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1-12 09:41:24

文档简介

贸大附中2025届高三质量检测二化学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Fe 56 Ba 137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我国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淀粉的分子式为
B. 由等物质合成淀粉的过程涉及碳碳键的形成
C. 玉米等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将转化为淀粉
D. 该成就能为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人类面临的挑战提供解决手段
2. 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A. 乙烯分子中C原子杂化轨道示意图:
B. HCl的共价键的电子云轮廓图:
C. 由Na和Cl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D. 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
3. 酸性锌锰干电池的构造示意图如下。关于该电池及其工作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墨作电池的负极材料 B. 电池工作时,向负极方向移动
C. 发生氧化反应 D. 锌筒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4. 对浓度均为0.1mol/L的①溶液、②溶液,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向①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是弱电解质
B. 向②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说明是弱电解质
C. 向①中滴加溶液,产生气泡,说明
D. ①、②中均有
5. 下列物质混合后,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溶液pH减小的是
A. 向稀硫酸中加入铜粉无现象,再加入固体,产生无色气体
B. 向水中加入固体,产生无色气体
C. 向碘水中通入气体,碘水颜色变浅
D. 向溶液中通入气体,生成黑色沉淀
6. 如图为氟利昂()破坏臭氧层的反应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过程I需要吸收能量
B. 过程II可表示为
C. 过程III中只有新化学键形成
D. 上述过程说明氟利昂中氯原子是破坏的催化剂
7. 金属钾可以与水(滴加酚酞溶液)剧烈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溶液变红,证明生成了碱性物质
B. 钾浮在液面上并燃烧,与其密度及反应的热效应有关
C. 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说明钾的金属性比钠强
D金属钾与水发生反应前后化学键类型不变
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酸性:
B. 铁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久置,在接触处铁易生锈
C. 与分解温度相比,的分解温度更高是由于分子间氢键的作用
D.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滴加几滴氯水变红色,证明原溶液中有
9. 将Cl2通入过量石灰乳[Ca(OH)2]中即可制得以Ca(ClO)2为有效成分的漂白粉。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 生成Ca(ClO)2: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
B. 漂白粉溶液与盐酸混合产生Cl2:ClO﹣+Cl﹣+2H+=Cl2↑+H2O
C. 漂白粉溶液吸收CO2后产生白色沉淀:Ca2++CO2+H2O=CaCO3↓+2H+
D. 漂白粉溶液加入适量醋酸在短时间内能达到漂白效果:Ca(OH)2+2CH3COOH=Ca(CH3COO)2+2H2O、Ca(ClO)2+2CH3COOH=Ca(CH3COO)2+2HClO
10. 碱金属单质M和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sCl晶体是共价晶体
B.
C. 若M分别为Na和K,则:NaD. ,
11. 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制备固体 B.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 比较氧化性: D. 在铁制品上镀铜
12. 一定条件下,按n(NO)∶n(O2)=2∶1的比例向反应容器充入NO、O2,发生反应2NO(g)+O2(g) 2NO2(g)。温度、压强(p)对NO平衡转化率的影响如下,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压强大小关系:p1>p2
B. 其他条件相同时,随温度升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C. 400℃、p1条件下,O2的平衡转化率为40%
D. 500℃、p1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一定为
13. 用图所示装置探究铜丝(下端卷成螺旋状)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现象:试管①中液面上方有白雾,底部有灰白色固体。
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 浸溶液的棉团用于吸收多余的
B. 加热、将铜丝下端卷成螺旋状能提高的生成速率
C. ②中用石蕊溶液验证水溶液的酸性,③中用品红溶液验证的生成
D. 冷却后,将①中物质倒入盛有水的另一支试管,以确认的生成
14. 用体积相同的15mol·L-1HNO3、4mol·L-1HNO3分别将两份等质量的铜片完全溶解,发生如下反应:
①4HNO3(浓)+Cu=Cu(NO3)2+2NO2↑+2H2O,所得溶液为绿色
②8HNO3(稀)+3Cu=3Cu(NO3)2+2NO↑+4H2O,所得溶液为蓝色
用注射器分别取①、②中的少量溶液,夹上弹簧夹,完成如下实验:
