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5张PPT)
同学们,你们每天都上学读书,你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呢?
每个人读书都有自己的目的,咱们敬爱的周总理也不例外。周总理在跟大家一般大的时候,也曾响亮地回答过这个问题,你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让我们齐读课题——
jué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2
(1898-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任政府总理,1949-1958年曾兼任外交部长。
周恩来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
中国
之
的
崛起
兴起
课题是什么意思呢?
为中国的兴起而读书
听课文朗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崛 范 魏 晰 效
淮 惑 惩 训 斥 难
jué
fàn
wèi
xī
xiào
huái
hòu
xùn
我会认
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呢?
chénɡ
chì
nàn
淮( )
准( )
晰( )
析( )
崛( )
掘( )
惑( )
或( )
淮河
准备
崛起
挖掘
清晰
分析
疑惑
或者
斥( )
斤( )
训斥
斤两
效( )
较( )
效果
比较
比一比,认一认。
崛起 奉天 魏校长 淮安 燃烧
严肃 默默 清晰 抱负 胸怀
赞叹 疑惑 表情 忘怀 惩罚
非凡 指望 训斥 苦难 体会 分量 响亮 报效 模范 竟然 追问 沉郁
读一读
光耀门楣 若有所思 疑惑不解
难以忘怀 热闹非凡 左顾右盼
读一读
méi
字词检测
我会写
肃
默
晰
振
胸
怀
赞
效
凡
顾
训
斥
sù mò xī zhēn xiōng huái
zàn xiào fán gùn xùn chì
字词检测
我会写
肃
默
晰
振
胸
怀
sù mò xī zhēn xiōng huái
(严肃)
(肃清)
(默默)
(默写)
(清晰)
(明晰)
(振奋)
(振作)
(胸怀)
(胸口)
(怀抱)
(怀念)
肀
字词检测
我会写
赞
效
凡
顾
训
斥
zàn xiào fán gùn xùn chì
(称赞)
(赞美)
(效果)
(效力)
(凡事)
(非凡)
(照顾)
(顾虑)
(训斥)
(军训)
(斥责)
(怒斥)
几
厂
字词检测
我会写
赞
效
凡
顾
训
斥
zàn xiào fán gùn xùn chì
(抚摸)
(抚摸)
(抚摸)
(抚摸)
(抚摸)
(抚摸)
(抚摸)
(抚摸)
(抚摸)
(抚摸)
(抚摸)
(抚摸)
难
多音字
(苦难)(灾难)
(难过)(困难)
nàn
nán
同桌开火车读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停顿准确,注意语气。读完后和同桌交流难懂或者不懂的词语意思。
我会读课文
【若有所思】
【抱负】
【撑腰】
【肇事】
比喻给予有力地支持。
本文指女人指望巡警主持公道。
远大的志向。
引起事故;闹事。
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再连一连。
: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所上的课。
【修身课】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再说一说。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做出了很大的成就,让全家感到光荣。
【光耀门楣】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大家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做一个志向远大的人。
魏校长听了,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应当学习
这个学生,文中指周恩来。
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的?
课文讲了几件事?
1-10
15-17
第一件事
( )
( )
( )
11-14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的?
新学年开始了
修身课上
魏校长(问)
周恩来(回答)
事 件
地 点
时 间
第一件事
人物(做什么)
借助下面表格,尝试归纳每件事的的主要内容。
1-10
第一件事
( )
新学年开始,在修身课上,周恩来表明志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事 件
地 点
时 间
第二件事
人物(做什么)
11-14
第二件事
( )
十二岁那年,伯父告诉周恩来由于中华不振,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不能随便去,周恩来对此疑惑不解。
十二
岁那年
奉 天
伯父(告诉)
周恩来(疑惑不解)
事 件
地 点
时 间
人物(做什么)
15-17
第三件事
( )
一个星期天,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洋人欺侮而没处说理,他真正体会到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一个
星期天
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
中国妇女
(受欺负)
中国巡警
(不惩处、训斥)
围观的中国人
(只能劝慰)
周恩来
(看见、体会)
第三件事
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里写了3件事,要说清楚多件事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要理清几件事情的关系。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新学年开始,在修身课上,周恩来表明志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十二岁那年,伯父告诉周恩来由于中华不振,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不能随便去,周恩来对此疑惑不解。
一个星期天,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洋人欺侮而没处说理,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这三件事情中哪些事是原因,哪些事是结果呢?
