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致空气》教学设计
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学校 吴丽娜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以人们司 ( http: / / www.21cnjy.com )空见惯、习焉不察的空气为歌颂对象。抓住空气的特点:“无所不在”又“踪迹难寻”;“厮守身边”又“默无一语”。在对空气这一须臾难离的自然现象的讴歌中,寄寓了诗人对于友谊,对于真情的赞颂。
二、设计思路
《致空气》是这一单元的略读篇目,可指导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用已掌握的诗歌诵读方法,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诗歌形象、含蓄、精练的语言。《致空气》是一首运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诗歌主题深刻含蓄,又有很强的哲理性,可引导学生感受其中蕴涵的艺术魅力,获得人生启迪。
三、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人所抒之情,体会诗人所寓之理。
2.在诵读中欣赏品味诗歌的语言。
3.感悟诗人寄寓诗中的真情,用心体味,树立珍惜生活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把握诗的内容,明确诗歌的象征写法。
五、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象征写法。
六、教学过程
1.导入(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创设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如果 ( http: / / www.21cnjy.com )请你以“写给……”为话题,你会想到什么呢?(鼓励学生发言)看来同学们谈得不仅具体,而且有自己独到的感受。但你能想到写给那看不到、摸不着、无色无味的空气吗 有位诗人就写了一首现代诗《致空气》。
2.诵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教师做朗读指导(读音、停顿、节奏、重音)。
(3)学生自读。
3.初步把握,整体感知:
(1)鼓励学生主动发言,谈自己的读后感。
(2)教师引导思考:我们日常见惯的空气,在作者笔下仅是无色无味无形的物质吗?为什么?
4.会意悟情:
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探究,结论由每组负责的同学写成书面材料;发言交流讨论结果:
(1)“空气”有什么特别之处?
(2)作者在怎样的生活中感受到了它的存在?它给作者带来了什么影响?
总结提示:诗人表面写的是空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的基本属性,但实际上写的是空气在作者生活最困难时带给他体贴入微的帮助,由此使人联想到那种至真至纯而静默无声的人间真情。
空气——人世间忠贞不渝的真情,甚至是心中的理想、信念。
诗人诉说——在苦难中得到的帮助,实际上既是对真情的赞美,也是对真情的期盼和依恋。
《致空气》表面上是一首咏物诗,实际上诗人赋予了空气深刻而鲜明的象征意义。
(3)在理解体会的基础上,再次朗读。
5.自主探究问题,赏析语言:
在朗读中,我们能感受到诗的节奏美、韵律美,但对诗歌形象、含蓄、精练的语言却需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用心揣摩。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例:第四节“轻轻嘘着”形象地写出了温柔体贴的关怀、安慰,“湿咸”“青气”写出了触觉、味觉、视觉,可见作者的感受很细腻。21教育网
四、拓展延伸
诗人笔下的空气被赋予了独特的意义,相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的生活中也有这种“踪迹难寻又无所不在,厮守身边却默无一语”的朋友。它是人,是物,还是自己心中的某种思想呢?(自主思考,发言交流。)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