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2 16:42:15

文档简介

第六课教案
【教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牵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朝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急需改革自救。
【教学目标】1.知道公车上书及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
2.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
3.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演绎法
【教学过程】观看图片,了解甲午中战争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潮流。思考假设,我们生活在当时动荡的年代。身为热爱祖国,关心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应该如何拯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时刻?全体朗读学习目标与重难点。简单再次梳理背景。在时代背景的推动下,从学习器物到谋求制度变革。拯救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当时的知识分子做了什么举措?观看史料进行了解。解释公车上书,其中的公车。书里公车上书大致内容。从这事件中提问,学生能反映出知识分子怎样的一种情怀?简单介绍,当时知识分子所代表的阶级。在公车上书之后,维新人士积极展开一系列活动。表格向学生梳理展示。从他们宣传的思想中可以看出,他们都主张变法救国。阅读史料小组思考回答,维新派这一系列宣传活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什么作用?教师简单总结对旧文化的冲击,同时宣传了维新思想,调动了百姓的爱国热情。下一阶段德国突然占领胶州湾,严重损害了清朝的国家主权。当时的皇帝,与维新派人士讨论最终决定要立即变法展开了百日维新。由小组演绎小短剧,情景重现当时的画面。在这种背景之下,进行一系列改革,表格梳理总结。扩展京师大学堂相关知识点。百日维新为何戛然而止?慈禧太后出现发动了戊戌政变,其中有许多质分子英勇就义,他们的牺牲促进了人民群众的觉醒,也打破了许多人对改革的幻想。阅读史料小组合作讨论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简单总结并做相关笔记。通过阅读史料思考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它使当时的人们看清改良之路,在中国行不通。课堂小结,简单梳理维新变法,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习题训练。最后,教师布置课堂作业。【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必须要重启PPT,字体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少的情况) 才能显示出来。
找到压缩包中 鼠标左键双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的字体文件夹 字体文件
【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也必须重启PPT。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多的情况)
找到压缩包中 打开后有较多字体安装包,Ctrl+A全选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的字体文件夹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Mac系统的安装与windows系统类似,仅提供路径)
找到压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应用窗口中打开“字体册”
鼠标左键双击字体文件 界面左上方点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选中要安装的字体,点击“打开”
【注意】Mac系统与Windows系统一样,都需要重启PPT,字体才能显示出来。
“明明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播放也正常的,但拿去教室
电脑上播放,字体又变得乱七八糟!”
老师们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代表安装在自己电脑上的C盘
(一般情况下),但如果教室电脑上没有安装过PPT内所用的
特殊字体,在打开PPT时,会出现字体不一或缺失的情况。
把字体文件复制粘贴到教室电脑上的 C盘> windows > fonts文件夹里即可。
在教室电脑上找到压 打开后框选中字体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包,Ctrl+C复制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注意】转图片后,图
片会自动对齐页面正中
在自己的电脑上将有特殊字体的可编辑文字转化成图片即可。 心,需自己移动到原位
选中含有特殊字体的可编 Ctrl+V粘贴,点击右下角 点击“粘贴选项” 下右边
辑文字框,Ctrl+X剪切 图标 的图标,选择粘贴为图片
“下载了字体,安装也成功了,电脑也重启了,但PPT内却
找不到这款字体了?!”
一般这种情况出现在有多种字重的情况(例:阿里巴巴普惠
体),部分字体隐藏了。字重:可以理解为改款字体的不同粗细呈现
最直接的方法是 完毕后,
打开PPT,直接搜索字体+字重。
前提是确保完成一下操作:①字体安装后重启PPT; ②把这款字体整个系列(全部字重)都已下载(共26张PPT)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牵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假设:我们都生活于19世纪末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 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
新课导入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
1898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学习目标
知道公车上书及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

