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 教案
北川羌族自治县西苑中学 温玉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深情,培养学生敬爱长辈、怜爱他人的情感。
(2)体会文中精妙结构、朴实而又简洁的语言和深沉而自然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
(1)围绕“背影”这个教学重点适当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和写作缘起,使学生懂得只有写感动了自 己的事情,才能感到别人。
(2)背影是全文描写的焦点,要深刻理解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爱父之情。把父亲在车站说的简短含蓄的四句话作为重点处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多联系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真实体验来理解课文所描写的生活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用特征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2.难点: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效果检查
1.加点的字正音
差(chāi)使 簌簌(sù sù) 迂(yū)腐 拭(shì)
颓(tuí)唐 琐屑(xiè) 举箸(zhù) 蹒跚(pán shān)
赋(fù)闲 踌躇(chóu chú)
2.重点词语的理解
狼籍:乱七八糟的样子。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 :精神萎靡,不振作。
触目伤怀 :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情。
踌躇:犹豫。
二、导入
1.作者介绍: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江苏省扬州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本文写于1925年10月,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疼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在当时和以后感动了许许多多的读者。
2.导语
由学生非常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导入。这首歌唱出了母爱的伟大,父亲和母亲一样伟大,只不过父爱更深沉、更含蓄,引出课文《背影》。
三、听课文朗读录音后学生自读
要求:听准读音;体会感情;理解部分词语含义。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读后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出现几次“背影”?着重写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看见的背影?
明确:文中四次写“背影”。第一次是开头写难 ( http: / / www.21cnjy.com )忘的“背影”,第二次写父亲过铁道时的背影,第三次是父亲离开车站时的背影,第四次是结束时忆“背影”。作者着重写的是在车站看见父亲买橘子来回的部分。
2.文中运用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尤其是父亲的话,虽然不多却含义丰富,学生快速找出并讨论分析:
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明确:担心儿子因家庭的变故伤心,安慰儿子。
⑵“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明确:担心茶房照顾不周到,体现了对儿子的深切关怀。
⑶“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明确:既怕儿子在车上饥渴,又怕橘子买来后找不到儿子。
⑷“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明确:关心儿子沿途安全。
⑸“进去吧,里边没人。”——明确:唯恐行李丢失,处处为儿子着想。
归结:这几句话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有丰富的内涵,深刻的揭示了父亲的心理活动,充分表现了父亲的爱子深情。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明白了:
1.本文表达的中心意思: 这篇散文记叙了几年前作者在浦口车站和父亲分别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2.平实质朴的语言饱含感情。
六、作业布置
(一)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感情。
(二)补充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狼籍( ) 栅( ) 蹒跚( ) 颓唐( )
琐屑( ) 踌躇( ) 举箸( ) 交卸(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变卖典质: (2)触目伤怀:
(3)情郁于中: (4)不能自已: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明白了《背影》一文中四次出现“背影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领悟了父亲在送别时朴实无华的五句话却饱含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深挚的爱。接下来让我们继续分析探究这篇课文。
二、继续分析研读课文
1.理解第二、三段在全文的作用。
⑴课文的标题是《背影》,可第二、三段却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作者为什么要写看似与课文主题表现无关的这两段呢?
(学生充分讨论回答)明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两段写与父亲一同回家奔丧,是为全文设置了暗淡的气氛、悲凉的环境,与父亲对儿子的满腔温情形成对比,显示出父爱的崇高,因为父亲背着沉重的精神负担,还细致入微的关心儿子。也可看着是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做铺垫。
⑵学生齐读这两段,体会它的作用。
2.重点分析第二次写父亲过铁道时的背影即第一次具体写背影。
⑴学生齐读课文第六段,找出父亲过铁道是的动词,体会它的好处。
明确:动词是“探”、“攀”、“缩”、“微倾”。
好处:“探”字,写出了父亲体胖动作不灵便,过铁道小心翼翼的样子。
“攀”字,写出了父亲要爬上比自己高的月台时吃力的样子。
“缩”字,写出了父亲爬月台时两脚无处可踩而悬空的艰难的样子。
“微倾”这两个字写出了父亲为保持身体平衡而调整自己的姿态,同样写出了攀爬的艰难。
这几个动词,强调了买橘的艰难,表现了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
⑵有感情的齐诵第六段,并体会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
3.分析第五段
请学生默读后思考:怎样理解这两处的作用?
①“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②“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明确:作者是用反语的修辞手法叙说自己悔恨的情绪,巧妙地以自责、悔恨来反衬思念之情,使思念之情更显深沉。
三、小结
1.用环境的悲凉、气氛的暗淡反衬父爱的崇高。
2.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背影”细致描写,表情达意。
四、拓展训练
1.同学们,朱自清先生父亲的背影已经深 ( http: / / www.21cnjy.com )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天下的父母亲谁不疼爱自己的孩子,请大家把目光转向他们,请用几个动词在几句话表达父亲对你的关爱。(抽几位同学)
2.请再用你们的笔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例来叙写父母对你的最伟大的爱。200—300字,然后在班上交流。
五、作业布置
课后“思考与练习”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