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及其应用
达标检测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6为单选题,7~10为多选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2024年深圳龙津中学摸底)对下列光学现象解释正确的有( )
A.图甲中全息照相利用了光的偏振原理
B.图乙中光的色散现象利用了光的衍射原理
C.图丙中光在光纤中传播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D.图丁中照相机镜头表面镀有增透膜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
【答案】D 【解析】图甲中全息照相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故A错误;图乙中光的色散现象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故B错误;光在光纤中的传输利用了全反射的原理,故C错误;图丁中照相机镜头表面镀有增透膜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故D正确.
2.(2024年梅州期末)如图甲所示,某同学利用玻璃制成的实心“水晶球”模拟彩虹的形成,该同学让一细束复色光从P点射入水晶球,最后分成a、b两束单色光从水晶球射出,光路图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光的频率比b光的频率高
B.彩虹的形成是光的干涉现象
C.在“水晶球”中,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的大
D.遇到同样的障碍物,a光比b光更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在P点a光的折射角较小,由折射定律可知,a光的折射率较大,则a光的频率比b光的频率高,故A正确;彩虹的形成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由n=可知,由于a光的折射率较大,则在“水晶球”中,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的小,故C错误;由于a光的频率比b光的频率高,则a光的波长比b光的波长短,遇到同样的障碍物,b光比a光更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D错误.
3.下列应用激光的事例中错误的是( )
A.利用激光进行长距离精确测量 B.利用激光进行通信
C.利用激光进行室内照明 D.利用激光加工坚硬材料
【答案】C 【解析】激光的单向性好,不利于室内照明,并且大功率的激光要靠专门的激光器产生,成本太高,且由于激光的能量集中,会对人体产生伤害,故C错误.
4.a、b两种单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中射入介质中时,如图所示,发现b的折射线更靠近法线,由此可判定( )
A.a比b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B.当光从介质射向空气中,a、b要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分别为Ca、Cb,则CaC.在介质中b的速度较大
D.单色光b的频率较低
【答案】A 【解析】如题图,由=n可知b的折射率大于a的折射率.所以b的频率较大,a的频率较小,D错误;由于a的频率较小波长较大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A正确;由n=可知光在介质中的速度va>vb,C错误;由sin C=可知临界角Ca>Cb,B错误.
5.(2024年泰州期末)为了使图像清晰,通常在红外摄像头的镜头表面镀一层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镀膜使图像清晰是因为利用了光的偏振
B.镀膜的目的是使入射的红外线反射
C.镀膜的厚度最小是红外线在空气中波长的四分之一
D.镀膜的厚度最小是红外线在薄膜中波长的四分之一
【答案】D 【解析】镀膜使图像清晰是利用了光的干涉,薄膜两个表面的反射光发生干涉而减弱,从而增加透射光的强度,故A错误;镀膜的目的是使红外线透射,使红外线之外的光反射,使红外线图像更加清晰,故B错误;红外线在薄膜前、后表面反射光的光程差应为半波长的奇数倍,为了增加光的透射程度,镀膜的厚度应该取最薄的值,即红外线在薄膜中波长的四分之一,故C错误,D正确.
6.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ABC为一透明介质制成的三棱镜截面,且∠BAC=30°,有一束平行光线垂直射向AC面,已知这种介质的折射率为n>2,则( )
A.可能有光线垂直AB边射出
B.光线只能从BC边垂直射出
C.光线只能从AC边垂直射出
D.一定既有光线垂直BC边射出,又有光线垂直AC边射出
【答案】D 【解析】因为n>2,而sin C=,所以sin C<,C<30°,射到AB边的入射角i=30°,发生了全反射,此光线反射到AC边的入射角i=60°,再次发生全反射而垂直射到BC边上,从BC边射出.同理,射到BC边上的光线,经两次全反射后垂直AC射出.D正确,A、B、C错误.
