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构造地貌的形成(第2课时)(课件)(共39张PPT)-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高二地理(内嵌1份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2.2构造地貌的形成(第2课时)(课件)(共39张PPT)-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高二地理(内嵌1份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1-12 18:5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二章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的形成
第2课时 板块运动与地貌、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2019
新课标人教版
课 标 要 求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1、结合材料,说出板块的含义及划分,分析板块运动的特点,明确板块运动对地貌、地质灾害的影响。
2、结合板块分布,指出宏观地貌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3、能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山地对交通的影响,并进行交通线路的合理选择。
地质构造与地貌
目录 CONTENTS
板块运动与地貌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2.板块运动与地貌
1.板块构造学说
岩石圈是刚性的,破碎成多个不规则的块体,即板块。
板块覆于熔融的软流层之上,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运动之中。
板块相向、相离运动在板块边界形成不同的地貌。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①基本内容:
1.板块构造学说
②理论来源: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大陆漂移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
①相向运动:消亡边界(碰撞挤压)
形成巨大山系或者海沟、岛弧等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和高原,例如青藏高原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碰撞,形成海沟、海岸山脉或岛弧
如马里亚纳海沟
美国西部海岸山脉
日本岛弧
2.板块运动
板块碰撞区(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高大山脉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阿尔卑斯山脉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喜马拉雅山脉、
青藏高原
大洋板块与
大陆板块
海上--海沟
交界处--岛弧
陆上--海岸山脉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北美落基山脉及海岸山脉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日本列岛、日本海沟
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安第斯山脉
Himalaya mountains 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据最新测定数据表明
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
主峰是世界最高峰海拔高达8844.43米
W-Pacific island chain
勘察加半岛
日本群岛
千岛群岛
琉球群岛
菲律宾群岛
新几内亚岛
所罗门群岛
斐济群岛
新西兰南北岛
W-Pacific Tectogene
勘察加半岛
日本群岛
千岛群岛
琉球群岛
菲律宾群岛
新几内亚岛
所罗门群岛
斐济群岛
新西兰南北岛
千岛海沟
日本海沟
菲律宾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
汤加海沟
克马德克海沟
GS-of the EC of Japan
日本
太平洋板块
日本海沟
亚欧板块
思考:阿留申海沟——千岛海沟——日本海沟——马里亚纳海沟以及太平洋西侧的岛弧的分布位置与板块边界的关系,并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它们的形成过程。
全球岛弧分布
世界主要海沟分布
分布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板块交界处附近。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时,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案例
②相离运动:生长边界(张裂分离)
形成裂谷或海洋
2.板块运动
板块张裂区(生长边界)
海上—海洋、海岭
例:大西洋、红海
陆上—裂谷
例:东非大裂谷
思考:
1、东非大裂谷和红海的形成原因?
2、东非大裂谷和红海的变化趋势?
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
不断扩大
红海是非洲东北部和阿拉伯半岛之间的狭长海域。早在2000万年前,阿拉伯半岛整体还与非洲大陆连在一起,红海自然也不存在。之后,阿拉伯半岛从非洲板块中分裂出来,它们之间形成裂谷带。大陆继续开裂,裂谷变长变深,成为带有通向大洋出口的海峡。红海还在不断扩张,有人预测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案例
East African Rift Valley 世界大陆最大断裂带
东非大裂谷
“地球伤疤”
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张裂拉伸
地壳发生大断裂,从而形成裂谷
地下熔岩涌出形成了高大的熔岩高原
中大西洋海岭
大西洋-印度洋海岭
西南印度洋海岭
中印度洋海岭
东南印度洋海丘
太平洋-南极洲海岭
东太平洋海丘
智利海岭

























中脊
发生区域 板块张裂区 板块碰撞区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运动方向 ←|→ →|← 形成地貌 裂谷、海洋、海岭 高大褶皱山脉 海岸山脉、海沟、岛弧 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海沟 示意图 板块构造知识小结
海岭
美洲板块
探究:海岭(大洋中脊)的形成
知识拓展
大洋中脊又称为中央海岭,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
大洋中脊为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
1、大西洋中脊的形成原因
2、找出冰岛的位置,推测冰岛的成因及类型。
美洲板块与非洲、亚欧板块相离运动,地壳张裂发育为海洋,熔岩不断从裂缝涌出凝固不断升高,形成大西洋中脊
冰岛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是大西洋海底火山在喷发中不断堆积向上生长高出海平面而成的火山岛
