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1 21:4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它课□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继承明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的趋势,在疆域版图的开拓和巩固治理上也较明朝时期更进一步,为近代疆域奠定了直接的基础。同时子目“统治危机的初显”也为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此外,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的第二课,下设三个子目:康乾时期的君主专制,疆域的奠定,统治危机的初显。 通过分析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认识到制度建设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落实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通过明确清朝的疆域四至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时空观;通过展示及读取文物图片等资料信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清朝前中期统治危机的初显,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通过学习清朝经略边疆的措施,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初步学习了清朝前中期加强专制集权的相关的举措,对于本课的重要的知识点也开始有涉及,但是高中学习知识点更多,同时学习的知识点也更加详细,在学习经略边疆的举措时,空间想象力欠缺,地理名词等难以理解,增大了难度。因此,通过历史图片的呈现和历史细节的讲述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突破重难点;通过提问讨论引发学生思考,深层次分析盛世与危机之间的联系。
学习目标 ①通过阅读教材,结合地图,梳理清政府经略边疆的举措,认识到清朝经略边疆的措施为中国版图最终的奠定有重要贡献,落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②通过阅读教材和分析图文史料,掌握清朝奏折制、军机处等史实,认识到制度建设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落实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③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清朝前中期统治危机初显,认识到一个国家繁荣昌盛也应该做到居安思危,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落实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重难点 ①通过阅读教材,结合地图,梳理清政府经略边疆的举措,认识到清朝经略边疆的措施为中国版图最终的奠定有重要贡献,落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②通过阅读教材和分析图文史料,掌握清朝奏折制、军机处等史实,认识到制度建设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落实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教学评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新课导入与学习目标展示教师活动 引入材料: “钦惟我国家,治化昌明,超轶三代,幅员之广,生齿之繁,亘古未有” ——(清)徐扬《盛世滋生图》题跋“清帝国好比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 仅仅是由于一般幸运的、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持, 而它胜过其邻船的地方只在于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能的人在甲板上指挥, 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英)马戛尔尼 教师:这两则材料向我们展示了清人和他人对清朝的认识,有什么不同呢? 教师:如材料所示,我们发现在清人描述下的清朝应该是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但在英国使者马戈尔尼的描述下,此时的清朝依然破烂不堪,危机重重。那么当时清朝究竟是一番怎样的状况呢?带着这样一个问题,让我们今天一起走近清朝了解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教师: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重难点 学生活动 学生:时人描写的是清朝的繁盛,他人描写的是清朝蕴含危机。 学生自读学习目标。设计意图①在时人对清朝的不同评价中感受清朝的鼎盛与危机,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的学习。 ②明确学习目标及学习的重难点,树立目标意识,提高课堂效率。环节二:览辽阔版图,看“盛世繁华”教师活动 教师:提到盛世,我们在之前历史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一些内容,请列举你认为的盛世? 教师:为何这些时期符合你心目中盛世的标准呢?请描述一下你心中的盛世是怎样的? 教师: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被称为“康乾盛世”。康乾时期为何被称为盛世呢?这一时期是否具备了盛世的标准呢? 展示材料: 第一,稳定的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实现 第二,人口突破三亿 第三,经济发展,城镇繁荣,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格局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第四,国家财政储备雄厚 第五,《四库全书》等著名的大型文化工程完成 第六,在周边各国及全世界都具有很高的地位与美好形象 ——郭成康《康乾盛世历史报告》 教师:根据中国人民大学郭成康教授的统计,无论是从大一统局面、人口、经济发展、国家财政储备、大型文化工程还是国家形象,清朝前中期确实已出现鼎盛的局面。今天我们首先以稳定的大一统局面的实现为切入点,来领略一下康乾盛世的风采。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版图是如何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的? 出示表格 主要威胁措施台湾东北蒙古新疆西南