I 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 ①中液面上方呈红棕色,……
II ②中无明显变化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①中产生NO2,②中产生NO,说明氧化性:稀HNO3>浓HNO3
B. 溶解等量的Cu,消耗HNO3(浓)的物质的量多于HNO3(稀)
C. I中溶液上方呈红棕色是因为发生反应2NO+O2=2NO2
D. 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时,①中溶液颜色不会发生变化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8分)
15. NH3具有易液化、含氢密度高、应用广泛等优点,NH3的合成及应用一直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1)以H2、N2合成NH3,Fe是常用的催化剂。
①基态Fe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②实际生产中采用铁的氧化物Fe2O3、FeO,使用前用H2和N2的混合气体将它们还原为具有活性的金属铁。铁的两种晶胞(所示图形为正方体)结构示意如下:
i.两种晶胞所含铁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ii.图1晶胞的棱长为apm(1pm=1×10-10cm),则其密度ρ=___________g·cm-3。
③我国科学家开发出Fe—LiH等双中心催化剂,在合成NH3中显示出高催化活性。第一电离能(I1):I1(H)>I1(Li)>I1(Na),原因是___。
(2)化学工业科学家侯德榜利用下列反应最终制得了高质量的纯碱: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①1体积水可溶解1体积CO2,1体积水可溶解约700体积NH3。NH3极易溶于水的原因是_____。
②反应时,向饱和NaCl溶液中先通入______。
③NaHCO3分解得Na2CO3。空间结构为________。
(3)NH3、NH3BH3(氨硼烷)储氢量高,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储氢材料。
元素 H B N
电负性 2.1 2.0 3.0
①NH3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
②NH3BH3存在配位键,提供空轨道的是___________。
③比较熔点:NH3BH3___________CH3CH3(填“>”或“<”)。
16. 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
(1)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从烟气吸收中得到,如下图所示。
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_______。
②加热解吸,产物中含有,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
③取解吸产物的溶液,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产物中含。
(3)反应I得到的产物用进行分离。该产物的溶液在过量的存在下会分成两层——含低浓度的层和含高浓度的HI层。
①根据上述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序号)。
a.两层溶液的密度存在差异
b.加前,溶液和HI溶液不互溶
c.在HI溶液中比在溶液中易溶
②辨别两层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
③经检测,层中。其比值大于2的原因是_______。
(4)反应II:。它由两步反应组成:
i.;
ii.分解。
、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如图表示L一定时,ⅱ中的平衡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
①X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
②判断、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_______。
17. 高纯硫酸锰作为合成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原料,工业上可由天然二氧化锰粉与硫化锰矿(还含Fe、Al、Mg、Zn、Ni、Si等元素)制备,工艺如下图所示:
相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pH 8.1 6.3 1.5 3.4 8.9 62 6.9
沉淀完全的pH 10.1 8.3 2.8 4.7 10.9 8.2 8.9
(1)“滤渣1”含有S和_______;写出“溶浸”中二氧化锰与硫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氧化”中添加适量的的作用是将_______。
(3)“调pH”除铁和铝,“除杂1”的目的是除去和,“滤渣3”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4)“除杂2”的目的是生成沉淀除去。若溶液酸度过高,沉淀不完全,原因是_______。
(5)写出“沉锰”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18. 某小组探究CuSO4溶液、FeSO4溶液与碱的反应,探究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规律。将一定浓度CuSO4溶液,饱和FeSO4混合溶液加入适量氨水,产生红褐色沉淀,经检验,红褐色沉淀含Fe(OH)3。
(1)分析Fe(OH)3产生的原因:O2氧化所致。
验证:向FeSO4溶液中滴入氨水,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一段时间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①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产生红褐色沉淀:4Fe(OH)2+O2+2H2O=4Fe(OH)3。电极反应式:还原反应:O2+2H2O+4e-=4OH-。氧化反应:___________。
(2)提出问题:产生Fe(OH)3的原因可能是Cu2+氧化所致。
验证如下(溶液A:饱和FeSO4溶液+CuSO4溶液;已排除空气的影响):
序号 实验 试剂 现象
