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最后一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16 08:3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最后一课都德 都德(1840~1897),法国小说家。1868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并以此在法国文坛上享有“著名小说家”的声誉。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他的《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有12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
关于小说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 读小说要抓住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1.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2.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小说情节?“我”——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我”的见闻感受是本文的线索。 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哪三部分?据此复述课文情节.一、第一部分(1-6):上学路上二、第二部分(7-23):最后一课三、第三部分(24-29):散学时刻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初步感知1.“最后一课” 的特殊含义是什么?
2.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哪些情感? 最后的教书生涯;
最后的学习自己母语的机会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无限依恋之情;
对祖国语言的无比珍视之情;
对侵略者的无限痛恨之情;
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 走近小弗郎士1.随着情节的发展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开端 发展高潮和结局贪玩、不爱学习---幼稚---怕老师---但还能管住自己的孩子感到诧异---爱国情感萌发----
理解学习的重要---懂得怎样爱国爱国情感升华---理解老师、敬爱老师 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
(2)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敬爱老师;
(3) 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2.我眼中的小弗郎士是一个 的人。心理描写幼稚3.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描写小弗郎士?你能
从文中找出来吗? 4.你认为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原因分析1、他原来就不是一个坏孩子,尽管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2、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先生一言一行对他有巨大教育作用。3、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的震憾。是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伤害促使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5、小弗郎士在文中有何作用?1)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2)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走近韩麦尔先生1.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
描写方法? 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 2.在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为什么穿上了他那件 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穿上节日盛装,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也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外貌描写3. “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把祖国的语言比作钥匙,把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比作监狱。牢记民族的语言就有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就有了信心和力量,就能团结人民,最终打败敌人。语言描写4.两个“最后”有什么作用? 宣布坏消息时,连用两个“最后”,表现他当时复杂的心情,“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最后”两个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沉痛而愤慨的心情。“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沉痛而又充满希望的心情。
语言描写语言描写 小说通过先生在“最后一课”上所讲的话,表现了他对祖国,对祖国语言,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对祖国儿童身后的爱和无限的希望,以及对国土沦陷的深切悲哀和痛苦的思想感情。 小结:6.“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使出全身力量”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书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含义是什么?   。表示韩麦尔先生坚信法兰西必胜,它也激励人们要永远不忘记祖国法兰西,这是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动作描写7.他写完这几个字,痛苦得“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既不转身也不回头 ,为什么?动作、神态描写 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深刻地揭示了韩麦尔先生痛苦和悲愤的心情,表现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环境描写 今天和平时有什么不同?
社会
环境环境描写环
境自然
环境语句赏析2、屋顶上鸽子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3、“法兰西万岁”1、“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象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小说主题  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们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集中表现法国人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布置作业:
请你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