知识拓展
3.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图 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的公路
山地相对高度和坡度大
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坡地稳定性差,洪水形成快,水流急
修建交通运输线路成本高、难度比较大
对交通运输设施和人员安全构成威胁
带来影响
1.山地对交通影响显著的原因
运输方式 线路分布 延伸方向
表现
原因
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
修建公路的成本和
难度均小于铁路
主要分布在山麓、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地形相对和缓,施工难度较小,施工成本低;
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可以多联系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
迂回前进
地势起伏大
2.山地对交通运输选择的影响
迂回前进
盘山曲折
呈“之”形弯曲
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
桥(粱)隧(道)相结合
减少陡坡的影响,
同时尽量避开陡坡面
2.山地对交通运输选择的影响
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
有效防范自然灾害
尽量减少对山地景观的破坏
尽量减少对耕地、林地的占用
尽量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图 青藏铁路高架桥
2.山地对交通运输选择的影响
桥(梁)隧(道)相结合
优点:缩短里程,提高通行速度,
减少通行时间,避免自然灾害的威胁。
缺点:大幅度增加建设费用。
图 贵州贵阳的桥隧
2.山地对交通运输选择的影响
思考:可可西里修建陆上桥隧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保障藏羚羊的顺利迁徙,保护生态环境。
可可西里陆上桥隧
2.山地对交通运输选择的影响
桥(梁)隧(道)相结合
清水河大桥
哈希勒根隧道
独库公路堪称公路病害的“博物馆”。一是雪害严重。一般在每年11月封山,次年5月消融,只能半年通车。二是泥石流频繁阻断交通。全线较大的泥石流多发地有5处,总长约2千米。
防范自然灾害
2.山地对交通运输选择的影响
桥(梁)隧(道)相结合
思考:雅西高速拖乌山路段采用双螺旋隧道设计优点的什么?
大大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山区的生态环境。
2.山地对交通运输选择的影响
山区交通线路的选取原则及原因
项目 一般原则 原因
方式 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 ①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
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线路选址及走向 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②线路一般呈“之”字形或“8”字形(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 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 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尽可能多地经过居民点;⑥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原因:
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
②降低施工难度;
③保障施工安全;
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
⑤避免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
⑥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生态环境
了解影响山区公路选线的因素
某山区公路走向示意
1.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哪些自然因素?又是如何处理与这些自然因素的关系的?
地形、河流、水文等自然因素。
①公路在山谷中穿行时,呈“之”字形弯曲,可减小陡坡的影响,同时道路尽量避开陡坡面;②公路跨越河流时需要修建桥梁;
③公路避开沼泽地。
活动
2.山区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个地形单元中,与公路线的选择是否有关 这种现象说明了公路线的选择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山前平原。有关
这说明人口与聚落等人文因素也是公路选线时要考虑的。
活动
了解影响山区公路选线的因素
1. 图中(  )
A. ①是岩浆发源地 B. ②是岩石圈
C. a是板块生长边界 D. b是稳定型大陆边缘
2.示意图中的大陆是(  )
A. 亚欧大陆 B. 非洲大陆 C. 澳大利亚大陆 D. 美洲大陆
D
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平行于大陆—大洋边界﹐宽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大类。读“大陆边缘类型示意图”,完成1 - 2题。
随堂检测
D
3. 天门山地区交通运输布局首选公路,是因为(  )
A. 公路运输速度快 B. 公路建造难度较小
C. 公路运输量大 D. 公路运输价格低
4.天门山盘山公路线路的选择,主要是考虑了(  )
A. 气候因素 B. 居民点分布
C. 地形因素 D. 工业分布
B
张家界天门山盘山公路似玉带环绕,弯弯相连,有“通天大道”之称,盘山公路全长10.77千米,海拔从200米急剧提升到1 300米。下图为天门山盘山公路景观图。读图回答3- 4题。
随堂检测
C
交通扶贫是突破富民兴业瓶颈的重要举措。我国某地区初步构建了“通乡达村、标准适宜、管养到位、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农村公路网。如图示意该地区公路网(局部),图中鞍部段公路曾提出隧道方案进行比选。据此完成5~6题。
5.甲—乙—丙段公路线沿村庄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利于居民出行  B.降低施工难度
C.减缓道路坡度  D.绕开山地地形
6.图中鞍部段公路最终选择“之”
字形施工方案,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坡度过大 B.资金预算有限
C.施工技术不足 D.公路运量太小
A
B
构造地貌的形成
地质构造
板块运动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山地
谷地
水平
垂直
地垒
地堑
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
山脉、海沟、岛弧等
裂谷、海洋等
山地
谷地
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线路
知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