大宛的“汗血马”、非洲的鸵鸟以及西方的宝石、香料等也由西域等国贡献而来。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3)材料三中“公元前4世纪”建立“帝国”的人是谁 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的人是谁 分析这两个事件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
材料四 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郑和船队先后拜访了亚洲和非洲近30个国家和地区,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沿岸。郑和船队……奉行睦邻友好政策,将文教礼仪等中华文明、技能技术传播到海外,也将亚非国家的文明成果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
——摘编自南京市社会主义学院课题组
《人类命运共同体:“天下”文明的高级形态
——从明代“郑和下西洋”到新时代“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4)依据材料四,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结合材料及所学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同地区的文明。第十七单元 古代亚非欧文明
A层 基础过关
1.说到世界古文明的象征,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来的到底是什么呢 木乃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还是那沐浴在夕阳之下奔腾不息的尼罗河的无限光景 与这些相关的古代文明国家应该是(A)
A.古代埃及 B.古代希腊
C.古代印度 D.中国
2.(2024·湖南中考)属于如图所示文明古国的文明成果是(A)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
3.(2024·济南二模)玄奘游历天竺后,在《大唐西域记》中记录道:“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内外宗枝,姻媾不杂。”文中描述的是(A)
A.印度种姓制度 B.雅典民主制度
C.封君封臣制度 D.日本武士制度
4.(2024·青岛二模)某同学搜索“西方文明的源头”“雅典奴隶制城邦”“伯里克利”等关键词。据此推断,他研究的主题是(C)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罗马文明
5.(2024·临沂中考)“2022年‘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期间,在中国举办了多场意大利古代文化展览,为中国民众近距离接触古罗马文明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摘自《光明日报》,2023年2月9日)该“文明”(D)
A.在法制上的成就是《汉谟拉比法典》
B.在鼎盛时期建立了森严的种姓制度 
C.在雕塑艺术中的杰作有《掷铁饼者》
D.经历了从共和国到帝国的发展变化
6.如图是被称为古代希腊的建筑象征,最初起源于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艺术。据此可知(D)
A.基督教在古代希腊广泛传播
B.古代两河流域孕育了西方文明
C.古代希腊成为世界文明中心
D.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与交融
B层 能力提升
7.阅读下面表格内容,这说明,古代文明(B)
埃及谚语:尼罗河上午干涸,埃及下午死亡 两河流域苏美尔人诗歌:猖狂的洪水啊,没人能和它对抗……庄稼成熟了,猖狂的洪水来将它淹没
A.发源于埃及和西亚   B.受自然环境影响
C.毁坏于洪水泛滥   D.具有多元特征
8.(2024·湖北中考)据记载,古巴比伦开办了专门用于借贷的机构(类似于今天的银行),出借实物或金银货币,借贷人可以用分期付款等方式偿还。这反映了古巴比伦(C)
A.法学系统日臻完整   B.君主权力衰落
C.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D.国内矛盾激化
9.(2024·重庆中考)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们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并建有希腊式剧场和体育场,这些城市定期巡回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材料可以用来说明(D)
A.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
B.希腊的城邦制度影响深远
C.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D.亚历山大东征的客观作用
10.(2024·聊城三模)《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十二铜表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这两部法典的共同之处是(A)
A.都是成文法典 B.均产生于欧洲
C.使用相同文字 D.刻在相同材质上
11.“此前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解,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这说明《十二铜表法》(D)
A.结束了罗马贵族的司法专断
B.使贵族和平民享有平等的权利
C.全面反映了雅典社会的民主政治
D.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罗马平民利益
12.(2024·贵阳中考)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应该思想高尚,尽力遵循理性而生活”。从中可得出二者的共同点是(D)
A.扩大城邦公民权利
B.展现古罗马的哲学成就
C.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D.关注对人本身的研究
13.(2024·淄博二模)人类文明是多样的,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文明的融合与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早的文明产生于西亚两河流域(约公元前3500年)和埃及尼罗河流域(约公元前3500年)。此后,南亚印度河流域(约公元前2500年)、中国黄河流域(约公元前2100年)和爱琴海克里特等地区(约公元前2000年),也出现各自文明,产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批国家。在人类历史上,国家的形成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表明人类财富积累已达到相当水平,内部的阶级分化也发展到一定程度。
——摘编自朱寰《世界古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非远古“文明”的相同之处。(至少两点)
答:相同之处:都在大河流域和平原;生产力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出现了阶级分化;出现了文字和早期国家。
材料二
(2)从史料来源的角度而言,材料二中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有哪些 (写出图片编号即可)请任选一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其史料价值。
答:史料:图二、图四;史料价值:选择图四,《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颁布的法典,它见证了汉谟拉比统治时期的法治建设和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概况。
材料三 公元前4世纪……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丝绸和养蚕技术、铁器、造纸术等都陆续西传,中亚的特产如胡桃、石榴、芝麻、胡豆等也先后传到中国。大宛的“汗血马”、非洲的鸵鸟以及西方的宝石、香料等也由西域等国贡献而来。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3)材料三中“公元前4世纪”建立“帝国”的人是谁 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的人是谁 分析这两个事件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
答:建立者:亚历山大;奠基人:张骞;共同作用: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材料四 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郑和船队先后拜访了亚洲和非洲近30个国家和地区,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沿岸。郑和船队……奉行睦邻友好政策,将文教礼仪等中华文明、技能技术传播到海外,也将亚非国家的文明成果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
——摘编自南京市社会主义学院课题组
《人类命运共同体:“天下”文明的高级形态
——从明代“郑和下西洋”到新时代“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4)依据材料四,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结合材料及所学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同地区的文明。
答:特点:持续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和平交往等;对待: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不同的文明;平等交流,融合互补,共同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