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统编版七年级上历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每题2分 共24分)
1.曹操在《蒿里行》中用“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来描绘当时的社会景象。为改变诗句中描述的这一状况,曹操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是( )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实行屯田
C.招揽人才 D.扩充军队
2.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 )
A.《宣示表》 B.《洛神赋图》
C.《兰亭集序》 D.《水经注》
3.公元五世纪末,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于( )
A.平城 B.洛阳 C.长安 D.建业
4.历史人物曹操生活在那一时期?( )
A.西汉时期 B.东汉时期 C.三国时期 D.西晋时期
5.《齐民要术》采集了民间农谚,如“以时及泽,为上策之”“有闰之岁,节气近后,宜晚田”“湿耕泽锄,不如归去”。上述谚语体现了先民( )
A.注重兴修水利 B.以农为本的思想
C.重视农具革新 D.强调根据农时耕种
6.“东晋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以下评价最能体现他书法特点的是( )
A.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B.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C.纤浓合度,结体险峻 D.方折俊丽,笔力劲健
7.《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这些故事都与哪一场著名战役有关(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桂林之战
8.歌曲《曹操》的第一句歌词是“东汉末年分三国”。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A.淝水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9.据《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即位后,自称鲜卑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与中原华夏同源共祖。孝文帝此举的目的是( )
A.推动中外交流 B.结束分裂局面
C.加快汉化脚步 D.巩固北魏政权
10.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其作品《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豆等农作物,以及梨、枣等果树,这些作物原来都是种植在北方的,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这反映了当时( )
A.南方经济繁荣 B.南北经济交流
C.北方交通发达 D.国家政治清明
11.“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各个地区封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倾向的加剧。”此观点认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之因是( )
A.区域性经济的发展 B.人民的强烈愿望
C.统治者的大力治理 D.局部范围的统一
12.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为了摆脱现实苦难,人们纷纷信仰佛教。统治者也大力扶持,各地大量修建寺庙,与佛教相关的艺术,得到广泛发展。这段话阐述了佛教传播的( )
A.方式 B.原因 C.范围 D.影响
二、综合题 (共26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东晋南朝之存在,对江南地区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仅在于相当程度上避免了民族冲突和战乱祸害,相对和平的环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更在于大量移民的进入。南下移民的进入形成了农业开发的主力军。这些移民还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有力地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摘编自严耀中《在分分合合中前行》
材料三 他即位后,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这些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写出材料一中图二示意图的名称,并结合所学,说明图一与图二之间的内在联系。(4分)
根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4分)
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采取的措施有何作用?(4分)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着哪些统一的因素?(4分)
14.春秋战国和魏晋南北朝都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在动荡的过程中,历史孕育着各民族之间的碰撞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劳动工具得到了改进,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
——摘编自七年级历史教材
材料二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三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南朝梁时期,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哇吠相望,连字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摘编自万绳楠《江东侨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这一时期出现的代表性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况。(5分)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出现“田美土肥”现象的原因。(4分)
三、论述题(10分)
15.观察下面北魏皇帝图片后,根据所学撰写历史小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文中包含他所进行改革的目的,简要措施(任意写出3点即可)及历史意义。如何评价他?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史实准确,表述成文,字数120字左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B D A B D C B
题号 11 12
答案 A B
13.(1)三国鼎立;联系: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江南地区相对和平稳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南迁人民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
(3)北魏孝文帝。作用: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4)局部统一的完成;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地区的民族大交融等。
14.(1)生产工具:铁制农具;生产技术:牛耕技术。
(2)基本情况:因气候变冷,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向南移动;因为战乱、人口增加等原因,中原人口向南方迁徙。
(3)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劳动人民辛勤劳动;政府制定了鼓励生产的政策。
15.题目: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辉煌篇章。孝文帝改革的首要目的在于加速鲜卑族的汉化进程,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北魏王朝的统治基础。在改革中,孝文帝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一是迁都洛阳,摆脱旧贵族势力束缚,便于接受先进汉族文化;要求鲜卑贵族改穿汉服、学说汉话、改用汉姓,以文化认同促进民族融合。孝文帝的改革不仅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推动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更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