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导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导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2 14:2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学习目标
1. 了解新闻评论的基本写作特点。
2. 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
3. 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掌握其论证方法、论证思路。
4. 理解并感悟工匠精神。
重点难点
1.积累基础知识,了解新闻评论的基本写作特点,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挖掘人物亮点,学习一材多用,储备写作素材,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课前预习
1.作家作品
李斌,著名新闻评论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多篇评论性文章。如《自信的中国更有底气》《改革开放,创造新的更大奇迹》《以“劳动精神”丰富时代价值》
2.文题解读
“工匠精神”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它的精神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雕琢”本是雕刻(玉石)的意思。在题目中指秉承工匠精神,塑造至善、至真、至美的时代精神。“用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点明了“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
写作背景
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
《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李斌受此启发,写了《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篇新闻评论,刊发在了2016年4月30日的《人民日报》上。
知识链接——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有普通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它属于论说文的范畴,常见的新闻评论有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形式。
新闻评论的特点: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新闻评论的作用:
①引导作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和重要问题作出分析,可以旗帜鲜明地表彰先进,针砭时弊,帮助群众明辨是非,区分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为群众解疑释惑;使群众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和方向。
②监督作用。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评论在舆论监督中处于一种显要的地位,在弘扬先进思想和精神的同时,还要不断揭露和抨击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③表态作用。代表一定的机构组织对当前重要问题和事件的态度、观点看法。可以指导受众的意见走向、行为走向。形成社会性的舆论压力,发挥引导和监督的作用。
④深化作用。通过新闻评论的方式对新闻事件发表看法、表明态度、指出症结、提出希望和看法,引导社会认识。通过对事实的分析,从思想政策理论高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局限于就事论事。启发和帮助群众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
5.基础知识
(1.)字音
墓志铭( ) 雕琢( ) 挑剔( ) 精湛( ) 造诣( ) 卓越( ) 雍容( ) 铸魂( )
臻 ( ) 锉( )
(2.)释义
雍容:形容文雅大方,从容不迫。
旨归:主旨,要旨。
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离群索居:离开大伙儿,孤独地生活。
炉火纯青:纯:纯粹。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注意与“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区别。
巧夺天工: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注意与“鬼斧神工”的区别。
不谋而合: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废寝忘食: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臻于至善:臻:达到;至善:善的极致。指做到极致。
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离群索居:索:孤单。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
超今冠古: 冠:超出众人。超越古今。
6.研习探究
(1)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2)阅读文本,请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3)请简要概括第②段的论述思路。
(4)本文是如何充分运用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5)作者认为,崇尚工匠精神对个人、企业和国家分别有怎样的作用?
(6)品味文中语句
“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读这句话。
“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请结合全文,品读这句话的内涵。
重点难点突破
【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脉络:
把握论证思路:
工匠精神的内涵
【重点】
这篇新闻评论论述的中心话题是什么?在提出话题方面有什么特点
