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章末检测题(基础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章末检测题(基础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1-13 10:1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检测题(基础卷)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初始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逐渐减小的水平力的作用,则这个物体运动情况为(  )
速度不断增大,但增大得越来越慢
加速度不断增大,速度不断减小
加速度不断增大,速度不断增大
加速度不变,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2.如图所示,在倾角θ=37o的光滑斜面上,物块A静止在轻弹簧上面,物块B用细线与斜面顶端相连,物块A、B紧挨在一起但它们之间无弹力,已知物块A、B质量分别为m和2m,重力加速度为g,sin37o=0.6,cos37o=0.8,某时刻将细线剪断,则在细线剪断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块B的加速度为0.6g B.物块A的加速度为0.6g
C.物块A、B间的弹力为0.4mg D.弹簧的弹力为1.8mg
3.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开始运动,推力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关于物体在0——t1时间内的运动情况,正确的描述是( )
A.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 B.物体的速度一直增大
C.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的加速度一直增大
4.如图所示,细绳1挂着匣子C,匣内又用绳2挂着A球,在A的下方又用轻弹簧挂着B球。已知A、B、C三个物体的质量均为m,原来都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在细绳l被烧断后的瞬间(  )
A.A、B、C的加速度都为g B.C的加速度为3g
C.A的加速度为2g D.细绳2上的拉力大小为0.5mg
5.倾角为θ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在与斜面共面的平面上方A点处伸出三根光滑轻质细杆至斜面上B、C、D三点,其中AC与斜面垂直,且∠BAC=∠DAC=θ(θ<45°),现有三个质量均为m的小圆环(看作质点)分别套在三根细杆上,都从A点由静止滑下,用tB、tC、tD分别表示小圆环到达B、C、D三点所用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B>tC>tD B.tB=tC<tD C.tB<tC<tD D.tB<tC=tD
6.儿童游乐场里“淘气堡”生意火爆,成为了小朋友们的欢乐海洋;如图,一质量为50kg的小男孩,从斜面上端由静止沿斜面向下滑至底端后,冲入“海洋球”中,玩得非常开心;若斜面长4m,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为37°,男孩与斜面间摩擦因数 =0.5,(sin37°=0.6,cos37°=0.8)g=10m/s2,则男孩在斜面上滑行时间为(  )
A.2s B.s C.1s D.0.5s
7.如图所示,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某时刻(t=0)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在物块放到木板上之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
如图所示,A、B、C三球质量均为m,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斜面顶端、另一端与A球相连,A、B间固定一个轻杆,B、C间由一轻质细线连接。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弹簧、轻杆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开始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的受力情况未变,加速度为零
B.C球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g
C.A、B之间杆的拉力大小为mgsinθ
D.A、B两个小球的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上,大小均为 gsinθ
9.如图所示为粮袋的传送装置,已知A、B两端间的距离为L,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工作时运行速度为v,粮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正常工作时工人在A端将粮袋放到运行中的传送带上。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关于粮袋从A到B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粮袋到达B端的速度与v比较,可能大,可能小也可能相等
B.粮袋开始运动的加速度为g(sinθ-μcosθ),若L足够大,则以后将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
C.若μ≥tanθ,则粮袋从A端到B端可能是一直做匀加速运动
D.不论μ大小如何,粮袋从A到B端一直做匀加速运动,且加速度a≥gsinθ
10.如图所示,质量为1kg的木板B静置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其左端有一可视为质点、质量为2kg的物块A,现对物块A施加一水平向右、大小为9N的恒力,两者由静止开始运动,2s后撤去恒力,物块A恰好能到达木板B的右端。已知物块A与木板间B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木板B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撤去恒力时木板B的速度大小为2m/s B.木板B的长度为2.5m
C.木板B运动的最大距离为9m D.物块A运动的最大距离为13.5m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1.(7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将连接滑块的细绳、力传感器和动滑轮之前的细绳、定滑轮和动滑轮之间的细绳均调为水平,通过调节气垫导轨下的螺母使气垫导轨水平,打开气源,将滑块由静止释放,用刻度尺量出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和滑块的宽度,并记录滑块经过两光电门的时间。
根据以上的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钩码的质量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远小于滑块的质量;
(2)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传感器的示数记为F,通过运动学公式计算出滑块的加速度a,改变钩码的质量,依次记录传感器的示数并求出所对应的加速度大小,则图2的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加速度a与传感器的示数F之间规律的是________;
(3)已知第(2)问中正确图象中的直线部分的斜率大小为k,则该滑块的质量为________
12.(9分)某同学用如图甲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在实验前必须进行阻力补偿,其步骤如下:取下细线和砂桶,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并反复调节,直到轻推小车,小车做_______运动;
实验中若将小车及砝码所受的合外力大小视作与砂桶及砂的重力大小相等,则砂桶及砂的总质量m和小车及砝码的总质量M间必须满足______________
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已知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已在图中标出,其中计数点0、1、2、3、4每两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标出,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某同学在探究力与加速度的关系时,根据测得的数据画出a-F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图中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轨道保持了水平状态
B.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C.小车及砝码的质量比砂桶及砂的总质量大太多
D.相对于小车及砝码,所挂砂桶及砂的总质量太大
(5)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完成阻力补偿后,保证砂桶及砂的质量不变。若砂桶及砂的质量m不是远小于小车及砝码的总质量M,则由实验数据作出的a -图像应是下图中的__________
13.(10分)如图所示,质量为=1kg的小球穿在斜杆上,斜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37°,球恰好能在杆上匀速向下滑动。现在给球加一大小为F=40N的水平推力作用,使小球沿杆向上加速滑动(g取10m/s,sinθ=0.6,cosθ=0.8),求:
(1)小球与斜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大小;
(2)小球沿杆向上加速滑动的加速度大小。
14.(16分)如图甲所示为倾斜的传送带始终以恒定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主动轮、从动轮的大小可忽略不计,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37°,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以初速度v0从传送带的底部冲上传送带并沿传送带向上运动,物块到传送带顶端的速度恰好为零,物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g取10m/s,sin37°=0.6。求:
(1)0~2s内物块的加速度a及传送带底端到顶端的距离x;
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3)如果物块可以在传送带上留下划痕,求0~4s内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
(18分)如图(a),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置一木板A,在A上放置物块B,A和B的质量均为m=1kg。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t=0时刻起,对A施加沿水平方向的力,A和B由静止开始运动.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B相对于A的速度用vBA=vB-vA表示,其中vA和vB分别为A和B相对水平面的速度。在0~2s时间内,相对速度vBA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运动过程中B始终未脱离A,重力加速度取g=10m/s2。求:
(1)0~2s时间内,B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
(2)0~1.5s时间内,B相对水平面的位移;
(3)t=2s时刻,A相对水平面的速度。
答案
1.A 2.C 3.B 4.D 5.B 6.A 7.A 8.CD 9.AC 10.ACD
11.(1)不需要 (2)B (3)
12.(1)匀速直线;(2)M m;(3)0.20;(4)D;(5)C
13.(1)0.75 (2)2m/s2
14.(1)-10m/s2 32m (2)0.5 (3)20m
15.(1)0~1.5s时间内,B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1.5~2s内,B受摩擦力水平向左 (2)2.25m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