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B卷)
1.(2024高一上·衡阳月考)在下列研究中,加点标示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是( )
A.研究蜻蜓翅膀的振动 B.研究学生骑车时的坐姿
C.研究航天器绕地球运动的轨道 D.研究运动员绕单杆的旋转动作
2.(2024高一上·衡阳月考)如图,车轮半径为0.6m的自行车,在水平地面上不打滑并沿直线运动。气门芯从最高点第一次到达最低点,位移大小约为( )
A.1.2m B.1.8m C.2.2m D.3.6m
3.(2024高一上·衡阳月考)小华乘坐的G333高铁列车,早上08:55从“成都东”出发,行驶379公里后,于上午10:44到达“重庆北”,总耗时1时零49分,根据上述信息可知( )
A.08:55表示时刻
B.379公里表示位移
C.G333列车出站时的加速度方向可能与速度方向相反
D.可以计算出G333列车车头经过长江大桥桥头时的瞬时速度
4.(2024高一上·衡阳月考)在长为50m的标准泳池举行200m的游泳比赛,参赛运动员从出发至比赛终点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0 m,50m B.50m,100m C.100m,50m D.0m,200m
5.(2024高一上·衡阳月考)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
C.加速度很大时,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
D.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为零
6.(2024高一上·衡阳月考)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4t(m/s)。则该质点在t=2s时的瞬时速度和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
A.8m/s、4m/s B.4m/s、8m/s C.8m/s、6m/s D.6m/s、8m/s
7.(2024高一上·衡阳月考)扫地机器人因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已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某次清扫过程中,主人在A处启动扫地机器人,在B处完成清扫工作,其规划清扫路线如图所示,完成清扫任务用时180s。数据表明:机器人清扫路线的总长度为36m,A、B两点间的距离为9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在该过程中的位移大小为36m
B.机器人在该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0.05m/s
C.机器人在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05m/s
D.机器人在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2m/s
8.(2024高一上·衡阳月考)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先增大后减小
B.内物体的位移为 0
C.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D.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9.(2024高一上·衡阳月考)一根竖直杆,在其下端以下处有一长度为的竖直管(杆能穿过管),杆自由下落,它穿过竖直管所用时间为(穿过的过程是指从两个物体刚刚有重叠到完全没有重叠的过程),则竖直杆的长度为()( )
A. B. C. D.
10.(2024高一上·衡阳月考)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甲同学用手握住直尺顶端,乙同学在直尺下端刻度为0的地方做捏住直尺的准备,但手没有碰到直尺,当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放开直尺时,立即握住直尺,结果乙同学握住直尺的刻度为b。小明同学根据所学知识计算出不同刻度对应的反应时间,从而在这把尺子上标出时间刻度做成“反应时间测量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关于“反应时间测量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时间刻度”是均匀的,与长度刻度值成正比例
B.其“时间刻度”是均匀的,与长度刻度值平方成正比例
C.其“时间刻度”是不均匀的,且靠近直尺零刻度的地方“时间刻度”密
D.如果在月球上使用此刻度尺,“时间刻度”的每个数字不需要改动也可以直接使用
11.(2024高一上·衡阳月考)某同学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他在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的遮光条。然后他利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板通过光电门1所用的时间为,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遮光条从开始遮住光电门1到开始遮住光电门2的时间为。
(1)滑块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大小为 。
(2)滑块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大小为 。
(3)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
12.(2024高一上·衡阳月考)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下图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1)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不用运动学公式计算就可以直接得出的物理量是 ;
A.平均速度 B.瞬时速度 C.加速度 D.时间间隔
(2)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 和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3)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m/s2。(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3.(2024高一上·衡阳月考)如图,一个冰球在冰面上向右匀减速运动时,依次通过长度为L=3m的两段相等的路程,并继续向前运动,它通过第一段路程历时1s,通过第二段路程历时2s,求:
(1)冰球的加速度大小a;
(2)冰球通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vB。
14.(2024高一上·衡阳月考)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在高地面224m高处,由静止开始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一段时间后,立即打开降落伞。以 平均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运动员的安全,要求运动员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m/s(g取)
(1)求运动员展开伞时离地面高度至少为多少?
(2)求运动员在空中的时间至少是多少?