新闻评论讲究观点鲜明,针对性强,注重行文的逻辑性。梳理《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的思路,体会文章是怎样辩证地讨论有关“工匠精神”的话题的。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对于企业来说,为什么工匠精神“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大大道”?作者为何要提倡“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难点】
文章是如何通过论述,揭示“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的 请谈谈你的理解。
(2)在本文中,作者在论证观点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3)作者在证明观点时运用了引证法,对表达文章观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
文章主题:
这篇新闻评论结合时代特点深入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点明其当代价值,既批评了社会上存在的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也廓清了对工匠精神的一些误解,可以深化我们对劳动的认识,激发我们尊重劳动、追求卓越的情感。
写作特点:强而有力的说服力
(1)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有力。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除运用引证法外,作者还运用了对比论证,如“工匠精神从来都不定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边破边立,写出了工匠精神的作用。第1段“像手工匠人一样......企业......”,将手工匠人和企业进行类比,写出了企业拥有工匠精神的重要性。第4段中“倘若没有......怎能有.”则是假设论证,写出了工匠精神的内涵。这些论证方法的运用,有力地证明了观点。
(2)整散结合,文章摇曳多姿,增强说服力。本文是一篇时评,但文章并没有给人面目可憎、枯燥说教的感觉,而是生动形象,绚丽多彩。这主要是因为文章语言丰富,整散结合。如第1段作者用到了“高精尖、炫彩酷”等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词,使人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第2段中作者用“气质雍容、活力涌流”来写企业,使企业拥有了人的特点,生动地写出了厚植工匠精神对企业的意义。第3、4、5段运用排比、对偶手法,起到增强气势、调节音律的作用,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观点更加鲜明突出、更具有说服力。此外,本文运用大量成语,言简意赅,掷地有声。
知识拓展
一 素材积累
课内素材
在中国古代,“士农工商”的排名影响深远,古代工匠的社会地位不是很高,也很难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大多数工匠都是继承父辈、家族的事业。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对工匠的社会地位的认知没有显著的提高,依然奉行“重士轻匠”的传统观念,更愿意选择读书,而不愿意从事与“工匠”相关的职业。实际上,纵观世界制造业强国的经验,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国家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从业者不仅拥有较高的收入,还受到大众的尊重,全社会有着良好的工匠文化氛围。这种氛围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这就需要我们从根本上改变对工匠社会地位的传统认知,树立职业平等的价值理念,让技术工匠获得职业认同、拥有职业自豪感。
适用话题:“工匠精神”“职业选择”“价值理念”
写作借鉴
任何行业中技艺纯熟的工匠,都离不开长年的经验累积。回顾历史,很多能工巧匠被人们津津乐道,大都因为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创造性品质,如最著名的工匠代表鲁班发明了钻、曲尺等实用工具,后人称其为木工鼻祖。由此可见,经验积累和创新创造本来就不是对立的概念,反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这两者都是工匠精神中的重要内涵。近年来,基础科学研究被日益重视,研究过程中枯燥反复的运算、实验离不开工匠精神,科学装置建设中诸多实践难题的解决也离不开工匠精神,而很多建立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的应用技术创新更是离不开工匠精神。因此,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都需要弘扬工匠精神,这也意味着经验和创新二者皆不可少,不可偏废。
阅读卡片
责任意识
我们不是为自己而生,我们的国家赋予我们应尽的责任。——西塞罗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林肯
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不认真工作的人什么也不是,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刘易斯
真正进步的人决不以“孤独”“进步”为己足,必须负起责任,使大家都进步,至少使周围的人都进步。—邹韬奋。
人物速写
高凤林——突破精度的极限,将“龙的轨迹”划人太空;破解20载难题,让中国繁星映亮苍穹!焊花闪烁,岁月寒暑,为火箭铸“心”,为民族筑梦!高凤林参与过-系列重大航天工程,他焊接过的火箭发动机占我国火箭发动机总数的近四成。高凤林攻克了长征五号的技术难题,为北斗导航、嫦娥探月、载人航天等国家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以及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
李万君——一把焊枪,一双妙手,他以柔情呵护复兴号的筋骨;千度烈焰,万次攻关,他用坚固为中国梦提速。那飞驰的列车,会记下他指尖的温度。李万君先后参与了我国几十种城铁车、动车组转向架的首件试制焊接工作,总结并制订了30多种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技术攻关150多项,其中27项获得国家专利。他的“拽枪式右焊法”等30余项转向架焊接操作方法,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和创造价值8000多万元。
王进——平步百米铁塔,横穿超、特高压。世界第一的荣耀,他直面生死从容写下!在“刀锋”上起舞,守护着岁月通明,灯火万家。王进是电网系统特高压检修工,成功完成了世界首次 ± 660kV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王进参与执行抗冰抢险、奥运会和全运会保电、线路防舞动治理等重大任务,带电检修300余次实现“零失误”,为社会节省电量100万度,避免的经济损失数以亿计。