教师:哪位同学有需要补充的? 教师展示并讲解: ①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郑氏后裔盘踞台湾,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影响: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②《尼布楚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具有近代主权国家性质的边界条约,具有近代法律意义。 ③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吐司又称土官,当地民族首领世袭担任职务,形式上须经中央政府批准,但是具有一定的割据性。因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明代开始已经出现废除土司以实行流官统治的做法,自雍正时起,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改用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从而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的管辖,推动了西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教师过渡:在开拓边疆的基础上清朝在中央、内地、边疆也采取了巩固措施 出示表格 措施中央内地边疆
教师结合导学案【名词解释】补充讲解:巡抚总督制度的设立,一方面提高了行政效率,一方面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教师过渡并设问:请同学们结合导学案所给材料一和二并根据我们以往所学历朝历代经略边疆的特点,概括清朝治理边疆的特点。 引入材料: 如果没有康乾盛世期间的统一大业,中国就没有现在的版图,更就谈不上现在的统一;而且那时候不统一,中国将是一盘散沙,在近现代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后,势必分崩离析。后来列强入侵,中国各族人民都起来反抗侵略,应该说是康乾盛世奠定了这一根基。 ——戴逸 教师:清朝经略边疆有什么意义? 教师补充:①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②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④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发展。 ⑤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出示《清朝疆域图(1820)》 教师:这是清朝1820年疆域图,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展示一下清朝的疆域所至。 教师课件演示并总结过渡:到1820年,清朝的面积达到1316万平方公里,远超现代中国的960万平方公里,清朝中期的疆域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这种盛世局面的开拓离不开强大的君权,这是盛世的制度保障。那么清朝是如何加强君权、实现政局稳定的呢? 学生活动 学生:西汉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清代的康乾盛世。 学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文化昌盛。 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学生补充:在西藏册封达赖和班禅 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学生:恩威并施,剿抚并用; 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方式多样 学生: 学生回答:在疆域周至方面,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设计意图①通过学生自主梳理教材,培养学生提取、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强化史料实证意识。 ②通过结合地图,落实时空观念,强化学生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环节二:探制度新高,知“盛世保障”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出示表格 方式作用中央地方联系中枢秘书机构思想文化控制
教师出示图片并设问:奏折制度的作用? 教师总结:折制度的实质是官员与皇帝单线联系,这种做法在以前的朝代也出现过,但并不普遍。通过这样的单线联系,清朝皇帝能够做到多渠道地了解下情,使不同等级、不同部门的官员进行复杂而秘密的互相监督,自己则从中充分施展权术,或进行“私人”感情笼络,或挑拨离间令臣下互相猜疑,由此大大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教师过渡设问:除了奏折制度以外,清朝雍正时期在中央还设立了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置最初是为了办理西北军务,这是直接原因,根本原因说到底还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那么它是如何加强君主专制的呢?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以及材料三和材料四,从军机处的职能和特点上去理解军机处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 引入材料: 材料三:雍正以来,本章归内阁,机务归军机,机臣承旨,只供传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赵翼(乾隆年间曾任军机章京)《檐曝杂记》 思考军机处的职能。 材料四:军机处结构简练,只有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两层,每日奏折多达五六十件,年终十二月二十五日为莫一日,奏折多至百余件者,皆于当天办完,没有耽搁过一日者,紧急事当时交下,随拽随进,军机值庐,不准任何人窥探打听 。——摘编自赵奇《军机处 清王朝中央秘书处》 思考军机处的特点。 教师点评并结合教材P76史料阅读总结军机处的影响:军机处的设置,①提高行政效率②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接下来我们来梳理一下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演变过程,找出其中的历史趋势。 教师设问:如何认识君主专制的加强? 引入材料: “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英)马戛尔尼 教师补充并总结过渡:君权的强大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但又这取决于皇帝的个人素质,一旦皇帝昏庸无能,将给王朝统治带来无限危机,接下来我们一起查大清民情,悟盛世危机。 学生:奏折制度;军机处;文字狱 学生:①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 ②提高了决策效率; ③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学生:职能: 辅助皇帝处理机要政务,跪受笔录、承旨传达。 