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四章第二节 洋流
第2课时 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019
新课标人教版
课 标 要 求
教 学 目 标
1、了解不同海区的表层洋流分布状况,能够据图说出它们的名称,比较其差异。
2、归纳世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的规律,说明全球风带模式和洋流模式的关系。
3、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目录
CONTENTS
二、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沿岸
气候
01
海洋
生物
O2
海洋
航行
O3
海洋
污染
O4
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① 对全球气候:
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
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传输热量和海水;
从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输送海冰和冷水;
② 对沿岸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温暖湿润)
寒流→降温减湿(低温干燥)
巴西暖流
马达加斯加暖流
东澳大利亚暖流
3
1
2
Tropical rain forest on the east coast of subtropical continent
副热带大陆东岸热带雨林气候
暖流使所经海面及附近地区气温偏高,造成空气湿度上升,降水量较多。
空气在暖流上经过,将逐渐变得暖湿,对流加强,易形成降水。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都与沿岸暖流有关。
北大西洋暖流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暖流之一,面积大,深度达300米以上,而且流量巨大。暖流将热量源源不断地输往欧洲西北部,使得北纬55°~70°之间的大西洋东岸最冷月平均气温比西岸高16~20℃。大西洋两岸的自然景观截然不同。西岸的拉布拉多半岛北部呈现苔原景观,同纬度的大洋东岸却呈现森林景观,北极圈内出现了不冻港。如果没有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英国北部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封冻期。
挪威卑尔根植被景观图
拉布拉多半岛植被景观图
案例-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
摩尔曼斯克港是俄罗斯北方著名的终年不冻港,是俄罗斯在北冰洋的重要港口。摩尔曼斯克港位于巴伦之海科拉湾的东岸,北距湾口50千米,是俄罗斯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军港之一。
分析摩尔曼斯克港成为不冻港的原因?
巴伦之海的北侧、东侧有较多岛屿,减少了北冰洋海水的影响;
西侧岛屿少,北大西洋暖流带来的温暖海水得以进入,使巴伦之海的水温比周围的北冰洋水温要高,成为北冰洋的“暖池”,因此摩尔曼斯克港成为北极圈内的终年不冻港。
案例-不冻港摩尔曼斯克
Distribution of coastal desert and cold current effect in the world
世界沿岸荒漠分布与寒流效应
秘鲁寒流
本格拉寒流
西澳大利亚寒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
加那利寒流
1
2
4
5
3
寒流使所经海面及附近地区气温偏低,造成空气湿度降低,降水量较少。
当空气与寒流接触,则稳定性增强,难以致雨。
澳大利亚、非洲和南美洲西岸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都与沿岸寒流有关。
秘鲁寒流是世界上行程较长的寒流之一,从南纬45°开始,沿南美大陆西岸北流,一直到达赤道附近,流程达4600多千米,水温比邻近海区低7~10℃。
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南美西海岸分布着世界上南北延伸最长、最靠近赤道的热带荒漠,气候干旱、温度较低。
案例-秘鲁寒流与南美洲大陆西岸气候
科隆群岛位于赤道太平洋东部,距离南美西海岸约1000千米。这里气候凉爽干燥,以黑巴克里索港为例,其平均海拔6米;月均温最高26.79℃,最低22.79℃ ;年降水量578毫米。
科隆群岛示意图
1. 比较科隆群岛的气候与热带雨林气候的差异。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科隆群岛气候凉爽,气温年较差小,空气湿度小,大部分地区干燥少雨。因此科隆群岛的气候比热带雨林气候年均温低,降水少。
活动—认识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2. 为何科隆群岛被称为赤道上的“寒冷岛”?
受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群岛气温较低,气候凉爽。
科隆群岛位于赤道太平洋东部,距离南美西海岸约1000千米。这里气候凉爽干燥,以黑巴克里索港为例,其平均海拔6米;月均温最高26.79℃,最低22.79℃ ;年降水量578毫米。
3. 解释洋流对科隆群岛气候的影响
由于海洋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因此科隆群岛的气候深受海洋的影响。
群岛受流经的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沿岸地区温度较低,空气湿度小,所以大部分地区干燥少雨,甚至无雨。
活动—认识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千岛寒流
日本暖流
北海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
东格陵兰寒流
北海道渔场
墨西哥湾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纽芬兰渔场
2.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秘鲁寒流
秘鲁渔场
①寒暖流交汇海区,海水扰动,深层营养盐类和有机物上泛到表层,有利于浮游
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丰富,吸引鱼群在此集聚。
②寒暖流汇合处易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群集中。
③寒暖流交汇处,暖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汇合,使鱼的种类增多。
2.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①寒暖流交汇
离岸风
在秘鲁附近海区,吹离岸的东南信风,表层海水被风吹走,深层冷海水上泛(上升补偿流),海底营养盐上泛到表层,导致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的饵料丰富,吸引鱼群在此集聚,形成世界著名的秘鲁渔场。
2.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②上升补偿流
1.舟山渔场成为我国最大渔场的原因有哪些
(1)台湾暖流和沿岸寒流在此交汇,海水易发生搅动,把海底营养盐类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
(2)入海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物质,为浮游生物提供充足的饵料。
(3)位于近海的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4)周围岛屿众多,为鱼的生活和繁殖提供有利栖息条件;位置适中,是多种经济鱼类洄游的必经之路。
案例—舟山渔场
(1)日本暖流为什么被称作是“黑潮”?