陈行行—— 青涩华年化为多彩绽放,精益求精生成青春信仰。大国重器的加工平台上,他用极致书写精密人生。他胸有凌云志,心有报国情。陈行行从事着保卫祖国的核事业,是操作着价格高昂、性能精良的数控加工设备的新一代技能人员,优化了国家重大专项分子泵项目核心零部件动叶轮叶片的高速铣削工艺他精通多轴联动加工技术、高速高精度加工技术和参数化自动编程技术,尤其擅长薄壁类、弱刚性类零件的加工工艺与技术,是一专多能的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
王树军——他是维修工,也是设计师,更像是永不屈服的斗士!临危请命,只为国之重器不能受制于人。他展示出中国工匠的风骨,在尽头处超越,在平凡中非凡。王树军致力中国高端装备研制,不被外界高薪诱惑,坚守打造重型发动机“中国心”。他攻克的进口高精加工中心光栅尺气密保护设计缺陷,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中国工匠勇于挑战进口设备的经典案例。他独创的“垂直投影逆向复原法”,解决了进口加工中心定位精度为千分之一度的NC转台锁紧故障,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封锁和垄断。
谭文波——听诊大地弹指可定,相隔厚土锁缚气海油龙。宝藏在黑暗中沉睡,他以无声的温柔唤醒。他用黑色的眼睛,探索试油的“中国路径”。谭文波,坚守大漠戈壁20多年,被称为油田的土发明家。他领衔发明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层封闭工具,投入使用。他解决一线生产疑难问题30多项、技术转化革新成果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他还培养出一大批青年技术骨干,为企业创收近亿元。
4 视野拓展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报告中所提的“工匠精神”,是具有新时代内涵的。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是根本,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是核心,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是要义,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是灵魂。
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爱岗敬业,是爱岗和敬业的合称,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爱岗是敬业的基础,而敬业是爱岗的升华。
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顾名思义,精益求精,是指一件产品或一份工作,本来做得很好了,很不错了,但还不满足,还要做得更好,达到极致。“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如果说“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是传统的“工匠精神"的内涵,那么,“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则主要体现于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之中。“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是现代“工匠精神”的要义。
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和“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一样,“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也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之一,并且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灵魂。传统的“工匠精神”强调的是继承,祖传父、父传子、子传孙,是传统工匠传承的一种主要方式,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则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5阅读主题:工匠精神与时代要求
“工匠精神”在我国源远流长,战国时期的《庄子》便记载了游刃有余的“庖丁解牛”,庖丁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厨师,他不厌其烦地练习宰牛,并将宰牛做到了极致,同时也对自己的手艺怀有一种绝对的自信,这便是早期的一种“工匠精神”。“庖丁解牛”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因为它蕴含的“工匠精神”让我们为之动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我们的科技、手工艺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逐渐被机械化生产所替代,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
当前,我国正处在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培育和弘扬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对于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而只有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达成共识,才能树匠心、育匠人,为推进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时文1
弘扬中国传统铜炉文化,凝聚锻造博大匠心精神
“若要说真正的践行者,莫过于背负工匠精神的匠人,他们用修行的价值观替换浮躁、功利的工作观,以一生为代价去做一件事。”无论何种职业、何种身份,都是需要工匠精神的,需要这种对于产品精细琢、对于技艺精益求精的精神。
匠心精神的传递,工匠技术的传承,其本身就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方式,是一种工匠精神的锻造程序,是一种正能量的信号。当今社会,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给予那些传承中国古匠人精神的人群一些鼓励与支持。陈冠丞就诞生于这个恰到好处的时代。是中国铜炉大师陈巧生之子,陈氏铜炉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同时也是苏州巧生炉博物馆馆长。
