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新课导入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学习目标
1.了解推恩令的内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盐铁专卖等史实、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2.掌握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采取的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3.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理解国家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基础,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
概念解读
什么叫做“大一统”?
大一统
=
大统一
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文化的统一和地域的统一,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张践《儒家“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基础》
第 部分
壹
政治篇—削弱地方势力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
汉高祖刘邦
建国之初大封异姓王→铲除异姓诸侯→分封同姓诸侯为王。
汉景帝
采纳晁错建议削藩,却由于奉行“无为而治”,使诸侯国日渐骄纵,引发七国之乱→但叛乱不得人心,3个月内即被平定乘机“抑损诸侯”。
一·削弱地方势力
问题思考:根据材料分析汉武帝即位之初在政治面临的问题?
背景:①王国问题: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
中央政府
豪强横行
材料一:强宗豪右(豪强),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千石(官员)不奉诏,遵旧典,倍公问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
——《汉仪》
材料二:“役财骄益,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 ”
——《史记·平准书》
背景:②豪强势力:豪强势力强大、官员徇私枉法。
嫡长子继承
诸子继承
利诱 + 转移矛盾
平稳过渡
推恩令:诸侯王除了让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的庶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诸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地位相当于县。
酎金夺爵:元鼎五年,武帝以宗庙祭祀时列侯所献上酎金分量、成色不足为由,剥夺106个列侯的爵位。
汉武帝的解决措施
(1)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yǎn]提出的“推恩”建议
(2)削爵、夺地、除国
汉武帝还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横征暴敛、滥用刑罚、结党营私等。
(3)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
(4)建立刺史制度
皇帝
司隶校尉
(中央)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
地方
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强。
作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第 部分
贰
经济篇—加强经济管控
三·加强经济管控
(1)农业
①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六辅渠、白渠)
汉武帝曾多次组织数万人开挖水渠,还对黄河进行治理。有一年,他征调数万人堵塞黄河决口,并亲临现场,命令随从官员自将军以下都要背负薪柴参加堵口,终于成功堵住决口,止住水患。
相关史事
②发明新型播种工具耧车
▲汉朝耧车(模型)
(2)手工业
纺织、冶炼、制陶、酿造等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
问题思考:概括西汉初年,在经济上面临哪些问题?
材料一:文帝时,放纵(豪)民铸钱、冶铁、煮盐,吴王刘濞控制了海岸(煮盐),邓通(汉文帝男宠)独占了西山(铸钱),山东奸诈狡猾的人都聚集在吴王手下,秦、雍、汉、蜀的人依附在邓通那里,吴王、邓通的钱遍布天下 。
材料二;(豪强)冶铸煮盐,财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困。—《史记·平淮书》
(3)商业
名次 富豪 致富行业
第一名 四川卓氏 冶铁
第二名 四川程郑 冶铁
第三名 南阳孔氏 冶铁
第四名 山东曹邴氏 冶铁
第五名 山东刀闲 盐商
第六名 山东东郭氏 盐商
第七名 山西罗氏 盐商
①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
②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措施 统一铸币: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卖酒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
平抑物价: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下令对商人征收车船税
汉武帝实施盐铁官营政策,桑弘羊作为侍中参与规划,在盐、铁产地设置盐官、铁官,管理盐铁的生产与销售。
桑弘羊
▲五铢钱
这些措施,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第 部分
叁
思想篇—尊崇儒术
三·尊崇儒术
1.背景
汉初的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政策,朝廷对地方的控制相对松弛,社会上各种学说流行,人们的思想不统一。诸侯王门下聚集很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
法家
儒家
道家
最近比较烦,学派太多,思想太杂乱,唧唧歪歪的,吵得我心神不宁啊!
——汉武帝——
2.对策
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罢黜”:限制自由发展,并非“禁绝”之意;
“儒术”: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 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 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
董仲舒
(儒家大咖)
材料: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说说董仲舒建议的内容。你认为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建议
内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原因: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统治,统一人们的思想。
②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太学讲经图
影响: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合作探究:
类别 秦始皇 汉武帝
不同点 内容
方式
结果
相同点 目的 实质 采用法家思想
尊崇儒术,推行儒学教育
加速了秦朝灭亡
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加强中央集权
都是文化专制的表现
对思想文化进行粗暴的破坏
采用缓和的方式
对比分析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思想的措施
第 部分
肆
军事篇—北击匈奴
四·北击匈奴
1.背景:
和亲政策: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单于,每年还要送给匈奴大量粮食和布匹。
①秦末汉初,匈奴族在冒顿单于的率领下统一了漠北地区,不断南下袭扰。②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③汉武帝改变汉初推行的和亲政策,组建强大的骑兵队伍,大举反击匈奴。
思考:西汉初期到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政策改变的原因。
和亲政策
反击匈奴
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
北击匈奴形势图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在漠北同匈奴主力决战,大获全胜。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
2.过程:
影响: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西汉控制了阴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思想
实施“推恩令”(主父偃)、建立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经济
政治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董仲舒),兴办太学,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军事:
统一铸币(五铢钱)、盐铁专卖、平抑物价等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北击匈奴 (派卫青、霍去病)
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课堂小结
(2024·重庆·中考真题)汉武帝在长安为太常博士的弟子兴建太学,使他们在太学中随博士受业,经考试后,按等第录用。各地方也都设立学校。汉武帝此举旨在( )
A.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B.剥夺诸侯王的权力
C.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D.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汉武帝即位后,随着社会经济实力的增强,国策由“无为”转为“有为”。下列能体现其政治“有为”的是( )
A.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实施了“推恩令”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统一铸造五铢钱
课堂训练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