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章 第二讲 光现象 2025年中考物理人教版一轮专题训练(贵州)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篇章 第二讲 光现象 2025年中考物理人教版一轮专题训练(贵州)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1-12 14:40:57

文档简介

第二讲 光现象
A层·基础练
一、选择题
1.(2024·天津中考)清澈见底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为了安全不要贸然下水。池水变“浅”的原因是 (A)
A.光的折射    B.平面镜成像
C.光的反射 D.光的直线传播
2.(2024·广州中考)如图,光导纤维在传递信息时,光从内芯的一端传输到另一端,其原理应用了光的 (B)
A.折射 B.反射
C.色散 D.直线传播
3. (2024·遵义模拟)如图所示的图片是由我国的地球同步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利用红外遥感技术拍摄的照片合成的,它寓意从“人类起源”到“华夏文明”的历史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我们人眼也能看得见红外线
B.人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
D.卫星能够拍摄到地球,是因为地球是光源
4.(2024·安顺模拟)安顺古城第一届新春庙会于2024年2月7日至2月24日举行,如图是古城夜空上演的一场绚丽璀璨的烟花秀。随着礼炮响起,夜空犹如被明月照亮一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红、黄、蓝是光的三原色
B.人在亮光下的人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湖水中看到烟花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璀璨的烟花是光源
5.(多项选择)(2024·重庆中考改编)下列关于白居易的《暮江吟》中描述的光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B )
A.一道残阳铺水中——水中的“夕阳”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半江瑟瑟半江红——江面呈现出红色是江面反射红光的原因
C.可怜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夜空的弯月是自然界中的光源
D.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珠特别明亮是白光发生了色散的原因
二、填空题
6.(2024·遵义三模)晚唐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写道:“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通过池面所成的倒影是 虚 像(选填“实”或“虚”)。
7.(2024·苏州中考)如图甲所示,AB之间是太阳光经三棱镜色散后在屏上得到的彩色光带。将电子温度传感器分别放在A、B两点外侧,测得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曲线①对应光线的特点是 使荧光物质发光(或消毒杀菌) ,曲线②对应的是 红外 线。
8.(2024·连云港中考)小明身高1.7 m,距离平面镜3 m,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是 1.7  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3  m。当他向平面镜缓慢走近时,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三、作图题
9.(2024·安顺模拟)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射到一块玻璃制成的三棱镜上,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线穿过三棱镜的大致传播方向。
 答:
10.(2024·成都中考)如图甲,小孟利用一面小镜子隔墙看到院里的小猫要偷吃鱼。如图乙所示,AO表示来自小猫的入射光线,O点为入射点,B点为小孟眼睛所在位置。请在图乙中完成作图:①画出反射光线OB;②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镜面。(镜面用表示,保留作图痕迹)
答:
四、实验与科学探究题
11.(2024·河南中考)如图甲,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ENF竖直立在镜面上,ON垂直于镜面。
(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多个角度射到O点,在纸板上记录每次的光路。记录时,为了区分每次的光路,可采用的方法是 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路径 。
(2)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每次的入射角和 反射角 ,并记录下来。
(3)在图甲实验的基础上,以ON为轴,把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所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同一平面内 。小明想:当纸板折到图乙位置时,反射光还存在吗 请设计一种验证方法: 用喷雾器在纸板右侧喷水雾,观察反射光线是否存在 。
12. (2024·贵阳模拟)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大小相同的蜡烛A、B未画出)。
(1)将一张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中间画一条直线MN,把一块带支架的透明玻璃板沿直线MN 垂直 放置在白纸上,使玻璃板底边与直线MN重合。
(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的白纸上,将另一支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立在玻璃板的另一侧移动,直到看上去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完全 重合 。这就找到了蜡烛A的 像 所在的位置。
(3)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用 刻度尺 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
(4)改变蜡烛 A (选填“A”或“B”)的位置,多次实验,从而得出普遍性的规律。
B层·能力练
13.(2024·六盘水二模)小明同学对如图甲所示的插图提出质疑,认为物体浸入水中的部分应该在水面处“错位”,且水中部分比空气中部分看起来要粗一些。为此,小明准备了玻璃杯、铅笔、水等物品,对“竖直插入水中的铅笔发生偏折情况”进行探究。
(1)当竖直插入水中的铅笔在玻璃杯左端时,水下部分向左发生显著偏折,如图乙所示。移至玻璃杯右端时,水下部分向右发生显著偏折,如图丁所示。当铅笔在中间位置时,如图丙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 水中铅笔的左右两边均变大 ,由此判断中间位置是发生偏折的分界点;
(2)小明注意到铅笔在三处位置共同的成像特点是 左右方向放大 ,由此判断盛水的玻璃杯类似于 放大镜 ;
(3)小明根据实验绘制铅笔在左端时的光路图,并进行分析,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C ,由此可知铅笔水下部分向左显著偏折的原因是
 水中的入射角小于空气中的折射角 。 第二讲 光现象
A层·基础练
一、选择题
1.(2024·天津中考)清澈见底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为了安全不要贸然下水。池水变“浅”的原因是 ( )
A.光的折射    B.平面镜成像
C.光的反射 D.光的直线传播
2.(2024·广州中考)如图,光导纤维在传递信息时,光从内芯的一端传输到另一端,其原理应用了光的 ( )
A.折射 B.反射
C.色散 D.直线传播
3. (2024·遵义模拟)如图所示的图片是由我国的地球同步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利用红外遥感技术拍摄的照片合成的,它寓意从“人类起源”到“华夏文明”的历史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我们人眼也能看得见红外线
B.人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
D.卫星能够拍摄到地球,是因为地球是光源
4.(2024·安顺模拟)安顺古城第一届新春庙会于2024年2月7日至2月24日举行,如图是古城夜空上演的一场绚丽璀璨的烟花秀。随着礼炮响起,夜空犹如被明月照亮一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红、黄、蓝是光的三原色
B.人在亮光下的人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湖水中看到烟花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璀璨的烟花是光源
5.(多项选择)(2024·重庆中考改编)下列关于白居易的《暮江吟》中描述的光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B )
A.一道残阳铺水中——水中的“夕阳”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半江瑟瑟半江红——江面呈现出红色是江面反射红光的原因
C.可怜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夜空的弯月是自然界中的光源
D.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珠特别明亮是白光发生了色散的原因
二、填空题
6.(2024·遵义三模)晚唐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写道:“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通过池面所成的倒影是 像(选填“实”或“虚”)。
7.(2024·苏州中考)如图甲所示,AB之间是太阳光经三棱镜色散后在屏上得到的彩色光带。将电子温度传感器分别放在A、B两点外侧,测得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曲线①对应光线的特点是 ,曲线②对应的是 线。
8.(2024·连云港中考)小明身高1.7 m,距离平面镜3 m,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是 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m。当他向平面镜缓慢走近时,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三、作图题
9.(2024·安顺模拟)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射到一块玻璃制成的三棱镜上,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线穿过三棱镜的大致传播方向。
 