2020年,是他进人铜炉行业的第十一年,也是他从一个小学徒工到现在业内知名的铜炉匠人的十一年。
曾经他为了家族技艺的传承,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他心笔为矛,曾打下“真假之辩”“手作之辩”“名炉之辩”三场论战;他先后撰写了《巧生炉文化赏析》《玄龙文萃》和《巧生说炉》三本铜炉文化专著,为铜炉这一行业注入了自身的思想与趣味。
从小在自家的铜炉作坊里长大的陈冠丞,从会走路起,玩具就是榔头,游戏就是砸炼铜的煤块。雕模、制胚、炼铜、打磨、作色......一套工艺,陈冠丞虽未亲试,但都历历在目,被各种要诀耳濡目染十几年。让他真正走上寻艺这条路的,其实是他内心成熟的自我修养和家族的传承使命。
自此,为了雕蜡模,他把家中十几年积累的几百款炉样做了一遍;为了练打磨,他的手也变得和学徒们一样粗糙;为了做皮色,他的化学和物理知识格外专业;为了推陈出新,他从苏州文庙旧货市场一路淘货到北京潘家园古玩城。他一路风尘,后有幸得贵人相助,从进入苏州博物馆文物仓库起,宝鸡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等纷纷向他敞开了大门。2019年,陈冠丞终于有幸进入故宫,亲手触摸六百多年来历代帝王们的珍藏,感受其独有的历史的凝重、时光的痕迹、皇家的气度、极致的工艺,以及这些器物背后的文化魅力。其后,为了实现母亲想要展示巧生炉中的精品,大家了解铜炉制作的过程,亲身感受铜炉魅力的愿望,在国家鼓励私人博物馆发展的政策出台之后,陈冠丞筹集到启动资金后,于2013年建成了“苏州巧生炉博物馆”。这是全国唯一一家以铜炉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也是上一代手艺人辛劳的结晶。
苏州巧生炉博物馆就像连接民间手工艺人与大众的桥梁,将铜炉制作这项传统手工艺带到大家面前,让各行各业的普通人感受到传统铜炉文化的魅力。但陈冠丞知道,这远远不是他想要做成媲美前辈的明清铜炉,但这岂是易事?为这件事付出的每一个步骤都是陈冠丞的一段历练,汉时风月、明时风雅、清时风致......都浓缩在了他的作品之中,形成了一种新时代的传承方式。苏州城内的大小博物馆数百,而有关铜炉的却仅此一家。馆内层次分明,有博山炉区、明清铜炉区、铜炉技艺区、收藏区等。馆内既有常设展区,亦有主题鲜明的限时展览区。上午到厂里制炉,下午到馆内会友,晚上在家中弹琴怡情,这是陈冠丞的日常,日复一日,乐而忘忧。这也是他的处世之道,“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也”。
时文2
茅台酿酒师:发挥工匠精神,把酿酒做好做久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制酒二十五车间即将退休的技术辅导工邹安江,被称为车间的“熊猫”。他1987年进厂,从一线普通员工到副班长、班长、酒师、技术辅导工,在生产一线坚守了33年,把青春和汗水都融进了酿酒的过程中。
“我从农村来,进了茅台酒厂,就感觉这份工作来之不易,每天都在思考怎样把工作干好。做技术辅导工要下到车间班组,耐心地为员工讲解,我把学到的东西与年轻酒师交流,让他们多学一点。”邹安江说,自己曾经有机会离开生产一线到轻松的岗位任职,但他并没有这样做。在他看来,酿酒才是他的至爱,他要把酿酒这件事做好、做长久。
邹安江说:“选择了酿酒,就不会'混日子'。当学徒时就一门心思地学技术,当酒师时就专心致志地酿好酒,成为技术辅导工,就要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
在他的办公桌上,整齐地堆放着十几个写满笔记的本子,上面记录和整理了许许多多翔实的生产数据等资料。虽然即将退休,邹安江仍有一股“钻劲”,为了更好地对窖进行管理,他积极地探索和改进杵窖工具。
“茅台酒的酿造工艺是很复杂的,牵涉多个环节。干了这一行,就要把它干好。我马上就要退休了,作为一名平凡的员工,我会把学到的工艺知识传给下一代,让他们做得比我们更好。”邹安江说。
至今,六十多岁的邹安江每天穿梭在各班晾堂,交流经验,分析问题,探讨工艺。邹安江始终认为,茅台酒的酿造工艺需要更多年轻人脚踏实地、沉下心、放平心态去学,世代传承,不断弘扬工匠精神,把晾堂当舞台,把汗水洒在晾堂里,把酒越酿越好。
反思总结
在这个人人做事都讲究“短、平、快”的时代下,“工匠精神”作为-种优秀的职业道德素养,正是抹平这种浮躁心态的“镇静剂”,同时也是个人工作、企业成功的制胜法宝,更是支撑我们由制造大国走向造强国的基本精神,它的传承和发扬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广泛的社会意义。
二 知识拓展
1散句变整句
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一组句子叫整句(包括对比、排比或二者之外结构相近的句子)。结构不整齐,长、短句交错运用的句子叫做散句。一般来说,散句自由活泼、富有变化。整句结构整齐,音节和谐,渲染气氛、加强语势。在变化时,要理解段落表达的意思,然后进行分组,按照句式相同的原则变成三个句子或排比句。
(1)把下面的句子变成一组排比句。
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划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
成年累月的战事,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经济的不断衰退,动荡不安的政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威胁,甚至连生命财产都没有保障。
2撰写新闻评论的一般方法
(1)要读懂材料。
了解有关背景,熟悉主要事件及相关情节,把握精神实质。
(2)要评在点上。
点评的篇幅要小,一定要选好角度提炼观点,做到一语中的,目标集中、准确,不可分散,切忌什么都想评。
(3)要评的有理。
好的点评应该做到以礼以法阐释,导向鲜明,事理清晰,鞭辟入里,以理服人,发深省。
(4)要评的生动。
点评要讲究艺术性,言简意赅,干净利索,力求新颖、鲜明、生动,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高考链接(2018.浙江卷)固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 个百分点;0—17 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
(1)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
(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渔民在夜间先用灯光诱集趋光性鱼类,然后围捕,称“光诱围网捕捞”。这种科学的捕鱼方法,渔获量高。有些渔民运用这种方法,拿网眼极小的密网围捕,连筷子粗细的、硬币大小的幼鱼,都统统捞了上来。
(2 )用密网进行光诱围捕,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课前预习答案
