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长城谣》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长城谣》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16 07:2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城谣》教学设计
绵阳外国语学校 杜婷婷
一、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长城谣》选自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单元所选的五首诗歌文情并茂,蕴含着深刻而真挚的感情,寄托了发人深省的哲理。这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诗。主体意象是长城,但诗中也有对黄河的思恋;抒情主线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诗中也有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浓郁的民歌风味、优美的语言和意境、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能让学生得到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热爱诗歌和爱国爱乡的情感。
这首诗的作者是台湾作家,教学中要帮助学生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诗人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体会游子的乡思、乡愁,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由于台湾和祖国大陆长达半个世纪的隔绝,乡愁这种情感具有空前广泛的代表性。作者把抽象的情感寄托在具体可感的物上来表达,而且表达朴实自然。八年级学生虽已初步具有感知分析诗歌意境的能力,但学生学习中仍会出现抓主题难,明意境难的现象,因此,学习本诗,重在体会情感,把握意象,品味语言。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学生合作进行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此外,对本诗的理解,要求学生以把握诗歌的基本思想为主,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解和分析。
二、学法指导
我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质疑、合作、探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归纳、补充。
在教学时,采用“初读——质疑——细读——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步解疑——点拨——解疑——再读”的结构,利用①情境法(多媒体课件展示创设情境,再现诗歌中的意境);②质疑法(通过学生预习课文,产生疑问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③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领会诗歌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以朗读为纽带,以诗歌意境剖析为重心,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师生互动,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本节课的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预习时完成的基础题目,抽查字词掌握情况;作者的生平、本诗的写作背景资料收集记录。
(预习的设置,能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情境导入
导入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我利用情境法这样设计:
“华夏数千年文明,很多日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见的事物成为了中华文明的凝聚和积淀,他们是中国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它们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同学们知道有哪些中国的象征物?”(学生会提到如长城、黄河等,点明这便是游子思乡的载体)
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多张长城图片,配以《长城谣》歌曲。
(学生对长城产生直观感受,营造思乡爱国氛围,引出台湾女诗人席慕容的《长城谣》)再由学生介绍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为体会作者情感做好铺垫。
(三)朗读质疑
这首诗语言含义深刻,情感真挚,通过反复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朗读活动能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感情,激发探究兴趣。我将充分利用朗读法初步感知诗歌借助具体形象长城、黄河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历史的关照和反思。
在这个环节里,先欣赏配乐朗诵,对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提出听读要求;再由学生自由朗读,提出朗读要求;最后学生示范朗读,师生共同欣赏,体会诗人是如何一步步展现感情的,随之理清结构,切入的问题是每节诗都写了些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采用什么方式来抒情?抒写了什么情怀?(板书内容情感)
(三)赏析品味
由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诗人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的方法,获得审美愉悦。并理解诗中含义深刻的词语,培养学生想象联想能力。这也是本课的重难点。
具体操作方法是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疑问,教师整理关键问题写在黑板上,小组讨论,并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
在第一小节中,引导学生找出长城见证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战争、荣辱、悲欢这些民族事件。再抓“蹲踞”“无情”“冷眼看人间恩怨”这些运用拟人的重点词,体会他饱经沧桑,见证历史的发展,却不参与历史的创造。
转而说到作者为什么唱长城时“不能成声”,写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时“不能成篇”,而一提到长城心中“便有烈火焚起” 体会长城作为民族的象征,祖国的象征,是诗人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以至于长城的形象,比如身躯、面容、云、树、风等都如在眼前、历历在目。
于是耳边萦绕着“敕勒川、阴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下”的歌声,梦里回到了故乡,进而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又写到了黄河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一句,既是“梦中”又为什么是“不眠”?
赏析到此,我再次让学生朗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并指导如何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表现情感,最后以问题“作者为什么要用第二人称来写长城?”小结全诗,体会对于“少小离家老大难回”的诗人来说,长城就是家乡,就是祖国,就是日思夜想的爹娘!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
(设计说明:通过多次规范学生的朗读技巧 ( http: / / www.21cnjy.com )、质疑和讨论让学生自主把握诗歌的基本思想,而非教师做过多的讲解和分析,学生能更深入的体会意象的妙处和诗人的思乡之情。)
(四)拓展延伸
播放“两岸三通”剪辑视频,寓浓浓的乡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乡愁和严峻的社会现实于其中,使学生认识到实现祖国统一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宿愿,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把乡思、乡愁上升到对祖国统一问题的探究的高度。
板书设计
长 城 谣
席慕容
审视历史,凸现沧桑。
借助长城,倾诉热忱。
依托梦境,流露乡思。
四、作业安排
假如在“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里,席慕蓉和纪弦在长城相遇,以诗助兴,他们会写什么呢?
(设计意图:初步学习诗歌借物抒情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点,自创诗歌要明确抒发的情感,寻找能寄托情感的意象,将情感用文字寄托于物象之中,可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后完成并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