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 12 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大一统”:就是中央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统一领导,形成高度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二
加强经济管控
四
北击匈奴
一
削弱地方势力
三
尊崇儒术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内
容
构
成
知道汉武帝加强地方管理的推恩措施及作用。(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2.理解汉武帝加强经济管控和控制思想的措施及效果。(唯物史观)
3.认识汉武帝派兵北击匈奴的过程及结果。(唯物史观)
4.通过汉武帝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四个方面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重要历史意义。(家国情怀)
目
标
要
求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一、削弱地方势力(政治措施)
1.背景:
侯王国势力强大,地方豪强兼并土地欺压百姓,成为危及国家统一的离心力量。
相关史事
西汉建立后,汉高祖继续实行郡县制,为巩固统治,又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实行郡国并行制度。这些诸侯王封地广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势力强大。汉景帝接受晁错建议,下令削夺王国的部分封地,划归中央管辖。公元前154年,吴王联合其他六个诸侯王举兵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朝廷出兵平叛,经过数月的战争,叛乱被平定。景帝借机收回诸侯王的部分权力,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阅读材料:分析概括西汉地方存在什么威胁中央的因素。
“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汉书 百官公卿表上》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2.提出者:
3.具体实施
阅读图文:分析归纳汉武帝的具体做法。
主父偃(yǎn)
(1)“推恩”:诸侯王可将封地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临近的郡管辖。侯国越来越多,诸侯国的势力越来越小。
历史解释
汉初
汉武帝时
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
一、削弱地方势力(政治措施)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2)以各种理由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至酎(zhòu),少府省金,而列侯坐酎金失侯者百馀人。
——《史记·平准书》
大致意思:汉室祭祀使用贡金,少府检查时认为酎金的分量、成色不足上报汉武帝,汉武帝以此为借口夺爵,被废除爵位者达一百多人,封地也被收回。
阅读材料:分析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手段。
一、削弱地方势力(政治措施)
大祀日饮酎,饮酎受金。金少不如两, 色恶,王削县,侯免国。
——《汉仪注》
史料实证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3)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这些豪强离开经营多年的故地,原有的社会关系被打破,势力被削弱。
元朔二年(前127),“又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即调遣各地豪强大族及资产300万以上的富户到茂陵);太始元年(前96),“徙郡国吏民豪杰于茂陵”。
——《资治通鉴》
(茂陵:西安汉武帝陵墓所在地)
“茂陵初立,天下豪杰,并兼之家,乱众之民,皆可徙茂陵,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
——《史记》
阅读材料:分析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手段。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一、削弱地方势力(政治措施)
4.作用
史料实证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西周
秦
西汉
制
制
推恩、削爵、迁豪强至京师
一、削弱地方势力(政治措施)
相关史事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定期巡视,代表朝廷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横征暴敛、滥用刑罚、结党营私等。
历史解释
分封
郡县
地方管理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二、加强经济管控
(经济措施)
1.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相关史事
汉武帝曾多次组织民众开挖水渠,还对黄河进行治理。有一年,他征调数万人堵塞黄河决口,并亲临现场,命令随从官员自将军以下都要背负薪柴参加堵口,终于成功堵住决口,止住水患。
(1)重视兴修水利,新建的六辅渠、白渠等水利工程,灌溉田地数万顷。
汉代关中水利工程
历史解释
(一)主要措施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二、加强经济管控
(经济措施)
(2)发明新型播种工具耧车,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汉代耧车(模型)
东汉崔寔《政论》记载,耧犁是西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所发明,其使用方法和功效是:“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
历史解释
请说说图中工具的用途及工作原理。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二、加强经济管控
(经济措施)
2.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
西汉长信宫灯,中国汉代青铜器,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西南约1.5公里的山崖上)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wǎn]墓中出土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内而得名,现藏于河北博物院。
纺织、冶炼、制陶、酿造等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史料实证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五铢钱”
“半两钱”
3.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二、加强经济管控(经济措施)
请区别五铢钱和半两钱。
元狩五年规定:“敢私铸铁器卖盐,钛左趾,没入其器物。”
——《史记·平准书》
4.设置盐铁官,把煮盐、冶铁、卖酒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
唯物史观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元封元年……弘羊以诸官各自市相争,物以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故抑天下之物,名曰“平准””。
——《汉书·食货志下》
5.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6.对商人征收车船税。
……非吏比者、三老、北边骑士,轺车一算;商贾人轺车二算。船五丈以上一算。匿不自占,占不悉,戍边一岁,没入缗钱。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货。
——《汉书·食货志下》
大意:指的就是普通人家的车辆一年要纳税一算(一百二十钱),商人加倍(二百四十钱);对五丈以上的船每条船每年一算(一百二十钱)。 而且对偷税漏税还有严厉的处罚措施,对隐匿不报的或者呈报不实的人,要戍边一年,没收全部财产。 对告发者也有好处,就是奖励罚金的一半。
——《汉书·食货志下》
二、加强经济管控(经济措施)
史料实证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今大夫君各修(学习)太公、祖、管之术(办法),总一(统筹)盐铁,通(开发)山川之利(资源)而万物殖(丰富)。是以县官用饶足,民不困乏,本(农业)未(商业)并利,上(朝廷)下(百姓)俱足。”
“当此之时,四征暴乱,车甲之费,克获之赏,以亿万计,皆赡大司农。此皆盐铁之福也。”
——《盐铁论卷三》
史料实证
(二)影响
二、加强经济管控(经济措施)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三、尊崇儒术(思想措施)
1.背景:
西汉初年,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各种学说流行,人们的思想不统一。
汉初百家之学,除名、墨未见代表思想的人物以外,各家还有相对的势力,尤道、法、阴阳、纵横家言,尚相对的显于汉延与郡国之间。
--《中国思想通史》第二卷
材料反映的当时的一种什么情况,这对汉朝统治有何不利影响?