结 果
原 因
课文并不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
而是先写 再写 。
结果
倒叙
我们可以调整一下顺序,把几件事按照事件顺序或者因果顺序串联起来,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原因
新学年开始,在修身课上,周恩来表明志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结 果
原 因
十二岁那年,伯父告诉周恩来由于中华不振,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不能随便去,周恩来对此疑惑不解。
一个星期天,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洋人欺侮而没处说理,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课文讲周恩来少年时代在奉天读书,听伯父说起中华不振,后来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洋人欺侮而没处说理,真正体会到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第1—10自然段。
2.用横线画出同学们的读书目的;
用波浪线画出周恩来的读书目的。
3.思考:他们读书的目的有什么区别?
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其他同学的回答:
周恩来的回答: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思考:同学们读书的目的与周恩来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周恩来:
为了自己
为了国家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其他同学: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人?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指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兴盛而读书学习。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周恩来是一个胸怀大志,心系民族,热爱祖国的人。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读出周恩来坚定的语气。
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
·
·
·
是什么原因使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呢?
课文中有一个词语连续出现了三次,它告诉了我们周恩来立志的关键原因。快速浏览课文11-17自然段,把它找出来。
中华不振
体会“中华不振”
默读课文11-17自然段,思考:你从课文的哪些描写感受到中华不振呢?勾画出相关语句。
和同学说一说:
你从课文的哪些描写感受到中华不振呢?
人物 表现
伯父
妇女
中国巡警
围观的 中国人
告诉周恩来不要去外国人占据的地方。
哭诉,指望巡警帮忙反招训斥。
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训斥妇女。
紧握拳头,只能劝慰。
你有什么感受或者疑问吗?
周恩来出生于1898年。十二岁那年,他离开家乡江苏准安,随回家探亲的伯父来到了东北。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告诉他,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为什么中国人的土地上,中国人却不能随便去,有事还要绕着走?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
为什么中国巡警
不为中国人撑腰,还
要训斥中国人?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你能给这个句子换个说法吗?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为什么中国人在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看到自己的同胞受欺负,却敢怒不敢言?
为什么中国人的土地上,中国人却不能随便去,有事还要绕着走?
为什么中国巡警不为中国人撑腰,还要训斥中国人?
为什么中国人在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看到自己的同胞受欺负,却敢怒不敢言?
为什么热闹非凡的街道,对中国人来说却是不幸?
中华不振
把你们的疑问大声地读出来!
自1840年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国门以来,中国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外来侵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强行划定一些地区作为外国人的地盘,一些外国人的地盘甚至拒绝中国人入内。国土沦丧,四亿同胞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
历史背景
外国侵略者进入中国
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城市圈占土地
强占租界
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 欺凌中国人
思考:“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
“中华不振”是指中华民族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人民遭受欺凌,敢怒不敢言。
周恩来看到当时中国的状况,心情怎样?萌生了怎样的想法?请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会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痛心
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周恩来的痛心。
结合全文思考:
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周恩来看到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饱受外国人的欺侮,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不振”,他想改变中国的现状,让中国崛起,变得兴盛强大,所以他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
周恩来在感受到“中华不振”后,并没有仅仅是哀叹“中华不振”,他认识到只有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才能找到拯救中国的道路。后来他想方设法东渡日本求学,由天津乘船出发前夕,他又写下了一首抒发救国抱负的著名诗篇: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suì
chóu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
[大江] :泛指气势豪迈的歌曲。
[邃密] :深入、细致,这里指精研的意思。
[群科] :各种科学。 [济世穷] :挽救国家的危亡。
[面壁] :这里用来形容刻苦钻研。
[破壁] :这里表示学成之后,像破壁而飞的巨龙
一样,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
[难酬] :难以实现,目的达不到。 [蹈海] :投海。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唱完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东去日本求学,
精深严密的多种科学能够救世上的穷困。
用了十年苦功,学成以后要回国干一番事业,挽救中国。
假如这个志愿难以达到,即使像陈天华用投海而死来唤醒国人,也称得上是英雄。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意思。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suì
chóu
你知道周恩来为什么要去日本求学了吗?
周恩来的读书志向之所以与其他同学的志向不同,不仅仅是周恩来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不振,还因为周恩来认识到只有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才能找到拯救濒临绝境的旧中国的道路。“振兴中华”这个伟大志向,伴随了周恩来的整个求学生涯。
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
小练笔
为中华之强大而读书!
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
我们也要效仿周恩来:
本文写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到外国人的欺凌却无处说理,领悟到“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情,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课文主题
立下宏志
同学读书:光耀门楣——满足个人
远大抱负
“中华不振”——疑惑不解
亲身感受
周恩来读书:振兴中华——心系祖国
热闹非凡,外国人横行
读书目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妇女含冤,无处申辩
深刻体会
“中华不振”
博大胸怀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