15.(2024高一上·衡阳月考)通过“30m折返跑”的测试成绩可以反应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在平直的跑道上一学生站立在起点线A处,当听到起跑口令后(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跑向正前方30m处的折返线,到达折返线B处时,用手触摸固定在折返线处的标杆,再转身跑回起点线,返程无需减速,到达起点线处时停止计时,全过程所用时间即为折返跑的成绩。学生加速或减速过程均视为匀变速,触摸杆的时间不计,某同学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到达折返线处时速度需减小到零,并且该生全过程中最大速度不超过。 求:
(1)该学生返程(B到A过程)最快需多少时间;
(2)该学生“30m折返跑”的最好成绩。
16.(2024高一上·衡阳月考)如图1是江滨公园的滑梯,该滑梯可以简化成由倾斜滑道AB、水平滑道BC组成,且AB与BC间平滑连接,如图2所示。某小朋友从A点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经到达斜面底端,接着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后静止,假设小朋友经过B点时速度大小不变。求
(1)该小朋友到达B点的速度大小;
(2)倾斜滑道AB的长度;
(3)该小朋友在水平滑道上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质点
【解析】【解答】A.研究蜻蜓翅膀的振动,蜻蜓的大小和形状是不能忽略,故不可以看作质点。故A错误。
B.研究学生骑车时的坐姿时,学生肢体的大小和形状不可以忽略的,故不可以看作质点; 故B错误;
C.研究航天器绕地球运动的运行轨道时,航天器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看做质点,故C正确;
D.研究体操运动员绕单杆的旋转动作时,要看运动员的动作,不能看作质点,故D错误。
【分析】物体能否作为质点主要看所研究的问题。
2.【答案】C
【知识点】位移与路程
【解析】【解答】 气门芯从最高点第一次到达最低点 ,根据初末位置可以得出:气门芯从最高点第一次到达最低点过程中水平位移为
根据初末位置可以得出:竖直方向位移为
故位移大小约为
故选C。
【分析】根据气门芯的初末位置结合位移的合成可以求出气门芯运动的位移大小。
3.【答案】A
【知识点】时间与时刻;位移与路程;加速度;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A.08:55表示列车出发的时间,则代表时刻。故A正确;
B.379公里代表列车行驶的轨迹长度,运动轨迹的长度则表示路程。故B错误;
C.当G333列车出站时要做加速运动,物体做加速运动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故C错误;
D.由于未知列车经过大桥的运动情况所以不能计算列车经过长江大桥时的速度,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出发时间代表时刻;运动的轨迹长度代表路程;物体做加速运动则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根据题意不能求出列车过桥的瞬时速度的大小。
4.【答案】D
【知识点】位移与路程
【解析】【解答】在长为50m的标准泳池举行200m的游泳比赛,来回4趟,最后回到出发点,由于初末位置重合,则运动员的位移为0,根据轨迹的长度可以得出:路程为200m,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运动的轨迹长度可以求出路程的大小;根据物体运动的初末位置可以求出位移的大小。
5.【答案】D
【知识点】加速度
【解析】【解答】A.根据 知,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A不符合题意;
B.某时刻速度为零,速度变化可能很快,加速度很大,B不符合题意;
C.加速度很大的物体,加速度可能与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变小,C不符合题意;
D.加速度很大的物体,速度变化很快,但是速度不一定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大小及速度变化量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
6.【答案】A
【知识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解析】【解答】t=2s时的瞬时速度有
0~2s内平均速度有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速度时间关系式可求出瞬时速度,利用位置时间关系式可求出位移,进而求出平均速度。
7.【答案】C
【知识点】位移与路程;速度与速率;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A.根据机器人的初末位置可以得出:机器人在该过程中的位移大小为9m,根据机器人运动的轨迹长度可以得出:路程为36m,故A错误;
B.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根据路程和时间的大小可以得出:机器人在该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
故B错误;
CD.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已知运动的时间和位移的大小可以得出:机器人在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分析】利用机器人运动的轨迹可以求出路程和位移的大小,结合运动的时间可以求出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的大小。
8.【答案】B
【知识点】运动学 v-t 图象
【解析】【解答】A.由于物体一直不断运动,则由于物体的轨迹长度不断增大,所以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一直增大,故A错误;
B.在速度时间图像中,由于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由于正负面积相等则可知内物体的位移为0,故B正确;
C.在速度时间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斜率可以得出: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故C错误;
D.根据速度的大小可以得出:内物体做负方向的减速运动,由于物体做减速运动,则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利用物体不断运动则路程不断增大;利用图像面积可以判别位移的大小;利用图像斜率可以判别加速度的大小;利用物体做减速运动可以判别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是否相同。
9.【答案】C
【知识点】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杆做自由落体运动,杆的下端点到管口的过程,根据位移公式有:
杆的上端点到管底的过程,根据位移公式可以得出:
已知运动的时间差为
联立解得
故选C。
【分析】杆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两个过程的位移公式及运动的时间可以求出杆的长度。
10.【答案】C
