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传 声 筒 游 戏
传话难免会产生误差
新课导入
规则:组织者贴着第一位同学的耳朵说悄悄话,然后同学们依次向前传话,一直传到本列的最后一位同学。最后一位同学宣布答案,并与组织者的答案对照。
穿
得
井
一
人
《吕氏春秋》
1.了解与《吕氏春秋》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国人、道、闻”等文言词语。
2.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故事内容。(重点)
3.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故事的寓意;个性化解读文章,学习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难点)
学习目标
吕不韦( -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23世孙。
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作者简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代表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共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160篇。
该书初步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等内容的理论体系,由于是集体著述,思想很不统一,对先秦诸子的思想也有未能融会贯通。后人称它为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
作品简介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文体知识
读准字音和节奏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初步感知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打水浇田
待,等到
挖井
译文: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疏通文意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听到
讲述
知道、听说
译文: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疏通文意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
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
不若无闻也。
派
向
应答,回答
劳力
在
译文: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疏通文意
得一人之使( )
闻之于宋君( )
求闻之若此( )
◆一词多义
有闻而传之者( )
闻之于宋君( )
听到
使……听到
助词,的
代词,指“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定语后置标志,不译
问之于丁氏( )
非得一人于井中( )
介词,在
介词,向
有闻而传之者( )
家无井而出溉汲( )
表承接
表承接
闻
之
于
而
字词清单
◆词类活用
闻之于宋君( )
使动用法,使……听到
◆古今异义
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
挖掘、开凿
国都
道理
古义:
讲述、谈论
今义:
古义:
古义:
今义:
今义:
穿破
国家
国人道之
丁氏对曰
古义:
回答
今义:
对错
字词清单
开端
发展
结局
第一层
(1、2句)
第二层
(3、4句)
第三层
(5、6句)
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写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一直传到国君那里。
写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整体感知
高兴喜悦
震惊夸张
急切无奈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故事里,有三类人讲过类似“穿井得一人”的话,你注意到了吗?请同学们根据其语言分析一下。
深入研读
你认为产生误传的关键一词是什么?为什么?
关键一词是“人”。因为“人”可指人,也可指劳动力。丁家本意是(打井后)节省一个劳动力,话语表述不清,导致传出后转变为“得到一人”。
深入研读
你怎样看待故事中的宋君?结合具体内容简单分析。
宋君:不随意听信传言,注意实际调查。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宋君在听到传言之后,不太相信这种事情,没有以讹传讹,而是立刻派人去问丁氏,弄清事情真相。
深入研读
针对这起谣言,宋君打算拿人问罪。你认为谁该为这次举国轰动的谣言负责?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①丁氏:说话要说清楚,避免歧义。
②国人:要谨慎对待流言,不盲目相信;不要乱传小道消息。
③宋君:对流言要敢于质疑,积极求证。
深入研读
请分别从丁氏、传之者和宋君的角度说说故事给你的启迪。
从丁氏的角度来说,在交际中,语言表达很重要,我们应尽量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免造成歧义,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从传之者的角度来说,对于传闻,不要听风就是雨,人云亦云,而应采取审慎的态度,实地调查,避免以讹传讹。
从宋君的角度来说,对于问题要有求证精神,对谣言不轻信、不轻传。
深入研读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如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深入研读
《穿井得一人》通过写一个姓丁的人家挖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被误传为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乱传,一定要详察事实真相的道理。
主旨探究
这则寓言读起来幽默有趣,结合内容说说“趣”在哪里。
幽默有趣
1、对话中的“人”是多义词,既可指人,也可指劳动力,因而被人误解为“挖井挖出一个人”。
2、真相与传闻相差太大,令人发笑。
写作特色
叙事
不轻信传闻
发展:以讹传讹,闻之于宋君
穿井得一人
开端:丁氏穿井,告人“得一人”
结局:宋君问询,丁氏释真相
议论——求闻若此,不若无闻
不轻易传播
板书设计
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曹冲称象
守株待兔
夸父逐日
课外拓展
五十步笑百步
一次两国交战,一方的将士刚听到鼓点一响,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士卒跑得快,一口气跑了一百步远;有的士卒跑了五十步就停住了。这时候那些只跑了五十步的士卒嘲笑跑了一百步的人说:”你们真是胆小鬼,跑得那么快!“
故事讽刺一些人在嘲笑别人的同时,却对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视若无睹,毫无觉悟的行为。
课外拓展
郑人买履
有个郑国人,想为自己买双新鞋。于是在去集市前,预先用一段绳子量好自己脚的长短尺寸。等他来到集市准备买鞋时,忽才发现绳子忘在家里了。于是他连忙往家里去拿。等他再赶往集市时,鞋铺已经打烊了。最终,他没买到鞋子。
这个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后用以讥讽墨守成规而不重视实际状况的人。
课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