学生:①简:机构简单、朝臣兼职 ②速:办事效率高 ③密:保密性好,外界干扰少 学生课前演板:秦朝三公九卿制;汉武帝内外朝制;东汉加强尚书台的权力;魏晋三省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元医生两院制;明废宰相设内阁;清朝军机处。 历史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学生:积极:防止分裂,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消极:统治日益腐败,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进步,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设计意图①通过表格梳理教材基础知识,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②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进行概括归纳的能力。 ③通过小结提升,梳理历史脉络,树立大单元意识。 环节三:查大清民情,悟“盛世危机”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设问:结合课本79—80页“统治危机的初现”,回答清朝清朝前中期存在哪些危机? 引入表格材料: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 教师设问:该表格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教师总结:这个表格反映了清朝人地矛盾突出 引入图片: 教师解读:这是天理教攻入紫禁城留下的箭头,反映了清朝阶级矛盾的尖锐。 出示文字史料引出外部危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高宗实录》 教师: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在对外交往中的一种什么心态? 教师解读:这种心态是一种天朝上国的观念,落实到对外政策上体现为闭关自守,严格限制外商在华活动,禁止民间出海贸易,而当时的西方则主张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这在马嘎尔尼使团访华中有明显的体现。但须注意,这种闭关自守不是完全禁绝对外交流。基于此,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日益扩大。 教师过渡:这些都是清朝由盛而衰的表现,那从内在机制上思考清朝为什么会由盛而衰呢?从世界坐标上去思考盛危交织带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五、六,分组讨论一下这两个问题。 要求:①小组合作,自由讨论,完成问题,时间2分钟。 ②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发言,语言简洁,其他同学可以适当补充,时间不超过1分钟 ③注意倾听、思考、质疑。 引入材料:清前期治国者立足于承袭两千多年农耕文明运势的惯习,“持盈保泰”;为维护满足贵族统治而采取的一些列措施使专制集权极度膨胀,厉行文字狱更是导致“万马齐喑究可衰”的沉闷的局面,使政治层面和思想文化领域的近代化因素难以发育,遏制资本主义萌芽成长,阻碍社会变革等方面带来严重恶果...清朝闭关自守的消极防卫政策...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更加远离世界潮流。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出示时空轴 教师点评并总结:从纵向上看,清朝加强了君主专制,并且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也拓展了疆域,进一步巩固了疆域,并且基本奠定了中国国家的疆域版图,这都是兴盛的体现,但是从横向来看,西方国家已经开启了资本主义的进程,不断向外扩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潮流,为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埋下隐患。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只有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推动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师:本节课的内容到这里基本讲完,找一位同学自主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点评。 学生:(1)经济危机:人口膨胀,资源危机显露。 (2)政治危机:政治腐败,农民起义屡屡爆发。 (3)外部危机:西方殖民势力东来,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 学生:人口膨胀,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学生:骄傲自大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时间2分钟,其他学生补充: 从内在机制分析清朝由盛而衰的原因: 1、经济:固守农耕经济,遏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政治:进一步强化政治专制,统治日益腐败 3、思想:大兴文字狱,压制思想文化的发展进步 4、外交:闭关自守,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从世界坐标反思盛危交织带给我们的启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改革开放;借鉴历史、顺应时代等 学生结合板书自主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意图从横纵两方面看待清前期是盛世还是危机,有利于进一步养成辩证思维能力,形成对这一时期全面而客观的认识,同时居安思危,加强民族忧患意识。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板书设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①构建本课知识体系,在纠错本上写出本课尚未听懂的问题或概念; ②完成《课后评价》第13课习题; ③梳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演变过程和历史规律,写到纠错本上。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中国通史》 赵奇《军机处 清王朝中央秘书处》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围绕盛世进行了三方面的探讨,一盛世的繁华,二盛世的保障,三盛世的危机,讲清国家版图的奠定、军机处和对盛危交织的反思,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课堂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内容设计上要注意大胆取舍,对闭关锁国的讲解还不充分。
— 16 —
—1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