【知识点】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ABC.根据题意,由公式
可得
可知,其“时间刻度”是不均匀的,且靠近直尺零刻度的地方“时间刻度”密,与长度刻度的平方根成正比例,故AB错误,C正确;
D.由于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小,可知如果在月球上使用此刻度尺,刻度尺下落比地球上慢,同样的下落距离对应反映时间变长,“时间刻度”的每个数字应该成比例改大一些,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
通过合作探究制作 “人的反应时间测量尺”考查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面对真实情境,从不同角度制定科学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得出结论。制作方案有两种:反应尺的距离均匀——标出不同的时间;反应尺的时间刻度均匀——标出不同的距离。
11.【答案】0.2;0.5;0.1
【知识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解析】【解答】(1)滑块通过光电门1时,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以得出速度大小为
(2)滑块通过光电门2时,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以得出速度大小为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可得,滑块的加速度大小
【分析】(1)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滑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
(2)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滑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
(3)利用速度公式可以求出滑块加速度的大小。
12.【答案】D;6;7;1.00;2.00
【知识点】加速度
【解析】【解答】(1)根据打点频率和周期的关系可以得出打点时间间隔为
则只有时间间隔可以之间得出,而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都需要运动学公式得出。故选D。
(2)计数点1~7段,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根据相邻位移之差接近2cm,由于从计数点6~7段开始,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3)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以得出: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根据逐差法可以得出加速度的大小为
【分析】(1)利用打点频率的大小可以求出打点周期的大小;速度和加速度只能通过公式进行计算;
(2)利用相邻之间的位移之差为常数时,利用位移之差变小可以判别开始减速的时间段;
(3)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瞬时速度的大小;利用逐差法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13.【答案】解:(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关系,对AB段有
对AC段有
其中
,
联立解得
,
(2)对AB段,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可得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冰球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利用位移公式结合运动的时间可以求出初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2)冰球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利用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经过B点速度的大小。
14.【答案】解:(1)设运动员展开降落伞时速度为v,总高度为H,则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有
解得
故运动员展开伞时离地面高度
(2)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有
运动员先加速随后减速到5m/s,所花时间最短,加速时间
减速时间
最短时间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分析】(1)运动员打开降落伞时,利用速度位移公式可以求出打开伞时速度的大小,结合速度位移公式可以求出此时距离地面的高度;
(2)当运动员下落过程先加速后减速,利用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加速过程和减速过程的时间。
15.【答案】解:(1)(2)假如学生从A到B的过程中,先做匀加速运动,紧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并设此过程中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2,则由运动学公式,有
联立,代入数据可解得
v=10m/s,t1=4s,t2=2s
因为v<vm,所以从A到B的过程中,学生的确先做匀加速运动,然后做匀减速运动。从B到A的加速过程中,速度从零增大到12m/s需时
加速过程的位移
最后阶段的匀速运动用时
所以
则该学生“30m折返跑”的成绩为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返回阶段,学生先加速后匀速,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2m/s,位移为30m,根据运动过程的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可以求出运动的总时间;
(2)学生从A到B过程,先加速后匀速最后减速到零,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2m/s,位移为30m,根据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加速的时间,结合位移公式可以求出加速的位移,结合匀速运动的位移公式可以求出匀速运动的时间。
16.【答案】解:(1)在倾斜滑道AB上,由运动学公式得,该小朋友到达B点的速度大小为
(2)倾斜滑道AB的长度为
(3)在水平滑道BC上,由运动学公式
可得,该小朋友在水平滑道上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为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1)小朋友在AB过程加速,利用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到达B点速度的大小;
(2)小朋友做加速运动,利用位移公式可以求出AB之间长度的大小;
(3)小朋友在水平轨道做减速运动,利用速度位移公式可以求出减速的加速度大小。
1 / 1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B卷)
