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范进中举 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 范进中举 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8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2 09:0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封建科举害人深
人人趋之世炎凉
《范进中举》 吴敬梓(清)
学习目标:
1.梳理故事情节与文章结构;
2.学习对比、夸张和人物描写等手法,把握生动的人物形象;
3.对比范进中举前后变化,结合背景,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中举
导入激趣
科举考试制度知多少:
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考试,一直到满清末年结束,科举制在中国实行了1300多年。
大凡参加科考的,一般必需经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等程序。
其中,童试合格后叫做“进学”俗称“秀才”,通过童试才能参加乡试。
乡试考取者称为举人,进了举人才能参加会试。会试中试者叫做贡士,第一名叫做会元。
成为贡士以后才有资格参加殿试,殿试由皇帝主持,考中后成为进士。
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三鼎甲。
资格 考点 主持人 考期 录取称 第一名
童生 县城 县官 一年 秀才
秀才 省城 督学 三年 举人 解元
举人 礼部 侍郎 春 贡士 会元
贡士 保和殿 皇帝 秋 进士 状元
科考程序介绍
初读课文——看图识文
1
2
3
4
范进中秀才,胡屠户道贺
范进找胡屠户借盘缠,被大骂
范进考乡试
范进卖鸡
6
7
8
5
范进中举,报录人道贺
邻居集市寻范进,告知中举
范进到家知中举
范进知中举后喜极而疯
9
10
11
12
疯范进跌入塘里
众邻道贺,商议救范进的方法
迎胡屠户
胡屠户打范进
13
14
15
16
范进清醒,邻居给范进穿鞋
胡屠户给范进扯衣裳
张乡绅道贺
胡屠户收下银子回家
再读课文——理清情节结构
按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以分为 和 两大部分。
理清课文结构
中举前(1-2):
(1)范进进学回家,老丈人胡屠户道贺。
(2)范进找丈人借盘缠应乡试,被大骂。
中举后(3-11):
(1)范进中举喜极而疯(3-5)
(2)胡屠户治疯(6-9)
(3)张乡绅道贺,胡屠户受赠(10-11)
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进中秀才,丈人“贺喜”
家中无米,范进到集市卖鸡
范进借盘缠,被丈人破口大骂
范进中举,喜极而疯,丈人治疯
张乡绅送礼物,胡屠户受赠
中举前(1-2)
中举后(3-11)
聚焦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文中众人对范进的称呼与评价有哪些?请你跳读课文,圈点勾画。
“现世宝穷鬼”“烂忠厚没用的人”
“懒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来”“尖嘴猴腮”
“范老爷”“范相公”“新贵人”“天上的文曲星”
“贤婿”“才学高,品貌好”“世先生”
“亲切的世弟兄”“姑老爷”
中举前
中举后
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除此之外,范进中举前后,还发生了什么变化?
住茅草棚
吃小菜饭;乡试回家后,家里没有早饭米,饿得两眼都看不见了。
乡试没有盘缠
张乡绅送房子(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
胡屠户提着七八斤肉;邻居拿来鸡蛋、白酒、斗米、鸡来。
胡屠户拿了四五千钱来;张乡绅送一封银子。
中举前
中举后
经济状况明显好转
妙联赏析:
世态炎凉
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
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
(一)胡屠户人物形象分析
胡屠户 中举前 中举后
对范的态度
贺礼
离开范家的神态动作
对范母的称呼

现世宝
烂忠厚没用的人癞虾蟆想吃天鹅肉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尖嘴猴腮
贤婿老爷
才学又高、品貌又好体面的相貌

一副大肠一瓶酒
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横披着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老不死的老娘
老太太
称呼
称呼
细读文本,对比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变化,分析其形象特点。
(一)胡屠户人物形象分析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辆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
胡屠户:势利、市侩、粗俗、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前倨后恭、阿谀奉承。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辆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
细读“胡屠户受赠”片段,品味细节,分析其形象特点。
(二)人物众生象
张乡绅:道貌岸然,老奸巨滑。
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范进道:“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
张乡绅道:适才看见题目名录,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
范进道:“晚生侥幸,实是有愧。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
张乡绅四面将眼望了一望,说道:“世先生果是清贫。”随在跟的家人手里拿过一封银子来,说道:“弟却误以为敬,谨具贺仪五十两,世先生权且收着。这华居,其实住不得,将来当事拜往,俱不甚便。弟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轩敞,也还干净,就送与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请教些。
范进再三推辞。
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
范进方才把银子收下,作揖谢了。又说了一会,打躬作揖。
演读对话,分析张乡绅的形象特点:
范进:逢迎自如、趋炎附势、虚伪世故
(三)范进人物形象分析