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

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学习难点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刺激列强侵略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引进器物
×
谋求制度变革
《马关条约》
1.背景
1895年,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昨接京电悉,公车孝廉(指参加会试的举人)千余人,上书二万言,力拒议和,叩求都察院代奏。足见圣朝养士之隆,亘古所罕。
——《申报》1895年5月10日
公车上书
何谓『公车』
原采汉朝时政府用车马接送应举之人赴京,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入京应试的举人代称。
康有为、梁启超以及
各省1300多名考试的举人
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失败,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却轰动京、沪,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1895年春
北京
地点
代表
目的
结果
时间
2.公车上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
公车上书这件事反映了知识分子的什么精神?
梁启超
活动于19世纪90年代的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派别之一。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表。因受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严重的刺激,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振兴国家而得名。
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
梁启超
维新人士的主要活动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主要报纸
康有为创办的万木草堂
梁启超主笔的时务学堂
创办报刊
创办学堂
3. 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组织学会
名称 地点
强学会 北京
上海强学会 上海
南学会 长沙
农学会 广州
兴儒会 瑞安
励学斋 西安
蜀学会 成都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
上海时务报
《时务报》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梁启超主笔,是中国人办的第一个杂志。1898年8月8日停刊,共出69期。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梁启超《变法通议》
天津国闻报
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地位
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国闻报》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刊登国内各省要闻,同时译载重要政论及名著,如连载严复译的赫胥黎《天演论》等。在维新运动中影响很大,成为维新派的重要宣传工具,与上海《时务报》分掌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戊戌变法后遭清政府查办,1898年12月被迫停刊。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日本以变法而强大,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变法通议》
宣传思想
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
—— 严复《国闻报》
梁启超(1873~1929年)
只有变法才能救中国
材料一:据张元济记载,其乡有年逾七旬素称守旧者,读梁启超文且慕之,且赞之。
材料二:张之洞读《时务报》后,致信邀请梁启超前往湖北,随信捐助《时务报》500银元以示支持。公开表彰《时务报》见识正大,增广见闻,下令湖北全省公费订阅。
——马勇《戊戌政变的台前幕后》
材料三: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多所。
——汤志钧《戊戌时期的学会与报刊》
作用:冲击了封建社会腐朽沉闷的思想文化,促进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潮流,激发起人们关心国家命运的热情,调动了人们探索救国之道的积极性,为随后进行的戊戌变法做了有力的铺垫。
小组思考
维新派的这一系列宣传活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什么作用?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后,各帝国主义国家竞相效仿,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7年11月13日,三艘德国军舰突然驶进往日平静的胶州湾,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舰上官兵竟顺利登陆并占领了青岛。这就是震动中外的胶州湾事件。
二、百日维新
背景
朕不甘做亡国之君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1898.1)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百日维新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1897.12)
小组演绎小短剧
旁白:德国强占胶州湾,清政府内忧外患。康有为再次上书,要求变法。他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出席“问话”的有李鸿章、荣禄、翁同龢(hě)等五位大臣。
荣(盛气凌人):你老是变法变法呀,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变则造然祸乱天下。
康(反驳):世事万物皆有变化,祖宗之法为什么不能变呢?祖宗之法乃治国之本,只有变祖宗之法中的陈腐之处,国家才能富强兴旺。
李(拍桌子叫道):住嘴,此不忠不孝之论,不可宽容。
小组演绎小短剧
荣:祖宗之法千真万确,只能遵行不能变更。
康:今天祖宗留下的疆土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祖宗之法。就拿总理街门来说吧,祖宗之法里没有,是最近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立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
(荣禄等一时无言可答,拂袖而去。)
翁: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解,难得难得,我会尽最大努力把他引见给皇帝的。
旁白:这次问话后,光绪帝对康有为极为欣赏,下令康有为等人筹划变法。
类别 主要内容 影响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化教育方面
军事方面
革新政治,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触犯旧官僚的利益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伤害守旧的封建文人
提高军队作战斗力和军事素质
京师大学堂,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
戊戌政变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
光绪被
囚于瀛台
戊戌
六君子
谭嗣同
刘光第
杨深秀
康广仁
杨锐
林旭
废除变法诏令
(除保留京师大学堂外)
畅所欲言:如何看待谭嗣同的殉难?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从嗣同始!
如欧阳予倩所言:“一班青年知识分子,因那一回政变的刺激,从桎梏麻醉中觉醒过来,中国革命也就积极地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倘若那六君子不死,有许多人或者还会对由上而下的改革存着幻想。”
——蔡尚思 方行《谭嗣同全集》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新政诏书连篇颁发……地方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比较得力。各部堂官和各省督抚都观望、延宕、抵制。
——范士华:《戊戌维新——近代中国的一次改革》
材料三:光绪皇帝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几年吃的东西不顾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吃了。”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小组合作讨论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维新派势力弱小
主要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变法速度太快,内容太多
教训: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时务报》
材料二: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变法失败后,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下来,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
4.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
材料一: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历史意义:
1.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性质)
2.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中国人民觉醒。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作用)
封建势力进行阻挠破坏;
发生
发展
高潮
结局
公车上书揭开序幕
创办报刊建强学会
百日维新实行变法
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教训: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主要原因)
课堂小结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
A.鸦片战争的炮声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甲午战争的惨败 D.中华民国的成立
课堂训练
C
课堂训练
2.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
A.裁撤冗官冗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
D.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3.戊戌变法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袁世凯
A
C
版权声明
课件版权归属“一起课件”,仅可自用,不可传播,不得用作商业性使用,不得上传至百度文库、等盈利网站。任何侵权行为将被视为版权侵害,侵权者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