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2分 共24分)
1.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洪宪帝制,张勋复辟帝制,都是昙花一现,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这体现了辛亥革命的哪一重大意义( )
A.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统治
2.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总揽 政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上述规定( )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 B.强化了关心百姓的治国理念
C.标志着封建主义的彻底结束 D.反映了驱除鞑虏的革命理想
3.目睹了辛亥革命的瞿秋白曾用“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形容当时社会的变化,这反映出辛亥革命( )
①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②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③带来了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④是维新变法思想的一次实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对下面示意图反映的主题归纳恰当的是( )
A.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 B.孙中山发动并领导了武昌起义
C.孙中山是革命党人公认的领袖 D.孙中山提倡渐进式革命斗争
5.如图为武昌起义的形势图。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一个多月后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武昌起义的作用是( )
A.根除了民众的封建思想 B.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C.推翻了帝国主义的压迫 D.推动了全国革命的进行
6.武昌起义的枪声震动了旧世界,在武昌起义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的自发斗争迅速发展,形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以上材料说明武昌起义( )
A.发生原因 B.斗争过程 C.斗争主力 D.积极影响
7.“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对联写的是( )
A.广西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安庆起义 D.黄花岗起义
8.从下列两幅形势图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A.革命运动都从南到北席卷全国 B.革命中首先宣布独立的省区完全相同
C.都反对的是袁世凯的称帝行径 D.革命党人为维护共和展开了不懈斗争
9.在列强激烈争夺下,中国出现了各派军阀割据和互相火并的局面……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在华利益
B.北洋政府实现了国家统一
C.清政府妄图实现帝制的复辟
D.革命党人反对袁世凯统治
10.“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如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反抗外来侵略 B.推翻清朝统治
C.近代化的探索 D.发动二次革命
11.“血钟一鸣,义旗四起,拥甲带戈之士遍于十余行省。”下列关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指导思想是由同盟会政治纲领发展而来的三民主义
B.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C.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D.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2.1912年9月,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我国去年之革命,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其中的“革命”
A.首先爆发于南京 B.高举“自强”和“求富”的口号
C.首义发生于武昌 D.直接导致全国所有省份都脱离清政府独立
二、综合题 (26分)
13.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孙中山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失望之余,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建国民政府。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年)
材料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的法令,规定:清学部须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清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高等小学以上体操科,应注重兵式:初等小学算术科,自第三学年起,应兼课珠算等。
——摘编自顾明远《牧有大辞典》
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救国方式的变化。(不得照抄原文)(3分)
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救国的指导思想并指出“政治革命”的目标。(3分)
根据材料三,分析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目的。(3分)
14.小梦同学学完“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这一单元,想写一部以孙中山先生为主角的课本剧,下面是她的剧本大纲。
写出第一幕中“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名称。第二幕中孙中山先生“推翻帝制”的事件。第三幕中孙中山先生颁布宪法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3分)
请你为这部剧本起一个剧名,并为该课本剧写简介。要求:标题要体现孙中山先生的地位或功绩剧本简介至少要围绕标题进行论述,体现大纲中两个内容。(3分)
15.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立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这些企业虽然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中国近代史》上册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和民用企业的特点。列举洋务运动的作用。(4分)
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后来变法的结果如何?(4分)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的含义。(3分)
三、论述题 (1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840年 鸦片战争爆发
1851年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56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9世纪60年代 洋务运动开始
1894年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8年 百日维新开始
19世纪末 义和团运动兴起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开始
1911年 辛亥革命爆发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所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A D D D D A C
题号 11 12
答案 D C
13.(1)变化:放弃改良,进行革命。
(2)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目标:推翻清政府;建立国民政府。
(3)目的:废除清朝的封建教育;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和军事素养。
14.(1)政党:中国同盟会。
事件:辛亥革命。
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剧名: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简介: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国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之,中国历史才能实现20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15.(1)目的:与外商竞争,获取利润。特点:政府控制,面向市场,吸收私人资本,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作用: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关键:变革政治制度;结果:失败。
(3)含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6.观点1:近代列强侵略引发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
论述:1840年后,列强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系列侵略战争面对列强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奋起抵抗,主要有: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对侵略军重创、左宗棠收复新疆、台湾民众反割台斗争和义和团反帝运动等。中国军民在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所形成的强大力量,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使中国沦为殖民地的梦想。
结论:总之,近代列强为变中国成为其殖民地,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抗争,为维护主权不断斗争。
观点2:列强不断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论述: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至,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侵略的规模越来越大。从中国攫取的侵略权益也越来越多,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结论:总之,1840年以后,列强借助一系列侵华战争,从中国掠夺了大量权益,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观点3: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向西方的学习也逐渐深入。
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掀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但洋务派不改变中国封建制度只学习西方技术的“中体西用”思想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中国掀起了向西方学习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但由于封建势力的严重阻碍和清政府的腐败,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中,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制国家。
结论:总之,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向西方的学习也逐渐深入。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