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14我要的是葫芦 任务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经典作品。种葫芦的人只想要葫芦,忽略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蚜虫问题,也不听邻居劝告,没有抓紧时间去治蚜虫,最后导致愿望落空,没有得到葫芦。故事借种葫芦的人只想要葫芦却不管叶子上的蚜虫导致葫芦都落了的故事,让学生懂得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目标
1. 认识“葫、芦”等 11 个生字,会写“棵、谢”等 8 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 8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 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懂得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明白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道理。
教学过程
任务一:猜谜导入 揭示课题
1. 猜谜导入
2. 揭示课题《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
任务二:初读课文 认读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2.这篇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出示)
从前,有个人 ,他天天盼着 ,但是 。最后 。
3. 教师范读课文。
4.识字学词
(1)出示生字词
第一组:藤、哇、蚜、赛、感、慢。(会读会认)
第二组:言、邻、谢、怪、盯、想、棵、治。
“谢、怪、盯、想”能说出部首; “棵”和“颗”能正确区分;认读“治”时,用谜语“河流旁,筑土台,洪水来,抗水灾”引出,此谜面即是这个字的本义“治水”,引申为“管理、医治”,可以组词进一步理解。
第三组:葫芦藤 花谢 挂着 蚜虫 盯着 赛过 自言自语 邻居 奇怪 慢慢的
(2)归类识字,总结方法。
生字的部首与含义密切相关,我们学习时可以借助部首去识记生字。
5.理解字义,指导书写。
(1)出示重点字“谢”,引导观察。
(2)出示字义,理解练习。
谢:最开始的时候,“谢”表示道歉,如“谢罪”表示为自己的罪过道歉。后引申为推辞、感谢和凋落的意思。
出示练习题:选择合适的解释:谢:①感激;②道歉;③推辞、拒绝;④凋落、衰退。
A.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B.我要感谢我的妈妈。
C.今天爷爷闭门谢客,谁也不见。
D.电视上有一个人正在为自己所犯的错谢罪。
6.理解词语“自言自语、奇怪”等,通过联系上下文、动作演示等方式。
任务三:精读课文,体会语气
1. 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这棵葫芦长什么样呢?(可爱的葫芦)
2. 朗读感悟
学生再读课文,找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用“——”画出来;找出邻居说的话,用“~~~~”画出来。
分角色朗读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对比朗读反问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和陈述句“有几个虫子不可怕。”,体会反问句加强语气的作用。
对比朗读感叹句“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表演读一读。正好学生带了葫芦的挂件,于是让学生对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对比陈述句“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体会感叹句表达强烈情感的效果。
3. 讨论交流
讨论: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
学法提示:
(1)(第2自然段)画出种葫芦的人是怎样想的?”怎么说的?
(2)(第3自然段)找出邻居和种葫芦人的对话,并尝试练读。
4.学生汇报种葫芦人心里所想,感受他的满不在乎,只要葫芦,不要叶子。相机指导朗读。
(1)种葫芦人是怎么想的呀?
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贴蚜虫】
(2)关注感叹号,通过指名读、齐读,体会朗读语气。
(3)读中悟意。
出示练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种葫芦人的意思是什么呢?(①)。
①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②有几个虫子很可怕。
那既然两个句子的意思一样的,老师就把他们放在一起,一起来读读。
(4)出示课后第二题,对比朗读,体会语气。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道理。
任务四:复述故事 拓展延伸
1.教师根据图片说说故事内容
2.复述故事
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想象,复述故事。
②揭示寓意。
2. 想象续编
如果你是种葫芦的人,第二年你会怎么做?
总结:那个人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忽略了事物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但同样的错误相信他不会犯第二次。第二年春天,他又种下了一株葫芦,请你继续往下编故事。
3.拓展延伸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举例说说。
原来葫芦叶子和小葫芦之间是有联系的,也就是说两样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世间万物之间都是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需要我们留心去观察。
课堂总结
孩子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关于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事情,比如:喜欢把手放进嘴巴,肚子就会痛;不爱刷牙,就会蛀牙;秋季打喷嚏,就会传染病毒,所以个人卫生与健康生活之间也有着密切联系。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可爱 不治 不听劝 伤心
叶子黄了 葫芦落了
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