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活动课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的起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活动课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的起源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1 21:3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1课、活动课: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的起源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课,以活动课的方式呈现,以“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的起源”为题,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考古发现展开解读,并通过搜集各种相关资料加以梳理和总结,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悠久性,认识中华文明发展的连续性和多元性等特点,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该活动课还与教材每课课前的导语相呼应,共同体现了新教材的编写特点之一——注重史料实证。同时该活动课涵养其他核心素养,富有鲜明的历史学科特色。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主要考古发现成果的解读,以考古实物证据来说明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了解人类从原始社会走向阶级社会的发展趋势。
(2)通过运用考古发现成果说明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结论,初步学会从实物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并进行论述的历史学习方法。
(3)通过对中华文明起源、形成时间点与空间分布的梳理与再现,认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格局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难点
如何运用历史方法和跨学科知识进行史料实证和分析其特点。
教学突破
本课的重点是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知道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知道一些考古遗址。为了降低本课的教学难度,课前让学生自主搜集和本课相关的一些重要、典型的遗址和文物,以及相关的故事等,课上通过合作学习绘制图表、举办成果交流活动等形式进行内化,落实核心素养。
教学设想
基于本课活动课的特征,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上尽量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整个课堂的学习,通过手工制作文物展示、思维导图比拼、试当遗址解说员、多角度展示历史叙事等形式分组展示调研成果,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内涵。此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知识与能力的融合,在探索中不断生成并加以总结。最后布置实践活动作业,体验活动课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达到本课活动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泱泱中华,巍巍华夏,回顾本学期的内容,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受,请你们来分享一下。
学生自由表达。
师:同学们的感受都非常深刻,不仅知道要从多角度去评价历史事物,还知道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更树立了有一份证据说一分话的史料实证意识。同学们肯定也去过许多博物馆和历史遗址,看到了许多文物。今天,我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文物,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二、教授新课
1.出示良渚古城遗址的玉钺组合示意图
良渚古城遗址的玉钺
师:钺身两面刃部上角均有良渚神人兽面纹图案,两面刃部下角均有神鸟图案。
2.展示考古过程和结论
师:考古学家整体复原了墓葬后发现,这是地位尊贵的墓主人随葬品,是国王威仪与权力的象征。这说明什么呢
生: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证明距今约5000年前,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
师:没错!考古证明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考古发现可以证明中华文明的形成 中华文明发展进程呈现怎样的特点呢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展开跨学科的探索。
3.活动过程
(1)根据课前搜集的材料类别,选择中华文明起源的相关考古发现成果,组建若干小组,进行研究。
(2)小组成员根据自身长处或感兴趣的方面进行分工,选定合适的题目及研究对象讲行调查了解。
(3)运用各种可行的方式和方法,如调查、观察访谈、查阅图书、查找图片、网络搜索、博物馆、遗址遗迹等,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并加以整理和编排。
(4)小组成员在一起对有关材料进行研究、讨论,并确定选定主题的研究成果及展示形式,如文字报告、展板、思维导图或课件展示等,其中应包含中华文明起源和初步发展的时间过程、地理分布情况、代表性遗迹和遗物等基本信息。
全班同学在观摩和讨论的基础上,对各组的研究所得进行评议,选出“最佳演示奖”“最佳合作奖”“最佳学科融合奖”“最佳手工奖”等。
以上活动环节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展示,教师适时加以点拨指导,适时出示相应的视频、幻灯片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最后,教师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为主题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作用;同时运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总结本课
师:本课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畅谈。
师小结:历史的车轮是勇往直前的,新时代下,我们更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多样的手段、发散的思维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
板书设计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课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学生将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简单整理,效果还是很好的。如果将活动尽量放给学生,让学生不用受到时间的约束、主题的限制,效果应该会更好。在教学方式上,除了跨学科教学,教师也可以尝试项目式教学。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