日本暖流又称“黑潮”,是世界上流势第二大的暖流,为北赤道暖流在菲律宾群岛东岸向北转向而成。黑潮主流沿中国台湾岛东岸直达日本群岛东南岸,宽约100~200公里,深400米,最大流速可达90公里/天,流量大约是长江的三千倍。水面温度夏季可达29℃,冬季20℃,在北纬40°附近和千岛寒流相遇。
案例—黑潮
日本暖流高温高盐,杂质较少,因此透明度较高,对光线的反射较弱(阳光穿透过水的表面后,较少被反射回水面),水色较深,因此被称为“黑潮”。
日本暖流又称“黑潮”,是世界上流势第二大的暖流,为北赤道暖流在菲律宾群岛东岸向北转向而成。黑潮主流沿中国台湾岛东岸直达日本群岛东南岸,宽约100~200公里,深400米,最大流速可达90公里/天,流量大约是长江的三千倍。水面温度夏季可达29℃,冬季20℃,在北纬40°附近和千岛寒流相遇。
案例—黑潮
(2)黑潮很强大,但冬季对欧亚大陆东岸气温的调节作用比较微弱,这是为什么?
①冬季,欧亚大陆东岸盛行偏北风的影响,形成南下
沿岸冷水流,阻挡黑潮北上;
②冬季盛行的西北季风(离岸风)也减弱了黑潮对欧亚大陆东岸气温的调节作用。
墨西哥湾暖流,又称“湾流”,是世界上第一大暖流,其流速和流量是黑潮的1.5倍,流量是世界河流流量总和的20倍。湾流在纽芬兰岛转向东北,构成北大西洋暖流,直抵北欧海岸,为西欧和北欧温和湿润的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1)湾流和黑潮同为副热带洋流,为什么湾流在水量、热量和盐量输送上都明显大于黑潮?
墨西哥湾
加勒比海
南赤道暖流
北赤道暖流
尤卡坦海峡
佛罗里达海峡
密西西比河
①由于南美洲大陆轮廓的关系,墨西哥湾暖流由大西洋南北赤道暖流两支洋流汇聚转化而成,暖流在加勒比海、墨西哥湾一带曲折运动,加热时间充分;
②墨西哥湾一带较为封闭,信风促使大量暖流在此聚集,形成一个“蓄热水库”;
案例—湾流
墨西哥湾暖流,又称“湾流”,是世界上第一大暖流,其流速和流量是黑潮的1.5倍,流量是世界河流流量总和的20倍。湾流在纽芬兰岛转向东北,构成北大西洋暖流,直抵北欧海岸,为西欧和北欧温和湿润的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2)湾流为什么会成为世界第一大暖流?
墨西哥湾
加勒比海
南赤道暖流
北赤道暖流
尤卡坦海峡
佛罗里达海峡
密西西比河
信风把大量海流汇入墨西哥湾,加上密西西比河的径流补给,使得墨西哥湾的海平面抬升,与大西洋形成落差,加强了暖流的动能。
案例—湾流
海洋渔业资源原因分析
分析角度 答题术语
生存空间 河道宽阔 / 河面广阔 / 大陆架广阔,生存空间大;天敌少
水温 水温高,适宜鱼类繁殖,生长快/水温低,生长慢;
结冰期长,存活率低 / 冷水性鱼类适宜水温较低的环境
光照 大陆架海域 / 水域较浅,光照充足
盐度 淡水、冷水鱼类喜低盐水域;咸水鱼类喜高盐水域
饵料 河流注入 / 上升流 / 寒、暖流交汇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为鱼类生长提供丰富饵料
四大渔场 形成类型 具体表现 洋流名称
纽芬兰渔场 寒暖流交汇处 海水受到扰动,下层的营养盐类被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饵料丰富;洋流交汇处,可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从而使鱼群集中;喜暖水和喜冷水的鱼类都在此汇集 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
北海道渔场 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
北海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的沿岸冷水
秘鲁渔场 冷海水上泛处 受离岸风的影响,表层海水远离陆地而去,从而使得沿岸地区的海水水位较低,深层海水会上涌补充,沿海地区常形成上升补偿流,从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来,有利于鱼类的生长 秘鲁沿岸的秘鲁寒流
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与洋流的关系
①顺洋流航行,可以加快航行速度,节约燃料。
②寒暖流交汇形成海雾,能见度低,对海洋航行不利。
③洋流从极地地区挟带冰山向低纬度漂移,对航运不利。
3.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据史书记载,郑和下西洋多选择秋冬季节出发,夏季返回,是巧合?还是精心设计?
