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小题狂练8
一、选择题
1.(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韩愈以儒家经典《大学》为依据,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讲治心,又讲治世,君子仅停留在道德自觉层次是不足的,心与行统一才是道。佛老之道“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无补于社稷。韩愈的主张( )
A.摒弃佛教与道教学说内容 B.反对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
C.追求道德与政治的一体化 D.标志着儒学转型成为理学
【答案】C
【知识点】儒家、道家与佛教的发展
2.(2024高三上·长沙月考)流行歌曲《烟花易冷》的歌词创作灵感源于北魏时期杨街之所著《洛阳伽蓝记》,书中描述了盛极繁华后倾塌颓圮的千年古都洛阳城。其中歌词“伽蓝寺听雨声盼永恒”中“伽蓝”一词(梵语“僧伽蓝摩”之略称),意为“众园”或“僧院”。是佛寺的统称。这反映出北魏( )
A.佛教发展,此时已经完成本土化
B.市井繁华,都城中多有寺庙修建
C.治理昏庸,帝王朝廷中奢靡盛行
D.文化繁荣,百姓普遍信佛求永恒
【答案】B
【知识点】儒家、道家与佛教的发展
3.(2024高三上·云南月考)如图是汉末三国时期的龙首柄立凤式铜熏炉,铜熏炉的龙凤元素是指将龙、凤作为引导墓主人升仙的使者,顶部均有仙人造像,这些仙人均深目高鼻,与西域胡人形象极其相似。另外,龙首柄立凤式铜熏炉上有的仙人眉间有圆突,似为佛教中的“白毫相”。这体现出( )
A.乱世中的人们多躲避现实,逐步走向玄想与求仙
B.仙人的胡人形象说明汉晋时大量外国人定居中国
C.有的仙人似为佛教“白毫相”,说明三教已经合一
D.佛教在民间有一定影响,并形成严密的宗教体系
【答案】A
【知识点】儒家、道家与佛教的发展
4.(2024高二下·湛江月考)魏晋时期的玄学家在多方面论证了道家“自然”与儒家“名教”的一致,他们主张“儒道兼综”,孔子依然是最高“圣人”。玄学还提出或着重关注的有无、本末、动静、自然与名教等具有思辨性质的概念范畴。这表明魏晋( )
A.士人阶层主张崇实尚学 B.儒家思想失去正统地位
C.门阀政治制约思想解放 D.玄学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答案】D
【知识点】儒家、道家与佛教的发展
5.(2024高二下·潮阳月考)下图为西汉与隋京畿区示意图。与西汉相比,隋京畿区的变动旨在( )
A.缓解关中地区经济压力 B.拓宽财政收入来源
C.促进北方民族交融 D.减少制度革新阻力
【答案】A
【知识点】隋朝的兴亡
6.(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据《旧唐书》记载,武则天排演《圣寿乐》时,在舞蹈中巧妙地变换16次队形,变出“圣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万年,宝祚弥昌”这16个字。在金城公主入藏和亲的欢送会庆典上,唐中宗令皇宫马球队与吐蕃使者进行马球比赛。据此可推知唐代( )
A.宫廷生活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B.与域外经济文化联系频繁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艺术体育具有一定政治性
【答案】D
【知识点】唐朝的繁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三国至隋唐的文学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在舞蹈中巧妙地变换16次队形”“圣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万年,宝祚弥昌”“唐中宗令皇宫马球队与吐蕃使者进行马球比赛”等信息可得出,武则天时期《圣寿乐》的排演体现的是对皇帝的歌颂,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入藏和亲欢送会庆典上的马球比赛体现的是唐朝与吐蕃之间的友好往来,这都说明艺术体育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政治,D符合题意;
材料只展现了部分宫廷生活中的舞蹈、马球比赛,而无法得出丰富多彩,A不合题意;
题干中舞蹈与域外文化交流无关,B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朝军机处的建立,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整理归纳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武则天、唐中宗的做法,可以归纳为艺术体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为政治所服务,便可得出准确答案。
7.(2024高三下·长沙月考)刘宋孝武帝颁布“占山格”的律文,规定官僚贵族及百姓可按品秩高低占有山泽的最高限额,一、二品官占山三顷,至九品及百姓一顷;已经占足者,不得再占;先前不足者,可以补足。据此可推知,这一规定( )
A.抑制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B.客观上利于南方经济的开发
C.大大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D.稳定了均田制下的小农经济
【答案】B
【知识点】东晋南朝时期的江南开发
8.(2024·) 明代文学家李梦阳评价唐宋文学时认为:唐诗好在具有形象性,而宋人作诗,只言理性,不述形象,他甚至认为“诗死于宋”。李梦阳在此( )
A.质疑程朱理学的地位 B.强调文人创作重心转向诗歌
C.主张诗风应师法唐朝 D.认为不同诗歌风格相互交融
【答案】C
【知识点】三国至隋唐的文学艺术;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1 / 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小题狂练8