7.一束白光垂直于三棱镜的一个面入射发生色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棱镜对各色光的折射率不同
B.红光比蓝光通过棱镜所用的时间短
C.黄光比绿光偏转的角度小
D.在棱镜中,速度较大的单色光偏转的角度也较大
【答案】ABC 【解析】红光在棱镜中传播速度较大,在棱镜中通过的距离也较短.
8.有两种单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进入水中,折射角分别为θ1、θ2,它们在水中传播相同的距离所用时间分别为t1、t2,则有( )
A.若t1>t2,则θ1>θ2 B.若t1C.若t1>t2,则θ1<θ2 D.若t1θ2
【答案】CD 【解析】通过相同距离、时间长的速度小,则其折射率大,入射角相同时折射角就小.
9.某同学用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在屏上观察到图甲所示的条纹,仅改变一个实验条件后,观察到的条纹如图乙所示.他改变的实验条件可能是( )
A.减小光源到单缝的距离
B.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
C.增大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
D.换用频率更高的单色光源
【答案】BC 【解析】根据Δx=λ知,要使条纹间距变大,可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增大光的波长(即降低光的频率)或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故B、C正确,A、D错误.
10.玻璃球中的气泡通常看起来都特别明亮.若某玻璃球中心有一球形气泡,可简化为如图乙所示,其中一细光束从玻璃球表面的A点射入玻璃球后照射到空气泡表面上P点,在P点反射后到达玻璃球表面的B点.细光束在P点的入射角θ=60°,AB两点的距离为d.已知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不考虑多次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细光束在P点发生全反射
B.细光束在B点发生全反射
C.细光束从A点传播到B点的时间为
D.细光束从A点传播到B点的时间为
【答案】AC 【解析】已知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则根据临界角与折射率之间的关系有sin C==<,则可知细光束在该玻璃球中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小于45°,而细光束经玻璃照射到空气泡表面上P点时的入射角θ=60°,大于临界角45°,因此细光束在P点发生了全反射,而由几何关系易知,在B点射向空气时的入射角小于临界角,因此光束在B点发生了折射,故A正确,B错误;由折射率n=可得细光束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为v==,而由几何关系可得,光从A点传播到B点的路程为s=2×=,则光从A点传播到B点的时间为t==×=,故C正确,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11.(9分)某研究小组的同学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设计了一个测量液体折射率的仪器,如图所示.在一圆盘上,过其圆心O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BC、EF,在半径OA上,垂直盘面插下两枚大头针P1、P2并保持P1、P2位置不变,每次测量时让圆盘的下半部分竖直进入液体中,而且总使得液面与直径BC相平,EF作为界面的法线,而后在图中右上方区域观察P1、P2的像,并在圆周上插上大头针P3,使P3正好挡住P1、P2的像,同学们通过计算,预先在圆周EC部分刻好了折射率的值,这样只要根据P3所插的位置,就可直接读出液体折射率的值,则:
(1)若∠AOF=30°,OP3与OC的夹角为30°,则P3处所对应的折射率的值为________.
(2)图中P3、P4两位置中________所对应的折射率的值大.
(3)作AO的延长线交圆周于K,K处所对应的折射率的值应为________.
【答案】(1) (2)P4 (3)1
【解析】(1)根据折射定律n=,题中θ1=60°,θ2=∠AOF=30°,所以n==.
(2)图中P4对应的入射角大于P3对应的入射角,所以P4对应的折射率大.
(3)因A、O、K在一条直线上,入射角等于折射角,所以K处所对应的折射率为1.
12.(8分)如图所示,用某种透光物制成的直角三棱镜ABC;在垂直于AC面的直线MN上插两枚大头针P1、P2,在AB面的左侧透过棱镜观察大头针P1、P2的像,调整视线方向,直到P1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在观察的这一侧先后插上两枚大头针P3、P4,使P3________________,P4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下P3、P4的位置,移去大头针和三棱镜,过P3、P4的位置作直线与AB面相交于D,量出该直线与AB面的夹角为45°.则该透光物质的折射率n=______,并在图中画出正确完整的光路图.