1.秋冬起航,北印度洋冬季受东北风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此时起航顺风顺水。夏季返回,受西南风影响,洋流做顺时针流动,返回时顺风顺水。
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于季风区,冬季盛行西北风,秋冬季节出发向南航行顺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夏季返回时顺风。
案例—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从欧洲去北美洲时,走了图中A、B两条路线。有趣的是,走距离较短的A路线用了37天,而走距离较长的B路线却只用了22天。试解释其中的原因。
A路线是逆风逆水而行,帆船航速慢;
B路线是顺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而行,且顺东北信风,帆船航速快。
案例—哥伦布
1、海雾形成:
海洋上低层大气中的一种水汽凝结现象,是空气中的水滴或冰晶大量积聚现象,水平能见度通常在1km以下。(需要水汽和低温)
2、分布:
a.寒暖流交汇多海雾: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
b.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的夏季:由于太阳辐射较强,海水蒸发较为暖湿。寒流流经的时候,会导致近洋面的气温下降,随着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
c.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的冬季: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暖流流经的时候,由于暖流温度较高,海水蒸发较强,进入冷空气中的水汽多,受冷空气降温的影响,空气中的水汽也就会凝结,形成海雾。
3、影响:
①海雾能见度低,对交通运输,海洋捕捞、海洋开发及军事活动等造成不良影响。
②雾水中的盐分侵蚀建筑物
③捕雾取水
海雾的形成与分布
知识补充
雾是小水滴或者冰晶水汽吸附在凝结核降温水汽凝结
雾的
消散
日出过后,地面升温,
空气水汽不饱和
日出过后,逆温逐渐消失,空气对流增强
大风加快雾气扩散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温度低
出现逆温现象
空气对流弱
地形封闭雾气不易扩散(风力微弱)
雾
的形成
一般雾的形成
知识补充
①有利影响:
②不利影响:
洋流还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携带到其他海域,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其他海域也可能因此受到污染,使污染范围扩大。
4.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洋流( )
A.①②均是暖流
B.①②均是寒流
C.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D.①是暖流,②是寒流
受图示洋流影响( )
A.甲海域存在大型渔场 B.乙群岛出现荒漠景观C.丙沿岸冬季降温明显 D.丁海域地热资源丰富
D
B
随堂检测
读8月世界局部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P、Q附近洋流对流经地区的影响是( )
A.P沿岸降水增多
B.Q附近海水温度降低
C.Q沿岸降水减少
D.P附近海水温度降低
4.导致P、Q海域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洋流、洋流
B.纬度、洋流
C.径流、纬度
D.洋流、径流
D
D
随堂检测
下图为印度洋某海域上升流(洋流)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此时印度半岛的盛行风为(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6.有关甲地洋流成因及海洋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地的上升流主要是向岸风影响形成的
B. 此时洋流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C. 该地海洋生物的生产力季节变化大
D. 该地为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渔场
C
随堂检测
C
洋流会影响沿岸的地理环境,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和航海,会扩大海洋污染和加速海水净化。读某区域洋流分布图,完成7~8题。
7. 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8.墨西哥湾暖流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洋流,一个
重要的原因是( )
A. 此处海域温度较高
B. 亚马孙河水的作用
C. 南、北赤道暖流的汇合
D. 海水密度不同
A
随堂检测
C
12月是秘鲁的夏季、雨季,然而太平洋东岸的利马竟是一座出了名的“无雨之城”左图,与非洲撒哈拉沙漠边缘的开罗一起成为世界上降水最少的两个首都。但每天晨昏,利马海边总会升起莫名的雾气。海水和沙漠共存,利马的雾气,柔和了所有尖锐的边缘,所以利马也有着“迷雾之都”的称呼。下图的装置是用特殊材质生产的捕雾网,用来采集大气中的雾气,令雾气成为饮用水。
9.影响利马成为“迷雾之都”的原因可能是( )
A.地形为高原,温差大
B.暖流影响,空气中水汽含量大
C.寒流影响,易空气中水汽冷凝
D.热带草原气候,雨季雾多
10.关于捕雾网采集的水源正确的是( )
A.采集到的水源中盐分较大 B.利用了水循环中的降水环节
C.捕雾网的材料应选用棉线 D.采集水源效果最佳时间是清晨
11.利马地处12°S,最热月均温比哈尔滨还低,最冷月均温与香港接近。其“四季如春”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海拔高 B.位于热带,沿岸寒流势力强
C.沿海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小 D.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入侵