一、选择题
1.(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韩愈以儒家经典《大学》为依据,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讲治心,又讲治世,君子仅停留在道德自觉层次是不足的,心与行统一才是道。佛老之道“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无补于社稷。韩愈的主张( )
A.摒弃佛教与道教学说内容 B.反对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
C.追求道德与政治的一体化 D.标志着儒学转型成为理学
2.(2024高三上·长沙月考)流行歌曲《烟花易冷》的歌词创作灵感源于北魏时期杨街之所著《洛阳伽蓝记》,书中描述了盛极繁华后倾塌颓圮的千年古都洛阳城。其中歌词“伽蓝寺听雨声盼永恒”中“伽蓝”一词(梵语“僧伽蓝摩”之略称),意为“众园”或“僧院”。是佛寺的统称。这反映出北魏( )
A.佛教发展,此时已经完成本土化
B.市井繁华,都城中多有寺庙修建
C.治理昏庸,帝王朝廷中奢靡盛行
D.文化繁荣,百姓普遍信佛求永恒
3.(2024高三上·云南月考)如图是汉末三国时期的龙首柄立凤式铜熏炉,铜熏炉的龙凤元素是指将龙、凤作为引导墓主人升仙的使者,顶部均有仙人造像,这些仙人均深目高鼻,与西域胡人形象极其相似。另外,龙首柄立凤式铜熏炉上有的仙人眉间有圆突,似为佛教中的“白毫相”。这体现出( )
A.乱世中的人们多躲避现实,逐步走向玄想与求仙
B.仙人的胡人形象说明汉晋时大量外国人定居中国
C.有的仙人似为佛教“白毫相”,说明三教已经合一
D.佛教在民间有一定影响,并形成严密的宗教体系
4.(2024高二下·湛江月考)魏晋时期的玄学家在多方面论证了道家“自然”与儒家“名教”的一致,他们主张“儒道兼综”,孔子依然是最高“圣人”。玄学还提出或着重关注的有无、本末、动静、自然与名教等具有思辨性质的概念范畴。这表明魏晋( )
A.士人阶层主张崇实尚学 B.儒家思想失去正统地位
C.门阀政治制约思想解放 D.玄学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5.(2024高二下·潮阳月考)下图为西汉与隋京畿区示意图。与西汉相比,隋京畿区的变动旨在( )
A.缓解关中地区经济压力 B.拓宽财政收入来源
C.促进北方民族交融 D.减少制度革新阻力
6.(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据《旧唐书》记载,武则天排演《圣寿乐》时,在舞蹈中巧妙地变换16次队形,变出“圣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万年,宝祚弥昌”这16个字。在金城公主入藏和亲的欢送会庆典上,唐中宗令皇宫马球队与吐蕃使者进行马球比赛。据此可推知唐代( )
A.宫廷生活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B.与域外经济文化联系频繁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艺术体育具有一定政治性
7.(2024高三下·长沙月考)刘宋孝武帝颁布“占山格”的律文,规定官僚贵族及百姓可按品秩高低占有山泽的最高限额,一、二品官占山三顷,至九品及百姓一顷;已经占足者,不得再占;先前不足者,可以补足。据此可推知,这一规定( )
A.抑制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B.客观上利于南方经济的开发
C.大大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D.稳定了均田制下的小农经济
8.(2024·) 明代文学家李梦阳评价唐宋文学时认为:唐诗好在具有形象性,而宋人作诗,只言理性,不述形象,他甚至认为“诗死于宋”。李梦阳在此( )
A.质疑程朱理学的地位 B.强调文人创作重心转向诗歌
C.主张诗风应师法唐朝 D.认为不同诗歌风格相互交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儒家、道家与佛教的发展
2.【答案】B
【知识点】儒家、道家与佛教的发展
3.【答案】A
【知识点】儒家、道家与佛教的发展
4.【答案】D
【知识点】儒家、道家与佛教的发展
5.【答案】A
【知识点】隋朝的兴亡
6.【答案】D
【知识点】唐朝的繁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三国至隋唐的文学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在舞蹈中巧妙地变换16次队形”“圣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万年,宝祚弥昌”“唐中宗令皇宫马球队与吐蕃使者进行马球比赛”等信息可得出,武则天时期《圣寿乐》的排演体现的是对皇帝的歌颂,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入藏和亲欢送会庆典上的马球比赛体现的是唐朝与吐蕃之间的友好往来,这都说明艺术体育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政治,D符合题意;
材料只展现了部分宫廷生活中的舞蹈、马球比赛,而无法得出丰富多彩,A不合题意;
题干中舞蹈与域外文化交流无关,B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朝军机处的建立,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整理归纳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武则天、唐中宗的做法,可以归纳为艺术体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为政治所服务,便可得出准确答案。
7.【答案】B
【知识点】东晋南朝时期的江南开发
8.【答案】C
【知识点】三国至隋唐的文学艺术;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