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范进中举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3 范进中举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3 08:1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范进中举》
吴敬梓
FAN JIN ZHONG JU
情景导入
古人常说人生有四大幸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尤其是金榜题名,可以说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终生梦寐以求的事情,因为“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然而,很多人数十年苦读依旧美梦落空,美梦成真的,从此踏上了富贵之路,而有些人也为科举演出了一幕幕悲喜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范进中举》这一课,让我们一起看看范进的命运究竟如何,他又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学习任务
1.品味精彩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重点)
2.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把握人物形象。(重点)
3.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难点)
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讽刺小说家。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曾祖父、祖父、叔祖均凭科举显达。其父吴霖起为人正直耿介,不慕荣利,对吴敬梓颇有影响。
吴敬梓13岁丧母,后随父到任所,20岁中秀才(此后即屡举不中),23岁丧父。家族内部因为财产和权力而展开了激烈的争斗。经历了这场变故,吴敬梓既无心做官,对虚伪的人际关系又深感厌恶。安徽巡抚推荐他应博学鸿词考试,他竟装病不去。他不善持家,遇贫即施,家产卖尽,直至1754年53岁去逝时,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文学常识
《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共55回。因读书人称儒生,故“儒林”指读书人这个阶层;“外史”与“正史”相对,记载那些没有写入“正史”不堪称道的轶事。
全书由许多故事连缀而成,贯穿全书的主题是反对科举制度和揭露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于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
它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全书用白话写成,语言准确、生动、幽默,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取得了极大的艺术成就。
文学常识
古典讽刺小说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寄寓性讽刺,主要从神魔小说中孕育出来;
一种是写实性讽刺,主要从世情小说中孕育出来。
狭义的讽刺只指后一种写实性讽刺小说。它用夸张手法和嘲讽的态度,揭露、抨击社会的黑暗和时弊,但对社会本质的认识,有很大局限性。
代表作品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
写作背景
“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
小说描写广东学道周进上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员,然后主考南海、番禺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范进当时已是54岁了,从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了35年。
当花白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与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周进最初考了许多年连秀才也没有考上,最后他做生意的一个朋友替他捐钱买了一个秀才资格,他才得以考上举人,最终考上进士。正因为如此,他才对范进格外关照,结果范进在童试中考上第一名秀才,紧接着在乡试中考了第七名。
关于科举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始于隋炀帝设进士科,明、清两代科举制度更加严密,考试题目仅限于“四书”“五经”,必须写八股文,使广大知识分子变成思想僵化的“禄蠹”,受害更深。
他们一旦科举得中,或把持官府,或横行乡里,而科举落第者则伪装名士,争做统治阶级的帮闲或帮凶。
关于科举制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1.乡试(又称秋闱)。每三年在省城考一次,成绩优良的的秀才参加,考中者称“举人”,有资格做官。
2.会试(又称春闱)。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礼部考,及格者称“贡士”。
3.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参加,中者皆称“进士”,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资格考试——童试
县级考试 ,参加考试的人皆称“童生”,考上为“生员”,即“秀才”。也是课文开头屠户口中的相公,这是功名的起点。
自我研学
生字难词
绾头发( ) 啐( ) 作揖( ) 带挈( ) 相公( ) 醺醺( ) 行事( ) 长亲( )
腆着( ) 亚元( ) 解元( ) 荼毒( )
轩敞( ) 拙病( ) 商酌( ) 星宿( )
忌讳( ) 后襟( ) 锭子( ) 攥着( )
报帖( ) 少顷( )
wǎn
cuì

