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章 第十三讲 大气压强 流体压强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5年中考物理人教版一轮专题训练(贵州)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篇章 第十三讲 大气压强 流体压强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5年中考物理人教版一轮专题训练(贵州)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1-12 14:31:01

文档简介

第十三讲 大气压强 流体压强
A层·基础练
一、选择题
1.(2024·贵阳模拟)实验证明我们周围存在大气压,利用大气压可服务于生产生活,下列属于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情景是( )
A.抖落伞上的雨滴
B.风吹动帆船前进
C.用细线切割皮蛋
D.拔火罐治疗伤病
2.如图所示,较坚硬的塑料桶里装有水,大、小两个口都有盖。为了把水从桶口快速、流畅地倒出来,最合理的做法是( )
A.只打开小口,让水从小口流出
B.只打开大口,让水从大口流出
C.两个口都打开,让水从大口流出
D.两个口都打开,让水从大、小两个口同时流出
3. (2024·贵阳模拟)如图所示是中国科技馆的“球吸”展项,不吹风时两球静止,当风从下向上吹向两球中间时,两球会相互靠拢,出现“球吸”现象,下列实例的工作原理与此“球吸”原理相同的是( )
A.拔火罐 B.吸管吸饮料
C.船闸 D.飞机升力
4.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H”形容器,右侧装有植物油,左侧可能装有水或酒精,中间用一个可以无摩擦移动的活塞密封,活塞处于静止状态,则左侧可能装有哪种液体 若想让活塞向左侧移动,可以在什么位置水平吹气 (ρ水>ρ植物油>ρ酒精)( )
A.水 a处        B.水 b处
C.酒精 a处 D.酒精 b处
5. (多项选择)如图为盆景的一个自动供水装置,一个塑料瓶装满水放在盆景盘中,瓶口刚刚被水浸没。当盘中的水位下降到使瓶口露出水面时,空气进入瓶中,瓶中就会有水流出,使盘中的水位升高,瓶口又被浸没,瓶中的水不再流出,这样盆景盘中的水位可以保持一定高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装置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B.外界大气压强等于瓶内水的压强
C.外界大气压强等于瓶内空气的压强
D.外界大气压强等于瓶内空气的压强与水的压强之和
6.(多项选择)如图所示的实例中,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的是(  )
A.图甲,刮大风时,伞面会被向上“吸”起
B.图乙,向两张纸之间吹气,两张纸会相互“吸”起来
C.图丙,等候列车的乘客应站在安全线以外,否则可能会被“吸”向列车
D.图丁,向烧瓶浇冷水,停止沸腾的水又沸腾了
二、填空题
7. (2024·遵义模拟)如图所示是一款常见的车载手机吸盘支架,吸盘能够吸在竖直玻璃表面是利用了 的作用。
8. (2024·黔东南模拟)人工智能设备已逐步进入普通家庭。图示扫地机器人有吸尘器的功能,其工作时,是通过电机转动使内部气流流速大、压强 ,从而使杂物进入吸尘器,达到清扫的目的。
9.(2024·贵阳模拟)已知人体皮肤的表面积约1.5 m2,那么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人所受到的大气压力就约为 N。人体并没有被压扁,是因为 。(1个标准大气压p=1.0×105 Pa)
三、简答题
10.小明在空玻璃杯中盛满开水,将水倒掉后,杯中有很多水蒸气,迅速将杯口倒扣在一个气球上,一段时间后慢慢拿起杯子,发现气球被杯子紧紧地“吸住”(如图所示),请你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气球被杯子“吸住”的原因。
11. (2024·贵阳模拟)如图所示是轿车车顶的外掀式天窗。若将天窗的前面关闭,后面微微向上打开,轿车行驶时,就能使车内污浊的空气被“抽出”,请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分析其原理。
四、实验与科学探究题
12.如图,将长约1 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750 mm。
(1)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空气,因此是 支持这段水银柱不会落下,大气压的数值就等于750 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通过计算可知当地的大气压为 Pa。(ρ水银=13.6×103kg/m3)
(2)实验中选用水银而不是水来做实验,这是利用水银的 较大的特性;在实验过程中,若像图丁一样将玻璃管倾斜,水银柱的竖直高度将 。
(3)如果将此装置拿到高山上,观察到的现象是水银柱的竖直高度将 。
B层·能力练
13.某小组同学操控带有压强传感器的无人机,使其从地面沿竖直方向飞到空中,再原路返回。在此过程中,无人机的压强传感器记录的大气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其中A点和D点分别表示无人机从地面出发时和飞到最大高度(约为50 m)时的数据。
(1)无人机从B点到C点的飞行过程中,大气压强变化了约 Pa。
(2)分析图像,可以得出结论: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 。
(3)飞机起飞过程中,有些乘客的耳朵会感觉胀痛,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起飞过程中外部大气压强变 ,导致耳膜内侧受到的压强比外侧受到的压强 。
(4)经计算,B处的大气压强能支撑 m高的水柱,这个水柱比C处的大气压强所支撑的水柱 (选填“高”或“低”)。(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 第十三讲 大气压强 流体压强