历史解释
汉初适应休养生息政策,在思想上兼收并蓄,削弱了汉朝对地方的控制,不利于中央集权。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三》
2.措施:
(1)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大致意思:臣认为凡是不属于六艺的科目和孔子学术的学说都一律禁止,不许它们同样发展。邪僻的学说消失,然后学术的系统可以统一,法令制度就可以明白,人民也知道服从的对象了。
阅读材料,归纳汉朝统治者在思想上的采取的措施。
历史解释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3.影响:
虽然从思想上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但是思想专制的同时也束缚了人们思想的发展。所以对于传统文化,应该取之有益于社会发展的精华,弃之糟粕,而不是独树一帜。
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你如何看待汉朝统治者“尊崇儒术”的措施。
家国情怀
唯物史观
在思想统治史上,试对比分析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尊崇儒术”。
都是为了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都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法家思想主张靠法令、权威使臣民慑服,符合当时的大一统国家的治理要求,因此被秦始皇推为统治思想。汉武帝时汉王朝的经济生产开始恢复,各地方割据势力也因此变得强大起来,主张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所以汉武帝用“尊崇儒术”来统一思想。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四、北击匈奴
(1)秦末汉初,冒顿单于统一了蒙古漠北地区,并不断南下袭扰。
(2)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汉武帝改变汉初的和亲政策,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
1.背景:
观察地图,结合课文史实,介绍西汉的北方地区形势。
历史解释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庆阳西北
临洮
杭锦旗北
山
爱
杭
大同东北
贝尔湖
河
黄
2.著名战役:
卫青 霍去病
(2)将领:
(1)名称:
漠北战役
历史解释
四、北击匈奴
人物扫描
卫青( -公元前106),河东平阳人。他出身卑微,少年时放羊,由于其姐姐受宠于汉武帝,得以在朝中做官。在西汉反击匈奴的战争中,他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立下赫赫战功。卫青曾七次北击匈奴,指挥作战时以骑兵为主,步兵、车兵配合;善于长途奔袭,注重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卫青爱惜部下,虽有大功却不自傲,因而具有威望。
霍去病( -公元前117),河东平阳人,是卫青的外甥。他英勇善战,前后六次出击匈奴,取得辉煌战绩。第一次出征河西时,他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汉武帝想给霍去病建造宅第,霍去病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庆阳西北
临洮
杭锦旗北
山
爱
杭
大同东北
贝尔湖
河
黄
前119年
①西汉获胜,匈奴或归附西汉或西迁。
②西汉控制了阴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
③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读图:根据提纲和地图,介绍北击匈奴的基本概况。
时空观念
(3)时间:
(4)结果:
四、北击匈奴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读图:对比西汉和秦的疆域,从中你得到什么结论?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作用:
唯物史观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思想
①实施“ ” ② 甚至除国③将一些 迁往京师一带。
经济
政治
①把 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②兴办 。
军事
①新修建 等水利工程,发明新型播种工具 ,进一步发展手工业。②统一铸造 钱、在全国设置 、统一调配 ,平抑 ,对商人征收 。
课堂小结
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王朝
公元前119年,发起 战役,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击 。
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推恩
太学
五铢
匈奴
削爵、夺地
郡国豪强
六辅渠、白渠
耧车
盐铁官
物资
物价
车船税
儒家
漠北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素养提升
1.(2024·内蒙古包头·2)汉武帝时期,不仅在西南夷地区初步建立起郡县行政体系,还派蜀人司马相如安抚蜀民,增强蜀地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这些措施有利于( )
A.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B.光武中兴局面的到来
C.“推恩令”的实施
D.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
A
唯物史观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素养提升
2.(2024·山东烟台·4)汉武帝即位后,随着社会经济实力的增强,国策由“无为”转为“有为”。下列能体现其政治“有为”的是 ( )
A.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实施了“推恩令”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统一铸造五铢钱
B
历史解释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素养提升
3.(2024·辽宁中考·2)“诸侯王嫡长子继嗣王位之外,其余兄弟亦当推恩,均沾先王之福荫。”材料反映汉武帝实行( )
A.郡县制
B.休养生息政策
C.“推恩令”
D.盐铁专卖
C
历史解释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素养提升
4.(2024·吉林长春·4)西汉时期,对盐、铁实行统一生产和销售,利润为国家所有,实行这一政策的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D
历史解释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素养提升
5.(2024·天津中考·3)秦始皇实施“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尊崇儒术”。他们都是为了( )
A.削弱诸侯王势力
B.加强思想控制
C.消除匈奴威胁
D.打击豪强地主势力
B
唯物史观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素养提升
6.(2024·重庆中考(A卷)·2)汉武帝在长安为太常博士的弟子兴建太学,使他们在太学中随博士受业,经考试后,按等第录用。各地方也都设立学校。汉武帝此举旨在( )
A.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B.剥夺诸侯王的权力
C.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D.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C
唯物史观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素养提升
7.(2024·广东中考·4)汉武帝时期,人们常用“勇”“雄”“猛”“安汉”“广武”等字取名,文人、学士也多练习骑射、击剑等。与该风气的出现可能有关的是( )
A.北击匈奴
B.光武中兴
C.楚汉之争
D.文景之治
A
历史解释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