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铁骑兵》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铁骑兵》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15 15:4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铁骑兵》教案
湖南衡阳市成章实验中学语文组
教学目的 1. 把握故事情节。2.欣赏作者在文中设置的悬念,并理解其作用。3.品味优美的文字,体会词、句、段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重点难点 1.悬念及其作用;本文的语言特色。2.悬念的作用;文中几个骑兵打乱敌人作战部署,可能会让学生觉得偶然性较大,应引导学生理解。
电教方式 多媒体教学
德育要点 学习八路军不畏艰苦、灵活应战的作风。
教时安排 本课共分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基 本 内 容 补充内容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语:按常理,战争的双方如果人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悬殊,胜负似乎便不言而喻,特别是在过去军事科技不是很发达的时代,双方对阵人数便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你们认为是这样的吗 (学生思考,可举手回答) 然而事实并非尽然,如历史上的齐鲁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勺之战、赤壁之战……都是以少胜多,以弱克强的战例,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竟打乱了敌人的作战部署。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铁骑兵》。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杨朔 杨朔(1913—1968),原名杨 ( http: / / www.21cnjy.com )毓瑁,山东省蓬莱人。是一位有影响有成就的优秀散文家。他的散文独具特色。他善于从现实生活的激流中撷取题材,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战斗性。他的散文构思新颖,立意深刻,常常采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并着力于诗的意境的创造,因此充满诗情画意。他的散文语言精美,含蓄新颖,音韵和谐,具有艺术魅力。他的散文代表作,如《雪浪花》《荔枝蜜》《樱花雨》《海市》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1968年,杨朔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1978年《杨朔散文选》出版。 2.时代背景 1938年底,日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后,改变战略方针,对国民党政府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转而把主要兵力用于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1940年8月,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兵力,在绵延5 000里长的战线上,对华北日伪军展开以破坏铁路、攻袭据点为主的大规模反击战。这就是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历时三个半月,共进行大小战斗1 800余次,歼灭日伪军2.5万余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缴获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牵制了日军对西北、西南的进攻,遏制了国民党内的投降妥协倾向,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毛泽东致电彭德怀说:“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朱德指出:“百团大战加强了全国同胞的伟大胜利信心,促进了全国团结,带有全国性的战略意义。” 3.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陨落(yǔn) 没到马肚子(mò) 惹得(rě) 掷弹筒(zhì) 捣毁(dǎ0) 老巢(cháo) 陨落:这里指星体从高空掉下。 毫不迟疑:一点都不犹豫。 骚乱:纷扰不安。 掷:投、扔。 4.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本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点拨)本文叙述了一个具有传奇 ( http: / / www.21cnjy.com )色彩的故事: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在失去与大部队联系的情况下,凭借着坚定的必胜信念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与敌人展开游击战,打乱了日寇的军事部署,迫使敌人停止了“扫荡”,而自己则平平安安转回了根据地。 5.梳理结构 本文以骑兵离开大队的行踪为线索,组织材料,叙述故事。你能根据故事内容,列出结构提纲,并简要地概述各部分的内容吗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小组交流,列出结构提纲并简要概述各部分内容。 (点拨)第一部分写铁骑兵离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大队单独行动的原因;第二部分写铁骑兵在追赶大队途中与敌人周旋;第三部分写铁骑兵平安转回根据地,寻到了大队。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想一想 本文篇幅不长,却悬念横生,扣人心弦。你能结合故事情节,说说作者在哪些地方设置了悬念,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吗 [学生活动]找到设有悬念的地方,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归纳,形成板书,分小组讨论其作用。 (点拨)文章一开篇就设置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悬念:一个班的八路军骑兵在战斗中被敌人的装甲车隔断后,离开大队,单独活动。此时的雁门关外,寒风凛冽,大雪纷飞。身处敌阵的这一班骑兵,在恶劣的天气下和险恶的环境中,将遇到哪些危险,他们能否找到大部队 作者一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使读者迫不及待地看下去。 课文第二部分写八路军骑兵在敌后的游击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动,作者又设置了种种悬念。先是写敌人开始秋季的“扫荡”,他们只好朝北开去,接连十几天,走的全是不熟悉的地方,进一步突出了骑兵战士面临的困难和危险,令人为他们捏一把汗。继而写骑兵们夜渡既深且急的大河,写他们跑到半夜.不见人家,却爬上一个山头,望见模模糊糊一座城。这里作者又推出一个悬念:这河是什么河 这城是什么城 这些悬念的设置,既使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又凸现了骑兵们艰苦转战后的精神风貌,并为下面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2.