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张PPT)
选择性必修一第四单元
“聚”力与“张”力,命运与共行大道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兼涉大单元理念下的“关键问题”教学
【主题涵义】“聚”力——民族的凝聚力,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牢不可破的现实基础。中国自秦汉以来就形成了统一多民族国家,虽然有许多政权分裂的时期,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民族交融始终是主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当代中国的基本民族政策和政治制度;西方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促成了大国崛起和国家关系的剧烈演变。
“张”力——国家对外关系,即国家的实力和影响力。近代在国家交往和斗争中促成了国际法的产生发展;当代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广泛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取得了巨大成就。
【单元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了解和理解中国古代和当代民族关系、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历程和历史逻辑,感悟两者的“聚”与“张”,从而增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的自觉、自信!认同和推动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即“命运与共行大道”。
一、准确把握单元主题 / (一)主题与目标
1.课标依据:
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以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2.教材理解:
卜宪群《科学认识和把握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统编高中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解读》。
3. 学术引领(部分):
瞿林东《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新华文摘》2022年第14期)。
蔡高强《大国崛起与国际法的发展——兼谈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法环境》(《湘潭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刘祥学《论边地土司与中国疆界的形成》,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8年第3期;《新华文摘》2018年第24期全文转摘,等。
一、准确把握单元主题 / (二)拟定依据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第六章 实施建议
【深入分析课程结构,合理整合教学内容】教师要结合教科书对学习专题的内容进行梳理,明确该专题所涉及的范围及重要史事;在此基础上,概括和确定该专题中的关键问题,并将这些关键问题的解决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建立起联系,围绕关键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树立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有效设计教学过程】以问题为引领。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绝不是取决于对现成的历史结论的记忆,而是要在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历史,在说明自己对学习问题的看法中解释历史。教师要认识到,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实施,都在一定程度上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以问题引领作为展开教学的切入点,结合教学内容的逻辑层次,设置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解决的问题。
二、聚焦解决关键问题 / (一)课标倡导
任务一:差序格局的治理模式在历朝如何体现?差序格局治理模式有何意义?
任务二:政府的差序治理如何推动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形成?
任务三:如何看待中国传统的天下秩序理念?
任务一:有哪些原因推动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近代民族国家?
任务二:国际法是如何形成的?
任务三:20世纪国际法有哪些发展?
第11课
第12课
二、聚焦解决关键问题 / (二)问题设计
课时主题-关键问题-学习任务:
任务一:为什么要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任务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任务三:如何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任务一:新中国成立至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体现了怎样的特点和变化?
任务二:新中国成立至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体现了怎样的特点和变化?
任务三: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有怎样的新发展? 中国外交如何应对当前多变的局势?
第13课
第14课
二、聚焦解决关键问题 / (三)实施策略
关联必修与选必内容:主题整合+阶段对应+学情调适+自主整理+探究解决。
培养批注式阅读习惯:精读教材-联系所学-发现问题(开放式问题)-尝试理解-拓展深化-输出交流-内化于心
强化学习成果的展示:创设环境-限时训练-动脑动手-展示交流-反思刺激-“具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