C
B
D
随堂检测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雾,大多数海雾均属此类。风力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海雾的形成。西北太平洋是全球海雾频发的海区之一。
材料二: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不同风向下成雾频次图,图3为西北太平洋沿145°E经线上成雾频次时空分布图。
(1) 甲地最有利于海雾形成的风向是 。145°E经线上,每年3月至6月,海雾频发南界不断往 (填方位)移动。
(2) 简析甲地所在海区风力过大、过小均不利于海雾形成的原因。
(3) 从水汽来源的角度,分析甲地夏季海雾频发的原因,并说出甲地所在海区夏季海雾对海运影响较大的理由。
西南
南
过大,不利于水汽凝结;
过小,不利于水汽输送。
原因:
暖流表面温度更高,蒸发量大;
多偏南风,利于暖湿空气输送。
理由:
夏季航运繁忙;海雾范围广。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模拟结果表明,若变暖进一步增强,南极地区的降水会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现。图5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1)简述罗斯环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①西风漂流(盛行西风)和陆坡流(极地东风)共同影响;(3分)②广阔洋面,海陆轮廓的影响;(3分)③地转偏向力影响(2分)(2)分析从罗斯冰架分离入海后的冰筏漂移的动力机制。(6分)受到极地东风的吹拂,向西北方向漂移;受到罗斯环流的影响,沿着环流顺时针漂移;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移。
墨西哥湾
加勒比海
南赤道暖流
北赤道暖流
尤卡坦海峡
佛罗里达海峡
(1)判断北大西洋暖流流速最快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北大西洋暖流是大西洋北部势力最强的一支暖流。随着全球变暖,科学家发现该洋流的流速已经比50年前下降了31%。太平洋生蚝属于广温性贝类,对水温的适应性较强,其生长的适宜水温为8-32℃,主要分布于低潮线至水深20米的浅海区,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口感嫩滑,有“海洋牛奶”之美称。下图为该区域海陆轮廓示意图。
冬季。
北大西洋暖流的形成受西风驱动,西风势力强则洋流流速快;
冬季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南北温差较夏季大,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
(2)分析北大西洋暖流流速减缓的原因及其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致北极附近冰川融化,大量低温淡水南下,导致洋流循环减慢,暖流势力减弱;
全球气候变暖使副极地与副热带地区的温差变小,气压差减小,气压梯度力减小,西风势力减弱,引起北大西洋暖流减弱。
墨西哥湾
加勒比海
南赤道暖流
北赤道暖流
尤卡坦海峡
佛罗里达海峡
(3)分析北大西洋暖流流速减缓的原因及其影响。
北大西洋暖流是大西洋北部势力最强的一支暖流。随着全球变暖,科学家发现该洋流的流速已经比50年前下降了31%。太平洋生蚝属于广温性贝类,对水温的适应性较强,其生长的适宜水温为8-32℃,主要分布于低潮线至水深20米的浅海区,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口感嫩滑,有“海洋牛奶”之美称。下图为该区域海陆轮廓示意图。
对沿岸地区增温增湿作用减弱,欧洲西部年降水量减少,气温偏低;洋流势力减弱,使寒暖流位置发生转移,北海渔场减产。
(4)分析太平洋生蚝在丹麦西海岸大量繁殖的原因。
海岸线漫长,浅海面积广;
光热条件好,利于太平洋生蚝生长;
有多条河流入海,泥沙沉积,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
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水温适宜,利于越冬;
当地天敌少,人们捕捞少。
影响方面 具体表现 实例
气候 全球影响 促进高低纬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 低纬度海区温度不会持续升高,高纬度海区温度不会持续降低
大陆沿岸 暖流增温增湿 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的影响
寒流降温减湿 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对荒漠形成的影响
海洋 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北冰洋南下冷海水)交汇
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著名渔场 秘鲁渔场、索马里渔场、本格拉渔场等
海洋 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油船泄漏、陆地近海污染
海洋 航行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 顺流加速、逆流减速
热带海域寒流流经地区、寒暖流交汇区形成海雾 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雾较重
洋流从北极携带冰山南下,对航运不利 拉布拉多寒流常携带冰山
洋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洋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
扩大影响范围
海洋资源
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渔场
冷海水上泛处形成渔场
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
秘鲁渔场
海洋交通
航行速度
顺风顺水加速
逆风逆水减速
航行安全
寒流挟带冰山
寒暖流交汇处多海雾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气候