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12 22:2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列问题
1、孙中山为什么要和中国共产党合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和国民党合作?
2、两党合作的时间、标志、政治基础分别是什么?这个基础是谁提出的?
3、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4、革命党一大的召开对中国革命起到了什么作用?这次国共合作的目的是什么?合作的方式是什么?
必要性
可能性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十五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简述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内容、意义,理解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认识国共第一次合作是国共双方及国内外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通过阅读《北伐战争形势图》及相关史料,讲述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过程,列举国共合作的成果,构建时空观念,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国民党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理解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国共合作的实现
——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失败,使共产党意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一)必要性
(二)可能性
(三)客观原因
(四)合作及成果
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孙中山欢迎中共与其合作。1923年6月,中共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一)必要性
(二)可能性
(三)客观原因
意义: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四)合作及成果
(一)必要性
(二)可能性
(三)客观原因
(四)合作及成果
思考: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新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
民族
民权
民生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求得各民族平等
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而不是为少数人专有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平均地权”
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的内容,,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一)必要性
(二)可能性
(三)客观原因
材料:毫无疑向,国共建立首次合作,从根本上说是由多种历史和现实条件促成的,共产国际的推动和帮助,只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但在沟通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消除两党在合作方式上存在的分歧,使“党内合作”最终得以实现,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则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论共产国际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的贡献》
客观原因:共产国际的推动
(四)合作及成果
马林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方式
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目的
成果
1924年创办黄埔军校
(一)必要性
(二)可能性
(三)客观原因
(四)合作及成果
自主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要求
意义
党内合作
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姓名 党派 身份
左权 共产党 八路军高级将领
徐向前 共产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陈赓 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萧克 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姓名 党派 身份
戴笠 国民党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张灵甫 国民党 国民革命军中将
杜聿明 国民党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毛人凤 国民党 中国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

北伐胜利进军
——国民大革命的高潮
自主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要求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目的
时间
对象
1926年7月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战场
湖南、湖北
(一)北伐
(二)经过
(三)发展
(四)胜利
直系吴佩孚
奉系张作霖
直系孙传芳
(一)北伐
(二)经过
(三)发展
(四)胜利
领导机构
总司令
路线
重要战役
北伐名将
结果
广州国民政府
蒋介石
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南京
广东—福建—浙江—上海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叶挺、第四军独立团
(铁军)
基本消灭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一)北伐
(二)经过
(三)发展
材料一:北伐军经过的农村,爆发了疾风骤雨般的农民运动,给了北伐军极大支持。到 1926 年 11 月底,湖南已有 54 个县建立农民协会组织,会员达 107 万人;到 1927 年1月,会员又增加到 200 万人。湖北全省农民协会会员 1926 年 7 月有3 万多人,到 11 月增加到 20 万人左右。
——《中国历史》(上)p75
材料二: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很大发展。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迎接北伐军进人上海,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中国历史》(上)p75
(四)胜利
(一)北伐
(二)经过
(三)发展
(四)胜利
小组讨论: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①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
②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推进。
③北伐军作战目的明确、作战方针正确。
④广大特别提北伐将士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⑤中国共产党领导国民革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⑥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⑦北洋军阀各自为战,力量分散。
北伐战争的性质

国民党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一)叛变革命
(二)南京国民政府
(三)东北易帜
自主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要求
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原因
表现
结果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二反革命政变;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在蒋介石一手策划下,1927年4月12日,上海帮派头子黄金荣、杜月笙组织流氓袭击工人纠察队。随后,蒋介石军队以“工人内讧”为由,强行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枪支,并打死打伤工人300多人。4月13日,上海工人举行总罢工,十几万工人、学生、市民上街游行。游行队伍在宝山路遭到蒋介石军队的血腥屠杀,死亡100多人,受伤者无数。随后,蒋介石下令封闭上海总工会和一切革命团体,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几天之内,就有300多人遇难,500多人被捕,5 000多人失踪。
知识拓展
(一)叛变革命
(二)南京国民政府
(三)东北易帜
自主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要求
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时间、地点
建立者
性质
蒋介石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政策
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五色旗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一)叛变革命
(二)南京国民政府
(三)东北易帜
自主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要求
1928年底
时间
经过
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意义
材料:党当时还比较幼稚,又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下令将纠察队全体解散,所有枪支,交存政府,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3、年幼的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2、帝国主义绞杀中国革命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
思考: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何去何从?
课堂检测
1.(2023·福建漳州期末)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材料叙述的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 )
A.背景 B.过程 C.性质 D.意义
2.(陕西宝鸡二模)毛泽东曾回忆道:“在1927年的革命刚刚由于无产阶级、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的力量而得到胜利之际,他们(大资产阶级)就一脚踢开了这些人民大众,独占革命的果实,而和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结成了反革命联盟。”毛泽东回忆的事件是关于( )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黄埔军校的创办
C.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D.张学良“东北易帜”
A
C
课堂检测
3.(2023·潮南长沙中考)下表记录了毛泽东在某一时期的部分政治活动。据此判断当时正值( )
A.第一次国共合作 B.红军长征 C.全民族抗战 D.解放战争
4.(2023 广东中考改编)据《中国共产党历史》—书载,1926年12月北伐军中担任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有1500人左右,在他们的宣传下,士兵加深了对“打倒军阀”的认识,因此作战非常勇敢。由此可知,这( )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B.丰富了工农革命运动理论
C.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D.打击了国民党的分裂活动
A
C
1923 年6月 加入国民党
1924年1月 参加中国国民党一大
1925年10月 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1926年1月 参加中国国民党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