【答案】被P2的像挡住 挡住P1、P2的像 挡住P1、P2、P3的像
【解析】通过作图找出BC面上的反射点和AB面上的出射点,则由几何知识可得各角的大小,如图所示,则n==,其实验原理与用两面平行的玻璃砖相同,故P1的像让P2的像挡住,P3挡住P1、P2的像,P4应挡住P3以及P1、P2的像.
13.(11分)如图,一玻璃工件的上半部是半径为R的半球体,O点为球心;下半部是半径为R、高为2R的圆柱体,圆柱体底面镀有反射膜.有一平行于中心轴OC的光线从半球面射入,该光线与OC之间的距离为0.6R.已知最后从半球面射出的光线恰好与入射光线平行(不考虑多次反射).求该玻璃的折射率.
【答案】1.43 【解析】如图,根据光路的对称性和光路可逆性,与入射光线相对于OC轴对称的出射光线一定与入射光线平行.这样,从半球面射入的折射光线,将从圆柱体底面中心C点反射.
设光线在半球面的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由折射定律有sin i=nsin r,①
由正弦定理有=,②
由几何关系,入射点的法线与OC的夹角为i.由题设条件和几何关系有sin i=,③
式中L是入射光线与OC的距离.由②③式和题给数据得
sin r=,④
由①③④式和题给数据得n=≈1.43.
14.(12分)如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ABC为一透明材料做成的柱形光学元件的横截面,该种材料折射率n=2,曲线AC为一圆心为D,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ABCD构成正方形,在D处有一点光源.若只考虑首次从圆弧AC直接射向AB、BC的光线,从点光源射入圆弧AC的光中,有一部分光能从AB、BC面直接射出,已知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c.求:
(1)光线从D点传播到B点所用的时间t;
(2)从AB、BC面有光射出的区域总长度.
【答案】(1) (2)R
【解析】光在真空中传播的距离为s1=R,传播速度为c.光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为s2=(-1)R,
传播速度为v==,
光从D点传播到B点所用的时间为
t=+=(2-1).
(2)如图,设光线到达E点时刚好发生全反射,则有sin θ==,可得θ=30°.
AE区域有光射出,EB区域发生全反射,在三角形DAE中,有AE=R tan θ=R.
令CF=AE,由对称可知,CF区域有光射出,FB区域发生全反射.则从AB、BC面有光射出的区域总长度
L=AE+CF=2AE=R.第四章 光及其应用
达标检测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6为单选题,7~10为多选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2024年深圳龙津中学摸底)对下列光学现象解释正确的有( )
A.图甲中全息照相利用了光的偏振原理
B.图乙中光的色散现象利用了光的衍射原理
C.图丙中光在光纤中传播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D.图丁中照相机镜头表面镀有增透膜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
2.(2024年梅州期末)如图甲所示,某同学利用玻璃制成的实心“水晶球”模拟彩虹的形成,该同学让一细束复色光从P点射入水晶球,最后分成a、b两束单色光从水晶球射出,光路图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光的频率比b光的频率高
B.彩虹的形成是光的干涉现象
C.在“水晶球”中,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的大
D.遇到同样的障碍物,a光比b光更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3.下列应用激光的事例中错误的是( )
A.利用激光进行长距离精确测量 B.利用激光进行通信
C.利用激光进行室内照明 D.利用激光加工坚硬材料
4.a、b两种单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中射入介质中时,如图所示,发现b的折射线更靠近法线,由此可判定( )
A.a比b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B.当光从介质射向空气中,a、b要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分别为Ca、Cb,则CaC.在介质中b的速度较大
D.单色光b的频率较低
5.(2024年泰州期末)为了使图像清晰,通常在红外摄像头的镜头表面镀一层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镀膜使图像清晰是因为利用了光的偏振
B.镀膜的目的是使入射的红外线反射
C.镀膜的厚度最小是红外线在空气中波长的四分之一
D.镀膜的厚度最小是红外线在薄膜中波长的四分之一