10.(2024·成都中考)如图甲,小孟利用一面小镜子隔墙看到院里的小猫要偷吃鱼。如图乙所示,AO表示来自小猫的入射光线,O点为入射点,B点为小孟眼睛所在位置。请在图乙中完成作图:①画出反射光线OB;②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镜面。(镜面用表示,保留作图痕迹)
四、实验与科学探究题
11.(2024·河南中考)如图甲,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ENF竖直立在镜面上,ON垂直于镜面。
(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多个角度射到O点,在纸板上记录每次的光路。记录时,为了区分每次的光路,可采用的方法是 。
(2)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每次的入射角和 ,并记录下来。
(3)在图甲实验的基础上,以ON为轴,把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所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小明想:当纸板折到图乙位置时,反射光还存在吗 请设计一种验证方法: 。
12. (2024·贵阳模拟)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大小相同的蜡烛A、B未画出)。
(1)将一张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中间画一条直线MN,把一块带支架的透明玻璃板沿直线MN 放置在白纸上,使玻璃板底边与直线MN重合。
(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的白纸上,将另一支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立在玻璃板的另一侧移动,直到看上去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完全 。这就找到了蜡烛A的 所在的位置。
(3)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用 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
(4)改变蜡烛 (选填“A”或“B”)的位置,多次实验,从而得出普遍性的规律。
B层·能力练
13.(2024·六盘水二模)小明同学对如图甲所示的插图提出质疑,认为物体浸入水中的部分应该在水面处“错位”,且水中部分比空气中部分看起来要粗一些。为此,小明准备了玻璃杯、铅笔、水等物品,对“竖直插入水中的铅笔发生偏折情况”进行探究。
(1)当竖直插入水中的铅笔在玻璃杯左端时,水下部分向左发生显著偏折,如图乙所示。移至玻璃杯右端时,水下部分向右发生显著偏折,如图丁所示。当铅笔在中间位置时,如图丙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判断中间位置是发生偏折的分界点;
(2)小明注意到铅笔在三处位置共同的成像特点是 ,由此判断盛水的玻璃杯类似于 ;
(3)小明根据实验绘制铅笔在左端时的光路图,并进行分析,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由此可知铅笔水下部分向左显著偏折的原因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