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范进道:“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
张乡绅道:适才看见题目名录,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
范进道:“晚生侥幸,实是有愧。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
张乡绅四面将眼望了一望,说道:“世先生果是清贫。”随在跟的家人手里拿过一封银子来,说道:“弟却误以为敬,谨具贺仪五十两,世先生权且收着。这华居,其实住不得,将来当事拜往,俱不甚便。弟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轩敞,也还干净,就送与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请教些。
范进再三推辞。
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
范进方才把银子收下,作揖谢了。又说了一会,打躬作揖。
(三)范进人物形象分析
中举前 中举后 “岳父见教的是” 喜极而疯
唯唯连声、千恩万谢 “晚生久仰先生”
借钱被骂得摸不着门 再三推辞,方把银子收了
抱鸡卖
猥琐懦弱
甘受屈辱
唯唯诺诺
懦弱无能
热衷功名
逢迎自如
虚伪世故
突然昏厥
大笑疯跑
跌入泥塘
疯跑上集
精彩片段赏析:自读第5、8段,品析范进的疯态。
拍手疯笑
披头散发
运用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外貌描写,写出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丑态。
侧面描写
老太太的慌
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
烘托范进疯跑的飞快。
烘托范进疯劲之大。
报录人和众邻居都吓了一跳
众人拉不住
知识链接:次要人物的作用
(1)衬托主要任务;
(2)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特定物象往往是小说的线索,是某种精神的象征物。
(三)范进人物形象分析
范进典型形象:
逆来顺受,甘受屈辱,狡猾,虚伪、圆滑世故,热衷功名,一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
挖掘原因,探明主旨
原因探索
1.范进中举后发疯的原因是什么?
(1)范进的个人因素。
范进二十岁的时候开始应考,他在小说中一出场,年级已经是五十四岁了,他整整考了三十五年,屡试不第。但是一旦中举,功名到手,欣喜之情就难以控制,从病理学分析,范进中了举人,连自己也不敢相信,大喜大悲之中神经受不了刺激,便发疯了,这种发疯是一种心理变态的表现。
(2)社会环境的压力。
中举与不中举成了人们评价读书人的标准。范进屡试不第,自然就成了人们嘲讽的对象,世人的势力、冷漠、白眼甚至愚弄,促使范进逐渐走向思想崩溃的边缘。
(3)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戕害。(根本原因)
2.作者借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遭遇变化的描写,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范进中举前后状况的变化,反映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命运的主宰,以及在这种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势力关系和世态炎凉。
分析手法——感受讽刺意味
手法分析
《儒林外史》是一部社会讽刺小说,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科举制度下形形色色士人的丑恶嘴脸和封建末世衰颓的世风。课文的讽刺效果是通过哪些手法达到的?
1.对比手法
例如:(1)他人对范进的态度在范进中举前后对比,讽刺了世态的炎凉。
(2)范进的丑态与“文曲星下凡”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讽刺范进对功名的追求以及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2.夸张的手法
(1)范进中举后居然喜极而疯;(讽刺了范进对功名的狂热追求)
(2)挨了巴掌居然就正常了。(挨巴掌是受辱,光荣后受辱,是作者有意鞭挞他的丑恶灵魂)
手法分析
3.通过典型细节揭露人物的矛盾
胡屠户受赠细节:胡屠户言语和动作的矛盾,暴露了他市侩、嫌贫爱富的本性。
思考探究
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
喜剧:
(1)文章写范进发疯和胡屠户打嘴巴都运用了夸张手法,具有戏剧性;
(2)揭露了当时士人热衷功名的丑恶灵魂和市侩的趋炎附势的嘴脸;
(3)范进终于清醒过来,结局圆满。
悲剧:
(1)范进将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是范进人生的悲剧;
(2)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他的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是国家民族的悲剧。
作者介绍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青年时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晚年贫困,卒于扬州。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所作《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根据切身体验,从多方面描绘士大夫的精神面貌,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批判,成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杰出作品。
雍正、乾隆年间,清朝统治者在逐渐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就采用大兴文字狱,设博学宏词科以作诱饵;考八股、开科举以牢笼士人,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其中,以科举制为害最深,影响最广,使许多知识分子堕入追求利禄的圈套,成为愚昧无知、卑鄙无耻的市侩。吴敬梓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社会风气,所以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不愿参加博学宏词科的考试,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他以讽刺的手法,对这些丑恶的事物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显示出他的民主主义的思想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