6.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ABC为一透明介质制成的三棱镜截面,且∠BAC=30°,有一束平行光线垂直射向AC面,已知这种介质的折射率为n>2,则( )
A.可能有光线垂直AB边射出
B.光线只能从BC边垂直射出
C.光线只能从AC边垂直射出
D.一定既有光线垂直BC边射出,又有光线垂直AC边射出
7.一束白光垂直于三棱镜的一个面入射发生色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棱镜对各色光的折射率不同
B.红光比蓝光通过棱镜所用的时间短
C.黄光比绿光偏转的角度小
D.在棱镜中,速度较大的单色光偏转的角度也较大
8.有两种单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进入水中,折射角分别为θ1、θ2,它们在水中传播相同的距离所用时间分别为t1、t2,则有( )
A.若t1>t2,则θ1>θ2 B.若t1C.若t1>t2,则θ1<θ2 D.若t1θ2
9.某同学用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在屏上观察到图甲所示的条纹,仅改变一个实验条件后,观察到的条纹如图乙所示.他改变的实验条件可能是( )
A.减小光源到单缝的距离
B.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
C.增大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
D.换用频率更高的单色光源
10.玻璃球中的气泡通常看起来都特别明亮.若某玻璃球中心有一球形气泡,可简化为如图乙所示,其中一细光束从玻璃球表面的A点射入玻璃球后照射到空气泡表面上P点,在P点反射后到达玻璃球表面的B点.细光束在P点的入射角θ=60°,AB两点的距离为d.已知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不考虑多次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细光束在P点发生全反射
B.细光束在B点发生全反射
C.细光束从A点传播到B点的时间为
D.细光束从A点传播到B点的时间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11.(9分)某研究小组的同学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设计了一个测量液体折射率的仪器,如图所示.在一圆盘上,过其圆心O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BC、EF,在半径OA上,垂直盘面插下两枚大头针P1、P2并保持P1、P2位置不变,每次测量时让圆盘的下半部分竖直进入液体中,而且总使得液面与直径BC相平,EF作为界面的法线,而后在图中右上方区域观察P1、P2的像,并在圆周上插上大头针P3,使P3正好挡住P1、P2的像,同学们通过计算,预先在圆周EC部分刻好了折射率的值,这样只要根据P3所插的位置,就可直接读出液体折射率的值,则:
(1)若∠AOF=30°,OP3与OC的夹角为30°,则P3处所对应的折射率的值为________.
(2)图中P3、P4两位置中________所对应的折射率的值大.
(3)作AO的延长线交圆周于K,K处所对应的折射率的值应为________.
12.(8分)如图所示,用某种透光物制成的直角三棱镜ABC;在垂直于AC面的直线MN上插两枚大头针P1、P2,在AB面的左侧透过棱镜观察大头针P1、P2的像,调整视线方向,直到P1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在观察的这一侧先后插上两枚大头针P3、P4,使P3________________,P4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下P3、P4的位置,移去大头针和三棱镜,过P3、P4的位置作直线与AB面相交于D,量出该直线与AB面的夹角为45°.则该透光物质的折射率n=______,并在图中画出正确完整的光路图.
13.(11分)如图,一玻璃工件的上半部是半径为R的半球体,O点为球心;下半部是半径为R、高为2R的圆柱体,圆柱体底面镀有反射膜.有一平行于中心轴OC的光线从半球面射入,该光线与OC之间的距离为0.6R.已知最后从半球面射出的光线恰好与入射光线平行(不考虑多次反射).求该玻璃的折射率.
14.(12分)如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ABC为一透明材料做成的柱形光学元件的横截面,该种材料折射率n=2,曲线AC为一圆心为D,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ABCD构成正方形,在D处有一点光源.若只考虑首次从圆弧AC直接射向AB、BC的光线,从点光源射入圆弧AC的光中,有一部分光能从AB、BC面直接射出,已知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c.求:
(1)光线从D点传播到B点所用的时间t;
(2)从AB、BC面有光射出的区域总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