I 氨水 生成沉淀,一段时间后,产生红褐色沉淀和灰黑色固体物质
II 水 溶液无明显变化
①I中可能产生Cu,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产生Cu的合理性:___________。
②检验:滤出I中不溶物,用稀H2SO4溶解,未检出Cu。分析原因:
i.I中未生成Cu。
iiI中生成了Cu。由于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因此未检出Cu。
(3)设计实验(III)确认CuSO4的作用(已排除空气的影响),装置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补全电化学装置示意图___________。经检验,实验中产生了Fe(OH)3、Cu。
②II、III中均含Cu2+。III中产生了Cu,II中未产生Cu,试解释原因___________。
(4)CH3CHO分别与AgNO3溶液、银氨溶液混合并加热,CH3CHO与AgNO3溶液混合物明显现象,但与银氨溶液混合能产生银镜。试解释原因:___________。
19. 实验小组制备高铁酸钾(K2FeO4)并探究其性质。
资料:K2FeO4为紫色固体,微溶于KOH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O2,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
(1)制备K2FeO4(夹持装置略)
①A为氯气发生装置。A中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锰被还原为Mn2+)。
②将除杂装置B补充完整并标明所用试剂。_______
③C中得到紫色固体和溶液,C中Cl2发生反应有
3Cl2+2Fe(OH)3+10KOH2K2FeO4+6KCl+8H2O,另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
(2)探究K2FeO4的性质
①取C中紫色溶液,加入稀硫酸,产生黄绿色气体,得溶液a,经检验气体中含有Cl2。为证明是否K2FeO4氧化了Cl-而产生Cl2,设计以下方案:
方案Ⅰ 取少量a,滴加KSCN溶液至过量,溶液呈红色。
方案Ⅱ 用KOH溶液充分洗涤C中所得固体,再用KOH溶液将K2FeO4溶出,得到紫色溶液b。取少量b,滴加盐酸,有Cl2产生。
Ⅰ.由方案Ⅰ中溶液变红可知a中含有______离子,但该离子的产生不能判断一定是K2FeO4将Cl-氧化,还可能由________________产生(用方程式表示)。
Ⅱ.方案Ⅱ可证明K2FeO4氧化了Cl-。用KOH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K2FeO4的制备实验得出:氧化性Cl2________(填“>”或“<”),而方案Ⅱ实验表明,Cl2和的氧化性强弱关系相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③资料表明,酸性溶液中的氧化性>,验证实验如下:将溶液b滴入MnSO4和足量H2SO4的混合溶液中,振荡后溶液呈浅紫色,该现象能否证明氧化性>。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进一步设计实验方案。理由或方案:________________。贸大附中2025届高三质量检测二化学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答案】A
2.
【答案】B
3.
【答案】D
4.
【答案】A
5.
【答案】C
6.
【答案】C
7.
【答案】D
8.
【答案】C
9.
【答案】C
10.
【答案】B
11.
【答案】D
12.
【答案】C
13.
【答案】C
14.
【答案】B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8分)
15.
【答案】(1) ①. 1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3d64s2 ②. 1:2 ③. ④. H、Li、Na位于同一主族,价电子数相同,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有效吸引作用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2) ①. NH3与H2O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②. NH3 ③. 平面三角形
(3) ①. sp3 ②. B ③. >
16.
【答案】(1)SO2+I2+2H2O=H2SO4+2HI
(2) ①. 发生水解反应 ②. ③. 先加足量盐酸,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3) ①. ac ②. 颜色深的为HI层,颜色浅的为硫酸层 ③. 硫酸层中含少量的I2,I2+H2O=HI+HIO,HI电离出氢离子
(4) ①. 压强 ②. <,L代表温度,正反应吸热,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SO3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17.
【答案】(1) ①. SiO2 ②. MnO2+MnS+2H2SO4=2MnSO4+S+2H2O
(2)Fe2+氧化成Fe3+
(3)NiS、ZnS (4)与H+结合形成弱电解质HF,平衡向右移动,所以镁离子沉淀不完全
(5)
18.
【答案】(1) ①. Fe2+ + 2NH3·H2O=Fe(OH)2↓ +2 ②. Fe(OH)2-e-+ OH-= Fe(OH)3
(2) ①. 溶液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升价产物有Fe(OH)3,降价产物有Cu是合理的 ②. Fe(OH)3 + 3H+ = Fe3+ + 3H2O、Cu + 2Fe3+ = Cu2+ + 2Fe2+
(3) ①. ②. II中Fe2+ 的还原性较弱,不能将Cu2+ 还原为Cu;III中NH3·H2O + OH-,产生氢氧化亚铁,Fe(OH)2-e-+ OH-= Fe(OH)3,碱性增强及产生Ksp更小的Fe(OH)3使亚铁盐的还原性增强,能将Cu2+ 还原为Cu
(4)CH3CHO-2e-+ 3OH- = CH3COO- + 2H2O,加入氨水提高了CH3CHO的还原性,能与银氨溶液产生银镜
19.
【答案】(1) ①. ②. ③.
(2) ①. ②. ③. 排除的干扰 ④. > ⑤. 溶液的酸碱性不同 ⑥. 能,理由:在过量酸的作用下完全转化为和,溶液浅紫色一定是的颜色(不能,方案:向紫色溶液b中滴加过量稀,观察溶液紫色快速褪去还是显浅紫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