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2 16:42:15

文档简介

【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必须要重启PPT,字体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少的情况) 才能显示出来。
找到压缩包中 鼠标左键双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的字体文件夹 字体文件
【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也必须重启PPT。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多的情况)
找到压缩包中 打开后有较多字体安装包,Ctrl+A全选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的字体文件夹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Mac系统的安装与windows系统类似,仅提供路径)
找到压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应用窗口中打开“字体册”
鼠标左键双击字体文件 界面左上方点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选中要安装的字体,点击“打开”
【注意】Mac系统与Windows系统一样,都需要重启PPT,字体才能显示出来。
“明明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播放也正常的,但拿去教室
电脑上播放,字体又变得乱七八糟!”
老师们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代表安装在自己电脑上的C盘
(一般情况下),但如果教室电脑上没有安装过PPT内所用的
特殊字体,在打开PPT时,会出现字体不一或缺失的情况。
把字体文件复制粘贴到教室电脑上的 C盘> windows > fonts文件夹里即可。
在教室电脑上找到压 打开后框选中字体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包,Ctrl+C复制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注意】转图片后,图
片会自动对齐页面正中
在自己的电脑上将有特殊字体的可编辑文字转化成图片即可。 心,需自己移动到原位
选中含有特殊字体的可编 Ctrl+V粘贴,点击右下角 点击“粘贴选项” 下右边
辑文字框,Ctrl+X剪切 图标 的图标,选择粘贴为图片
“下载了字体,安装也成功了,电脑也重启了,但PPT内却
找不到这款字体了?!”
一般这种情况出现在有多种字重的情况(例:阿里巴巴普惠
体),部分字体隐藏了。字重:可以理解为改款字体的不同粗细呈现
最直接的方法是 完毕后,
打开PPT,直接搜索字体+字重。
前提是确保完成一下操作:①字体安装后重启PPT; ②把这款字体整个系列(全部字重)都已下载(共23张PPT)
北洋政府的统治
与军阀割据
第11课
目录

二次革命

袁世凯
复辟帝制

护国战争

军阀割据
学习目标
1
知道二次革命的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国战争的史实
2
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动作描写
袁世凯复辟帝制
重点
军阀割据
难点
北洋军阀是清末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军事集团,由于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
二次革命

宋教仁案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公然背弃誓言,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同盟会会员宋教仁等在征求孙中山建议之后,于1912年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并在随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了明显优势,使袁世凯大为惊恐,袁世凯本想以重金收买宋教仁,但宋教仁不为所动。197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歹徒枪击,身中三弹送医院后不治而亡,年仅31岁。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教仁案。经过调查,刺杀宋教仁的幕后黑手竟然是袁世凯的亲信,并直接涉及到袁世凯本人。
责任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国家元首只是名义上的国家领袖,无实权。内阁首脑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实权,对议会负责。
一场谋杀
二次革命
宋教仁案发生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他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
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从日本回国,力主武装讨袁。
1913年7月,李烈钧正式宣布江西独立,电告讨袁,南方革命党人纷纷响应,与北洋军展开作战。
同年9月,南京失守,“二次革命”宣告失败,孙中山、黄兴逃亡日本
二次革命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1913年3月,孙中山主张武力反袁。但是只有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等少数人拥护他的主张。……二次革命开始。虽有多省宣布独立讨袁。但革命党人却停留在观望,犹豫的态度上,没有把握形势。
材料二:在军事行动上,他们不善用兵,各地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军事指挥机构,使本来就不足的兵力更显分散。
材料三:当时由于北南双方在军力对比上敌强我弱,各地讨袁军又仓促应敌,作战缺乏统一指挥和战略协同,再加上一些国民党议员和整个民族资产阶级对这次讨袁不予支持,结果“二次革命”的战局很快就逆转不利,两个多月后即宣告失败。
——《中国近现代史》
(1)革命党仓促应战。
(2)南北双方军事力量悬殊。
(3)革命党内部不团结。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袁世凯复辟帝制

复辟帝制
镇压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即又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不久,他又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接着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连继承人。自此,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
总统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与议会内阁制相对称,指由选民分别选举行政和立法机关,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同时担任政府首脑的制度。
制度准备
复辟帝制
为了实现皇帝梦,袁世凯甚至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的支持。“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有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聘日本人为顾问等。
外界准备
复辟帝制
袁世凯大举推崇孔孟思想,打出了“尊孔复古”的旗号,实际目的是为复辟帝制,“不过借祀孔之名,为收拾人心之具,帝制复活之实”。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民主共和的观念一度广为传颂,但“根深蒂固的传统社会价值体系并没有被先进的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击溃”,于是,1912年9月,袁世凯发布《崇孔伦常文》,重弹“尊孔复古”的老调,“中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八德乃人群秩序之常”。很明显,袁世凯此举有司马昭心之嫌,因为儒家思想文化不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也包含了封建专制礼教内容。
思想准备
1914年9月28日袁世凯祭孔
1914年底,
北洋政府在北京举行祭天活动
复辟帝制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材料研读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在耶?既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的态度。
反对袁世凯称帝,讨伐袁世凯,以达到救国救民,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目的。
护国战争