1.(2024高一上·衡阳月考)在下列研究中,加点标示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是( )
A.研究蜻蜓翅膀的振动 B.研究学生骑车时的坐姿
C.研究航天器绕地球运动的轨道 D.研究运动员绕单杆的旋转动作
【答案】C
【知识点】质点
【解析】【解答】A.研究蜻蜓翅膀的振动,蜻蜓的大小和形状是不能忽略,故不可以看作质点。故A错误。
B.研究学生骑车时的坐姿时,学生肢体的大小和形状不可以忽略的,故不可以看作质点; 故B错误;
C.研究航天器绕地球运动的运行轨道时,航天器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看做质点,故C正确;
D.研究体操运动员绕单杆的旋转动作时,要看运动员的动作,不能看作质点,故D错误。
【分析】物体能否作为质点主要看所研究的问题。
2.(2024高一上·衡阳月考)如图,车轮半径为0.6m的自行车,在水平地面上不打滑并沿直线运动。气门芯从最高点第一次到达最低点,位移大小约为( )
A.1.2m B.1.8m C.2.2m D.3.6m
【答案】C
【知识点】位移与路程
【解析】【解答】 气门芯从最高点第一次到达最低点 ,根据初末位置可以得出:气门芯从最高点第一次到达最低点过程中水平位移为
根据初末位置可以得出:竖直方向位移为
故位移大小约为
故选C。
【分析】根据气门芯的初末位置结合位移的合成可以求出气门芯运动的位移大小。
3.(2024高一上·衡阳月考)小华乘坐的G333高铁列车,早上08:55从“成都东”出发,行驶379公里后,于上午10:44到达“重庆北”,总耗时1时零49分,根据上述信息可知( )
A.08:55表示时刻
B.379公里表示位移
C.G333列车出站时的加速度方向可能与速度方向相反
D.可以计算出G333列车车头经过长江大桥桥头时的瞬时速度
【答案】A
【知识点】时间与时刻;位移与路程;加速度;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A.08:55表示列车出发的时间,则代表时刻。故A正确;
B.379公里代表列车行驶的轨迹长度,运动轨迹的长度则表示路程。故B错误;
C.当G333列车出站时要做加速运动,物体做加速运动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故C错误;
D.由于未知列车经过大桥的运动情况所以不能计算列车经过长江大桥时的速度,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出发时间代表时刻;运动的轨迹长度代表路程;物体做加速运动则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根据题意不能求出列车过桥的瞬时速度的大小。
4.(2024高一上·衡阳月考)在长为50m的标准泳池举行200m的游泳比赛,参赛运动员从出发至比赛终点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0 m,50m B.50m,100m C.100m,50m D.0m,200m
【答案】D
【知识点】位移与路程
【解析】【解答】在长为50m的标准泳池举行200m的游泳比赛,来回4趟,最后回到出发点,由于初末位置重合,则运动员的位移为0,根据轨迹的长度可以得出:路程为200m,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运动的轨迹长度可以求出路程的大小;根据物体运动的初末位置可以求出位移的大小。
5.(2024高一上·衡阳月考)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
C.加速度很大时,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
D.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为零
【答案】D
【知识点】加速度
【解析】【解答】A.根据 知,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A不符合题意;
B.某时刻速度为零,速度变化可能很快,加速度很大,B不符合题意;
C.加速度很大的物体,加速度可能与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变小,C不符合题意;
D.加速度很大的物体,速度变化很快,但是速度不一定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大小及速度变化量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
6.(2024高一上·衡阳月考)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4t(m/s)。则该质点在t=2s时的瞬时速度和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
A.8m/s、4m/s B.4m/s、8m/s C.8m/s、6m/s D.6m/s、8m/s
【答案】A
【知识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解析】【解答】t=2s时的瞬时速度有
0~2s内平均速度有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速度时间关系式可求出瞬时速度,利用位置时间关系式可求出位移,进而求出平均速度。
7.(2024高一上·衡阳月考)扫地机器人因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已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某次清扫过程中,主人在A处启动扫地机器人,在B处完成清扫工作,其规划清扫路线如图所示,完成清扫任务用时180s。数据表明:机器人清扫路线的总长度为36m,A、B两点间的距离为9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在该过程中的位移大小为36m
B.机器人在该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0.05m/s
C.机器人在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05m/s
D.机器人在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2m/s
【答案】C
【知识点】位移与路程;速度与速率;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A.根据机器人的初末位置可以得出:机器人在该过程中的位移大小为9m,根据机器人运动的轨迹长度可以得出:路程为36m,故A错误;
B.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根据路程和时间的大小可以得出:机器人在该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
故B错误;
CD.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已知运动的时间和位移的大小可以得出:机器人在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分析】利用机器人运动的轨迹可以求出路程和位移的大小,结合运动的时间可以求出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的大小。
8.(2024高一上·衡阳月考)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先增大后减小
B.内物体的位移为 0