A层·基础练
一、选择题
1.(2024·贵阳模拟)实验证明我们周围存在大气压,利用大气压可服务于生产生活,下列属于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情景是(D)
A.抖落伞上的雨滴
B.风吹动帆船前进
C.用细线切割皮蛋
D.拔火罐治疗伤病
2.如图所示,较坚硬的塑料桶里装有水,大、小两个口都有盖。为了把水从桶口快速、流畅地倒出来,最合理的做法是(C)
A.只打开小口,让水从小口流出
B.只打开大口,让水从大口流出
C.两个口都打开,让水从大口流出
D.两个口都打开,让水从大、小两个口同时流出
3. (2024·贵阳模拟)如图所示是中国科技馆的“球吸”展项,不吹风时两球静止,当风从下向上吹向两球中间时,两球会相互靠拢,出现“球吸”现象,下列实例的工作原理与此“球吸”原理相同的是(D)
A.拔火罐 B.吸管吸饮料
C.船闸 D.飞机升力
4.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H”形容器,右侧装有植物油,左侧可能装有水或酒精,中间用一个可以无摩擦移动的活塞密封,活塞处于静止状态,则左侧可能装有哪种液体 若想让活塞向左侧移动,可以在什么位置水平吹气 (ρ水>ρ植物油>ρ酒精)(C)
A.水 a处        B.水 b处
C.酒精 a处 D.酒精 b处
5. (多项选择)如图为盆景的一个自动供水装置,一个塑料瓶装满水放在盆景盘中,瓶口刚刚被水浸没。当盘中的水位下降到使瓶口露出水面时,空气进入瓶中,瓶中就会有水流出,使盘中的水位升高,瓶口又被浸没,瓶中的水不再流出,这样盆景盘中的水位可以保持一定高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A.此装置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B.外界大气压强等于瓶内水的压强
C.外界大气压强等于瓶内空气的压强
D.外界大气压强等于瓶内空气的压强与水的压强之和
6.(多项选择)如图所示的实例中,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的是( A、B、C )
A.图甲,刮大风时,伞面会被向上“吸”起
B.图乙,向两张纸之间吹气,两张纸会相互“吸”起来
C.图丙,等候列车的乘客应站在安全线以外,否则可能会被“吸”向列车
D.图丁,向烧瓶浇冷水,停止沸腾的水又沸腾了
二、填空题
7. (2024·遵义模拟)如图所示是一款常见的车载手机吸盘支架,吸盘能够吸在竖直玻璃表面是利用了 大气压 的作用。
8. (2024·黔东南模拟)人工智能设备已逐步进入普通家庭。图示扫地机器人有吸尘器的功能,其工作时,是通过电机转动使内部气流流速大、压强 小 ,从而使杂物进入吸尘器,达到清扫的目的。
9.(2024·贵阳模拟)已知人体皮肤的表面积约1.5 m2,那么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人所受到的大气压力就约为 1.5×105 N。人体并没有被压扁,是因为人体内也有气压,内外气压抵消。(1个标准大气压p=1.0×105 Pa)
三、简答题
10.小明在空玻璃杯中盛满开水,将水倒掉后,杯中有很多水蒸气,迅速将杯口倒扣在一个气球上,一段时间后慢慢拿起杯子,发现气球被杯子紧紧地“吸住”(如图所示),请你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气球被杯子“吸住”的原因。
答:由于杯中有很多水蒸气,倒扣在气球上时,杯口被密封,一段时间后,水蒸气遇冷液化体积变小,使得杯子内部气压减小,小于外界气压,在外界气压作用下,气球被杯子紧紧吸住。
11. (2024·贵阳模拟)如图所示是轿车车顶的外掀式天窗。若将天窗的前面关闭,后面微微向上打开,轿车行驶时,就能使车内污浊的空气被“抽出”,请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分析其原理。
答:天窗前面关闭、后面向上打开,在车顶形成一个凸面,天窗上方空气的流速快,使天窗开口处的气压小于车内的气压,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车内污浊的空气被自动“抽出”,从而保持车内空气清新。
四、实验与科学探究题
12.如图,将长约1 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750 mm。
(1)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空气,因此是 大气压 支持这段水银柱不会落下,大气压的数值就等于750 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通过计算可知当地的大气压为 0.999 6×105 Pa。(ρ水银=13.6×103kg/m3)
(2)实验中选用水银而不是水来做实验,这是利用水银的 密度 较大的特性;在实验过程中,若像图丁一样将玻璃管倾斜,水银柱的竖直高度将 不变 。
(3)如果将此装置拿到高山上,观察到的现象是水银柱的竖直高度将 变小 。
B层·能力练
13.某小组同学操控带有压强传感器的无人机,使其从地面沿竖直方向飞到空中,再原路返回。在此过程中,无人机的压强传感器记录的大气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其中A点和D点分别表示无人机从地面出发时和飞到最大高度(约为50 m)时的数据。
(1)无人机从B点到C点的飞行过程中,大气压强变化了约 400 Pa。
(2)分析图像,可以得出结论: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 小 。
(3)飞机起飞过程中,有些乘客的耳朵会感觉胀痛,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起飞过程中外部大气压强变 小 ,导致耳膜内侧受到的压强比外侧受到的压强 大 。
(4)经计算,B处的大气压强能支撑 10.12 m高的水柱,这个水柱比C处的大气压强所支撑的水柱 高 (选填“高”或“低”)。(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