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小题狂练5
一、非选择题
1.(2024高三上·遵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国时的儒家虽为“显学”,但并不为统治者所信用。面对政治新体制的出现,荀子开始有意识地改造儒学,使其思想呈现出儒法融合的特征。秦朝灭亡,儒家从沉寂重新走向前台,荀子的后学既坚持儒家的仁义、孝悌、德治等文化价值,又吸收融合了法家、黄老思想的合理成分。如陆贾既强调仁义是政治的根本,又提出无为而治的主张。这些思想尚未形成新的体系,显得零碎而不成熟,但其中许多合理成分后来都被董仲舒吸收融合,他以儒家“公羊春秋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思想为框架,融合诸子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以“天人感应”为轴心的神学目的论体系。董仲舒对以前的思想,不是简单地否定而是扬弃,它是一个在更高阶段上融合各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新的大一统帝国也经过不断地选择实验,最后以它来作为自己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就是因为它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至秦汉儒学发展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儒学发展演变的因素。
2.(2024高三上·长沙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学术文化活动为王室所垄断,接受学术文化教育的群体也仅限于贵旌不弟春秋以降,则出现“畴人(掌管天文、历法的史官)子弟分散,或在诸夏,或在夷狄”的现象,伴西周礼乐文化流向社会,推动了民间教育的发展。儒、墨、道、法等学派思想家为宣传学说”也纷纷聚徒讲学,企图以自己的学说统一天下。
——摘编自刘爱敏《西周至汉初的学术发展脉络》
材料二 当时(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切学术文化,可谓莫不寄存于门第中,由于门第之护持而得传习不中断,亦因门第之培育,而得生长有发展。
——摘自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文化发展的特点,并简述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文化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趋势:从单一的儒家思想逐渐向多元化发展;逐渐吸收并融合法家等其他学派的思想;形成系统化、神学化和适应统一帝国需要的儒学体系,如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体系。
(2)政治因素,统治者需求和国家治理需要推动儒学的调整与融合;社会变革,社会形态的变化促使儒学吸收其他学派思想;学术竞争,各学派思想的互相影响与学习;历史经验,总结历史经验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思想主张
2.【答案】(1)特点:文教对象范围扩大;学术下移;私学兴起;思想多元;渗透着大一统思想。(任答两点即可)影响:拓宽了平民子弟的人学途径,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办学经验,丰富了教育理论,为后世文教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任答两点即可)
(2)趋势:世家大族成为学术文化主体。原因:政权更替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世家大族重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世家大族垄断学术以求政治仕进;世家大族经济实力较强,具备钻研学术的经济基础。(任答两点即可)
【知识点】儒家、道家与佛教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 / 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小题狂练5
一、非选择题
1.(2024高三上·遵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国时的儒家虽为“显学”,但并不为统治者所信用。面对政治新体制的出现,荀子开始有意识地改造儒学,使其思想呈现出儒法融合的特征。秦朝灭亡,儒家从沉寂重新走向前台,荀子的后学既坚持儒家的仁义、孝悌、德治等文化价值,又吸收融合了法家、黄老思想的合理成分。如陆贾既强调仁义是政治的根本,又提出无为而治的主张。这些思想尚未形成新的体系,显得零碎而不成熟,但其中许多合理成分后来都被董仲舒吸收融合,他以儒家“公羊春秋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思想为框架,融合诸子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以“天人感应”为轴心的神学目的论体系。董仲舒对以前的思想,不是简单地否定而是扬弃,它是一个在更高阶段上融合各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新的大一统帝国也经过不断地选择实验,最后以它来作为自己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就是因为它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至秦汉儒学发展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儒学发展演变的因素。
【答案】(1)趋势:从单一的儒家思想逐渐向多元化发展;逐渐吸收并融合法家等其他学派的思想;形成系统化、神学化和适应统一帝国需要的儒学体系,如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体系。
(2)政治因素,统治者需求和国家治理需要推动儒学的调整与融合;社会变革,社会形态的变化促使儒学吸收其他学派思想;学术竞争,各学派思想的互相影响与学习;历史经验,总结历史经验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思想主张
2.(2024高三上·长沙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学术文化活动为王室所垄断,接受学术文化教育的群体也仅限于贵旌不弟春秋以降,则出现“畴人(掌管天文、历法的史官)子弟分散,或在诸夏,或在夷狄”的现象,伴西周礼乐文化流向社会,推动了民间教育的发展。儒、墨、道、法等学派思想家为宣传学说”也纷纷聚徒讲学,企图以自己的学说统一天下。
——摘编自刘爱敏《西周至汉初的学术发展脉络》
材料二 当时(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切学术文化,可谓莫不寄存于门第中,由于门第之护持而得传习不中断,亦因门第之培育,而得生长有发展。
——摘自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文化发展的特点,并简述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文化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案】(1)特点:文教对象范围扩大;学术下移;私学兴起;思想多元;渗透着大一统思想。(任答两点即可)影响:拓宽了平民子弟的人学途径,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办学经验,丰富了教育理论,为后世文教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任答两点即可)
(2)趋势:世家大族成为学术文化主体。原因:政权更替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世家大族重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世家大族垄断学术以求政治仕进;世家大族经济实力较强,具备钻研学术的经济基础。(任答两点即可)
【知识点】儒家、道家与佛教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