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50分 测试内容:第一单元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元谋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
B.元谋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
C.元谋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
D.元谋人懂得用小石珠等装饰品装饰自己
2.2023年7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团队在周口店遗址区域首次发现了更新世人类化石,还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为我们提供的历史见证是( )
A.定居生活 B.种植粮食 C.学会用火 D.饲养家畜
3.学习历史要求论从史出。下列图片最能说明“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这一结论的是( )
A.北京人用火 B.发掘的烧骨 C.影视作品 D.史书论著
场景想象图
4.游客如果要到北京参观,可以参观到的古人类遗址是( )
①元谋人遗址②北京人遗址③山顶洞人遗址④古猿遗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文物是物化的历史,也是凝固的历史。从文物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历史发展的脉络,了解祖先的生活状况。下列文物中,山顶洞人不可能使用的是( )
A. B. C. D.
6.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有( )
①农作物种植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磨制石器的发展④聚落的发展⑤城市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7.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8.下列不能反映中国境内最早种植水稻的远古人生活状况的模型或实物是( )
①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模型②刻猪纹黑陶钵③人面鱼纹彩陶盆④粟的朽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应该出现的情节是( )
A.种植水稻 B.饲养狗、猪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D.使用磨制石器
10.如图是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该文物说明当时的人们已掌握( )
A.种植技术 B.制陶技术
C.凿井技术 D.纺织技术
11.“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 )
A.黄帝 B.炎帝 C.禹 D.舜
12.考古学家在半坡遗址的地窖里发现有厚达18厘米的粮食灰,经鉴定为粟,还出土了石刀、石锄等。这些可用来佐证( )
A.家畜饲养的出现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铁犁牛耕的出现 D.打制石器的使用
13.《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是(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选举制 D.分封制
14.传说炎帝和黄帝有许多创造发明,如:炎帝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黄帝建造宫室以避寒暑、挖掘水井、发明弓箭等。关于这些传说,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①从炎黄传说中可以了解到一些历史信息②在今河南发掘出距今9000-7500年的骨笛等,反映了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③因为《史记》中已有记载,所以这些传说都是真实的历史④炎黄传说仍缺乏确凿的考古证据,但在一定程度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5.假如你是远古时期的部落联盟首领,当地发生水灾,你会派谁去治水(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共20分)
16.(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陶寺遗址年代大致为公元前2300—公元前2000年,大体与尧舜的年代范围一致。这座大型城址中部,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宫城内有许多大型夯土建筑基础,以及可能用于宫殿之上的陶质建筑残料。已发掘的墓葬中,大型墓不及总数的1%,往往随葬品是陶鼓、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小型墓占总数的近90%,墓坑狭小,大多没有葬具和随葬品。考查陶寺遗址出土的各类遗物,可知其在原有的陶、石、骨器制造业及纺织等手工业外,还出现了木工、玉石镶嵌等新的手工业门类,许多精美的制品非专业工匠不能生产。
——摘编自许宏《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
(1)根据材料一,说说图中头盖骨化石(复制品)是哪个古人类的?这一古人类生活在什么时代?(旧石器时代或新石器时代)(3分)
(2)根据材料二,完成下表。(4分)
陶寺社会状况 证据
存在较为强大的政权 存在大型夯土建筑和宫殿建筑
① 出土精美手工制品,及新的手工业门类出现
存在阶级分化 ②
(3)分析材料二,陶寺遗址已经出现什么现象?(2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你怎样看待中国古代文明。(2分)
17.(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晋东南一带,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金珠子,金珠王,金珠不换沁州黄。”晋东南地区的沁县古为沁州,沁州黄是这一带出产的一种小米,颗粒小,金黄色,被当地人称为“金珠子”。
水稻作为全球主要的农作物,在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种植,据统计,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你知道我国早期农耕时代种植粟、水稻这两种农作物的代表性原始居民吗?我国在种植粟、水稻方面有什么历史地位?(3分)
(2)材料二中图甲和图乙分别是哪一流域的建筑样式?这两处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
(3)农业生产和房屋建筑的发展对人类文明发展有何影响?(2分)
参考答案
1-5 ACBBC 6--10 ACCCB 11-15 ABBAD
16.(1)北京人;旧石器时代。
(2)①手工业发展水平高(分工细);②墓葬的规模、随葬品数量和质量差距大。
(3)社会地位差异显著,阶级分化严重,出现了早期国家。
(4)中国古代文明出现了早期国家和阶级分化,这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17.(1)粟:黄河流域的半坡人。水稻: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历史地位: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水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2)图甲:长江流域;图乙:黄河流域。共同特点:都种植农作物;都会建造房屋;都会制作陶器;都使用磨制石器,等等。(3)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