5.基础知识
(1)字词注音
墓志铭(míng) 雕琢(zhuó) 挑剔(tiāo ti) 精湛(zhàn) 造诣(yì) 卓越(zhuó) 雍容(yōng) 铸魂(zhù) 臻(zhēn) 锉(cuò)
6.研习探究
(1)用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道理论证。作者引用企业家、作家和普通人的话,加以分析论证,论述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它体现出社会的品格和国家的形象。
(2)本文开宗明义,点出时代需要工匠精神,接着引用《说文解字》观点,点出什么是工匠精神,然后寻因溯果,层层深入,从“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阐明该怎样,不该怎样。最后联系实际,回扣中心,升华主旨。
(3)首先解释“匠”的含义,接着从作家的话引出人的职业品质、专业精神有不同,最后指出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和国家的意义。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时代需要工匠精神,所选用的理论论据都是围绕这个论点展开论述的。如引用《说文解字》的观点,点出了什么是工匠精神;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分别论证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5)①体现了人与人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不同。
②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
③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
(6)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深入地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意义,增强了语气,使表达更加有力。
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但我们都应该追求并实践工匠精神,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
重点难点突破答案
【整体感知】
(一)理清脉络:
第一段: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引出工匠精神
第二段:匠是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首先解释“匠”的含义,接着从作家的话引出人的职业品质、专业精神有不同,最后指出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和国家的意义。
第三段:工匠精神是改变现实的力量;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
第四段: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第五段:我们的时代面貌,取决于我们的表现。
小结: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段,引出话题,提倡工匠精神;第二部分为第二到第四段,工匠精神的概念和内涵;第三部分为第五段,倡导工匠精神,从个人与时代的关系总结全文。
(二)论证思路:
本文开宗明义,点出时代需要工匠精神,接着引用《说文解字》观点,点出什么是工匠精神,然后寻因溯果,层层深入,从“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阐明该怎样,不该怎样。最后联系实际,回扣中心,升华主旨。
小结:
这篇新闻评论围绕“工匠精神”展开,通过事实论证、道理论证等方式加以论述。在论述的过程中,作者采用由浅入深、逐层剖析的方式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正反面论证相结合,观点鲜明、逻辑合理、思辨性强。通过对本文思路的把握,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本文从不同角度辩证地论述了“工匠精神”的深刻而又丰富的内涵和这种精神对企业、国家、民族的重大意义。
(三)工匠精神:
(1)工匠精神的内涵:
①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②精益求精。精益求精就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好。能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是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
③专注。专注就是内心笃实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
④创新。“工匠精神”还包括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重点】
(1)中心话题是工匠精神的时代特征。开篇从时代特点和企业打造金字招牌的角度引出话题,紧扣“时代品质”,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2)《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就其内在的逻辑结构而言,可以分为三部分。第1段借企业家的感慨,引出这篇新闻评论的话题:时代品质与工匠精神。之后的三段对“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进行了深入、拓展的探讨。第2段先说明工匠精神的本质是一种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国家发展都有积极、重要的作用。第3段主要是辩证分析,廓清了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偏见误解,在反驳错误认识中对比立论,深化对坚守工匠精神意义、作用的认识,重点阐明了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第4段进一步探讨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批评了当前社会上存在的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倡导“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是这篇新闻评论的主旨所在。第5段是评论的总结,进一步强调发扬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指出“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辩证分析工匠精神的作用,使论述全面、深化。
