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每题2分 共24分)
1.维恩图是一种关系型图表,可以很好地用其比较历史事件。如下图所示,重叠部分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点,应填写( )
A.救亡图存 B.自强求富 C.扶清灭洋 D.君主立宪
2.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进步书籍和报刊纷纷涌现。下图所示著作宣传的主流思想应当是( )
A.“有田同耕”思想 B.反封建道德思想 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D.维新变法思想
3.历史地图是落实“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重要工具。下图为中国近代某革命形势发展示意图。该革命( )
A.结束了袁世凯独裁统治
B.引发了维护共和制度的护国战争
C.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D.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据统计,1912-1928年,全国有1300多个大小军阀,一共发动了140次以上的省内及省际战争;总统、执政、大元帅多次更换,内阁总理也更换频繁。这反映出当时( )
A.军阀割据,政治动荡 B.思想解放,国民自由
C.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D.共和制度,日益完善
5.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由上海前往北京策划组织第一届责任内阁,被刺杀于上海火车站。该案发生后,革命党人发动了( )
A.黄花岗起义 B.护国战争 C.二次革命 D.护法运动
6.针对湖广总督分调湖北新军开赴各地以瓦解革命的形势,革命党人联合起来作了必要的联络布置,以便相互响应。1911年9月24日决定在汉口成立政治筹备处,加紧制作起义时所需的旗帜、印玺、文告等,并决定在武昌成立军事指挥部,加紧制定军事计划,10月10日晚,起义军占领武昌全城。据此可知武昌起义成功得益于( )
A.革命党人卓有成效的宣传 B.各地革命党人广泛的参与
C.周密的准备和翔实的计划 D.武汉新军多数人倾向革命
7.孙中山在《伦敦被难记》中回忆上书李鸿章提出改革主张但遭到拒绝的经历时写道:“吾党于是怃然长叹,知和平之法无可复施……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据此可知孙中山进行革命的原因是( )
A.充分意识到清王朝的腐败 B.改革的方式在中国行不通
C.西方思想文化的广泛传播 D.中国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8.20世纪初,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进步书籍报刊纷纷涌现(如下图),他们宣传的主流思想应当是( )
A.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B.维新变法的思想
C.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D.忠君爱国的思想
9.下图呈现了一位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早期革命历程。这位“先行者”是( )
A.张之洞 B.孙中山 C.康有为 D.陈独秀
10.历史从来不是孤立的,要善于发现历史事件之间的内部关系。下列史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A.三元里人民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B.取得镇南关大捷——台湾建立行省
C.1905年同盟会成立——领导萍浏醴起义
D.写成《资政新篇》——总理衙门设立
11.你认为下列哪些措施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
①清帝必须退位 ②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③临时大总统到南京就职 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清王朝在辛亥革命中分崩离析,这是“孙中山领导的党和人民一起推翻的结果”。这里“孙中山领导的党”,主要是指( )
A.光复会 B.兴中会 C.国民党 D.同盟会
二、综合题 (共26分)
13.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材料二 那个烦闷的夏天,又一次见证了旧制度的腐朽。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复兴之路》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根据材料一回答,李鸿章等人的探索活动被称为什么?请举一例李鸿章学习外国利器创办的企业。 (4分)
材料二所述戊戌变法在经济上有何主张?戊戌变法被扼杀了,给中国近代化探索带来什么教训?(4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名人名言(摘录)
李鸿章“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梁启超“变法之本,在育人才……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依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三位近代名人的思想主张。(4分)
材料二 中国近代名人名言(摘录)
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显而易见,中国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第Ⅰ卷
(2)请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完成下面任务。(4分)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从甲午战争时期就开始投身革命洪流。1894年11月, 孙中山在①联合华侨, 成立②。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840-1842年 ①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签订
1851-1864年 ② A____________________
1856-1860年 ③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签订
19世纪60-90年代 ④ 洋务运动
1894-1895年 ⑤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签订
1898年 ⑥ B__________________
1900年 ⑦ 义和团运动
1900-1901年 ⑧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签订
1911-1912年 ⑨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成立, 清帝退位
——据《中外历史纲要》上编制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上表中的填空。分别说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事件、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什么。(3分)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表中⑤和⑥之间的联系。(3分)
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 (请依据材料概括两点)(4分)
三、论述题 (共10分)
16.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小短文。
资本—帝国主义以各种方式入侵……军事上,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政治上,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反抗;经济上,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索取赔款,抢掠财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文化上,在传教的名义下,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请根据材料提炼观点,结合材料中四个方面相关的史实(举出具体实例:如侵略战争:某一具体战争,每个方面不超三例)进行论述,谈一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200字左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A C C B A B C
题号 11 12
答案 D D
1.A
2.C
3.C
4.A
5.C
6.C
7.B
8.A
9.B
10.C
11.D
12.D
13.(1)活动:洋务运动;企业:江南制造总局(或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上海轮船招商局、天津机器制造局、湖北织布局等)。
(2)主张:发展农工商业;教训:戊戌变法被扼杀了,给中国近代化探索带来的教训是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14.(1)(李鸿章) 自强; (梁启超) 变法维新; (孙中山)三民主义
(2)要挽救国家,就要革命推翻清王朝,创建一个新政府;檀香山,兴中会
15.(1)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鸦片战争,中华民国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为挽救民族危机,戊戌变法运动发展起来
(3)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 与救亡图存
16.观点:帝国主义以各种方式侵略中国
军事上:鸦片战争等、割香港岛给英国等、旅顺大屠杀等、德国把山东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等;政治上:清政府把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等、扶植袁世凯为代理人等、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经济上:赔款英国2100万银元等、英法联军圆明园大肆抢劫等、倾销商品、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等;文化上:在山东等地建教堂传教等、日本在东北推行奴化教育等。认识: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以各种方式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是中国长期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