C.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D.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答案】B
【知识点】运动学 v-t 图象
【解析】【解答】A.由于物体一直不断运动,则由于物体的轨迹长度不断增大,所以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一直增大,故A错误;
B.在速度时间图像中,由于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由于正负面积相等则可知内物体的位移为0,故B正确;
C.在速度时间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斜率可以得出: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故C错误;
D.根据速度的大小可以得出:内物体做负方向的减速运动,由于物体做减速运动,则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利用物体不断运动则路程不断增大;利用图像面积可以判别位移的大小;利用图像斜率可以判别加速度的大小;利用物体做减速运动可以判别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是否相同。
9.(2024高一上·衡阳月考)一根竖直杆,在其下端以下处有一长度为的竖直管(杆能穿过管),杆自由下落,它穿过竖直管所用时间为(穿过的过程是指从两个物体刚刚有重叠到完全没有重叠的过程),则竖直杆的长度为()(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杆做自由落体运动,杆的下端点到管口的过程,根据位移公式有:
杆的上端点到管底的过程,根据位移公式可以得出:
已知运动的时间差为
联立解得
故选C。
【分析】杆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两个过程的位移公式及运动的时间可以求出杆的长度。
10.(2024高一上·衡阳月考)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甲同学用手握住直尺顶端,乙同学在直尺下端刻度为0的地方做捏住直尺的准备,但手没有碰到直尺,当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放开直尺时,立即握住直尺,结果乙同学握住直尺的刻度为b。小明同学根据所学知识计算出不同刻度对应的反应时间,从而在这把尺子上标出时间刻度做成“反应时间测量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关于“反应时间测量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时间刻度”是均匀的,与长度刻度值成正比例
B.其“时间刻度”是均匀的,与长度刻度值平方成正比例
C.其“时间刻度”是不均匀的,且靠近直尺零刻度的地方“时间刻度”密
D.如果在月球上使用此刻度尺,“时间刻度”的每个数字不需要改动也可以直接使用
【答案】C
【知识点】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解答】ABC.根据题意,由公式
可得
可知,其“时间刻度”是不均匀的,且靠近直尺零刻度的地方“时间刻度”密,与长度刻度的平方根成正比例,故AB错误,C正确;
D.由于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小,可知如果在月球上使用此刻度尺,刻度尺下落比地球上慢,同样的下落距离对应反映时间变长,“时间刻度”的每个数字应该成比例改大一些,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
通过合作探究制作 “人的反应时间测量尺”考查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面对真实情境,从不同角度制定科学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得出结论。制作方案有两种:反应尺的距离均匀——标出不同的时间;反应尺的时间刻度均匀——标出不同的距离。
11.(2024高一上·衡阳月考)某同学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他在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的遮光条。然后他利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板通过光电门1所用的时间为,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遮光条从开始遮住光电门1到开始遮住光电门2的时间为。
(1)滑块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大小为 。
(2)滑块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大小为 。
(3)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
【答案】0.2;0.5;0.1
【知识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解析】【解答】(1)滑块通过光电门1时,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以得出速度大小为
(2)滑块通过光电门2时,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以得出速度大小为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可得,滑块的加速度大小
【分析】(1)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滑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
(2)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滑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
(3)利用速度公式可以求出滑块加速度的大小。
12.(2024高一上·衡阳月考)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下图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1)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不用运动学公式计算就可以直接得出的物理量是 ;
A.平均速度 B.瞬时速度 C.加速度 D.时间间隔
(2)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 和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3)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m/s2。(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D;6;7;1.00;2.00
【知识点】加速度
【解析】【解答】(1)根据打点频率和周期的关系可以得出打点时间间隔为
则只有时间间隔可以之间得出,而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都需要运动学公式得出。故选D。