(3)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拥有工匠精神的企业更符合时代要求;工匠精神可以使企业产品更加精致,使企业拥有金字招牌,这样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最挑剔眼光的检验;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企业拥有工匠精神,可以高树质量至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单越的时代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工匠精神可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为中国文化立根固大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工匠精神蕴含看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工匠精神关乎我们的生命尊严。
【难点】
(1)本文论述的核心是“工匠精神”。在论述过程中,作者采用由浅入深、逐层剖析的方式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要想全面准确地把握“工匠精神”的内涵,就需要把握文章主体部分的行文结构,把文章中关于“工匠精神”的内涵从浅到深地挖掘出来,形成对“工匠精神”的全面理解。
“匠”是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工匠精神”是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更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2)①引用论证:文中作者多处引用,如引用企业家的话,写出了工匠精神在当代的意义;引用《说丈》里对“匠”的记载,写出“匠”古已有之,然后写出其在今天的内涵;引用鲁迅的话,是为了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论证。引用这些内容,并加以分析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对工匠精神分析论述,可以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使观点更加深入人心。
②类比论证:如第1段中“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企业......”,将“手工匠人”和“企业”进行类比,写出了企业拥有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③假设论证:如第4段中“倘若没有......怎能有......”写出了工匠精神的深层内涵。
在本文中,作者多处引用,如引用企业家的话,写出了工匠精神在当代的意义;引用《说文》里对“匠”的记载,写出“匠”古已有之,然后写出其演变;引用鲁迅的话,是为了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论证。总之,作者引用这些内容,并加以分析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对工匠精神进行分析,论述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体现出社会的品格和国家的形象。引证法的使用,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使观点更加深入人心。
知识拓展答案
1(1)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
(2)成年累月的战事,动荡不安的政局,不断衰退的经济,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
2(1)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的能力,考查考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评述,需要有自己的观点,还要阐述理由。阅读率的提升和阅读方式的多样化,都是值得肯定的,“有声阅读(听书)”和“数字化闻读”相对于传统阅读,可以说是浅层次的阅读。评述时语言应准确、简明。
答案:科技的进步为国民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听书这种阅读方式因为更加便捷,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却会带来阅读浅表化问题。
(2)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写作短评的能力。答题时,考生一定审清题目,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材料闲明理由,在闲明理由时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条理清楚。从材朴中可以看出,密网光诱围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考生可从多个角度阐迷观点,如说明密网光诱围捕不可取的原因,如何制上这种行为,以及在以后的渔业发展中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答案 示例一:这种“密网光诱围捕”的做法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不同的目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其结果大相径庭。“光诱围捕”原本是提高渔获量的科学方法,但由于利益的驱动,一切“向钱看”,使用“密网”围捕,将会使我们的渔业资源受到毁灭性的破坏。我们要加强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遵循科学精神,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
示例二:这种唯利是图的做法,是对渔业资源的毁灭性破坏。为了眼前的利益用密网进行光诱围捕,致使鱼子鱼孙都被赶尽杀绝,中国近海无鱼可捕已不是耸人听闻的事。我们的古人尚且知道“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的道理,作为现代文明人的我们更应该具备长远眼光,为自己、为子孙后代着想,制止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保护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