qiè
xiànɡ
xūn
hánɡ
zhǎnɡ
tiǎn

jiè

xuān
zhuō
zhuó
xiù
huì
jīn
dìnɡ
zuàn
tiě
shǎo qǐnɡ
自我研学
生字难词
簇拥: (许多人)紧紧围着。
高邻:对邻居的尊称。
拙病: 难治的病。
桑梓: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
轩敞: 高大、宽敞。
现世宝: 丢脸的家伙。现世,出丑、丢脸。
烂忠厚: 忠实厚道得没有出息。
世先生:对有世交的平辈的敬称。世,表示世交,指两家世代有交往。
唯唯连声:连连答应。唯唯,答应的声音。
摸门不着:意思是被骂晕了,不知该怎么办。
不省人事:指人昏迷,失去知觉。
整体感知
找出课文中小说的三要素,并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3~11段):写范进中举后的情景。
人物:
情节:
环境:
范进,胡屠户,胡氏,范母,送喜报的,
乡邻, 张乡绅
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对他的态度。
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世态人情。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写范进中举之前的情况(第1~2段)
可再分出两层:范进进学(中了秀才)回家,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
范进向胡屠户借盘费应乡试,遭到拒绝和辱骂。通过这两件事,写出了范进中举之前生活的艰难困顿和社会地位的卑微低下。
第二部分:写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及中举以后社会地位显著变化。 (3~11段)
范进发疯;胡屠户治疯;张乡伸拜会
对封建士子醉心功名利禄的丑态作了辛辣的嘲讽,并深刻地揭示出他们热中科举的社会原因。
思考探究
范进 中举前 中举后
吃住用钱
社会地位
称呼岳父
对他人的态度
1.范进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试分析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情况,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范进 中举前 中举后
吃住用钱
社会地位
称呼岳父
被岳父辱骂时态度和对话张乡绅的态度
思考探究
众乡邻拿蛋送酒 背米捉鸡,胡屠户送肉;张乡绅送三进三间房屋;众乡邻搬桌椅,屠户送四五千钱,张乡绅送纹银50两(富有)
唯唯连声,任其辱骂,不敢反抗(懦弱,逆来顺受)
 对众人的恭维适应极快,与张乡绅称兄道弟,打官腔很自如,说他爱听的,知道岳父爱财,归还银子等(虚伪,势利,圆滑世故)
低下:胡屠户骂得狗血淋头、无人帮助
陡然上升:胡屠户奉承恭维,众乡邻帮忙办事,张乡绅拜访拉拢。
每日小菜饭、猪油两三回、饿了两三天、没有早饭米;茅草棚;无盘费去应考,无钱打发报录人。(家境贫寒)
岳父
老爹(虚伪,势利)
1.热衷功名
2.怯懦麻木
3.迂腐无能
4.虚伪奸诈
(1)社会原因: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禁锢人们思想,选拔驯顺的爪牙,借以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2)个人原因:范进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直到54岁才中了举人。几十年的痴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惊喜得发了疯,这是有其必然性的。
(从病理学分析:范进多年屡试不第,中了秀才后又中举人,连自己也不敢相信,所以神经受不了刺激,便发疯了。这种发疯是一种心理变态的表现。)
精读感知
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就意味着平步青云。范进未中举前穷困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既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又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功名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精读感知
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精读感知
第1段到第2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现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 在这种情形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
如“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几句可见范进家境贫寒,面对屠户的训骂,他竟然“唯唯连声”,可见他社会地位低下。
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试,更表现出他对功名的热衷
精读感知
“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试简析。
这一段语言描写,突出了胡屠户这个以“杀猪”作为营生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女婿中了秀才是他修来的德,俨然以范进的恩人自居,对范进轻侮之至。范进唯唯连声。表现了范进对岳父的任意辱骂已习惯了,是逆来顺受,甘受屈辱
精读感知
“胡屠户吃的醺醺的。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这是对胡屠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醺醺的”“横披”“腆”几个词语恰当地描画了胡屠户粗俗鄙劣的形象,把胡屠户在范进面前高人一等的傲慢刻画得入木三分,读来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精读感知
发榜之日,家中断炊,范进奉母之命到集上去卖鸡。这一情节的安排有何用意
首先,中举前一刻范进家中贫困至极与中举后的富贵形成鲜明对比;
其次,使故事情节更丰富、更有趣;
再次,因为卖鸡,范进中举的消息才会由邻居去告知,才会有范进的不相信,由此出现了范进喜极而疯的闹剧。
精读感知
“那邻居飞奔到集上,一地里寻不见;直寻到集东头,见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分析句中的“飞奔”“一步一踱”“东张西望”这些词语的作用。
“飞奔”一词形象地写出了邻居卖力的劲头和急于巴结范进的心情,与后文众邻居的行为构成了一幅世态炎凉、趋炎附势的市井图。
“一步一踱”的动作描写和“东张西望”的神态描写,生动地刻画出范进卖鸡时的可怜相,为后文中举喜极而疯的情节作铺垫
精读感知
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的
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写昏厥。第二层写疯跑。
第三层写跌倒。第四层写疯走集上。
精读感知
看到榜文,范进是“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拍一一下,笑了一声”“噫!好了!我中了!”这些细节有什么作用
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动作,用“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动作、神态。
语言描写中“噫”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好了!”突出表现了心满意足的心情。
反映了他几十年来追求功名富贵达到了神魂颠倒的地步
“打他一个嘴巴”,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极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范进热衷于功名,以致发疯。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信奉者,这一巴掌打在范进脸上,却印在科举制度的“心”上,正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无情鞭挞。
精读感知
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言行前倨后恭的表现:先傲慢而后恭谦。 中举前后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完全两样。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形象跃然纸上。
深层探究
张乡绅是作者刻画的一个次要人物,范进中举后,张乡绅为什么来拜会,又送银又送房?
张乡绅这个人物比较特殊,他是另一种类型的热衷于势利的人。 他结交新贵,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
深层探究
3.范进未中举前,家里断粮有没有乡邻来接济?中举后乡邻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范进疯了都是众邻居来帮忙,这表现了什么?
众乡邻对权势者或敬畏或谄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深层探究
1.妙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
写作特色
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夸张又不失真。作者对现实生活加以夸张描具有尖锐的讽刺效果。
对比手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一是范进中写,举前后的社会地位的对比:二是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尤其是胡屠户,作者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庸俗典型的市侩形象跃然纸上,
2.人物语言形象鲜明,富有个性。
写作特色
作者善用人物的语言刻画人物性格。
胡屠户说的、骂的、训斥的、夸口的、恭维的,作者通过语言描写,把这个市侩形象如生地勾画了出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范进的语言也随着他的身份、地位的变化而不同
3.善于选取典型的动作等描写
写作特色
作者充分利用动作描写来刻画范进的“疯”态:多次写范进拍手,另外写跌倒,往门外飞跑,踹在塘里等动作,对范进热衷功名的丑态进行辛辣的讽刺、无情的嘲弄。
又如胡屠户醉醺醺“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和他在范进中举后回家的路上“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衣裳后襟褶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胡屠户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
作品以范进中举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把各种人物搬到生活的舞台上,调动讽刺艺术的各种手段,把一幕幕精彩场面展现在观众面前,尤其是通过范进和胡屠户这两个典型形象的塑造,无情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摧残和对人们思想的腐蚀,活现出某些人物的卑污灵魂,谴责了追求功名富贵的肮脏思想和封建社会的丑恶。
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
背景
中秀才,丈人“贺喜”
借盘缠,范进遭骂
断炊烟,范进卖鸡
中举人,喜极而疯,丈人打人,丈人趋炎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送礼物,张乡绅附势
《范进中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FAN JIN ZHONG 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