(2)计数点1~7段,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根据相邻位移之差接近2cm,由于从计数点6~7段开始,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3)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以得出: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根据逐差法可以得出加速度的大小为
【分析】(1)利用打点频率的大小可以求出打点周期的大小;速度和加速度只能通过公式进行计算;
(2)利用相邻之间的位移之差为常数时,利用位移之差变小可以判别开始减速的时间段;
(3)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瞬时速度的大小;利用逐差法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13.(2024高一上·衡阳月考)如图,一个冰球在冰面上向右匀减速运动时,依次通过长度为L=3m的两段相等的路程,并继续向前运动,它通过第一段路程历时1s,通过第二段路程历时2s,求:
(1)冰球的加速度大小a;
(2)冰球通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vB。
【答案】解:(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关系,对AB段有
对AC段有
其中
,
联立解得
,
(2)对AB段,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可得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冰球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利用位移公式结合运动的时间可以求出初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2)冰球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利用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经过B点速度的大小。
14.(2024高一上·衡阳月考)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在高地面224m高处,由静止开始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一段时间后,立即打开降落伞。以 平均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运动员的安全,要求运动员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m/s(g取)
(1)求运动员展开伞时离地面高度至少为多少?
(2)求运动员在空中的时间至少是多少?
【答案】解:(1)设运动员展开降落伞时速度为v,总高度为H,则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有
解得
故运动员展开伞时离地面高度
(2)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有
运动员先加速随后减速到5m/s,所花时间最短,加速时间
减速时间
最短时间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分析】(1)运动员打开降落伞时,利用速度位移公式可以求出打开伞时速度的大小,结合速度位移公式可以求出此时距离地面的高度;
(2)当运动员下落过程先加速后减速,利用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加速过程和减速过程的时间。
15.(2024高一上·衡阳月考)通过“30m折返跑”的测试成绩可以反应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在平直的跑道上一学生站立在起点线A处,当听到起跑口令后(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跑向正前方30m处的折返线,到达折返线B处时,用手触摸固定在折返线处的标杆,再转身跑回起点线,返程无需减速,到达起点线处时停止计时,全过程所用时间即为折返跑的成绩。学生加速或减速过程均视为匀变速,触摸杆的时间不计,某同学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到达折返线处时速度需减小到零,并且该生全过程中最大速度不超过。 求:
(1)该学生返程(B到A过程)最快需多少时间;
(2)该学生“30m折返跑”的最好成绩。
【答案】解:(1)(2)假如学生从A到B的过程中,先做匀加速运动,紧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并设此过程中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2,则由运动学公式,有
联立,代入数据可解得
v=10m/s,t1=4s,t2=2s
因为v<vm,所以从A到B的过程中,学生的确先做匀加速运动,然后做匀减速运动。从B到A的加速过程中,速度从零增大到12m/s需时
加速过程的位移
最后阶段的匀速运动用时
所以
则该学生“30m折返跑”的成绩为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返回阶段,学生先加速后匀速,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2m/s,位移为30m,根据运动过程的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可以求出运动的总时间;
(2)学生从A到B过程,先加速后匀速最后减速到零,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2m/s,位移为30m,根据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加速的时间,结合位移公式可以求出加速的位移,结合匀速运动的位移公式可以求出匀速运动的时间。
16.(2024高一上·衡阳月考)如图1是江滨公园的滑梯,该滑梯可以简化成由倾斜滑道AB、水平滑道BC组成,且AB与BC间平滑连接,如图2所示。某小朋友从A点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经到达斜面底端,接着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后静止,假设小朋友经过B点时速度大小不变。求
(1)该小朋友到达B点的速度大小;
(2)倾斜滑道AB的长度;
(3)该小朋友在水平滑道上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
【答案】解:(1)在倾斜滑道AB上,由运动学公式得,该小朋友到达B点的速度大小为
(2)倾斜滑道AB的长度为
(3)在水平滑道BC上,由运动学公式
可得,该小朋友在水平滑道上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为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1)小朋友在AB过程加速,利用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到达B点速度的大小;
(2)小朋友做加速运动,利用位移公式可以求出AB之间长度的大小;
(3)小朋友在水平轨道做减速运动,利用速度位移公式可以求出减速的加速度大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