护国战争
护国运动形势图
护国运动(又称护国战役、护国战争、护国之役、洪宪之役),1915年-1916年,是辛亥革命后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
护国运动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
护国战争
袁世凯派重兵围剿护国军。但是他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连骑北洋嫡系部署也阳奉阴违。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袁世凯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1916年三月,袁世凯被迫取消抵制,六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1915年12月13日,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宣布废除共和政体,实行帝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年号洪宪,自任皇帝;1916年3月22日,宣布废除帝制,重归共和,前后总共历时83天。
皇帝梦破碎
护国战争
材料一:“梁启超、黎元洪、段祺瑞等或请辞或告假”“今日要人之辞职,皆托于病。然试究其所患者之病,大抵皆因国体而影响于身体之病也。”
——《申报》1915年9月22日
材料二:“改变国体之计划,在今日尚为时机未熟”。“各国公使之忠告”的初衷,“因恐国体问题而启内乱,将有损之利益。”
——《英俄日之劝告》1915年10月30日
材料三:“人心有至大之势力,决不能以他种势力战胜之”
——《人心》《申报》1916年6月9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袁世凯的皇帝梦为什么会失败
失败原因
①根本原因: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
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不懈斗争;
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⑤帝国主义态度的转变。
民主共和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军阀割据

军阀割据
阅读课本找出各地军阀割据的主要派系及其势力范围。
军阀 派系 代表 人物 依附 列强 势力
范围
冯国璋
曹锟
段祺瑞
张作霖
唐继尧
陆荣廷
直系
皖系
奉系
滇系
桂系
英、美
日本
日本
美、英
美、英
直隶(今北京)
湖北、江苏、江西
安徽、浙江、
山东、福建、陕西
东北三省
(奉天、黑龙江、吉林)
云南、贵州
广西、广东
依附帝国主义
大小军阀混合
军阀割据
指标 时间 损失
农户 1914~1918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 增加92万人
军费 1916~1918 增加5000多万
依据材料思考,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连年征战导致社会动荡,阻碍了农业生产,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拓展
护法运动:袁世凯死后,继任的北洋统治者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认为,约法和国会是共和国的象征,为了维护共和制度,他毅然举起了“护法”的大旗。1917年秋,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试图借助滇系、桂系等西南军阀的军事力量,开展护法运动。然而,南北军阀最终达成了妥协,孙中山被排挤出军政府。1918年5月,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回到上海,护法运动失败。
随堂练习
下列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护国运动 ②“二次革命” ③袁世凯称帝 ④宋教仁遇刺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③①④②  D、②④①③
B
课堂小结
1912年
1928年
1916年
袁世凯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混战时期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一场谋杀
皇帝梦破碎
军阀混战第十一课教案
【教材分析】袁世凯上台之后,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甚至公然复辟帝制。为了维护共和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同全国人民一道,与北洋军阀政府展开了不懈的斗争
【教学目标】1、知道二次革命的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国战争的史实。
2、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重点难点】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
难点:军阀割据。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袁世凯上台后,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他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遭到举国反对。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按照时间顺序帮学生梳理整体过程,并对北洋军阀和北洋政府进行简要的名词解释。袁世凯上台后,为了实现独裁,进行了一系列准备。先破坏责任内阁制,对该制度进行解释。后收买宋教仁失败,则对他进行谋杀,宋教仁案震惊全国。这场谋杀案掀起了二次革命的序幕。袁世凯受到国内舆论的谴责,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人。最终,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黄兴逃亡日本。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分析,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袁世凯大权在握,实力强横,开始着手复辟帝制,做出了多手准备。第一步进行制度准备,宪法修订改为无限连任的总统制。向学生解释名词总统制。第二步,寻求外界支持。与日本签订21条,以换取日本的支持出卖了中国大量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同时,袁世凯在全国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潮,进行思想准备。最终,在1915年末,袁世凯称帝。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的态度。了解袁世凯这种行为是不得人心的,违背共和的行为也激发了百姓的愤怒不满。
护国战争开始。通过图片路径,了解护国战争的发展顺序。对其中的英雄人物进行简单介绍。最终,在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废除帝制,83天的皇帝梦自此破碎。通过相关材料了解,袁世凯复辟帝制会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是因为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违背了历史潮流。说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成为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郁郁不得志中,袁世凯很快逝去。北洋军阀政府失去了领头羊,各地军阀各自为政。通过图片依据课本找出各地军阀的主要派系及其势力范围。通过表格了解各派系背后的依附势力。依附于外国帝国主义力量,为了各自的地盘和利益,不惜出卖国家利益。大大小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混乱之中。通过图片和相关数据信息思考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哪些不利的影响?拓展后续护法运动内容。进行随堂练习和课堂小结。教师布置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