思考 本文是一篇文字优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情丰富的散文。不仅如此,故事充满着传奇色彩。这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看似离奇,结局似乎也有些“歪打正着”,然而,偶然中包含着必然,看似意料之外,实则情理之中。请你结合课文情节,试从敌我两方面加以分析,说说为什么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竟能打乱敌人的军事部署,迫使日寇停止了“扫荡”。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交流。 (点拨)从我方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首先是战士们怀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具有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因此,即使掉队了也能不畏艰苦,坚持战斗;又因为战士们不仅勇敢而且机智,所以能“巧妙地甩开了追击的敌人”,转战敌后,在特殊情况下能正确分析形势,做出果断决定,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其次是离不开人民的支持。 从敌方看,深陷在中华民族解放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的汪洋大海中的日本侵略军,虽貌似强大但本质上是虚弱的,可谓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所以,骑兵们的一排马枪就叫敌人吓破了胆,不得不停止“扫荡”。 3.分析 文中描写最鲜明突出的人物就是班长。试找出文中描写“班长”这一形象的地方,说说作者是怎样进行描绘的,在他的身上有哪些特点。 [学生活动]圈出文中描写班长的语句,朗读、品味,小组讨论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 (点拨)文中先写他的外貌,班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个矮汉子,左腮有一条刀伤,弯弯的,像是月牙,班长的脸颊抽动着,月牙形的刀伤也像活了似的动起来。文中突出了“月牙形的刀伤”,写出了一位身经百战的军人形象,脸上的刀伤是他英勇杀敌的见证。来到河边他毫不迟疑,第一个鞭着马走下河.表现了他身先士卒,当感到水越走越深越走越急,他当机立断勒转马头,退到岸上,避免了遭受灭顶之灾。当闯来闯去总是敌人的地方时,他灵机一动吩咐朝城里放了一排马枪,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看出班长是一个很机智的人。全文只用了三言两语,就把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极富个性,一个勇敢、机智、果断的抗日英雄呼之欲出。 4.品味 本文不仅故事充满传奇色彩,而且文字优美,感情丰富。你能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细细品味吗 [学生活动]圈出文中优美的语句,朗读品味。 <点拨>(1)他们想冲过来,可是鬼子火力太紧,只好像流星一样,离开大队,单独活动。 (2)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 把掉队的八路军比作流星,给人美的感觉。但又与流星不一样,八路军不会像流星一样陨落,却能永远发出夺目的光辉。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总结反思] 本文是一篇文字优美,感情丰 ( http: / / www.21cnjy.com )富的散文。篇幅不长,悬念横生,扣人心弦。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故事情节的曲折动人之美,而且让读者感受到了骑兵们艰苦转战后的精神风貌。学习本文,有几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一是要吸引读者,可设置悬念;二是运用优美的文字,让读者得到美的熏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抗战八年”这个词你听过吗?有谁来谈谈“抗战八年”是怎么一回事?你 心目中的抗日英雄是什么样子呢?2、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向我们讲述的便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支英雄而神奇的队伍——铁骑兵的故事。3、 作者是谁?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二、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2、写了什么人?3、写了什么事?(请学生讲述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注意情节的完整性。)起因:掉队——打游击经过:夜渡河水——水深未能过去(第二日才知是黄河)——发现敌城——朝城中放了一排马轮(第二日才知此城是包头)结果:打乱敌人军事部署,并找到了大队四、合作探究活动一,体会构思特色。1、交流阅读感受: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因什么而担心?因什么而放心?2、分小组讨论:⑴这篇散文的构思有什么特点?(悬念迭起)⑵设置了哪些悬念?找到有关文字,有感情朗读后进行归纳,形成板书。离开大队 ①天气恶劣 环境险恶 单独行动②秋季扫荡 形势危急③夜渡黄河 爬上山头
⑶解开了这些悬念吗?(毫发未损 粉碎扫荡)⑷设置这些悬念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凸现人物精神风貌,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好铺垫,散文结构显得精巧,而人寻味,令读者兴趣盎然。)3、交流,师生评议。4、联系课外阅读,请学生列举悬念迭起的文章,体会悬念设置的妙处。五、合作探究活动二,领会主旨。1、分小组讨论:⑴本文的标题为什么是“铁骑兵”呢 “铁”是什么意思?⑵你从班长的哪些表现感受到“铁骑兵精神”?⑶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在失去与大部队联系的情况下,为什么能打乱日寇的军事部署,迫使敌人停止 “扫荡”?(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一)⑷从铁骑兵身上我们探究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2、交流,师生评议。 3、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我们要发扬铁骑兵精神。请学生自由谈论从铁骑兵身上获得的人生启示。
作业设计 抄写课后字词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离开大队 ①天气恶劣 环境险恶 单独行动     ②秋季扫荡 形势危急     ③夜渡黄河 爬上山头
课后纪要 本文是一篇文字优美,感情丰富的散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篇幅不长,悬念横生,扣人心弦。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故事情节的曲折动人之美,而且让读者感受到了骑兵们艰苦转战后的精神风貌。学习本文,有几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一是要吸引读者,可设置悬念;二是运用优美的文字,让读者得到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