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1.能过欣赏,学生能声情并茂的演唱《我不挂帅谁挂帅》一两句
2.运用不同形式,让学生多听,多看京剧,使学生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3.通过欣赏,学唱《我不挂帅谁挂帅》及歌曲《姹紫嫣红》进行对比。
2重点难点
让学生体会与掌握京剧的唱腔,特别是京剧的咬字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一、创设情境
学生听<京调>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播放两小段传统的京剧视频,进行对比。
教师提问:这两段音乐中你们发现有什么不同?(比如角色、声音、扮相?)
2、京剧中的两大唱腔—西皮、二黄
(通过这两小段的视频,让学生去感悟、观察、聆听及感受京剧中的两大唱腔)
3、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
(通过两段视频中的人物演员,引导学生说出京剧的四大行当,播放相应图片,再做简单的分类与讲解)
4、播放《我不挂帅谁挂帅》的一段视频(出示题目)
教师提问:a:视频里的人物服装及化妆特点,应该属于哪个角?
b:这段的唱腔应该属于西皮还是二黄?
(通过这段李胜素老师扮演的正旦(刀马旦)角色,让学生再次感受西皮唱腔及李胜素老师唱腔的风格特点,从而引出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先生)
5、简介梅兰芳先生
6、聆听完整原版由梅兰芳先生演唱的音乐
教师提问:这段音乐中都运用了什么乐器?
7、京剧分为文场和武场
(提问让学生分辨,加深理解)
活动2【讲授】聆听跟学唱京剧
二、聆听、学唱京剧
1、出示节奏
让学生去感受拍节奏,京剧中有板元眼的板式。
让学生试着把节奏念出来,用手轻拍着腿
(让学生体会京剧1/4拍形式,有板无眼的板式结构)
2、要求学生跟着这段音乐一起摇晃着头、轻拍腿,享受京剧的 艺术之美 。
(通过聆听对比感受拍子的变化,让学生自己体会,找出不同的地方并说出原因。感受后面散拍的不同)
3、师范唱,让学生拍节奏(互动,为学生更好的能接受京剧唱腔)
4、教唱(让学生发“i”音)提醒学生坐姿,特别要关注男生要用小嗓演唱。
5、咬字部分读音稍作讲解
6、做兰花指手势,让学生表演剧中人物特点,学唱前两句。
(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通过对这段人物的讲解,让学生更深体会人物的表情与当时的心情)
7、聆听第二部分(散板部分)片断
(1)跟散板第二段音乐相比,你们更喜欢哪一段?
极式
节拍特点
速度
情绪
西皮流水
规整
中速稍快
精神抖擞决心挂帅
散板
自由
慢
满怀信心
(通过欣赏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节拍、速度,情绪的变化)
活动3【讲授】欣赏牡丹亭《姹紫嫣红》
1、欣赏视频昆曲《姹紫嫣红》
2、聆听、学唱第一句(让学生感受昆曲一唱三叹的唱腔)
3、感受京剧与昆曲的唱腔上有什么区别?(面部表情、表演上)
特点
京剧
昆曲
唱腔
高元、委婉、深沉
幽然 娩转
伴奏乐器
京胡
曲笛
表演
唱面不舞 舞面不唱
逢唱必舞 栽歌栽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